葦狀看麥娘

種中文名:葦狀看麥娘 屬中文名:看麥娘屬 地理分布:葦狀看麥娘分布於溫帶草原森林草原區。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葦狀看麥娘
種拉丁名:Alopecurus arundinaceus Poir.
種別名 :大看麥娘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看麥娘屬
屬拉丁名:Alopecurus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稈直立,高50—120厘米,單生或少數叢生,具3—5節。,葉鞘鬆弛,葉舌膜質,葉片斜面上升,長5—20厘米,寬3—7毫米,上面粗糙,下面平滑。圓錐花序圓柱狀,長3—7厘米,寬6—10毫米,灰綠色或成熟後呈黑色,小穗長4—5毫米,穎基部約四分之一互相連合,兩側無毛或疏生短毛,外稃較短於穎。莖長1—5毫米,從桴體的中部伸出,隱藏或稍外露。穎果紡錘形,長約2毫米,黃褐色。
地理分布:葦狀看麥娘分布於溫帶草原森林草原區。在我國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寧夏甘肅新疆等省(區),在國外蒙古蘇聯歐洲北美均有分布。
花粉形態:花粉粒圓球形,直徑為31.5μm (27.3~33.1)。單孔,孔環加厚,孔蓋向外突出,表面為較少的顆粒,孔口直徑約2.5μm。花粉粒表面為顆粒狀紋飾,顆粒較小。花期:7~9月 果期:7~9月生境:生下溝谷河灘草甸、沼澤草甸及山坡草地,為中生植物。
產地:產於呼倫貝爾盟、興安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及陰山山脈中部的大青山。
生態特徵:葦狀看麥娘具發達的根莖,無性繁殖力強,葉量豐富,花果期的葉量可占株叢總重量的35.77—46.22%,主要分布於10厘米層以上;在20—40厘米層的葉量占全部葉重量的35.09%,葦狀看麥娘在新疆的天山南坡,4月上旬返青;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地區,4月中旬返青(栽培);在巴彥淖爾盟,5月初返青。花期7—8月,果期8—9月,枯黃較遲,10月中旬方始枯黃。葦狀看麥娘再生性強,分櫱旺盛。據在呼和浩特地區的測定,7月初第一次刈割,平均株鬲達80厘米,9月底平均株鬲達75厘米,開進入抽穗期。具有結實率高,種子萌發快,容易抓苗,便於種子繁殖等優點。葦狀看麥娘是比較典型的中生性植物,適應範圍較廣,除草甸外,在較乾燥的山坡草地也能良好生長。而在平原低窪地,河漫灘、湖濱、山溝或丘間低地等濕潤生境,能形成小面積葦狀看麥娘草甸。在森林地區的溝谷及山坡灌叢中常以伴生種出現。葦狀看麥娘具耐輕度鹽鹼、水澇、寒冷租踐踏等特點。尤其在冬季和早春能耐較長時間水淹。
飼用價值:葦狀看麥娘春季返青後,嫩葉和幼枝為各類家畜所喜食。抽穗開花期,等大家畜更喜食,綿羊喜吃葉片和花序。據牧民經驗,這時刈割曬制的青乾草是冬季的優質飼草。據分析,其代謝能及有機物質消化率在禾本科牧草中也是較高的。亦是改良草甸草原和建立人工割草地很有前途的多年生禾草。
栽培要點:葦狀看麥娘已馴化栽培,播前要平整土地,採用條播為宜。播種期在內蒙古西部6月中旬至8月上旬。千粒重0.33克,播種量每畝1.25—1.5公斤,覆土深度為2厘米左右。播種當年生長緩慢,第二年開始利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