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

萊,漢字,讀音:lái,草名,又名藜〖lamb’s-quarters〗。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間、路邊、荒地、宅旁等地,為古代貧者常食的野菜。另有地名萊蕪,蓬萊,萊陽,萊山,萊海,萊河,萊州,萊西,古萊國萊子城皆在山東省。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萊 lái

部首:艹部外筆畫:7 總筆畫:10

五筆86:AGOU 五筆98:AGUS 倉頡:TDT

筆順編號:1221431234

四角號碼:44905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83B1

基本解釋

lái

萊駒為右。(萊駒作晉侯的車右武士。)——《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常用組詞:

萊

LáiyīnHé

〖RhineRiver〗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傳統的歐洲大河之一,歐洲最大的水運動脈。源出瑞士東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西北流經列支敦斯登、奧地利、法國、德國、荷蘭,在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長1320公里。上游為高山型河流,春夏融冰化雪時水量增多,中游多支流,有春訊,下游冬雨較多,全年水量穩定。以魯爾工業區與荷蘭內河航運網之間的水運最為繁忙。

(萊)

lái

藜。

〔萊菔〕蘿蔔的別稱。

古代指郊外輪休的田,亦指田廢生草:“政煩賦重,田萊多荒”。

詳細解釋

lái

【名】

(形聲。從艸,來聲。本義:草名。即藜)

草名,又名藜〖lamb’s-quarters〗。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間、路邊、荒地、宅旁等地,為古代貧者常食的野菜

萊,蔓華也。——《說文》

南山有台,北山有萊。——《詩·小雅·南山有台》

郊外休耕的田〖unrotatedland〗。如:萊田(荒地)

古國名〖Laistate〗。今山東省黃縣東南有萊子城即古萊國舊址。如:萊夷(古國名。殷周時分布在今山東半島東北部。魯襄公六年為齊所滅)

萊駒為右。(萊駒作晉侯的車右武士。)——《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lái

【動】

長滿雜草〖overgrowwithweeds〗

萊五十畝。——《周禮·遂人》

萊,野也。——《越絕書·吳內傳》

田卒污萊。——《詩·小雅·十月之交》

除草〖weed〗

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周禮·地官·山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洛哀切《正韻》郞才切,音來。《說文》蔓華也。《玉篇》藜草也。《詩·小雅》北山有萊。《疏》萊,草名。其葉可食。
又《周禮·地官·縣師》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注》萊,休不耕者。郊內謂之易,郊外謂之萊。
又《周禮·地官·山虞》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注》萊,除其草萊也。《詩·小雅》田卒污萊。《注》萊,草穢。
又地名。《書·禹貢》萊夷作牧。《齊語》通齊國之魚鹽於東萊。《注》東萊,齊東萊夷也。
又山名。《山海經》萊山,其木多檀楮。
又姓。《孟子》苦伊尹、萊朱。《趙岐注》萊朱,湯賢臣仲虺是也。《左傳·文二年》萊駒為右。
又《韻補》音黎。《郭璞·遊仙詩》朱門何足榮,未若托蓬萊。臨泉揖淸波,陵岡掇丹荑。
又《廣韻》落代切,音賴。義同。 《爾雅》作釐。

拼音是la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