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關風景區

劍門關風景區

劍門關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地質公園,也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景點之一,2010年9月被列為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2015年7月被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讚譽讓其名揚海內,集三國文化、蜀道文化、關隘文化、紅色文化為一體,融雄、險、奇、幽於一身。劍門山區植被豐富,境內森林以常綠針葉樹柏,松和落葉闊葉樹榿,櫟及小量楊、桐、楓、榆等雜樹組成。境內有天然氣、膨潤土、沙金、鈾礦等礦藏資源。

基本信息

地名來歷

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以漢德縣(治今漢陽鎮)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地“鑿石架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為門,置閣尉,設戍守,謂之劍閣,成為軍事要隘。

自隋朝以後,陝甘入蜀改道由葭萌縣越牛頭山,經達摩戍(民間稱大木樹),直抵劍門關口,小劍至大劍關口的棧閣道漸廢,“劍閣”之名亦由劍閣道的簡稱成為劍門關的別稱。因此,自唐至清的許多史籍中使用的“劍閣”、“劍門”之名均指劍門關一地。民國二年(1913年)改劍州為劍閣縣後,“劍閣”才專指縣名。

地理境域

地理位置

劍閣縣位於四川盆地北部,縣域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05°09′—105°49′和北緯31°31′—32°17′之間。東鄰蒼溪縣、廣元市昭化區,西界梓潼縣、江油市,南連閬中市、南部縣,北接青川縣、廣元利州區。全縣幅員面積3226.75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劍閣縣均是出川“蜀道”的交通要衝,素有“蜀門鎖鑰”之譽。 劍門關風景區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城南面,地理坐標為:北緯32°08′10"~32°16′35″,東經105°26′40″~105°37′54″,景區面積142km2。

地質地貌

劍門關景區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為龍門山脈劍門山乾支,屬中生界白堊系下的蒼溪組(城牆岩群劍門關組)地層,劍門關礫岩由巨厚塊關紫灰色礫岩、紫灰色泥岩石層,形成北陡南緩的單斜山,北坡坡度幾近90度,高達一二百米,礫岩出露處多成一懸崖峭壁,山高峰險,溝深谷狹。形成斷岩絕壁、岩上凸下凹、石角北向,千仞壁立、峰巒疊嶂,綿延長達數百公里,宛如天然屏障。著名的有大、小劍門關、七十二峰、五指山等。相對高差300—600米。

地質成因

劍門絕壁劍門絕壁

劍門山的形成,

是在漫長的地質構造運動中,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龍門山麓的劍門洪積堆,形成巨厚礫岩,出露地表,稱為城牆岩群劍門關組,亦稱劍門關礫岩。劍門岩由上至下,礫岩層次由多變少,礫徑由大變小,礫泥岩逐漸增多。岩層向東南呈不均勻傾斜的單斜構造,北坡陡峭,南坡漸緩,這些地質特點,鑄造了劍門山的奇險。

劍門山脈為龍門山支脈,其橫亘於廣元市昭化區和劍閣縣北境,東南延伸綿延數百里,這裡群峰突兀,山濤雲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面略呈橢圓形,以低山地貌為主,山嶺密布,溝壑交錯,連山絕險,峻岭橫空。 劍門山以天險形勝之地構成川北屏障,關隘險絕,兵家必爭。從昭化西北的天雄關起,北側有白衛嶺雲台山毛家寨摩天嶺土地關。南側有:東山寨劍門關苦竹寨、小吊岩研石寨青強嶺。構成古蜀道著名險隘。所謂“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畏途巉岩不可攀”即指此地。

劍門山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在侏羅紀時期(距今約2-1.4億年),四川周圍隆起成山,盆地積水成湖,因受強烈風化侵蝕作用,山地為湖盆提供了豐富的沉積物。形成南北巴湖和蜀湖。白堊紀時期(距今1.4-0.65億年)劍門山脈正處在蜀湖北部邊緣龍門山前山帶,當龍門山強烈上升時,形成劍門洪積堆與劍門礫岩。在喜馬拉雅運動中,龍門山再次強烈上升,龍門山再被凸顯,形成了今天的劍門山。

山峰植被

劍門關關樓劍門關關樓

劍門山古稱梁山,由大、小劍山組成,為劍門山脈西南段,距今劍閣縣城30公里,其山峻岭橫空,危崖高聳,從東北向西南蜿蜒伸展,長達百餘里,氣勢磅礴。主峰大劍山,峰如劍插,石壁橫亘,森若城郭,峭壁中斷,兩崖對峙,一線中通,形似大門,故稱“劍門”。劍門地勢險峻,為秦蜀交通咽喉。

五子山為劍門山脈中最高山峰,海拔高程1330米,山勢尖圓,高插雲天。五峰之下,各生一洞,第一峰下的洞稱“老龍洞”,為劍閣縣聞溪河源頭,五子山區雨量充沛,峰高雲深,變化多端,有“五子晴嵐”自然景觀為州縣八景之一。

氣候特點

景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4.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4.2‴,最熱月平均氣溫24.5‴;年平均降水量為1075.1ml,5—10月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87.4%。降雪集中在1—2月,海拔800米以上地區積雪較多;日照分布不均,秋冬兩季雲霧天氣較多,日光難以到達地面,平均125天,占全年的34%;相對濕度74%。

劍門山境內各季氣候特徵表現是:春季氣溫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風沙;夏季天氣較炎熱,常有夏旱、洪澇;秋季氣溫下降快,常有秋綿雨,雨霧日多;冬季冷凍明顯,高山多雪,氣候乾燥。

資源情況

植物資源

劍門山區植被豐富,境內森林以常綠針葉樹柏,松和落葉闊葉樹榿,櫟及小量楊、桐、楓、榆等雜樹組成。境內有天然氣、膨潤土、沙金、鈾礦等礦藏資源。

景區屬四川省松櫟林亞區,境內森林以常綠針葉樹柏、松和落葉闊葉樹榿、櫟及少量楊、桐、楓、榆等雜樹組成。森林復蓋率50%以上。境內成林植被主要為柏木林馬尾松林櫟林榿木林雜樹林、竹林及茶林等。 珍稀植物包括古柏(樹齡一般在400~2000年)、劍閣柏木銀杏白皮松天師栗香樟飛蛾樹紅豆木劍門蘭花等。

動物資源

景區內有野生動物224種,哺乳類動物有47種、鳥類84種、爬行動物12種、兩棲動物6種、魚類75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25種,包括金錢豹錦雞獼猴小熊貓劍門畫眉等。

水文資源

景區內河流為大劍溪完整流域,屬清江河支流,大劍溪發源於黑山觀,流溪谷淺,至劍門關陡然深切,降落50米,形成顯著的劍門關峽谷。小劍溪發源於北薄家溝,經大吊岩、涼水溝,形成劍雄湖、龍王潭和涼水溝水庫,在大石咀與大劍溪匯合,流域面積120km2。

劍門山脈積石阻雲,溝壑縱橫,下自成溪,劍門山匯集的雨水,都是順著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由涓涓細流聚成條條河流,流經溪澗溝壑,注入清江河水系,匯入嘉陵江。發源於劍門山的水有西河、聞溪河、大小劍溪。西河源於五子山分水嶺西南,其流經劍閣縣境內東寶、武連、正興、開封、迎水、柘壩、長嶺等地,流經南部縣、閬中市匯入嘉陵江。聞溪河源於五子山分水嶺東南,流經鹽店、北廟、普安、聞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劍溪,分別出源於劍門鎮黑山觀,漢陽鎮北蒲家溝,兩溪在劍門隘口至大石溝匯合流入清水江,清水江在曲回鄉張家注入白龍江後匯入嘉陵江

景點開發

建設工程

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於1982年列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批准建立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2004年“紅軍血戰劍門關戰鬥遺址”被列為全國一百個重點紅色經典景區之一。劍門關景點雲集、景觀獨特,攬劍門關要塞之雄險,翠雲廊驛道古柏之壯麗,古蜀三國人文歷史之豐厚,群山廣袤森林之毓秀,川北民俗風情之淳樸,集劍門蜀道雄、險、奇、幽、秀的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使之成為古蜀道歷史文化的經典集萃,三國旅遊線上的璀璨明珠,自然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典範,文化休閒性國際旅遊基地。

品牌建設

1982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2010年9月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5年7月被列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全國紅色經典旅遊景區,四川省自然保護區,四川省地質公園,並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國家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中國國家地理》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

四季特點

春季

是南北冷暖氣流交換季節,境內氣溫回升快,但不穩定,冷空氣活動頻繁,降雨日少,時有倒春寒。元月起,氣溫上升,溫和宜人,杏花、桃花、梨花相繼開放,山間野花爛漫,鳥語花香,滿眼春光。

夏季

劍溪劍溪

氣溫高,雨量集中,盛夏時日最高氣溫在30-36℃之間,水氣蒸發

量大,高溫高濕,7、8月份雨水集中,常有暴雨,山洪險出。但由於海拔高程對氣候的影響,多半山底氣候炎熱,山頂卻氣候涼爽,尤其是夏雨初晴,空氣清新,看彩虹飛架山間,恍若人間仙境。劍門關的梁山寺古為仙人修練之地,今為遊人避暑山莊。

秋季

是夏冬過度季節,北方冷空氣南侵,暖空氣退卻,境內霧雨日增多。此時山間雲霧環繞,景觀奇妙,如遇秋雨連綿,或行經山間,漫步翠雲廊,另有一番景致。清時劍州知州喬缽有詩云:“苔花蔭雨濕衣裳,回柯垂葉涼風度”。

冬季

天梯峽天梯峽

是境內乾冷空氣最盛時期,冷凍明顯,氣候乾燥,風日增多。最冷為1月,氣溫低於零度以下的天氣不多,霜期短,12月上旬初霜,3月初終霜,山底平地少雪,但高山峰頂能看到雪景,遠山白雪皚皚,銀妝素裹。張問陶《劍閣遇雪》詩云:“踏平泥鴻舊爪痕,寒雲迢遞接家村,關山歸夢今宵隔,風雪蕭蕭出劍門。”

主要景點

劍門關關樓

劍門關風景區劍門關風景區

歷代官府多次在劍門關關隘修建關樓,均毀於戰火,明時又重新建造,清時幾經修復,使關樓更加雄壯美觀,可惜這樣一座歷時數百年的巍峨建築卻於1935年修川陝公路時被全部拆毀。

1966年,郭沫若、於立群來劍門,郭老即興題詩一首:“劍門天失險,如砥坦途通。秦道棧無跡,漢磚土欲融。群山齒盡黑,萬礫色皆紅。主席思潮壯,人民天下雄。”於立群也揮筆寫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條幅。1992年重修的關樓位於大家看到的新關樓對面,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使關樓嚴重受損,2009年,劍閣縣決定在清代關樓的原址上重建關樓,大家看到的關樓就是仿照明代關樓重新修建的。關樓寬18.3米、高19.61米、深17.7米,全木結構,氣勢恢宏。

孔明立關像

孔明立關像孔明立關像

過關往南,游道右邊的這尊雕塑叫孔明立關。據《寰宇記》記載:“諸葛亮相蜀,鑿石駕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於此立劍門關。”《輿地廣記》也記載:“蜀漢丞相亮……以閣道三十里至險,復設尉守之。”根據這些史料的記載,劍門關就是蜀漢丞相諸葛亮而設立,諸葛亮設立了劍門關,架設了飛梁閣道,以後又多次經過劍門關,在出歧山伐魏時,也多次往來於劍門關,他上《出師表》後,“率諸軍北駐漢中”時,也經過了劍門關。

劉備過關像

劍門關風景區劍門關風景區

孔明立關像南,有尊雕塑是蜀漢先主劉備。劉備在成都定都以後,於建安二十二年(217)設立了劍閣縣,隸屬於劍門關,加強了對劍閣的防守,不僅如此,還以劍閣為中心,將漢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連成了一個整體,保證了從成都至梓潼,穿劍閣過葭萌、白水,到陝西勉縣陽安關、漢中這條劍閣道的安全和暢通,為以後諸葛亮出祁山、姜伯約伐中原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據有關資料記載,劉備在稱帝之前,就四次往來於劍門關,加上《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敘述的劉備在進軍成都擊劉璋途中,又返回葭萌關看張飛和馬超廝殺,共往返六次之多。

姜維神像

姜維神像姜維神像

在關樓西側的在關口的峭壁上,矗立著一塊巨型人頭,當地人稱為姜維神像,又稱為武士頭像。神像戴著頭盔,高聳的鼻子,大大的眼睛,隆隆的眉毛,厚厚的嘴唇,神態莊重,氣度非凡。在神像的右下方,還蹲著一隻靈猴,靈猴面向雄關隘口,虎視眈眈,透著一股殺氣。那尊石像,傳說是五丁開山時留下來鎮守劍門雄關的神將,也有人說是姜維死後的化身。傳說石猴是劍門山上的猴王,至今,劍門山上的猴子還經常到猴王腳下頂禮膜拜。

平襄侯祠

劍門關風景區劍門關風景區

在景區東南,有平襄侯祠,祠前廣場上,有姜維塑像,名叫姜維點將台。平襄侯祠又稱姜維祠、伯約廟、姜公祠、缽盂寺。姜維祠始建於明正德年間,分前後兩院,前院塑劉關張坐像,名武聖宮,後院正殿塑姜維坐像,名忠勤祠。看到的姜維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維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築風貌,包括姜維殿、孔明授書殿和姜維墓,屬於墓祠。

紅星廣場

劍門關風景區劍門關風景區

紅星廣場是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1935年4月2日,紅四方面軍經過激戰,一舉攻克川北軍事要塞劍門關,紅軍血戰劍門關創下了戰爭史上的奇蹟,是紅四方面軍的著名戰例之一。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100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之一。2009年12月22日,紅星廣場落成,包括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將帥雕塑和石刻標語。廣場上的銅像分別為劍門關戰鬥的總指揮徐向前和副總指揮王樹聲。紀念館大門右側,展示的是劍門戰鬥大捷的藝術牆,藝術牆前面是紅四方面軍長征路線圖。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館四壁為劍門七十二峰,千仞絕壁,地下為下沉式沙盤。整個紀念館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展示紅軍在劍閣發生的一些革命鬥爭和所留下的革命文物。第二部分是觀看紅軍攻克劍門關的戰鬥場景,該館採用國際上先進的玻璃螢幕背投和投影儀多屏融合技術,通過多媒體生動地模擬出紅軍浴血劍門關的歷史場景:1935年4月2日的劍門雄關,英勇的紅軍戰士前赴後繼,用鮮血和生命將鮮紅的軍旗插上了雄偉的劍門關。

劍門棧道

劍門關風景區劍門關風景區

據說,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大劍山,見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岩,架飛梁,搭棧道,助其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雖然古棧道早已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但如今,在這些壁立的山峰之上,又依山重建起了險峻的盤山棧道,供遊人登山觀景。

劍門棧道依山傍勢,凌空架木。長長的棧道在青翠的山間盤鏇延伸,就象一條白色的長龍翻滾遊戲在峭壁懸崖之間。綿延婉轉的盤山棧道,在險峻陡峭的大山石壁上,刻出一道嫵媚的曲線。走在那條逶迤蜿蜒的復建古棧道上,頓時會產生時空倒錯的感覺,也令人更加深切感悟到“劍門蜀道”獨特的歷史文化魅力。

石筍峰

劍門關風景區劍門關風景區

在劍門關絕壁中部,有一塊巨大的石頭,金雞獨立於懸崖峭壁邊,像一根剛出林的竹筍,又形如男性生殖器。當地人根據其自然長成的形狀稱其為竹筍峰,又名石筍峰。竹筍峰高達數十丈,通體不長一草一木,在它的尖頂上,卻生長著一叢茂盛的灌木,因此竹筍峰又像一名怒髮衝冠的衛士日夜守護著劍門雄關。

梁山寺

梁山寺梁山寺

梁山寺,在大劍山絕頂,位於海拔1180米的劍門七十二峰的桃花峰與逍遙峰之間的捨身崖上。梁山傳為梁武帝修真之地,因此山上建有古剎梁山寺和梁武帝祠。梁山寺始建於唐,經過歷代修葺,清時擴建為兩進四合院,建築面積947平方米。

梁山寺坐北朝南,山門中高懸巨匾“梁山寺”三個金光大字。寺院除大雄寶殿外,還有觀音殿、藏經樓和僧房、齋堂、茶堂等。梁山寺院為四川省廣播電視集團506廣播電視轉播台用房,已非舊貌。不過梁山寺周圍有成片松林,山風乍起,松濤陣陣,山巒疊嶂,景色迷人。

美食

千百年來,劍門人民創造了很多製作、烹調豆腐的方法,使之逐步形成了特色顯著的地方名產。與其它地方的豆腐比較,它的突出特色有四:一是顏色雪白;二是質地細嫩;三是韌性極強,無論切塊、拉條、開片、切絲都得心應手,隨意成形,不碎不爛;四是味道鮮美。

劍門豆腐

指的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劍門關生產的別具一格的豆腐。劍門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點出的豆腐不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來上口。在劍門關鎮古樸的小街上吃飯,隨便走進一家,選單上全是豆腐菜品,一二百個菜名看得人眼花繚亂,沒飽口福先飽眼福。俗話說:不吃劍門豆腐,枉游天下雄關。

創新豆腐

分為創形和創味兩種。前者如水井豆腐,白盤中間倒扣一玻璃杯,杯中三分之二是清水,水面上飄著一朵蘿蔔雕成的小荷花。

懷胎豆腐

是一道象形菜,盤中有十幾個金黃色橢圓形的豆腐球。整盤懷胎豆腐像懷胎的母兔,兔肚子是雞蛋包豆腐、豆腐包肉餡,層次分明,各層味道迥異。

劍門豆腐宴

2014年的劍門豆腐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菜系,總共有一百多道菜品。推薦:雪花豆腐、爛肉豆腐、神仙豆腐、熊掌豆腐。

劍門豆腐乾

是指用劍門豆腐為原料,經過壓榨,滷製而成的口感好,營養價值高,採用真空包裝的綠色休閒食品,有多種風味。散裝風味更具特色、當天製作的更美味。

旅遊信息

最佳旅遊季節

劍門風景區,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四季分明,年均溫度14.9攝氏度,無霜期270天,年均降水量1086.6毫米,全年均宜旅遊。其中以3-10月為最佳旅遊季節。

交通

劍門關山勢交通劍門關山勢交通

廣元距劍門關約40公里,可在廣元汽車北站乘中巴前往(票價12元/人);

劍門關至翠雲廊有中巴(票價3元/人),翠雲廊至劍閣縣也有中巴(票價6元/人)。

廣元距劍閣65公里,長途汽車站有班車發往劍閣,車程約2小時左右,車票價約15元。若是從劍閣縣去,可乘劍閣至劍門關的旅遊專線車。

住宿

廣元賓館地址:廣元市蜀門北路號;

廣元劍閣賓館地址:廣元市劍閣縣普安鎮小東街9號;

廣元劍閣賓館地址:城區小東街,是縣城中條件較好的住宿處。單人間80元/間;雙人間120元/間;普通間15-30元/床。

門票

通票 100元/人/次 學生證半價

索道單行 50元/人/次

翠雲廊 50元/人/次 學生證半價

梁山寺 30元/人/次

通票:關樓和梁山寺門票,也就是指購買了通票就可以遊覽劍門關關樓和梁山寺;

【注】通票不包括翠雲廊景區的門票,購買通票後要遊覽翠雲廊還需要另外單獨購買翠雲廊的門票。

另:為感謝黑龍江省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對劍閣縣的對口援建,劍門關景區對黑龍江省人民實行免票政策,以懷揣感恩之心,回報無私援建。

歷史文化

拇指中華名人故居系列:武則天故里 劍門關拇指中華名人故居系列:武則天故里 劍門關

巍峨劍門,扼入蜀的咽喉,由於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西漢文學家張載在《劍閣銘》贊道:“岩岩梁山,積石峨峨。遠屬荊衡,近綴岷嶓。南通邛僰,北達褒斜。狹過彭碣,高逾嵩華。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曰劍閣,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李德裕在《銘》中寫道:“群山西來,波積雲屯。地險所會,斯為蜀門。層岑峻壁,森若戈戟。萬壑奔東,雙飛高闕。翠嶺中橫,黯然黛色。樹若雄屏,以衛王國。”

秦漢三國時期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滅蜀,即由此道。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蜀王信以為真,派身邊五丁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金牛,才開通了這條蜀道,稱為“金牛道”,又稱劍門蜀道。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司隸校尉楊厥重修劍門蜀道。

三國時期,蜀丞相諸葛亮率軍伐魏,路經大劍山,見群峰雄偉,山勢險峻,便令軍士鑿山岩,架飛梁,搭棧道。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糧、駐軍、練兵;又在大劍山斷崖之間的峽谷隘口砌石為門,修築關門,派兵把守。公元263年,魏軍鎮西將軍鍾會率領10萬精兵進取漢中,直逼劍門關欲奪取蜀國,蜀軍大將姜維領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抵擋鍾會10萬大軍於劍門關外。

晉南北朝時期

西晉元康八年(公元298年),成漢政權奠基人、氐族人李特率領關中流民就食巴蜀,過劍閣,嘆息曰:“劉禪有如此地,面縛於人,豈非庸才耶?”東晉昇平三年(公元359年),梁州刺史司馬勛叛亂,引兵入劍閣,攻涪(今綿陽),進圍益州(今成都),丞相桓溫遣東晉名將朱序等討平之。東晉寧康元年(公元373年),前秦皇帝苻堅使部將徐成攻克劍閣,進而奪取梁、益二州。

南朝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南齊大將崔慧景於劍閣擊敗引氐族來犯梁州的李烏奴。南朝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北魏名將邢巒遣統軍王足入劍閣,圍涪城。天監十三年(公元514年),北魏遣甄琛出劍閣。天監十五年(公元516年),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張齊與北魏爭葭萌關失敗,劍門守軍棄城而去。普通六年(公元525年),益州刺史蕭淵猷遣其將樊文熾圍劍門關,失敗遁走。大同元年(546年),劍閣復入於梁。大寶元年(公元550年),氐族酋長楊法琛據利州(今廣元)歸附北魏,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遣楊乾運討伐於劍門關。承聖二年(公元553年),蕭紀叛亂,東侵荊州,西魏尉遲迥乘虛南下潼州(今綿陽),楊乾運等密以劍閣送款於魏,迥入劍閣,蜀遂瓦解。後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益州總管王謙舉兵回響相州總管尉遲迥,討伐楊堅,楊堅使隋朝名將梁睿討之,自劍閣進逼成都。

隋唐五代時期

唐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奪劍門,入劍州,平定作亂的西川節度使劉辟。鹹通末年(公元874年),南詔犯成都,唐軍出劍門,而敵退卻。乾寧四年(公元897年),西川節度使王建攻東川,隴右節度使李茂貞遣部將李繼昭援救,留偏將守劍門關。

後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後唐滅前蜀,李紹琛(康延孝)在劍州擁兵自稱西川節度使,魏王李繼岌遣任圜追擊之,任圜先遣別將下劍門關守之,遂進敗紹琛於漢州。長興元年(公元930年),東川節度使董璋、西川節度使孟知祥謀據兩川,董璋遣兵築七寨於劍門關,又於劍門關北置永定關,布列烽火,大將石敬瑭受命討伐董璋,偷襲劍門關。後周顯德二年(公元955年),遣軍伐後蜀,取秦、階諸州,蜀人聚兵糧於劍門關、白帝城。

宋時期

宋乾德三年(965年),王全斌伐後蜀,有降卒進言:“由昭化縣江東越大山數重,有狹徑,名來蘇,蜀人於江西置柵守之,對岸有渡,路出劍門南二十里,至青韁店與官道合,由此進兵則劍門之險不足恃也。”康延澤曰:“蜀人併力守劍門,若令諸帥協力攻取,而命別將取來蘇,達青韁,北擊劍閣,與大兵夾攻,破之必矣。”王全斌從之,遂奪劍門關。

文學作品

劍門關賦/楊威

覽江山之體勢,觀天地之形勝。踐岷蜀之靈區,得劍門之雄關。蠶叢魚鳧之舊,重岩迭嶂之湊。分天井之華光,襟嘉陵之浚流。七十二峰霧列,似魚腸之攢矗;三十六岡雲橫,猶龍虎之蟠踞。煙迷層巒,嵐浮窮谷。貞鬆勁柏,振響霄漢之表;懸瀑迸泉,飛流風雲之際。桀壁爭雄,高岸競峻。石崖崱屴以夾峙,天闕坼罅而中開。因危跨險,封天鎖地。一人執銳,萬夫莫開。雖六國怯函谷之阻,九塞稱雁門之崇,曾何足雲!

爾其綰轂褒斜之衢,扼喉金牛之道。鎖鑰天府千里之野,屏障秦川百二之國。鼎沸則分隔區夏,河清乃交通內外。出武侯六伐之師,壯伯約三萬之卒。奠漢祖一匡之基,成蜀帝三分之業。至如公孫躍馬,卒致復餗之敗;譙縱裂冠,終被絕脰之殃。宣武揮戈,子仁把茅;莊宗推鋒,化源銜璧。李應運之士旅,為猿為鶴;張獻忠之組甲,作沙作蟲。長安北望,霓裳盈窮途之嘆;汴梁東行,花蕊屬亡國之詩。或據險以成龍興之績,或負固而遭鯨吞之禍。關山之雄峻同勢,人主之成敗殊軌。

而曰隆替疊代,存亡在人。姬宮湦之驕侈淫虐,三川之金湯盡失;嬴胡亥之梟惡狼戾,二崤之襟帶空有。昏德公擁大河之巨防,不免遠狩之難;違命侯據長江之天塹,無救軹道之災。淝水易下,謝安破七州之雄長;官渡難防,曹操摧百萬之金戈。聞之體元居正者,以民心為長城,不以地險為巨藩也。是以黷兵恃險者,則關門無藩籬之限;順德履道者,則結草有石城之固。

【注釋】

【1】體勢:形體態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形勝:指險要之地。《明史·太祖紀一》:“天下形勝入我掌握,然後進兵。”

【2】岷蜀:指四川。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贈崔少府》:“武侯立岷蜀,壯志吞鹹京。”靈區:奇美之地。許承欽《石竺山》:“靈區與世疏,真仙此盤礴。”

【3】蠶叢:傳說中古蜀國帝王名。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魚鳧:傳說中古蜀國帝王名。重岩迭嶂:形容山嶺重重疊疊,連綿不斷。

【4】天井:星名。即井宿。陸機《輓歌》:“側聽陰溝涌,臥觀天井懸。”華光:光華。《漢書·禮樂志》:“璧玉精,垂華光。”嘉陵:嘉陵江。浚流:深流。謝靈運《山居賦》:“傍危峰,立禪室,臨浚流,列僧房。”

【5】霧列:謂像霧氣一樣聚合列布。魚腸:古寶劍名。陳基《群珠碎傷吳帥潘元紹眾妾作》:“明珠買得綠珠心,欲揮魚腸掃妖彗。”攢矗:簇聚直立。高攀龍《三時記》:“諸峰攢矗可愛。”

【6】雲橫:謂如雲氣一樣聚集橫列。蟠踞:盤曲蹲踞。

【7】嵐:山間的霧氣。窮谷:深谷,幽谷。陸機《苦寒行》:“俯入窮谷底,仰陟高山盤。”

【8】貞鬆勁柏:松柏堅貞勁直,故曰。元好問《題石裕卿郎中所居四詠·雪岩》:“貞鬆勁柏四時春,霽月光風一色新。”振響:發出音響。孫綽《游天台山賦》:“法鼓琅以振響,眾香馥以揚煙。”

【9】懸瀑:瀑布。韓愈《送惠師》:“是時雨初霽,懸瀑垂天紳。”迸泉:噴涌的泉水。姚合《題大理崔少卿駙馬林亭》:“迸泉清勝雨,深洞暖如春。”

【10】桀壁:峭壁。謝靈運《山居賦》:“桀壁對峙。”高岸:高崖,高峻的山崖。《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11】石崖:猶石壁。元結《大唐中興頌》:“石崖天齊。”崱屴:高大峻險貌。朱彝尊《望摘星陀》:“蜿蜒眾山伏,崱屴一峰挺。”夾峙:左右聳峙。俞正燮《癸巳類稿·黟縣山水記》:“石山會諸水,在縣東南十里,連山夾峙。”天闕:指兩峰對峙之處。因其形似雙闕,故稱。杜甫《游龍門奉先寺》:“天闕象緯逼,雲臥衣裳冷。”坼罅:破裂,裂開。柳貫《游五泄山》:“赤日行空垂倒景,青天坼罅拔飛流。”

【12】跨險:跨據險要。王勃《武都山淨惠寺碑》:“爾其盤基跨險,列嶂憑霄。”

【13】執銳:謂執持武器。

【14】六國:指戰國時位於函谷關以東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宋之問《過函谷關》:“六國兵同合,七雄勢未分。”函谷:函谷關。九塞:九個險阻的地方。《呂氏春秋·有始》:“山有九塞,何謂九塞?大汾、冥阸、荊阮、方城、餚、井陘、令疵、句注、居庸。”句注即雁門。雁門:雁門關。古有“九塞尊崇第一關”之稱。

【15】綰轂:控扼,扼制。魏源《聖武記》:“而臨清州綰轂南北水陸咽喉,有新舊二城,皆瀕運河東岸。”褒斜:古川陝間棧道名。蜀道之北棧。扼喉:卡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部位。陳子昂《上西蕃邊州要危事》:“臣觀其衝要,視其山川,信是河西扼喉之地。”金牛:古川陝間棧道名。蜀道之南棧。

【16】鎖鑰:喻防衛。劉寬夫《邠州節度使院新建食堂記》:“鎖鑰郊圻,將帥得人,則虜馬不敢東向而牧。”天府:美稱四川。屏障:遮蔽,阻擋。秦川:古地區名。泛指今陝西、甘肅的秦嶺以北平原地帶。因春秋、戰國時地屬秦國而得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百二:以二敵百。一說百的一倍。《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裴駰集解引蘇林曰:“秦地險固,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司馬貞索隱引虞喜曰:“言諸侯持戟百萬,秦地險固,一倍於天下,故云得百二焉,言倍之也,蓋言秦兵當二百萬也。”後用為形容秦隴地勢險要之詞。

【17】鼎沸:比喻形勢紛擾動亂。王讜《唐語林·識鑒》:“及安祿山之亂,華夏鼎沸。”分隔:隔斷。區夏:指中原地區。《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說起燕都的形勢,北倚雄關,南壓區夏。”河清:黃河水濁,少有清時,古人以“河清”為昇平祥瑞的象徵。《三國志·蜀志·黃權傳》:“若客有泰山之安,則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閉境,以待河清。”交通:交往,往來。楊炫之《洛陽伽藍記·永明寺》:“世不與中國交通。”

【18】武侯:三國蜀諸葛亮死後謚為忠武侯,後世稱之為武侯。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劉後授之無疑心,武侯處之無懼色。”六伐:指諸葛亮六伐中原。伯約:姜維,字伯約。三萬: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魏大舉伐蜀,姜維領3萬兵馬退守劍門關,抵擋鍾會10萬大軍於劍門關外。

【19】漢祖:劉邦。一匡:“一匡天下”的略語。謂使天下得到匡正。吳世昌《癸亥初夏遊襄樊遂至隆中即景感賦》:“三顧何所得?一匡志未伸。”蜀帝:劉備。

【20】公孫:公孫述。建武元年(25年),稱帝於蜀。躍馬:指公孫述躍馬稱帝事。左思《蜀都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劉宗下輦而自王。”復餗:喻力不勝任而敗事。葛洪《抱朴子·臣節》:“君必度能而授者,備乎復餗之敗。”

【21】譙縱:十六國時期西蜀政權建立者。裂冠:比喻背棄王室。《南史·齊紀上·高帝》:“桂陽負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烈火焚於王城,飛矢集乎君屋,群後憂惶,元戎無主。”被:遭,受。絕脰:斷頸。《史記·田單列傳》:“(王蠋)遂經其頸於樹枝,自奮絕脰而死。”

【22】宣武:桓溫,諡號宣武皇帝。揮戈:引申為指揮軍隊。陸機《答賈長淵》:“釋位揮戈,言謀王室。”子仁:李勢,字子仁,十六國時期成漢最後一位皇帝。把茅:《史記·宋微子世家》:“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及釋微子,復其位如故。”後以“牽羊”“把茅”表示降服。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盡順天城之中,無不牽羊把茅,甘為貳臣者。”

【23】莊宗:後唐莊宗李存勖。推鋒:泛指用兵、進兵。王闓運《衡陽縣誌序》:“推鋒芩嶺,崇祀楓江。”化源:王衍,字化源,五代十國時期前蜀最後一位皇帝。銜璧:《左傳·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絰,士輿櫬。”後因稱國君投降為“銜璧”。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偽孫銜璧,奉土歸疆。”

【24】李應運:北宋起義軍首領李順,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權,年號應運。士旅:士眾,軍隊。范仲淹《讓觀察使第一表》:“又臣聞自古將帥,與士旅同其安樂,則可共其憂患,而為國家之用。”猿鶴: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後因以“猿鶴沙蟲”比喻戰死的將士。孫致彌《同晙思大年訪華天御先生》:“滄桑廿載衣冠在,猿鶴三軍事業非。”

【25】張獻忠: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號大順。組甲:借指士兵、軍隊。《陳書·陳寶應傳》:“組甲二萬,直渡邵武。”沙蟲:比喻戰死的將士。夏完淳《大哀賦》:“朝堂多水火之爭,邊徼有沙蟲之戚。”

【26】霓裳:《霓裳羽衣曲》的略稱。唐代著名法曲。為開元中河西節度使楊敬忠所獻。初名《婆羅門曲》。經唐玄宗潤色並制歌詞,後改用今名。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窮途:比喻處於極為困厄的境地。“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經劍門關避難成都。

【27】汴梁:北宋國都。花蕊:花蕊夫人。後蜀皇帝孟昶的貴妃。孟昶降宋後,花蕊夫人被虜入宋宮,作有《述國亡詩》。

【28】據險:憑藉險要。《新五代史·後蜀世家·孟昶》:“昶幸晉漢之際,中國多故,而據險一方,君臣務為奢侈以自娛,至於溺器,皆以七寶裝之。”龍興:喻王者興起。何光遠《鑒誡錄·陪臣諫》:“當四海輻裂之秋,成萬代龍興之業。”績:功業。負固:依恃險阻。《史記·朝鮮列傳論》:“右渠負固,國以絕祀。”鯨吞:比喻侵吞,兼併。顧炎武《洛陽》:“鶴望將焉屬,鯨吞未息爭。”

【29】關山:關隘山嶺。《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木蘭詩一》:“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雄峻:謂雄偉險要。沈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重樓壘垛,極其雄峻。”人主:人君,君主。《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殊軌:不同的軌道。喻差距甚大。宋濂《王君墓志銘》:“賢愚殊軌。”

【30】隆替:盛衰,興廢。《宋書·武帝紀中》:“隆替無常期,禪代非一族。”疊代:更相代替,輪換。仲長統《昌言·理亂》:“存亡以之疊代。”

【31】姬宮湦:周幽王,姬姓,名宮湦。驕侈淫虐:驕狂專橫,荒淫無度。文瑩《玉壺清話》:“徐知訓為淮南節度使,驕侈淫虐。”三川:三條河流的合稱。西周以涇、渭、洛為三川。《國語·周語上》:“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代指西周國都鎬京地區。金湯:金屬造的城,沸水流淌的護城河。形容城池險固。《後漢書·光武帝紀贊》:“金湯失險,車書共道。”

【32】嬴胡亥:秦二世。嬴姓,名胡亥。梟惡:兇惡。兇惡。《封神演義》:“飛虎領令出城,見一員戰將,面如紫棗,十分梟惡。”狼戾:兇狠,暴戾。《三國演義》:“(董卓)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二崤:崤山。因崤山分為東崤、西崤,故稱。在今河南省洛寧縣西北。李吉甫《元和郡縣誌·河南道一》:“二崤山又名嶔崟山,在縣北二十八里,自東崤至西崤三十五里。東崤長坡數里,峻阜絕澗,車不得方軌;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險絕不異東崤。”襟帶:比喻險要的地理形勢。張衡《東京賦》:“苟民志之不諒,何雲岩險與襟帶。”

【33】昏德公:宋徽宗趙佶。大河:特指黃河。巨防:引申為巨大的屏障。葉盛《水東日記·中堂事記紀行錄》:“(居庸關)控扼南北,實為古今巨防。”遠狩:婉稱囚禁於遠方。《水滸後傳》:“皇天降禍兮,地裂天崩。二帝遠狩兮,凜凜寒冰。”

【34】違命侯:南唐後主李煜。天塹:天然的壕溝。《隋書·五行志下》:“長江天塹,古以為限隔南北,今日北軍,豈能飛渡耶?”軹道:借指亡國投降。庾信《哀江南賦》:“是知併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

【35】七州:《晉書·苻堅載記》稱,“(前秦)平燕定蜀,擒代吞涼,跨三分之二,居九州之七。”雄長:指稱雄者。《秦並六國平話》:“這個七國,當初互為雄長。”

【36】百萬金戈:史載,袁紹吞併冀、青、幽、並四州之土,擁兵百萬,威震河朔。其有詩云“金戈百萬盡在握”。

【37】體元居正:謂人君以天地之元氣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新唐書·劉蕡傳》:“人君之道,在體元以居正。”長城:喻指可資倚重的、堅不可摧的力量。地險:指險阻之地。黃景仁《鄧家墳寫望》:“方今萬里一,地險安足論!”巨藩:重要的屏障。

【38】黷兵:猶黷武。沈佺期《昆明池侍宴應制》:“黷兵非帝念,勞物豈皇情。”恃險:倚仗險要。《國語·鄭語》:“虢叔恃勢,鄶仲恃險。”關門:關口上的門。《周禮·地官·司關》:“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徵。”藩籬:指用竹木編成的柵欄。賈誼《過秦論下》:“楚師深入,戰於鴻門,曾無藩籬之難。”

【39】順德:順從道德。《易·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履道:躬行正道。班昭《東征賦》:“正身履道,以俟時兮。”結草:扎草。《孫子·行軍》:“眾草多障者,疑也。”曹操注;“結草為障,欲使我疑也。”石城:壘石成城。指堅固的城。《漢書·食貨志上》:“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無粟,弗能守也。”

作者簡介:

楊威,字逸驎,1985年生,安徽碭山人,畢業於中國礦業大學畢業。作品涉及序、賦、論、記、傳、墓志銘等多種古代文體。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