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露園

葉露園

葉潞淵(1907年—1994年)原名豐,字仲子(印文作中子),又字潞淵,以字行;號露園、寒碧主人,晚號露園、園丁、石林後人、潞翁、老葉、葉老。江蘇吳縣東洞庭山莫厘人。為宋儒葉夢得之後。故室號石林精舍,刊印“石林”、“小石林”,意在緬懷先德。另有飛泉書室、丁黃印齋、寒碧居、蕉景庵、春在樓、且住軒、靜樂等室名。葉潞淵先生是一位沉潛藝事、淡泊名利、儒雅謙厚的篆刻家、印學家和書畫家。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潞翁早年因父親、叔父在銀行擔任要職,曾服務於上海金融界。十三歲進福泰錢莊,任記帳員、營業員,1936年至1949年在四明銀行,歷任出納主任、襄理、副理。其實志趣全在金石書畫方面。十六歲從師趙叔孺,餘暇或聆聽作畫治印和賞鑒文物要訣,或案頭孜孜,探索藝事。又結識丁輔之、王福庵、褚德彝、高絡園、高野侯等,切磋文藝。作為富家子弟竟以篆刻書畫名於世,出乎趙叔儒生前所料。1956年上海中國畫院籌備成立時,被聘為畫師,成為專業藝術家。

篆刻成就

在花鳥畫方面,潞翁取法惲南田、華新羅、進而沈石田、陳白陽及任伯年諸家,墨彩酣暢,風格清新,題畫鈐印留意經營。書工四體,擅篆、隸,筆力遒勁,結體嚴謹,氣息平和。

潞翁治藝以篆刻成就為最大。初宗浙派,嗜陳鴻壽,後取法秦漢、上溯三代,又博涉鄧石如、趙之謙,融會貫通,自成體貌。如以一九五六年潞翁調入畫院計,或可分為兩個時期,前期拜師起三十三年,後期搞專業三十七年。

潞淵早年印作,由浙派簡勁一路入門。所作切刀明顯,雄健爽利。一九五○年擬陳鴻壽、趙之琛兩家意為張石園作“硯雲山館”,跌宕自然,朴茂生動,尤具功力。“褚毛彝印”等,則深得趙師風神,淵雅雋永,師生幾不可辨。年廿五得王文治書“靜者自樂”額 ,以“靜樂”顏所居,首刻“靜樂”印,三字一行,章法精到,用刀並筆,圓潤靜穆,頗見功底和才華。與前述印相比,別有趣味。這許是趙叔孺“學我即使像極了,我總壓在你頭上”的“一味因襲沒出路”的教誨起了作用。

三十歲起多以金文擬秦璽,後多用此法治圓小璽,闊邊細字,章法奇肆,饒有古意。同時在仿漢鑄白文印上也有了新的試探,結體方勁有力,工整多變,富有蒼莽感。朱文印線條也在勁挺中參以弧形筆畫,藉此生髮動感。這類印作,匠心獨運,可謂師心不師跡,也不再囿於浙派碎切刀法。

潞翁於古文字多方取資,如泉文、金文、璽文、殳篆文、封泥文、宋元朱文、元押文等入印。並在結體運刀上變化,如在轉筆處以分刀接搭法,稍留刀痕,使刀下的篆字別具風姿,氣息蒼茫,自開一路印風。

書畫成就

潞翁進入畫院,新的工作環境激發了新的創作熱情。古璽式、瓦當式、金文款識式(亞形印式)、莽官印式、漢母朱文式、連珠式、雙靈印式、雙環印式、瓢式等,都有新的創作實踐和反覆體驗。創作出很多出色的作品,本書選刊有不少即是這方面的代表作。他還取法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諸家,在平整中顯示活潑,勻和中強調遒麗,形成了他的新風格。  潞翁後期印作,對於古器物之各種銘文,都能兼收並蓄,融會貫通,而又不離法度。工整中寓生動,蒼渾中顯秀潤,正如唐雲先生所云,工而不板,活而不佻,奇而不野,蘊而不弱。工寫皆能,章法精妙,堪稱傑作。

印作特點

一是刻意求精。如他的自用齋名印“靜樂”,就反覆構思設計,到一九七六年止刻了九方以上。“草世末”即葉氏印,先後用朱文、白文,縱排、橫排,方形、圓形,上下左右相連又相合,見有五方之多。“寒碧居”和“生於丁未”,也各有四方和三方。因別出心裁,形神各異,均有新意。精益求精,與時俱進,令人敬佩。

二是迎難而上。十年動亂時老一輩文人多身處逆境,隨時有可能遭遇突如其來的衝擊或批鬥,潞翁獨能鍥而不捨,私下奏刀無間斷。自丙午至丙辰,少說竟有近百方。這需要多少勇氣和膽識。如許雪泥鴻爪,凸現出這位智者當年不畏艱險而執著藝術的獻身精神。

三是自用印多。潞翁雖年逾八十,仍鐵筆耕石,從不託人代刀。邊款上刻下的“燈明人靜”、“燈下作此”、“晨起大雪盈庭作此遣興”、“倚裝刻此”等等,可見他真是一生樂此不疲。為他人治印不說,僅公開發表的自用印記即達一百零八方。精誠所至,終以卓犖不凡。

從以上三點就不難理解,潞翁在1979年、1991年兩度以高齡赴日本訪問、授藝,何以載譽而歸。當時刻印多多,其中七厘米見方“井上荒衛門印”、“星峰”諸巨印,以氣魄宏大、瑰麗精妙深獲讚譽。

潞翁邊款,用單刀切刻,以楷書見長。其風格輕切重挫、乾脆利落,端莊方勁,平和中寓動感,秀雅中寓雄偉;晚年款文更是利落自如,老辣凝重,渾然一氣。

鑑別功底

潞翁精鑑別、勤考證,博聞強記,如活字典。《潞翁所見名印》冊,即手集明清流派印蛻數百方,系反覆摩挲而親加鈐拓。他於這些印石的源流、質地和特點,都能如數家珍,隨口一一道出。如此學養精深,自能藝術常新。正如趙之琛評論陳鴻壽印章時所說:“各隨所見未有定體也……胸有書數千卷,復枕於秦漢人官私銅玉印,故奏刀時參互錯綜,出神入化,洋溢乎盈盈寸石間。”(《種榆山館印譜》序)

潞翁印作結集見有四種,即《現代篆刻第四集》(上海西泠印社一九三四年版,列馬公愚後,與張石園、陶壽伯、張魯庵等十家刻印合集,時年廿八)、《靜樂印稿》(上海書畫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葉潞淵印存》(上海書店一九九○年版)、《潞翁自刻石印集》(台北芝田印社一九九二年刊行)。一九六三年與錢君合撰《中國璽印源流》,後以專書出版數十次,並在日本翻譯刊行。發表論文有《淵雅閎正,瑰麗超雋——趙叔孺先生書法藝術發微》(《書法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簡談元朱文》(《書法》一九八六年第一期)、《略論浙派的篆刻藝術》(西泠印社一九八七年版《印學論叢》)等。

社會評價

潞翁生前為西泠印社理事、上海市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會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平時生活簡樸,淡於名利,寬厚風趣,獎掖後進,品行高潔,為人稱道。他不顧年邁多病,將歷年珍藏的明清至民國時期的流派印章二百五十方和原拓名貴印譜一百二十種整理出來,悉數捐贈國家。潞翁的高尚人格和藝術珍品,契約天地共長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