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長興電廠

華能長興電廠位於浙江省長興縣雉城鎮東南約2公里處之五里橋,地處浙、蘇、皖三省交界處,東北距太湖8公里,南臨宣杭鐵路和318國道,北靠104國道、杭寧高速公路,長湖申航道沿廠區經過,水陸交通極為便利。始建於1959年,原屬浙江省長廣煤礦公司的自備電廠,以後管理體制幾經更迭,先後隸屬於長廣煤礦公司、浙江省計經委和湖州市。

簡介

華能長興電廠位於浙江省長興縣雉城鎮東南約2公里處之五里橋,地處浙、蘇、皖三省交界處,東北距太湖8公里,南臨宣杭鐵路和318國道,北靠104國道、杭寧高速公路,長湖申航道沿廠區經過,水陸交通極為便利。

詳細介紹

華能長興電廠華能長興電廠

華能長興電廠始建於1959年,原屬浙江省長廣煤礦公司的自備電廠,以後管理體制幾經更迭,先後隸屬於長廣煤礦公司、浙江省計經委和湖州市。1990年6月,國務院批准長興電廠2×125MW機組擴建工程開工,由浙江省電力開發公司和華能集團公司合資建設,兩方投資比例分別為68.95%和31.05%,兩台機組先後於1992年1月和8月投產。至此,長興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274MW(一、二期裝機容量為2*6+1*12=24MW),並更名為“浙江華能長興電廠”,由浙江省電力局管理。1997年底為促成2*300MW“以大代小”擴建項目的批覆立項,一、二期機組停役。2003年,#4機組通流部分技術改造後增加容量1萬KW,現總裝機容量為260MW。

1999年1月1日通過產權置換,華能長興電廠成為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全資企業,總裝機容量為250MW。2002年7月1日,經資產重組,長興電廠成為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全資電廠,簡稱“華能長興電廠”。截止2006年底安全生產周期達4483天。

華能長興電廠有一支人員素質高、年齡結構年輕、勤鑽研、好學習、過硬的熱工檢修隊伍,從1994年起針對機組自動調節系統投入率不高、調節品質欠佳等問題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改造和技術攻關:汽包水位由KMM調節改PLC控制,實現了汽包水位全程控制;給粉機、凝泵、疏水泵改變頻控制;原來的DDZ-Ⅱ型控制系統改KMM調節;凝汽器水位、除氧器水位、低加水位改PLC控制並採用交叉解偶的原理設計控制策略;採用串級調節來解決主汽溫這樣純遲延、大滯後特性系統的自動調節;也對採用模糊控制策略的送引風控制進行了探索。在此期間熱控人員對一次測量元件、執行機構、伺放、操作器、二次表等進行了大量技術改造,從而確保了自動控制系統的有效投運和優良的自動品質。

2001年、2003年#5、#4機組分別進行了DCS和DEH改造,採用上海新華的XDPS-400DCS分散控制系統取代了常規儀表並實現了DCS、DEH一體化(包括ETS、FSS)。該兩個改造工程由華能長興電廠熱控人員自行設計、組織施工、在DCS廠家的指導下完成DCS組態、調試,整個改造後的DCS系統性能指標均達到標準,成為浙江省內第1家自己獨立完成機組DCS系統設計、安裝、調試的火電廠,同時也鍛鍊和培養了一批具有火電廠DCS系統設計、安裝、調試能力的熱控工程技術人員,獲得了省內乃至華能集團同行的一致好評,目前該廠#4機組自動控制系統的品質達到125MW機組的優良水平,在省內位於同類型機組前列。

該廠熱控人員非常注重專業技術的不斷更新、充實,注重技術攻關,2004年和東南大學合作完成了125MW機組(#4機組)中儲式鋼球磨製粉系統自動控制系統的投入和制粉系統的順控啟停,大大降低了運行人員的勞動強度,同時也基本實現了中儲式鋼球磨製粉系統的最優控制,制粉單耗明顯下降。該系統的投運使華能長興電廠走在了浙江省同類型機組的前列,也正符合了目前創建節約環保型社會的需求。2006年熱控人員又獨立完成了#5機組中儲式鋼球磨製粉系統自動控制系統改造和順控啟停,該項目獲2006年浙江省電力行業QC成果一等將,目前正準備在全國電力行業QC成果中發布。

華能長興電廠還為其他兄弟電廠輸送了不少熱控專業人才。從1998年起華能長興電廠就應省電研所要求開始派人員協助其完成省內許多新建電廠的熱控設備、控制系統的調試;為浙能長興電廠、浙江玉環電廠、南京熱電廠等輸送了一批熱控骨幹力量。

2006年11月華能長興電廠全面推進了以規範組織機構、建立新型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規範多經企業管理為重點的規範化管理工作。規範管理後的組織機構發生了變化。原檢修公司分為檢修部和檢修公司兩個部門。檢修部負責承擔兩台機組的檢修維護,檢修公司主要承接對外檢修任務和C級及以上的計畫檢修任務,同時還承擔了熱工標準室、電氣高試等工作。目前隨著兩爐一塔的脫硫裝置安裝、調試的逐步深入,檢修熱控人員更加重視技術的學習。

科技進步喜添眾多“新元素”

華能長興電廠華能長興電廠

2001年11月華能長興電廠#5爐低再A2安全閥法蘭發生泄漏,按常規該廠將發生一次非計畫停機事故,但此時浙江電網用電負荷十分緊張,緊急停機將造成重大損失。但一項名為不停機帶壓密封新技術的套用卻使這項難題迎刃而解,這項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新技術落戶長興電廠,得益於以網際網路這一快速的信息通道,通過網路使電廠與遠在天津的專利所有者聯姻成功,取得了“雙贏”的結局。是該廠推進企業科技進步的“新元素”又一次成功亮相。作為一家現代化的電力企業,科技進步一直在該廠生產經營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在實踐中,廠領導感覺到電廠目前推進企業科技進步的元素單一,從而造成它的倍增效應不能在生產經營中完全體現出來。因此他們結合企業管理、機制、科技三個創新工程建設。把管理和機制創新融入到科技創新當中去,從各個方面增加科技創新的“新元素”,從而確保科技創新成為企業搏擊市場的殺手鐧。為跟蹤國內外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他們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這個有效載體,在完善集多項套用集成、系統化、信息共享的廠內管理信息網路建設的同時,鼓勵企業員工上英特網搜尋與自己專業有關科技信息,並在廠內網際網路上建成連結,對合適的新技術新工藝及時組織認證和可行性研究,從而大大縮短了高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確保了機組的現代化水平不斷躍上新台階。高技術只有經過企業的需求磨合,才能為企業科技進步發揮助推效應。基於這樣的認識他們提出了借梯上樓的思路。即與科研單位聯合定身量體地對困擾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聯合攻關,全面整合電廠人、財、物和科研單位技術、經驗、設備的優勢從而使電廠擁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科技成果。在走出去的同時培養和發現自己的土專家,培養一支不走的科技攻關隊伍。電廠在這方面同樣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他們充分利用廠QC(全面質量管理)這個平台,對生產經營中的問題引入招攻關機制,納入班組考核,明確了獎懲制度。通過全廠238個QC攻關小組解決一大批影響生產經營的熱點問題,產生了六百多萬元的經濟效益。

華能集團所屬電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