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軍偉

Nian ation Jifan

基本信息

簡介

萬軍偉,男,1964年1月出生。1985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獲水文地質專業工學學士學位;1996年和2002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研究生院,分別獲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工學碩士學位和水文學及水資源工程工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環境學院水資源與水文地質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地質學會岩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學會洞穴研究會會員,中國地質學會旅遊地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岩溶》編委。曾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原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各一項。

教學

主講《水力學》、《地下水動力學》、《地下水數值模擬》和《地下水溶質運移理論》、《高等水力學》、《岩溶環境學》等專業課程。

科研

1、近年來完成的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用36Cl同位素研究清江流域灰岩侵蝕速率及成壤作用和碳循環意義”(40172103),2002.1-2002.12。
(2)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同位素32Si測試技術及其在淺層地下水中的套用”(49472160),1995.1-1997.12。
(3)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含水層水平井流動系統水動力特徵及數值模擬”(49872081),1999.1-2001.12。
(4)參加湖北省清江開發公司科技攻關項目“湖北清江中下游岩溶發育規律研究”,1988-1992,獲地礦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3年)。
(5)參加湖北省清江開發公司科技攻關項目“湖北清江流域岩溶發育及其資源環境效應研究”,1993-1995,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6年),1997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6)參加地礦部“八五”重要基礎項目“中國岩溶的形成與環境變化的預測研究”(8502218), 1990-1994,獲地礦部“八五”科技工作先進科研集體(1997年)。
(7)參加湖北省水利廳科技攻關項目“湖北省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1998-2000,2001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8)參加國土資源部重點項目“西南岩溶石山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潛力和生態環境調查”(991004),負責其中“湖北長陽火燒坪地區地下水開發利用潛力和生態環境調查”專題,2000-2002。
(9)參加國土資源部地質調查項目“長江中游主要水患區新構造運動對水患形成的控制作用專題研究”(199916000111),2000-2003年。
(10)參加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299項)“地質、氣候、水文與岩溶形成”,項目中的“湖北長陽羅家坳河間地塊觀測站的觀測研究”子課題,1990-1994。
(11)參加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379項)“岩溶作用與碳循環”,負責其中“湖北長陽羅家坳河間地塊觀測站的觀測研究”子課題,1995-1999。
(12)參加國際地質對比計畫(IGCP-448項)“全球岩溶生態系統對比”,負責其中“湖北長陽火燒坪岩溶生態系統觀測站的觀測研究”子課題,2000-2004。
(13)負責湖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科技攻關項目“湖北宣恩洞坪水庫岩溶滲漏及白家堡滑坡穩定性研究”,1997-1998。
(14)負責湖北省清江開發公司科技攻關項目“湖北清江高壩洲水利樞紐岩溶發育規律及其對工程影響研究”,1997-1999。
(15)負責湖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科技攻關項目“湖北長陽招徠河水庫岩溶滲漏研究”,1998。
(16)參加湖北省清江開發公司科技攻關項目“湖北清江水布埡壩址區岩溶水系統及其滲流場數值模擬研究”,1999-2000。
(17)負責長江水利委員會勘測局科技攻關項目“湖北清江水布埡水利樞紐地下廠房湧水量預測研究”,2000。
(18)負責湖北省宣恩縣水利局科技攻關項目“獅子關水電站岩溶發育規律及地下暗河堵洞成庫條件研究”,1997-1998。
(19)參加國家電力總公司成都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科技攻關項目“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壩區水文地質條件”,1999-2001。
(20)參加國家電力總公司成都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科技攻關項目“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廠壩區地下水滲流計算分析”,2001。
(21)負責山西汾陽縣水利局科技攻關項目“山西省汾陽縣黃土台塬區隱伏岩溶水水資源研究”,1997-1999。(22)參加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鄂西岩溶石山區地區脆弱生態環境治理對策研究”(2002A13087),2003-2004。
2、在研的科研項目
(1)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地下水三維流中常規觀測孔水位的形成機理及確定方法”(40172085),2002.1-2004.12。
(2)主持中國地調局“西南岩溶石山地區岩溶水資源評價及合理開發利用研究”,2003.1-2005.12
(3)主持湖北省交通廳科技攻關項目“滬蓉國道主幹線宜昌-恩施高速公路岩溶發育規律及其對工程影響研究”,2003.5-2004.5
主要研究領域:
岩溶動力學、地下水數值模擬。

研究成果

一、合著專著2部
[1] 沈繼方、李焰雲、徐瑞春、萬軍偉等,清江流域岩溶研究,地質出版社,北京,1996
[2] 萬軍偉、劉存富、晁念英、王佩儀等,同位素水文學理論與實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03
二、近期發表的研究論文
(1)萬軍偉,陳崇希.1996.海南省洋浦港濱海水源地最大開採量確定方法的研究.勘察科學技術.14(6):6-11;
(2)萬軍偉,沈繼方,晁念英.1997.清江半峽地區岩溶洞穴發育特徵及其旅遊資源.中國岩溶.16(3):268-274;
(3)萬軍偉,沈繼方.1998.高壩洲地區岩溶水系統的研究方法與意義.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5(6):1-4;
(4)萬軍偉,晁念英,沈繼方.1999.碳酸鹽岩區大型水庫蓄水後地下水滲流場特徵及岩溶演化趨勢,地球科學,24(4):427-431;
(5)萬軍偉,晁念英,沈繼方,蔡金燕.1999.湖北清江羅家坳河間地塊岩溶系統碳循環特徵.中國岩溶.18(2):123-128;
(6)萬軍偉,楊俊,王增銀,潘歡迎.2002.鄂西火燒坪地區岩溶生態環境系統及生態農業模式初探.地質科技情報.21(1):71-74;
(7)萬軍偉,劉存富,王增銀,晁念英,王佩儀.2002.用36Cl 研究灰岩侵蝕速率的理論與方法.地球科學.27(2):173-176;
(8)萬軍偉,沈仲智,潘歡迎等.2003.水平井的水力特徵及其解析解的適用條件.地球科學. 28(5):537-544;
(9)Wan Junwei, Zhang Qinghua, Chao Nianying, Liu Cunfu.2003. New method of quick determination erosion rate of carbonate rock — Taking Shihuadong districts in Peking as an Example
(10)沈繼方,萬軍偉,徐曙光等.1997.碳酸鹽岩區大型水庫蓄水對岩溶水環境的影響-以隔河岩水庫為例.中國岩溶.16(4):397-402;
(11)王增銀,萬軍偉,姚長宏.1999.清江流域溶洞發育特徵.中國岩溶.18(2):151-158;
(12)王增銀,萬軍偉,崔銀祥.2001.鄂西清江流域岩溶生態環境及生態植被特徵.西南師範大學學報.26(super):24-30;
(13)陳崇希,萬軍偉.2002.地下水水平井流的模型及數值模擬方法.地球科學.27(2):135-140;
(14)詹紅兵,萬軍偉.2003.水資源和環境工程中水平井研究簡介. 地球科學.28(5):511-516;
(15)Chen Chongxi, Wan Junwei, Zhan Hongbin.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coupled seepage-pipe flow to horizontal well.J Hydrol,2003
(16)范玉龍,萬軍偉,晁念英等.2003.洞坪水庫岩溶發育規律及水庫滲漏條件分析.中國岩溶.22(2):130-135;
(17)王增銀, 沈繼方,萬軍偉.1998.清江高壩洲地區古岩溶角礫岩特徵及形成條件.地球科學.23(5):524-528;
(18)Yu Qingchun, Shen Jifang, Wan Junwei, Ohnishi Yuzo. 1999. Some Investigations on Early Organization of Karst System.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10(4):314-321;
(19)韓慶之,楊紅剛,萬軍偉,胡耀飛.2002.溪洛渡水電站壩址岩層滲透性的溫度場效應研究.地質科技情報.21(1):19-21;
(20)潘歡迎,梁杏,萬軍偉,張世殊.2002.利用壓水試驗構建裂隙網路系統的方法探討.地質科技情報.21(1):22-26;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