賚[漢字]

賚[漢字]
賚[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賚,拼音lài,屬通用字。本意是賜予,引申為贈送。

基本信息

字源解說

賚[漢字] 賚[漢字]

形聲兼會意字,金文形旁為“貝”,聲旁為“”。篆文形旁為“貝”,聲旁為“來”,“來”兼表義。清代文字學家段玉裁認為“厘”是“賚”的假借字。

基本字義

(1)〈文言〉【 動】 賜予,給予[award]

徂賚孝孫。——《詩經·小雅·楚茨》

賚我思成。——《詩經·商頌·烈祖》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論語·堯曰篇》

撫軍亦厚賚成名。——《聊齋志異·促織》

又如:賚假(古代帝王下詔賜給假期);賚賞(賞賜);賚獎(獎賞,賞賜);賚賜(賞賜);賚功(賞賜有功者)

(2)〈文言〉【 動】 贈送 [give as a present;present as a gift]

如:賚贈(贈送);賚賻(以財物助人辦喪事)

字級

列入《通用規範漢字表》(2013年6月5 日發表)二級 編號:4806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原文

【卷六】【貝部】賚lài 洛帶切

賜也。從貝來聲。《周書》曰:“賚尒(爾)秬鬯(chàng)。”

•注釋

①《周書》:指《文侯之命》

•譯文

賚,賜予。從貝聲來。《周書》說:“賜給你黑黍釀的美酒。”

說文解字注

〖賜也〗

釋詁。賚貢錫畀予況賜也。又曰。賚予也。小雅毛傳雲。賚,予也。大雅傳雲。厘,賜也。厘者,賚之假借也。

〖從貝,來聲〗

洛帶切,一部。按徐仙民音來。周書曰:賚尒秬鬯。文矦(侯)之命文。今尒作爾。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部】 賚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8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洛代切,音睞。《說文》賜也。《爾雅·釋詁》賚,予也。《書·湯誓》予其大賚汝。
又《說命》夢帝賚予良弼。
又《集韻》《韻會》洛蓋切,音賴。
又《集韻》郞才切,音來。義同。
又《玉篇》勞賚為勑字。勑,力代切,勞也。今作賚。《集韻》或書作。

音韻參考

•廣韻

loy [ lʌi˦˩ ] ‖ [ rɯːs ]

落代切,去代來 ‖ 來聲之部

【註解】賚,與也,賜也。洛代切。九。

【目次】去十九代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高本漢王力
落代去聲一等開口lɑ̆ilɒi

(續表)

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
lᴀilɒilʌiləiləjlàilaihloy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
皆來開皆來去聲開口呼lai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洛代六泰去聲

•分韻撮要

【註解】賜予也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
第十九栽宰載陽去

(音韻參考資料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