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黃耆

華黃耆

華黃耆是豆科植物的其中一種,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直立,通常單一,無毛,具深溝槽。模式標本采自中國北部。生於向陽山坡、路旁砂地和草地上。產遼寧、吉林、黑龍江(依蘭、佳木斯)、內蒙古(通遼、烏蘭浩特)、河北、山西。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華黃耆AstragaluschinensisL.f.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2(1)卷
95.華黃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地黃耆(東北植物檢索表)圖版44:10-18
AstragaluschinensisLinn.f.DecasPl.Rar.Hort.Ups.1:t.3.1762;Pall.Sp.Astrag.36.1800;DC.Prodr.2:294.1825;Maxim.Prim.Fl.Amur.80.1859;BungeinMem.Acad.Sci.St.Petersb.VII.15(1):32.1869;Franch.inNouv.Arch.Mus.Paris5:237.1883;Kom.inActaHort.Petrop.22:585.1904;Pet.-Stib.inActaHort.Gothob.12:51.1937-1938;Kitagawa,Lineam.Fl.Manch.280.1939;Gontsch.inKom.Fl.USSR12:24.1946;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380.1955;中國高等植物圖鑑2:423.圖2576.1972;東北草本植物志5:92.圖版42(7-12).1976;內蒙古植物志3:189.圖版95(1-7).1977.——GlycyrrhizacostulataHand.-Mazz.inOesterr.Rot.Zeitschr.82:248.1933et85:215.1936.

形態特徵

華黃耆華黃耆
多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莖直立,通常單一,無毛,具深溝槽。奇數羽狀複葉,具17-25片小葉,長5-12厘米;葉柄長1-2厘米;托葉離生,基部葉柄稍貼生,披針形,長7-11毫米,無毛或下面有白色短柔毛;小葉橢圓形至長圓形,長1.5-2.5厘米,寬4-9毫米,先端鈍圓,具小尖頭,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被白色伏毛,稀近無毛。總狀花序生多數花,稍密集;總花梗上部腋生,較葉短;苞片披針形,膜質,長2-3毫米;花梗長4-5毫米,連同花序軸散生白色柔毛;花萼管狀鐘形,長6-7毫米,外面疏被白色伏毛,萼齒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毫米,內面被伏貼的白色短柔毛;小苞片披針形;花冠黃色,旗瓣寬橢圓形或近圓形,長l2-16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瓣柄,翼瓣小,長9-12毫米,瓣片長圓形,寬約2毫米,先端鈍尖,基部具短耳,瓣柄長4-5毫米,龍骨瓣與旗瓣近等長,瓣片半卵形,瓣柄長約為瓣片的1/2;子房無毛,具長柄。莢果橢圓形,長10-15毫米,寬5-6毫米,膨脹,先端具長約1毫米的彎喙,無毛,密布模皺紋,果瓣堅厚,假2室,果頸長6-9毫米;種子腎形,長2.5-3毫米,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產地分布

遼寧吉林黑龍江(依蘭、佳木斯)、內蒙古(通遼、烏蘭浩特)、河北山西

生長習性

生於向陽山坡、路旁砂地和草地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