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瑋[戲曲藝術家]

董瑋[戲曲藝術家]

董瑋,女,漢族,1956年6月3日出生,遼寧省開原縣人、國中文化。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多年來常年隨團下鄉演出。

基本信息

簡介

董瑋,女,漢族,1956年6月3日出生,遼寧省開原縣人、國中文化。現任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戲曲家協會會員,二人轉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1986年被文化部批准為“拔尖人才”,2000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津貼享受者。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曾任共青團吉林省青年聯合會委員,擁護黨的方針政策,多年來常年隨團下鄉演出。

履歷

1971—1976 吉林省梨樹縣文工團,演員
1976-1978 吉林省四平地區文工團,演員
1978-1980 吉林省吉劇團,演員
1980-至今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演員

評價獎項

董瑋董瑋

多年來常年隨團下鄉演出,為民眾送戲上門。由於長期的堅持為基層民眾演出服務,加之自己追求高尚藝德、颱風,無論是做人,還是演戲,均得到省內乃至全國的專家與同行的肯定和稱讚!同時深受廣大觀眾所喜愛,隨之成為廣大觀眾心中的“名人”、“名演員”。二十幾年來,始終如一的活躍在二人轉舞台上,為團里創造兩個效益,做了積極貢獻。到目前為止,個人演出多達幾千場。
三十幾年來,演出參賽多次獲獎,其中國家級獎項6個,東三省級獎1個,省級個人表演一等獎6個,省級綜合一等獎6個,被中央電視台錄製播出的劇目8個;她曾拍過一部電影《血沃中華》,曾為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配唱;錄製磁帶影碟多達百餘個。
二人轉《啞女出嫁》獲1986年北京全國曲藝、新曲書目比賽個人表演一等獎;拉場戲《離婚夫妻》獲1993年全國首屆二人轉觀摩演出個人表演一等獎;拉場戲《梁祝下山》獲1990年全國“長治杯”曲藝大賽個人表演二等獎;春節晚會《大拜年》通化電視台拍攝,本人參加演出獲1998年全國電視文藝星光獎三等獎;拉場戲《離婚夫妻》獲中國劇協95“重鋼杯”百優小品大賽個人表演一等獎;拉場戲《離婚夫妻》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華獎”,這一項獎是中國文化藝術屆最高獎項; 二人轉《梁祝下山》獲優秀演唱獎; 拉場戲《代替不了》獲1983年全省二人轉匯演個人表演一等獎;二人轉《水漫蘭橋》獲1986年全省中青年匯演個人表演一等獎;對唱《贊新風》1981年省電台,省文化廳廣播比演唱一等獎; 拉場戲《離婚夫妻》獲1992年全省二人轉新劇目匯演個人表演一等獎; 二人轉《老兩口爭燈》1978年省匯演表演一等獎; 拉場戲《知縣與太監》2002年全省二人轉匯演個人表演一等獎。
拉場戲《回杯記》1981年;二人轉《水漫蘭橋》1982;年拉場戲《代替不了》;1983年 二人轉《啞女出嫁》1984;年拉場戲《梁祝下山》1985年; 拉場戲《離婚夫妻》1992年;以上獲省級綜合一等獎。

主要劇目

《回杯記》、《水漫蘭橋》、《十八相送》、《四大全》、《東北風》、《金瓶梅》、《打瓜招親》、《千里送京娘》等。

從藝經歷

她的一生與二人轉結下了“緣”,對我們的民間藝術“情有獨鍾”;在轉壇里她可以說的上是一個傳奇人物,獲得過百種榮譽:國家級獎項6個,省級個人表演一等獎6個,省級綜合一等獎6個,被中央電視台錄製播出的劇目8個等等;她主演的《回杯記》被世人傳唱不衰;更重要的是她放棄了許多深造發展的機會,最終的選擇還是二人轉!這個人就是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董瑋!
平時都是在電視裡看到董瑋,這次見到“活的”真的是第一次,她的打扮非常樸素,但是非常的文雅;說起話來嗓音洪亮,振奮人心,可能是聽過她的戲的緣故,她的聲音給人一種熟悉的感覺。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微笑,時不時的還大笑起來,與快樂相隨。所以我們的訪談顯得格外的輕鬆,話題從她的學藝生涯展開了。
1971年,年僅15歲的董瑋國中畢業後在吉林省梨樹縣文工團工作,她身段好,嗓音圓潤,由於比較出色,領導選中她為二人轉的演員。據董瑋老師介紹,“在當時那個年代,雖說是家人反對,但也只能無怨言的服從組織分配,可以說是比較被動的接觸二人轉。”從那時開始,我們今天的藝術家與二人轉“轉”到了一起!
學戲時演員“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苦她嘗過,其他演員沒有的苦她也嘗過,因為當時沒有師父指導,也沒人教學,她只能一個人琢磨、研究。那時候她僅僅15歲。她的這種專研進取的精神如今還在!就是這樣的精神才造就了我們今天的董瑋!
與韓子平的合作是在197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其實他們兩個在藝術的道路上是共同起步、共同發展的!
1976年正趕上全國曲藝匯演,吉林省推選梨樹縣文工團的《情深似海》參演,而董瑋是這部戲的主創人員,加上她出色的功底,女主演非她莫屬!男主角原是董孝芳,但是兩個人的藝術風格、表演方式相差頗大。而當時的韓子平在白城地區淘南縣文工團,曾參加過匯演,唱的好、演的好,有一定的名氣了,與董瑋的風格也一致,領導就將他們放到了一起,做了搭檔。沒想到,兩個人的風格的確相同,而且很有默契,按照當時的說法就是“絕配”!除此之外,兩個人也有著共同的藝術追求,這也是到現在為止他們一直合作的原因!
提到韓子平、董瑋就不能不提到《回杯記》,就是這個戲讓全東北乃至全國的觀眾真正的知道了、記住了這對搭檔。這個戲被評為1981年省級綜合一等獎、1984年被中央電視台錄製播出。
另外,1983年12月他們應中國唱片社邀請在首都長安大戲院演出,《回杯記》作為壓軸戲出場。董瑋老師說到:“演出結束後觀眾掌聲不斷,不退場,最後我和韓老師只能返場,現場決定演出《水漫蘭橋》中的片段《打水歌》。這樣的場景在長安大戲院這是罕見的!”同年,他們也將《回杯記》、《啞女出嫁》帶進人民大會堂,為首長演出!
《回杯記》在東北的影響是最大的。據董瑋老師介紹,在吉林有個鄉,這個鄉領導班子被稱為是“張亭秀”領導班子(張亭秀是拉場戲《回杯記》中的男主角),這個領導班子從黨委書記到下屬幹事都能接上《回杯記》的唱詞,甚至會不會《回杯記》都被定為競選領導的一個默認標準了!
1980年,這對搭檔調入了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在演出的同時兩個人共同研究劇本、剖析人物形象,追求舞台表現,塑造了舞台上的各種人物。可以說他們起到了一個承前啟後的歷史性的轉折意義,把以前的敘說型二人轉過渡到藝術型、生動型二人轉,使二人轉真正走上了新台階、真正的走上了“雅俗共賞”的境地。這具有歷史性的突破意義!
吉林省民間藝術團從建團到現在下鄉演出堅持20餘年,共有幾萬場演出。這也是董瑋這么多年來一直受觀眾所喜愛的一個原因,但是下鄉的苦處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每年的下鄉演出都在7、8、9月份,而這幾個月份包括小暑、大暑、立秋等節氣,而這樣的節氣正是過渡性的,對演員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談到這時董瑋感慨的說到:“我們住在百姓家,但是那裡有跳蚤,咬的我們演員後背全是疙瘩,感染了就成皮膚病了。我們年輕輕的大姑娘每天不能穿漂亮的衣服、鞋子,每天只能穿戲裝、破爛衣服;後來到學校住宿,那裡雖說沒跳蚤了,但都是危房,白天看太陽,晚上都是星星陪我們入睡!下雨時更糟糕,由於房子露雨,一晚上都要挪動好幾個位置!”就是這樣的環境他們還是堅持了20多年!
“也有一段驚人的事故發生!”她說到,“1995年我們去吉林市演出,車轉彎時翻了,演員們都受傷了,當時我渾身是血,以為活不成了!”說到這時他讓筆者看了看他腿上的傷疤,真是清晰可見!
“你動搖過嗎?”筆者問到。
“的確動搖過”,董瑋說到,“但是每次到農村看到百姓們圍著大篷車轉、熱切地等候我們演出的情景,我的思想就又轉變回來了,什麼也不計較了,還是站到了百姓這一邊。很多次都是熱淚盈眶,含淚演出!再艱苦的環境也堅持了。20年了,他們一直這樣的喜歡我們的演出,萬人圍著二人轉就是那樣!”說到這時候董瑋笑的就像個小孩,眼神里多了幾絲回憶,這可能是演員們最想得到的、最滿足的吧!
百變的角色,不變的情
董瑋老師的出色表現被很多藝術團選中,但是她最後都一一回絕了:她曾回絕過1978年空政曲藝隊的邀請,也曾和韓子平一起回絕過中央說唱團姜昆老師在1986年的邀請。做出這樣的犧牲是為什麼?就是為了整個吉林省民間藝術團、為了廣大觀眾的期望、更是為了東北土生土張的民間藝術!
就是這樣,幾年、幾十年,董瑋老師把她的青春乃至一生都獻給了東北民間藝術——二人轉。工夫不負有心人,三十幾年來,她逐步形成了以清晰、雅致、瀟灑為主的藝術風格,除了多次獲獎外,還招睞了一批批年輕一代的不同觀眾,使二人轉形成了清新、豪放、明快的特點。
她的演出劇目共獲國家級獎6個(其中1997年的拉場戲《離婚夫妻》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頒發的“文華獎”)、東三省獎1個、省級個人表演獎6個、省匯演綜合一等獎6個、被中央電視台錄製的節目8個;被省市電台、電視台錄製的節目17個;除二人轉外她曾拍過一部電影《血沃中華》,曾為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配唱;錄製磁帶影碟多達百餘個!更重要的是她於2000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津貼享受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