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崇鎮

萬崇鎮

萬崇鎮地處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西南面,距縣城樂安44公里,東承湖坪、南毗羅陂、西鄰永豐縣、北倚牛田鎮,是湖坪、羅陂、牛田三個鄉鎮的中心交匯點,也是樂安通往縣域外的三大要道之一,交通相對便利。萬崇鎮總面積97.2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委會,55個自然村(85個村小組),總人口13567人,共3261戶,其中農業人口12876人,非農業人口691人。鄉村勞動力總數7519人,剩餘勞動力4629人,外出務工人數4019人。農業和林業是萬崇鎮的主要經濟支撐點,也是傳統的主導產業。主要村落有上羅村、萬坊村、池頭村、坪背村、石橋村、汗上村、古井村、安里村等等。農業和林業是萬崇鎮的主要經濟支住點,也是傳統的主導產業。

基本信息

萬崇鎮萬崇鎮
萬崇鎮地處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西南面,距縣城樂安44公里,東承湖坪、南毗羅陂、西鄰永豐縣、北倚牛田鎮,是湖坪、羅陂、牛田三個鄉鎮的中心交匯點,也是樂安通往縣域外的三大要道之一,交通相對便利。萬崇鎮總面積97.2平方公里,下轄8個村委會,55個自然村(85個村小組),總人口13567人,共3261戶,其中農業人口12876人,非農業人口691人。鄉村勞動力總數7519人,剩餘勞動力4629人,外出務工人數4019人。農業和林業是萬崇鎮的主要經濟支撐點,也是傳統的主導產業。主要村落有上羅村萬坊村池頭村坪背村石橋村汗上村古井村安里村等等。農業和林業是萬崇鎮的主要經濟支住點,也是傳統的主導產業。

自然資源

萬崇鎮萬崇鎮水稻
萬崇鎮擁有豐富地表資源,山林面積6386公頃,林業以松木為主,毛竹次之,有少量的白樺等。林業是萬崇鎮居民經濟收入的又一重要來源。地下資源也極為豐富,有鎢、錫、銅、金、銀、石灰石瑩石礦等礦產資源,發展了以點石牌水泥廠為主的建材業,同時還擁有巨大的水能資源烏江河蜿蜒萬崇境內,流向千古一村流坑。萬崇河座落在鎮政府所在地旁邊界(南向),距鎮政府800米,地理坐標:取水井中心經度是東經115°43′27″,偉度是27°21′36″。取水井位於萬坊河上羅河交匯處的池頭攔河壩下游200米,上游控制流域面積31.2平方公里,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00㎜,平均氣溫17℃,平均蒸發量為136㎜,林竹茂盛,物種豐富,森林覆蓋面廣。

萬崇鎮有耕地面積17534畝,其中水田15624畝,旱地1506畝,其它類地404畝。以水稻種植為主的農業是萬崇鎮居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和主要經濟來源。水稻種植面積歷年在2萬畝以上,2005年達2.87萬畝。糧食總產量歷年在7000噸以上,其中稻穀有近6000噸。西瓜種植面積自80年代中期以來歷年在3600畝以上,總產量達1.1——1.3萬噸,商品蔬菜發展至今已有2600多畝,其中大棚蔬菜已發展到600多畝;有蠶桑600多畝。蠶桑、蘑菇是近年產為結構調整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新興特色農業。

萬崇鎮萬崇鎮
萬崇鎮林地面積共6386公頃,其中有林面積5173公頃,森林覆蓋率達81%。林業以杉木、松木為主,毛竹次之,有少量香樟、白樺等。林業是萬崇鎮居民經濟收入的又一重要來源。鹽豐、安里兩個村委會尤為顯著。自改革開放以來,萬崇鎮人民積極回響黨委、政府號召興起人工造林。歷年來人工造林面積累計達2350公頃,其中近三年來造林1780公頌。萬崇鎮有水域面積175公頃,漁業養殖面積1200多畝,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8座,山塘陂壩100多處。現年均出欄肉豬4900頭以上,家禽年產蛋量15500隻以上,年末耕牛存欄量2456頭,生豬存欄量3898頭,家禽年末存欄量43900羽。

基礎設施

萬崇鎮萬崇鎮
萬崇鎮充分依託國家扶貧開發政策,致力改善發展環境,加大了交通、通訊、水力、電力等設施的投入,各村公所的水泥路都修到了村口,少數村莊也在施工之中。萬崇鎮農網發行改造基本完成,大部分村莊開通了程控電話和無線通電話。萬崇鎮擁有中學兩所,中心國小2所、村完小12所、教學點16個,擁有學生2500多人,占應學率的90%,教學質量也在安樂縣名列前茅,衛生事業較為先進,各村設有醫務所,農民看病十分便利。

萬崇鎮交通較為便利,社會事業發展較快。基本實現村村通水泥硬化公路;解決陂汗、漢上、萬坊、毛洲、武藪、上胡家等10個村的人畜安全飲水問題,興建了鎮區自來水工程;興建7所村小教學樓和中學教學樓,改善教學樓環境;萬崇鎮8個村委會全部架設程控電話,開通豐林、鹽豐、桐山、坪背4座移動塔和鎮區聯通塔,實現電話村村通,手機網路信號基本履蓋萬崇鎮;新建萬崇敬老院萬崇道班房、萬崇車站、萬崇地稅分局大樓、萬崇工商分局、生殖保健中心和綜治維穩中心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聘請了省城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對萬崇鎮區進行近、遠期規劃。上述基礎設施的建設,極大地改善了萬崇鎮的生產生活條件,最佳化了投資及發展環境,為萬崇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發展

萬崇鎮萬崇鎮
2006年,萬崇鎮轄區內有8個行政村,55個村小組,現有總人口1385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95個,農業人口有13163人。萬崇鎮社會經濟發展持續穩定增長,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544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340萬元,占國民經濟比重92%;工業總產值200萬元,占國民經濟比重7%,第三產業產值為28萬元,占國民經濟比重1%,農民人均收入達1400元。萬崇鎮著力培植以蘑菇、烤菸、生豬毛竹為主的幾大產業,使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進展。萬崇鎮以市場為導向,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把具有發展前景的蘑菇產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力創蘑菇特色。2003年萬崇鎮種植蘑菇面積200餘畝,種植戶有800戶之多,產值800餘萬元,與糧食產值基本持平。僅蘑菇一項,萬崇鎮農民年人均增收180餘元,種植最多的村委會——傍安,人均增收達1500餘元,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財政增長。戴坊鎮以烤菸生產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主導產業,2003年實現產值215.6萬元,實現農特稅43萬元。同時,派出幹部到浙江、福建等地學習先進經驗,使烤菸技術日趨成熟,為人民民眾致富奔小康走出了一條新的發展途徑。萬崇鎮擁有商品蔬菜3000畝,年可實現產值600萬元,人均增收240元。反季節辣椒玉米西瓜秋豌豆等已成為樂安縣蔬菜生產的一個“亮點”。湖坪鄉著力培植勝利、看坊、參陂三個蠶桑基地,以點帶面,咬定發展蠶桑產業的思想不動搖,以絲廠為龍頭,採取“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推動了蠶桑產業規模的形成。
萬崇鎮萬崇鎮
工業興則百業旺。萬崇鎮是一個山區農業鄉鎮,工業基礎薄弱。該鎮黨委、政府深刻認識到經濟要發展、百姓要富裕、財政要增長都離不開工業。萬崇鎮制定了“重工富鎮”的發展戰略。該鎮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利用本地豐富的木竹資源、勞動力資源和交通便捷優勢,大力發展木竹、糧食、塑膠加工和建材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引進更多工業項目,萬崇鎮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最佳化發展環境,鎮領導還經常帶隊到廣東浙江福建等沿海發達地區進行招商引資;還積極動員本地及外出務工經商的致富能人回鄉創業。2006年,萬崇鎮共引進工業項目4個,引進契約資金2000萬元,實際進資1270萬元,超額完成了縣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其中,由浙江客商張姣投資900萬元興建的富興塑膠廠已於2006年6月投產。萬崇鎮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工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

特色產業

萬崇鎮萬崇鎮
特色產業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萬崇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蠶桑、蘑菇、烤菸、西瓜等特色農業。該鎮一方面從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發展特色產業;另一方面,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發展特色產業基地,著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萬崇鎮已建立起了豐林、坪背蠶桑基地,桐山、上羅、安里烤菸基地,桐山、坪背、上羅蘑菇基地,豐林、桐山西瓜基地。2006年,萬崇鎮已發展西瓜6700畝、蠶桑1000畝、蘑菇82000平方米、烤菸560畝。蠶桑工作名列全縣第二名。萬崇鎮還鼓勵農民大力發展養殖業,漁業養殖面積達2000多畝。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2006年,特色產業使該鎮農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教育事業

萬崇鎮萬崇鎮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由於教師工資拖欠、師資外流、教學條件差、學校人心渙散等諸多原因,萬崇鎮中國小教育質量一路下滑,到2001———2002年度時,中國小教學質量一度跌至樂安縣末位。萬崇鎮黨委政府痛下決心,想方設法補齊拖欠教師的工資,確保教師工資按月足額發放,並通過多種渠道籌措資金380多萬元,大力改善中國小辦學條件,興建了樂安縣一流的三層中學教學大樓,新建改建了中心國小和鹽豐、桐山、上羅等8所村完小校舍,徹底消滅了中國小危房。萬崇鎮還通過調整學校領導班子,推行教育體制改革,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一系列舉措促進了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萬崇鎮中國小教育質量連年攀升。2005、2006年連續兩年在樂安縣中考和小升初抽考中名列樂安縣農村組第二名,受到了上級領導及廣大民眾的一致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