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渚沛

葉渚沛

葉渚沛(1902-1971),祖籍廈門,出生於菲律賓馬尼拉,冶金學家 ,中國化工冶金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氧氣轉爐煉鋼的倡導者之一。 1933年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獲金屬物理化學博士學位。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62年,葉渚沛在國內率先提出關於微粒學研究。1965年在0.7立方米小高爐上採用炭熱高溫豎爐煉磷,該課題通過了中科院級鑑定。 葉渚沛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2001年更名為“過程工程研究所”)並擔任首任所長。 提出了強化冶練的“三高”理論及提倡矮胖型高爐爐型。在中國率先提出冶金領域內發展碳熱超高溫新技術和開發微粒學及採用電子計算機控制冶金過程,為中國冶金事業作出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葉渚沛祖籍廈門,1902年出生於菲律賓馬尼拉市一個華僑家庭。 葉渚沛的父親葉鎮錐是一位愛國華商,在南洋華僑中多次組織募捐支持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事業,為此孫中山先生將其名字改為“葉獨醒”,寓意“眾人皆醉,唯我獨醒”。8歲回鄉探親時,葉渚沛被祖國壯麗秀美的山川河流和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深深吸引。但父親告訴他,家人被迫下南洋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中國卻因冶煉技術落後造不出兵艦大炮而備受欺凌時,葉渚沛對父親說:“我要好好讀書,長大後學習最好的煉鋼技術,為祖國製造最厲害的大炮,一定把帝國主義打跑!”

1921年~1925年,葉渚沛時刻銘記向父親許下的承諾,刻苦學習、發奮圖強,1921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美國科羅拉多礦冶學院 ,後轉學冶金與化學工程。

1925年~1928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獲冶金化學碩士學位,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學習,獲金屬物理化學博士學位。

1928~1933年,在美國聯合碳化物研究所和美國中央合金鋼公司從事研究工作;在美國機器及鑄造公司任工程師、冶金部主任、顧問工程師。並在美國與英國的學術刊物上發表過10餘篇有關鐵、鋼與合金的化學熱力學與物理化學特性的學術論文,引起當時國際冶金界的注意。 1933年,葉渚沛在德國的工廠與中心實驗室考察了數月並與一些大學教授進行了學術交流。柏林工業大學的杜勒(R·Durrer)教授對葉渚沛的學識極為欣賞,希望他留在德國工作,葉渚沛謝絕了盛情邀請,於1933年末回到中國。回國後,葉渚沛任國防設計委員會(1935年更名為資源委員會)化學專門委員,首先考察了中國的礦產資源,隨即建議在南京建立一個冶金研究室,進行鐵合金、鋁金屬、氮肥等專題研究,並擔任室主任。“七七事變”後,冶金研究室隨南京國民政府遷到武漢。

1933年~1944年,任南京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化學專門委員、南京冶金室主任、重慶煉銅廠廠長、電化冶煉廠總經理。1938年,葉渚沛將自己多年的積蓄全部拿出來,資助了當時前往延安途中丟失醫療器械,旅費所剩無幾的外科醫生諾爾曼·白求恩,並向錢昌照等募捐。 1939年葉渚沛隨冶金研究室撤至重慶,兼任重慶煉銅廠廠長和電化冶煉廠總經理等職務。並領導技術人員與工人生產了電解銅,使銅含量達到99.93%;純鋅達99.95%;用電爐煉出含硫為0.034%、磷為0.01%的特殊鋼,建造新型平爐以及用迴轉窯試生產海綿鐵等新工藝、新技術。 1941年皖南事變後,重慶國民政府一面對實情進行新聞封鎖,另一面歪曲事實中傷中國共產黨。在這種萬分危急的情勢下,中國共產黨與各國駐華使館沒有直接聯繫。葉渚沛受周恩來之邀,協助公開了“皖南事變”真相。

1945年~1949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組副組長,聯合國經濟事務部經濟事務官。在此期間,葉渚沛發表了《生鐵鑄造》、《鋼鐵生產增長的可能速度》、《國家收入的依據》等多篇論文。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葉渚沛辭去聯合國的職務,偕妻子與子女返抵香港。1950年回到廣州,在北京受到周總理的接見,被政務院任命為重工業部顧問。而後由吳玉章推薦給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稼夫,同年調到中國科學院任學術秘書。此後葉渚沛開始籌備建立化工冶金研究所,該所於1958年建成,他擔任第一任所長。

1950年~1953年,回國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重工業部顧問。

1953~1966年任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兼任化工冶金研究所所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54年~1957年期間先後被選為第二屆與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任該屆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自1966年至1971年,他系統地寫出了《發展超高溫新化工冶金過程的前途》、《超高溫炭熱新技術》、《高溫冶煉磷酸鹽礦制磷過程的基礎理論研究》、《高溫石球熱風爐》及有關農業問題等20餘萬字的論文及資料。

1971年11月24日因患直腸癌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有資料顯示逝世時間為1971年1月1日 ),為他守靈的,除妻子兒女外,還有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路易·艾黎和馬海德等。

主要貢獻

葉渚沛長期潛心於科學研究,善於運用多種科學和技術的綜合觀點,不斷提出解決國家建設中許多重大課題的意見和建議。倡導了化工冶金學和創建了化工冶金研究所。對中國採用當代鋼鐵冶金中的幾項最主要的新技術,提出了帶有方向性的預見。對中國主要的鋼鐵基地和包頭、攀枝花複雜礦的綜合利用以及一些有色金屬礦藏的開發利用,提出了重要的建議。積極建議發展鋼鐵化肥聯合企業和豎爐煉磷,以迅速解決中國氮肥和磷肥短缺的局面。積極提出發展技術科學以及開展微粒學、計算機在冶金中的套用和超高溫新化工冶金過程的建議。

化工冶金學科

研究鐵礦資源 研究鐵礦資源

葉渚沛對化學工程學用於冶金過程中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與預見,曾多次建議成立化工冶金研究所。1958年,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建成,葉渚沛任所長。該所初期開展了四方面的研究課題,即:強化高爐煉鐵過程;濕法冶金;流態化焙燒;氧氣轉爐煉鋼中的問題。葉渚沛在上述四個方面以外,加了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即複雜礦的綜合利用。在葉渚沛的主持下,化工冶金研究所進行了攀枝花鐵礦的高鈦渣的探索試驗等。

20世紀50年代起,在化工冶金研究所內開展了炭熱高溫新技術的探索。1958年起,用炭熱高溫技術進行煉鋁的小型試驗,煉出鋁矽合金的中間產品,1965年在0.7立方米小高爐上採用炭熱高溫豎爐煉磷,該課題通過了中科院級鑑定。1962年,葉渚沛在中國率先提出關於微粒學研究。他當即在化工冶金研究所擬出“微粒粒度分析物理學和相應的科學儀器”、“表面化學及微粒之物理特性研究”、“微粒粒度分布規律的統計理論研究”、“細磨及超細磨力學的研究”等8項研究題目,並結合試驗高爐、氧氣轉爐,對其文氏洗滌管中的微粒行為作了研究,完成了“準激波管”中水汽對超細微粒的凝聚分離作用的系統研究。至今,顆粒學已成為獨立的學科。

葉諸沛於1962年開始收集有關計算機資料,1963年提出了在化工冶金研究中採用計算機的建議,於1978年建立了計算機套用研究室,較早地進行了計算機化學的研究。

三高理論

鞍鋼 鞍鋼

葉渚沛提出高爐強化冶煉的高壓爐頂、高風溫、高濕度鼓風“三高”理論並倡導矮胖型高爐爐型。早在1936年提出了為什麼不可以將鼓風量增加1倍,而產量也應增加1倍的構想。為了控制過陡的火焰溫度,1948年葉渚沛發現一個極簡單的辦法:使用蒸汽。

1950年,葉渚沛一方面建議鞍鋼高爐採用“三高”;另一方面他向有關領導部門呼籲,建一座“三高”試驗爐。於1956年經李富春、薄一波,聶榮臻三位副總理批准,在葉渚沛領導下,由中國科學院化工冶金研究所與石景山鋼廠(今首都鋼鐵公司)合作建立一座17.5立方米的“三高”試驗爐。1958年雖已初步建成,直到1961年試驗條件方趨於正常。在3個月連續有效時間內獲得初步試驗結果。1965年進行第二次試驗時,爐頂壓力最高達到2.8千克/平方厘米,風溫最高達到1250度(℃)、鼓風濕度最高達到50~60克/立方米,利用係數最高達到6.4噸/立方米·日。

為了進一步研究解決中國西南地區的難選礦(如雲南魚子甸鐵礦)和複合鐵礦(如攀枝花礦)等礦的難還原、難熔化、渣量大等特殊難題,葉渚沛建議採用“三高”中型矮胖型高爐方案。經國家科委批准,投資2000餘萬元在昆明鋼廠內興建。1966年初,葉渚沛親自指導,科研、設計及使用部門三結合,當年完成初步設計,但這個350立方米矮胖型高爐因“文化大革命”而中輟。

氧氣頂吹轉爐煉鋼

葉渚沛是中國氧氣轉爐煉鋼技術的倡導者,利用中國自己的技術與首都鋼鐵公司和黑色冶金設計總院合作,建成中國第一座工業化的氧氣轉爐煉鋼廠。 1952年純氧頂吹轉爐煉鋼技術在奧地利問世不久,葉渚沛就敏銳地意識到氧氣轉爐必將取代平爐,成為主要煉鋼方法。寫出《論在中國採用氧氣轉爐煉鋼問題》一文發表在1955年9月出版的《科學通報》上,另一篇《高爐煉鐵過程的新觀念》一文發表在1956年出版的《現代冶金問題》一書中。

1956年在國家制訂《1957~1969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期間,葉渚沛就氧氣轉爐煉鋼問題提出書面建議。1958年至1962年期間,建立一座1.5噸氧氣頂吹試驗轉爐。葉渚沛組織了300千克和1.5噸氧氣轉爐的中間試驗,成功地吹煉鑄鋼生鐵、高磷生鐵及攀枝花含釩生鐵,為發展規模更大的氧氣轉爐煉鋼積累了經驗,並為石鋼(首鋼前身)培養了氧氣轉爐煉鋼的技術骨幹50餘名。在此期間,葉渚沛還向當時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提出發展氧氣頂吹轉爐煉鋼的建議,受到聶榮臻元帥的重視與支持。經北京鋼鐵設計院設計,於1963年在石鋼興建了中國第一座30噸工業化的氧氣轉爐煉鋼車間,於1964年投產。

葉渚沛於1962年7月向中國科學院及有關部委領導呈送了他的《關於合理利用包頭稀土稀有資源的建議》。該建議又在1963年舉行的“4·15”中國稀土工作會議上提出。他指出,包鋼已有流程,特別是選礦廠的設計,由於缺乏資源綜合利用觀點,而使稀土損失估計達25%左右,為此,他提出三點建議,其中第三點建議是提出了新工藝流程,並要求把已建成的三座平爐拆掉,採用氧氣轉爐煉鋼等。

複雜礦的綜合利用

三峽大壩 三峽大壩

葉渚沛於1958年6月發表了《攀枝花含鈦鐵礦的緊急問題》的書面意見。其中“緊急問題”便是要求人們突破某些國外學者的“用高爐冶煉這種礦石成功的希望甚微”的框框。1959年,化工冶金研究所與鋼鐵研究院合作,在0.5立方米高爐上進行了攀枝花鐵礦高鈦渣(TiO24%~25%)的探索試驗。同年,又在17.5立方米高爐上進行三次擴大試驗。1961年與西昌鋼鐵公司、重慶大學、重慶鋼鐵設計院等單位合作,在28立方米高爐上進行了1個月的擴大試驗,取得一定效果。於1963年8月中國金屬學會第三屆代表大會上葉渚沛作了題為《中國攀枝花釩鈦磁鐵礦的綜合利用途徑》的學術報告,全面論述了按照鋼鐵—化肥聯合企業模式,設計攀枝花鋼鐵基地的工藝流程。同時指出了該流程有可能得到的富釩渣,該渣用不同方法可分別得到釩鐵、V2O5或不作處理時可作釩的加入劑,均有較高的經濟效益,該論文曾獲1978年中國科學大會獎。

葉渚沛於1952年、1954及1956年多次對大冶鐵礦提出綜合利用方案即“用流態化、硫酸化焙燒方法”提取鋼和鈷,並可獲得硫酸。1958年經冶金部批准,建立了中間試驗廠。根據葉渚沛的建議,化工冶金研究所對東川銅礦的選礦廠的尾礦進行了高壓濕法冶金,使得銅的回收率大為提高,並於1962年受冶金部委託,在東川建成了日處理10噸尾礦的中間試驗車間。

經濟能源交通運輸

1954年為回響中國哲學家艾思奇的“大家來討論中國科學發展”的倡議,葉渚沛撰寫的《科學與社會——科學將往何處去》一文,指出:“科學是一種生產力。近代的自然科學更是一種帶有革命性的偉大的生產力量”,“只有用實踐來對理論進行最初和最後的檢驗——即實驗和生產——才能得到客觀的真理。”對於工程科學的重要性,葉渚沛提出了精闢的說法。

芝加哥大學 芝加哥大學

關於交通建設,葉渚沛認為,交通運輸業“對整個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合理分布都有重要意義。如果萬噸貨輪能沿著長江直達重慶,則就等於把中國的海岸線延長到了重慶,鐵路和公路與水陸發展相配合、交織成網。”

關於水利建設,葉渚沛認為,中國南方煤的資源不多,但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可供開發。今後長江三峽的電能供到上海,對於促進整個南方地區工農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關於農業建設,1950年葉渚沛發表了《中國農業問題的主要任務應通過‘肥+水’手段來增產糧食》的意見。1952年出版了他寫的《中國肥料問題之未來》一書。1955年他在《科學通報》上發表了《對於提高農業生產的幾點建議》;1956年他提出了《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如何開展科學研究問題的建議》;1961年又提出《關於合理解決中國農肥問題的幾點建議》。

1959年、1962年及1963年,葉渚沛分別向中家科委、“廣州會議”以及中國金屬學會第三屆代表大會,正式提出《興辦鋼鐵—化肥聯合企業》的建議書或學術報告。1963年發表了長達6萬字的《關水解決中國農業問題的建議》。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竺可楨為該篇論文作序,盛讚葉渚沛的論文是“把‘肥’的問題安放在科學基礎上的嘗試。”

主要作品

論文

時間 論文名稱作者期刊名稱
1931Thermodyliamicstudyofthephysicate-quilibriaintheSystem:iron-carbon.Chu—PhayYapAm.Inst.MiningMet.Eng.Tech.Pab.(381):26
1932Thefreeenergyoftransitionofiron(a→←γ).Chu-PhayyapTrans,FaradaySoc,(28):781~788
1933Inflaence of surface energy in disperse systemsChu-PhayYapphil.Mey.(16):80~96
1933Acriticalstudyofsomeiron-richironsil-iconalloysChu-PhayYapJ,Phys.Chem.(37):951~967
1955論在中國採用吹氧轉爐方法煉鋼問題葉渚沛科學通報(9):10~16
1957科學與社會——科學將往何處去葉渚沛科學通報(1):1~8.
1982化工冶金研究所的方向任務(1957)葉渚沛化工冶金(紀念葉渚沛逝世十周年專刊)(3):1~3
1956論在中國採用吹氧轉爐方法煉鋼問題葉渚沛鋼鐵(第1期)
1955論在中國採用吹氧轉爐方法煉鋼問題葉渚沛科學通報(第9期)
1939二,純鐵煉廠籌設之動機與其功用葉渚沛資源委員會月刊(第9期)
1940重慶煉銅廠概況葉渚沛資源委員會月刊(第1期)
1981關於合理利用包頭稀土稀有資源的建議葉渚沛化工冶金(第3期)
1981論在中國採用吹氧轉爐方法煉鋼問題葉渚沛化工冶金(第3期)
1959用蒸汽鼓風增加原有鼓風機容量葉渚沛鋼鐵(第17-24期)
1955對於提高農業生產的幾點建議葉渚沛科學通報(第12期)
1981鋼鐵-化肥聯合企業在發展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意義葉渚沛化工冶金(第3期)
1981論強化高爐冶煉過程的基本問題葉渚沛化工冶金(第3期)
1981談談現階段在我國發展技術科學(工程科學)的意義葉渚沛化工冶金(第3期)
1957科學與社會—科學將往何處去?葉渚沛科學通報(第1-24期)
1955論在中國採用吹氧轉爐方法煉鋼問題葉渚沛科學通報(第9期)
1955無煙煤用作高爐燃料葉渚沛科學通報(第5期)
1956有關我國冶金工業發展的若干科學問題葉渚沛科學通報(第3期)
1957論煉鐵高爐熔煉法的新方向葉渚沛科學通報(第19期)
1981展望我國高爐冶煉葉渚沛化工冶金(第3期).
1981攀枝花釩鈦鐵礦的合理利用與鋼鐵基地建設流程方案的探討葉渚沛化工冶金(第3期)
1981高爐冶煉的發展趨勢與“三高”煉鐵葉渚沛化工冶金(第3期)
1981化工冶金研究所方向任務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攀枝花釩鈦鐵礦的合理利用與鋼鐵基地建設流程方案的探討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展望我國高爐冶煉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高爐冶煉的發展趨勢與“三高”煉鐵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論在中國採用吹氧轉爐方法煉鋼問題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關於合理利用包頭稀土稀有資源的建議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鋼鐵-化肥聯合企業在發展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意義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對新參加科學工作同學們的意見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關於解決我國農業問題的建議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論強化高爐冶煉過程的基本問題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以氧氣轉爐為中心配套地採用新技術發展我國鋼鐵工業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關於發展我國經濟的幾點意見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1981談談現階段在我國發展技術科學(工程科學)的意義葉渚沛過程工程學報(第3期)

著作

時間 書名作者出版社
1959《論強化高爐冶煉過程的基本問題》葉渚沛科學出版社
1988《 葉渚沛選集》葉渚沛著;馬積棠選編冶金工業出版社
1965《高功率濕石球熱風爐》葉渚沛等編中國科學技術委員會
1963《微粒學》葉渚沛編化工冶金研究所
2012《葉渚沛紀念文集》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編科學出版社
1998《人民科學家葉渚沛》老苗子等編著科學出版社

社會任職

1928年美國聯合碳化物研究所和中央合金鋼公司工程師

1933年 國防設計委員會(資源委員會)化學專門委員

1939年重慶煉銅廠廠長和電化冶煉廠總經理

1948年聯合國經濟事務部經濟事務官

1958年化工冶金研究所所長

外界評價

中央研究院院士嚴濟慈:葉渚沛同志知識淵博,學術思想活躍,在科學研究上善於運用多學科的綜合觀點,從國民經濟全局考慮,並始終關注國家建設的需要。根據國際上科學技術的發展動向,他不斷地提出解決國家經濟建設中許多重大課題的意見和建議。他在理論上很有造詣,國家的需要使他長期不知疲倦地埋頭工作。他的工作幾乎涉及冶金過程的整個領域。他的貢獻超出了一個冶金學家的範圍。他的很多創見往往為後來的實踐所肯定,他的科學生涯始終充滿著進取精神。更可貴的是,即使在處境十分困難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自己正確主張。所有這些,充分反映他熱愛科學,堅持真理、對祖國科學與建設事業高度負責的優秀品質。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葉渚沛是享譽海內外的冶金學家,是我國化工冶金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全院廣大科技工作者應繼承和發揚葉渚沛等老一輩科學家愛國奉獻的理念、求真務實的精神、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厚德載物的品質。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所長張鎖江:葉渚沛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是研究所的創始人和首任所長。大家應學習葉渚沛堅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和於家為國的民族精神、堅持真理的膽識魄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遠見卓識的科學思想和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以及胸懷天下的無私品格和高風亮節的道德修養。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家鏞:葉渚沛不慕虛華、淡泊名利、艱苦創業、百折不回的精神感動了在座的每一個人。“科學精神,永垂不朽”,是對葉老獻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後世紀念

1978年7月10日,中國科學院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為葉渚沛舉行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中國科學院院長方毅在葉渚沛的悼文中,鄭重地寫下了:“人民科學家”五個大字,表達了國家與人民對葉渚沛的崇敬。

2012年9月26日,紀念葉渚沛先生誕辰110周年科學思想座談會在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隆重舉行。應邀出席本次會議的有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院士工作局局長周德進等,過程工程所黨委書記陳運法主持會議。隨後舉行了《葉渚沛紀念文集》首發式和葉渚沛紀念郵票發行儀式。唐有祺和郭慕孫一同為文集揭幕,李靜海和葉良溪開啟紀念郵票。 過程工程研究所整理出版了《葉渚沛紀念文集》,收錄了個人自傳、主要論著、緬懷文章等,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他的學術思想、學術成就和治學精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