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石山風景區

萬石山風景區

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是廈門有名的旅遊勝地,是AAAAA級景區,它位於廈門市南部,範圍包括萬石山地、鼓浪嶼和廈門海灣部分海域。整個景區具海、山、島、礁、灘、岩、寺、花、木諸神秀,兼備民族風格、僑鄉風情、閩台特色,並蓄西方異域情調。

基本信息

景區介紹

萬石山風景區萬石山風景區
景區以花崗岩地質為主,岩體裸露,巨石遍布,其間溝谷、溪澗縱橫,海岸線多變,沙灘相間,山、島、海互為襯托。植物景觀豐富多彩,形成亞熱帶海島風光。整個景區具海、山、島、礁、灘、岩、寺、花、木諸神秀,兼備民族風格、僑鄉風情、閩台特色,並蓄西方異域情調。1988年編制總體規劃,景區總面積245.74平方公里,其中鼓浪嶼1.77平方公里,萬石山32.97平方公里,海域211平方公里。性質以海洋為主體,球狀花崗岩為特點,山海交融、城景相依、文化內涵豐富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分為十大景區:三灣匯海(海域區),萬笏朝天(萬石山),鼓浪洞天(鼓浪嶼),古剎新輝(南普陀寺),虎溪夜月(虎溪岩、白鹿洞、鴻山寺),金榜釣磯(金榜山、陽台山),洪濟觀日(雲頂岩、金雞亭),上里探幽(上里水庫、森林公園),曾厝度假(曾厝垵海濱),黃厝觀景(黃厝景區)等。鼓浪嶼依鷺江與萬石山景區相連,素有“海上花園”美稱。相傳島西南角有一巨石,受海浪沖蝕而中空,每逢潮湧,浪擊空石聲如擂鼓而得名。全島綠化覆蓋率達37%以上,綠樹、紅花、碧草遍布全島。漫步街巷,無車馬之喧,卻時聞琴聲悠揚,被譽為“音樂之島”。主要景點有:鄭成功石雕巨像皓月園,林巧稚紀念園—毓園,觀海園、日光岩和鄭成功紀念館、水操台等;以及海上乘船飽覽山岩、峭壁、礁石、沙灘構成的秀麗的海岸景觀的環島游。

歷史文化

萬石山風景區萬石山風景區
鼓浪嶼原為荒島。元末明初始拓墾,明末清初鄭成功據此安營設寨,訓練水師。海禁開放後,開始繁榮。早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已有對外交往。鴉片戰爭後,廈門被闢為五口通商口岸,鼓浪嶼被英國強占。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英、美、法、德、日、葡、荷、奧、西班牙、挪威、瑞典、菲律賓等國領事館與清廷簽訂《廈門鼓浪嶼公共地界章程》,鼓浪嶼淪為列強“公共租界”。島上現存13國風格各異的建築物,因有“世界建築博物館”之稱。民國17年(1928年)為紀念鄭成功,建成延平公園,包括日光岩等,占地587公頃。30年代,華僑、巨商在島上建築別墅、私家花園,著名的有瞰青別墅、黃家別墅、菽莊花園、怡園和觀海別墅等。40年代日軍占領期間,遭嚴重破壞。50年代,林爾嘉家屬把菽莊花園獻給國家,政府對其進行全面維修。把晃岩路“番仔墓”闢為解放公園,後又改為鼓浪嶼音樂廳。60年代,進行街道綠化和小遊園建設。建成和平公園,在國姓井西側花圃建海濱浴場更衣沖水室、國姓井餐廳及噴泉等。70年代末至80年代,進行大規模園林綠化建設,綠化面積達1.52公頃,種植喬灌木50多種10萬多株,鋪植草坪4097平方米。修復日光岩及寺廟,增闢梯山小築;投資70萬元,修復菽莊花園,新建眉壽堂,重塑林爾嘉銅像,增建聽濤軒、蛇嶺花苑、頑石山房;整治港仔後海濱浴場及配套設施,重建和平公園,面積1.78公頃;新建皓月園,面積1.94公頃;在復鼎岩上豎立總高15.7米、重量1400多噸、造價122萬元,由625塊花崗石砌成的鄭成功雕像;新建毓園及林巧稚大夫的漢白玉雕像,以及鼓浪公園、筆架山公園;開闢大德記海濱浴場;開闢環島路,新建觀海園旅遊碼頭等。1990年在皓月園建成再現鄭成功驅逐荷蘭侵略者的浮雕一座,主體高4.7米、寬13.7米,用銅200噸。

萬石山景

萬石山風景區萬石山風景區
萬石山景區西、北為市區,接鷺江與鼓浪嶼景區相連,東、南為景區海域,峰巔巨石遍布,花崗岩山地景觀獨特,岩奇石怪,千姿百態。溝谷、溪澗蜿蜒,群峰起伏,沙灘綿延。廈門舊有的廿四景區多在本景區,如“洪濟觀日”、“陽台夕照”、“萬壽松聲”、“萬石鎖雲”,“中岩玉笏”等。以廈門市園林植物園、虎溪鴻山、南普陀寺、胡里山炮台四部分為主。園林植物園位於景區西北部,主峰有太平山、中岩山、獅頭山、半嶺山及彌勒山;主要溪谷有樵溪、水磨坑溪,總匯於人工湖萬石岩水庫。園內栽培植物3000多種,有松杉園、棕櫚園、引種馴化區、多肉植物區、蘭花圃等20多個專類園和種植區。南普陀寺,是閩南著名古剎,始建於唐,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大悲殿和藏經閣,珍藏有緬甸玉佛、明大藏經等。胡里山系山地突出部,形成臨海削崖,清代建炮台,北半部為堞樓、山岩、園林,是廈門海防要塞之一。虎溪、鴻山在景區西部外清山,北支玉屏山有“虎溪夜月”勝景,每逢農曆十五夜,月光照在虎雕上,投影石壁,影隨光移,宛如活虎徘徊。南支鴻山,因兩山夾峙,風雨時,風雨迴旋不定,雨絲交織,似織紋成纖,形成“鴻山織雨”奇觀。

發展過程

萬石山景區的勝跡和古建築歷史悠久,但在1950年前為荒山禿嶺,山石裸露,水土流失嚴重。1952年,建成蓄水15萬立方米的萬石岩水庫,1953年後,開展四次民眾性營造風景林活動。1959年建面積300平方米的植物栽培溫室和萬石岩標本樓,翌年開闢樹木園。60年代,經國家建工部確定建設植物園,“文化大革命”期間停建,70年代續建。1977年茅盾為植物園題寫園名。80年代以來,迅速發展,1984年,廈門市佛教會向海外募資100萬元,重建玉屏寺及附屬設施,建築面積580平方米。1986年,廈門市園林局投資7.1萬元,修建虎溪公園,重建登山道路,維修和新建二層圓亭各1座。1987年前後,投資3.5萬元,重建萬石蓮寺,建築面積360平方米,由趙朴初題寫寺匾;投資40萬元重建金雞亭寺,主廟70平方米,紀念堂200平方米,房屋700平方米;投資136萬元,修建天界寺,建築面積2220平方米;以上投資均由廈門市佛教協會向海外募捐。與此同時,廈門市建委投資100萬元,修建太平岩古廟,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此外,還修建鴻山寺、南普陀寺,開放胡里山炮台和東坪山水庫,新辟部分植物景區等。據統計:至1985年,植物園引種植物4000餘種。至1987年,共植樹3477.45萬株,現已綠樹成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