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楚

萬楚

萬楚,唐開元年進士。詩八首。開元年間登進士及第。沉跡下僚,後退居潁水之濱。與李頎友善。

基本信息

詩人簡介

萬楚 萬楚

萬楚,唐詩人。開元年間登進士及第。沉跡下僚,後退居潁水之濱。與李頎友善。清沈德潛謂其《驄馬》詩“幾可追步老杜”(《唐詩別裁集》)。《國秀集》選其詩三首,《全唐詩》存其詩八首,《全唐文》存其文一篇。生平事跡見《李頎集》卷上、《唐詩紀事》卷二0。

作品目錄

雜曲歌辭·茱萸女

詠簾

小山歌

題情人藥欄

題江潮莊壁

河上逢落花

驄馬

詩作介紹

內容

五日觀妓

西施謾道浣春紗,碧玉今時鬥麗華。

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

新歌一曲令人艷,醉舞雙眸斂鬢斜。

誰道五絲能續命,卻令今日死君家。

詩詞解釋

妓:指伎樂,歌舞表演。妓,通“伎”。

碧玉:漢代小家女子,此指歌舞伎。

麗華:謂張麗華,陳後主愛妃,容貌妍麗。

萱草:又名宜男草、忘憂草,蘭科植物。

艷:羨慕。

誰道五絲能續命:端午風俗有以五色彩絲系臂,稱續命絲,雲可避災延壽。

《驄馬》賞析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

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沙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

題解

《驄馬》,又作《驄馬驅》,原屬《樂府·橫吹曲辭》,主要寫“關塞征役之事”。萬楚這首《驄馬》詩與樂府舊題不同,是一首借馬抒懷、詠物言志的律詩。

首聯寫驄馬的毛色、裝飾與氣派。“金絡”,指用金裝飾的馬籠頭,形容它的富貴與華麗。“青驄”,指馬的毛色和品種,是產於西域的名馬,有青白相間的色澤。“白玉鞍”,指潔白似玉的馬鞍。開篇在讀者眼前展現的就是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氣度不凡的良馬:有著一身青白相間斑駁有致的色毛,裝飾著金光閃閃的馬絡頭,配以潔白玉石似的馬鞍,主人騎著它,揚著長長的鞭子,在京郊的康莊大道上來回蹓躂,奔跑,氣派十足。“金”、“青”、“白”,色彩的調配既富麗堂皇,又柔和舒適。用詞造意,鋪張誇飾,以突出驄馬華飾的高貴和揚厲矯健的雄姿,使馬的形象更為鮮明生動。

頷聯寫馬的敏捷、矯健和雄風。“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河源日未闌。”早晨駿馬賓士在長安的大道上,揚起的塵土很快消散;傍晚到達黃河的發源地,太陽尚未下山。“朝”、“暮”,早晚僅為一天,說明時間的短促,“東道”、“河源”,兩地相距數千里,用以誇張空間的闊遠。“塵恆滅”、“日未闌”,表現驄馬飛奔的神速、銳意進取的雄風。

頸聯刻劃驄馬的功業、品格和德性。“汗血”,即“汗血馬”,一種產在西域大宛國的千里馬。據說此馬在長途跋涉之中,至日中其汗從前肩髆小孔中流出,顏色如血。“每隨”、“不憚”四字,表現了驄馬艱苦卓絕、征戰沙場、出生入死、為國捐軀的昂揚的戰鬥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頷、頸兩聯屬對工致,氣勢開宕、豪邁,讀後令人精神振奮。

尾聯寫對驄馬的信任、勉勵和希望。“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表達了主人對驄馬的期望,正如杜甫“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房兵曹胡馬》)之意。“能”、“盡”二字,充分表達了主人對馬的信任,認為其定能為人馳騁,為國盡職,肩負起橫行關塞、守邊保疆的重任。反之,也表明了驄馬的決心、壯志和宏願。“長城窟”,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的簡寫,原屬《相和歌·瑟調曲》。相傳長城有泉窟,可以飲馬。古辭原意為“征戍之客,至於長城而飲其馬,婦人思念其勤勞,故作是曲也。”“行路難”,原屬《樂府·雜曲歌辭》,即“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樂府解題》)。結句引用樂府古題,意思是只要能有建功立業、為國獻身的機會,哪怕是奔赴長城內外和歷盡艱難險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辭,表現了驄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圖的雄心壯志,同時也表現了詩人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和立功邊陲的宏偉抱負。

思想內涵

這首詩從馬的華飾,寫到馬的才能、突出馬的品質和德性,盛讚它為國建功立業而不怕艱苦、不惜傷殘的精神。一聯寫外在美,二三四聯寫內在美,主次分明,重點突出。明是贊馬,實為喻人,表現詩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負。詩歌格調高亢,豪放曠達,體現了盛唐奮發昂揚、熱情奔放的詩風。沈德潛稱這首詩“幾可追步老杜詠馬詩。”

《五日觀妓》賞析

西施謾道浣春紗,碧玉今時鬥麗華。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艷,醉舞雙眸斂鬢斜。誰道五絲能續命,卻知今日死君家。

唐詩中,固多深刻反映社會現實的不朽篇章,然也不乏寫上層士大夫宴飲、贈妓之作。這類作品,一般思想性不高,在藝術上卻偶爾有可取之處。萬楚的《五日觀妓》,可以說就是這樣的一篇詩作。

從詩題可知,這首詩是寫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觀看樂伎表演的。端午節的風俗習慣有龍舟競渡,吃粽子,飲蒲酒,彩絲纏臂,艾蒿插門等,也有在這一天呼朋喚友,宴飲取樂的。

詩首先寫樂伎的美妙動人。“西施謾道浣春紗,碧玉今時鬥麗華”,一落筆便別有風情。“謾道”是空說或莫說的意思。在越溪邊浣紗的西施,是古來公認的美女。詩人剛剛提到西施,又用“謾道”二字將她撇過一邊。這樣,既觸發起了以美人比美人的聯想,又順勢轉到了眼前這位美女的身上。但仍不直說而故作迂曲。“碧玉”是汝南王寵愛的美妾,出身微賤,南朝民歌《碧玉歌》中有“碧玉小家女”之句。這裡用以借指地位低下的樂伎。古代名叫“麗華”的美人有兩個,一個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后陰麗華,另一個是張麗華,南朝陳後主的妃子。“碧玉”句是說,如今眼前這位美女“碧玉”,正可以與麗華爭艷比美。詩人讓西施、碧玉、麗華三個美女一路上迤邐行來,借傳統形象比擬所要描寫的對象,省卻了許多筆墨,卻使描寫對象輕易地步入了美人的行列之中。

“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兩句採用了一種十分獨特的誇張而兼擬人的表現方法:看那美人的眉毛綠瑩瑩的,那是從萱草奪來的顏色;裙子紅艷艷的,石榴花見了也不免要妒殺。上句用了表示動作的“奪將”,下句用了表示情感的“妒殺”,從而分別賦予眉黛、萱草、紅裙、榴花以生命,極盡對眉黛、紅裙渲染之能事。萱草和石榴都是詩人眼前景物。況端午時節,萱草正綠,榴花正紅,又都切合所寫時令。隨手拈來,為美人寫照,既見巧思,又極自然。

寫罷形貌之後,又接寫歌舞:“新歌一曲令人艷,醉舞雙眸斂鬢斜。”聽了她唱的一曲新歌,就越發艷羨她的美色。再看她的舞姿:攏一攏傾斜了的鬢髮,兩眼秋水盈盈,真有勾魂攝魄的力量。“斂”,收束,這裡指攏發的動作。

以上四句對樂伎的描繪,從對形貌的靜態描繪開始,進而在動態中加以刻畫,寫她的歌舞。一靜一動,由形及神,展示了樂伎的色藝俱佳。末一句點出“雙眸”,更使形象光彩照人。

“誰道五絲能續命,卻知今日死君家。”“五絲”,即“五色絲”,又叫“五色縷”、“長命縷”、“續命縷”。端午時人們以彩色絲線纏在手臂上,用以辟兵、辟鬼,延年益壽。“君家”,設宴的主人家。詩人深情激動地說:誰說臂上纏上五色絲線就能長命呢?眼看我今天就要死在您家裡了!“死君家”與“彩絲線”密切關合,奇巧而自然,充分見出詩人動情之深。

此詩寫得景真情真,特別“眉黛”二句表現手法獨特,富有藝術個性,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唐代著名詩人(二)

唐代被視為中國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唐代湧現出一大批詩人,他們繼承了魏晉以來的詩歌精華,而且由於唐代開放的風氣,使唐代詩歌有了長足的發展。比如李白,杜甫都游遍了大半箇中國,使得詩人眼界開闊,詩歌題材廣泛,聯想豐富。唐代詩歌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集大成者,達到了後人難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峰。

萬姓名人盤點

萬姓的得姓始祖為芮伯萬。此次任務主要是盤點自古代、近代、現代以來諸多在文學、科學方面頗有建樹的萬姓人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