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I

LAI

LAI是葉面積指數,是植物學參數和評價指標,並在農業、果樹業、林業以及生物學、生態學等領域得到廣泛套用。

基本信息

生物領域

葉面積指數葉面積指數

葉面指數LAI(LeafAreaIndex)是指一定土地面積上植物葉面面積總和與土地面積之比,是描述植被冠層結構的最基本的參量之一。LAI控制植被的各種生物、物理過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被蒸騰、碳循環和降雨截留,是陸面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結構參數。表征綠色植被時空變化的LAI可以通過衛星遙感資料進行反演。

測定意義

葉面積指數(leafareaindex,lai)是全球氣候觀測系統計畫(globalclimateobservingsystem,gcos)提出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模擬的14個陸表關鍵參數之一。目前,國際上已有數套基於衛星遙感的全球lai產品,對這些產品的性能和不確定性必須進行系統的比較與分析,才能更好地用於生態研究。

水稻主要集中在亞洲等開發中國家。由於地理區位優勢,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的大量遙感研究主要集中在森林、草地和其它農作物上。我國擁有獨一無二的大面積水稻田的優勢,亟需開展相關參數的遙感反演研究,樹立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特色,為全球生態系統模擬和氣候變化研究做出貢獻。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項目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方紅亮研究員和他的團隊選擇東北三江平原水稻主產區開展了長期的地面觀測和遙感反演試驗。最近他們針對主要的三種地面lai測量方法,如lai-2200,數字半球攝影(dhp)和accupar進行了連續觀測對比分析。

結果表明lai-2200和dhp二者得到的lai比較一致(r2=0.76,rmse=0.97),並且與地面收割方法得到的結果也相符合(r2=0.78,rmse=0.74)。相比而言,accupar得到的lai會有系統的低估(可達30%)。

在lai對比的同時,該研究同時對比了孔隙率和冠層聚集指數的時空變化。該項工作為進一步的水稻遙感反演驗證奠定了基礎,也為相關遙感產品在生態系統模擬和氣候變化研究提供更好的指導。

相關新聞

據介紹,《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2年度報告》的發布,是我國首次對外發布全球性的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報告和基礎數據集。報告分析了2011年全球陸地植被生長狀況和30年(1982至2011年)動態變化,以及2010年全球陸表水域空間分布狀況和2001至2011年典型湖泊面積動態變化等,進一步揭示了全球生態環境的時空變化規律。

報告指出,我國植被生長狀況區域差異較大,葉面積指數總體分布呈現東部高、西部低,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趨勢。30年來我國葉面積指數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世界和亞洲平均值。海南、雲南、湖南、廣東、江西、福建和浙江等省的大部分地區葉面積指數有較大增幅;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城市擴張區域有較大降幅。

同時,2010年我國陸表水域面積為14.23萬平方公里,排名全球第四位。我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水域面積年際和季節變化較大,豐水期與枯水期面積之差達2000至30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總體呈現萎縮趨勢。

報告同時指出,30年來全球地表植被生長狀況總體轉好,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南緣和非洲熱帶雨林周邊地區葉面積指數顯著減少。此外,全球陸表水域空間分布極為不均,水域主要集中於北半球的中高緯度地區和赤道地區。2010年全球陸表水域總面積為367.67萬平方公里。

移動通信

位置區識別碼(LAI)

LAI用於移動用戶的位置更新。其結果如下:

LAI=MCC+MNC+LAC

MCC=移動國家號,與IMSI中的MCC一樣具有3個數字,用於識別一個國家,中國為460。

MNC=移動網號,識別國內GSM網,與IMSI中的MNC的值是一樣的。

LAC=位置區號碼,識別一個GSM網中的位置區。LAC最大長度為16Bit,理論上可以在一個GSM/VLR內定義65536個位置區。

拼音是la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