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洋槍隊

華爾洋槍隊

華爾洋槍隊,先後由美國人華爾、英國人戈登統轄,在上海附近與太平軍作戰。

產生背景

當時正值太平軍攻克蘇州之際,英美等國為了阻止太平軍攻占上海,由清朝蘇州道台吳熙出面,委派華爾召募外國籍亡命徒及軍人組成僱傭軍,任領隊。

8月,華爾率洋槍隊進攻青浦太平軍,負重傷。他認識到這支軍隊不能戰勝太平軍,便企圖誘騙中國人充當炮灰,並謀求英國的資助。

1861年8月,他在松江改組洋槍隊,任用歐美人當軍官,招騙中國人充當兵士,組成中外混合軍。11月中旬,洋槍隊發展到2 000多人。

1862年初,當太平軍進軍上海的時候,洋槍隊配合英法在上海的正規軍、清軍進行抵抗。清政府賜給華爾官銜,稱洋槍隊為“常勝軍”。中外反革命軍保住上海以後,開始進攻嘉定、青浦、南橋等地的太平軍。

9月,華爾率“常勝軍”和英法侵略軍一起進攻浙江,華爾受重傷,不久斃命。華爾死後,美、英、法侵略者互爭“常勝軍”的領導權,在美國公使蒲安臣的活動下,美國人白齊文任統領。

1863年初,在英國的活動下,李鴻章撤掉白齊文,派英軍官奧加倫暫行接替,3月下旬由英國人戈登任統領。戈登率軍和李鴻章淮軍密切配合,瘋狂屠殺太平軍。

華爾簡介

華爾(1813~1862年),美國殖民主義者,長期從事海上冒險活

華爾洋槍隊華爾
動。1859年,他流浪到上海,第二年到清軍炮艇“孔夫子”號上當大副。當時正值太平軍攻克蘇州之際,英美等國為了阻止太平軍攻占上海,由清朝蘇松太道吳熙出面,委派華爾召募外國籍人組成“洋槍隊”,任領隊。8月,華爾率洋槍隊進攻青浦太平軍,負重傷。他認識到這支軍隊不能戰勝太平軍,便企圖誘騙中國人充當炮灰,並謀英國的資助。1861年8月,他在松江改組洋槍隊,任用歐美人當軍官,招騙中國人充當兵士,組成中外混合軍。11月中旬,洋槍隊發展到二千多人。1862年初,當太平軍進軍上海的時候,洋槍隊配合英法在上海的正規軍、清軍進行抵抗。清政府賜給華爾官銜,稱洋槍隊為“常勝軍”。中外反革命軍保住上海以後,開始進攻嘉定青浦南橋等地的太平軍。9月,華爾率“常勝軍”和英法侵略軍一起進攻浙江,華爾受重傷,不久斃命。華爾死後,美、英、法侵略者互爭“常勝軍”的領導權,在美國公使蒲安臣的活動下,美國人白齊文任統領。1863年初,在英國的活動下,李鴻章撤掉白齊文,派英軍官奧加倫暫行接替,3月下旬由英國人戈登任統領。戈登率軍和李鴻章淮軍密切配合,瘋狂屠殺太平軍。

激戰

太平軍曾三次進攻上海,與淮軍、洋槍隊進行了多次激烈戰鬥。

華爾洋槍隊華爾洋槍隊

清方:
清方此時鎮守上海的主將為署理江蘇巡撫薛煥,全軍不足4000,處處分防,捉襟見肘,薛煥曾請求浙江、江北派兵來援,清廷雖然照準,但援兵卻遲遲不到,加上兵勇中有許多是潰卒,戰鬥力十分虛弱,不過蘇南尚有許多地方槍船、團練武裝聽命於清廷,統歸駐節常熟的清在籍內閣學士、江南督辦團練大臣龐鍾璐節制,這些游雜武裝騷擾太平軍後方,阻斷水陸運輸線,劫殺零散官兵,在太平軍側翼形成了一定牽制。但無論如何,僅憑清方自己的力量,是絕對守不住上海城的。

與1853年不同,此時的英、法等國已在上海開闢租界,大量洋行、外僑雲集,上海對於它們而言,已是勢在必守的利益攸關所在,因此他們一面在北方與清廷開戰,一面卻在上海和清廷地方官員合作。早在5月26日,應薛煥、蘇松太道吳煦、上海知縣劉郇膏請求,英國公使普魯斯、法國公使布爾布隆連銜發布通告,表示將以武力保護上海租界和縣城,次日,法軍200人進駐城外董家渡,英軍則保衛城西和通往蘇州的大路;6月初,得知蘇州失守,吳煦又致書法國駐軍司令孟斗班,希望法軍協防嘉定、太倉崑山等地。但英、法兩國此刻還不願放棄“中立”立場,只願協防上海,而不願深入攻擊,於6月底趕到上海的英國全權額爾金、法國全權代表葛羅鏇即下令法軍300人駐紮上海縣城中城隍廟,協防東門、北門,另派25人駐城外徐家匯,以保護法國人建立的徐家匯天主堂;英軍900人則守衛上海西門、南門,全軍1200餘人,包括法國海、陸軍,英國皇家陸戰隊和錫克僱傭兵,由英國軍官卡恩尼克統一指揮,此外,黃浦江上還有英國“紅隼”號炮艦、法國“香港”號兵輪和幾艘炮艇巡弋。英、法兩國守城期間軍費均由著名富商、四明公所董事、捐納候補道楊坊籌措。

英法軍和清官員會商上海防務
英、法各國出於本國利益考慮,對太平軍種種友好表示一概不予理睬,甚至連乾王、忠王的信函也不許拆閱。英國駐上海領事密迪樂因拆閱忠王來函,被公使普魯斯訓斥,並最終被調離上海,顯然,太平軍對英、法各國政策的理解,與實際情況間有相當大的差異。
早在1853年,吳健彰就曾臨時僱傭過外國民間戰船,此刻大兵壓境,薛煥、楊坊等故技重施,6月2日,蘇州被太平軍占領當天,由楊坊出資、美國人華爾負責招募,組織了一支全由外國人組成的“洋槍隊”,全隊僅有100餘人。軍官多為歐美各國在滬水手、逃兵,士兵則基本為馬尼拉(即菲律賓)人,以華爾為領隊,美國人白齊文、法爾思德為副領隊,駐紮松江廣富林。這支僱傭軍採用西方編制,全部裝備洋槍洋炮,但人數太少、紀律性太差,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上海城防薄弱的狀況。
此外,租界外國僑民還自發組織了“萬國商團”,由英、法軍官協助指導訓練,只負責保護租界本身。這支民兵性質的武裝人員老少錯雜,國籍眾多,僅具有象徵性的作用。

外圍戰事

陸順德部抵達松江後很快便與華爾的洋槍隊交手,並將其擊潰,華爾逃回上海後重募300餘人整訓,暫時失去戰鬥力。

陸順德向忠王報捷,並提出先取寶山、再與忠王主力會攻上海的計畫,忠王復書贊同,並告知上海城中內應情況,希望陸順德予以配合。於是陸率大隊於7月15日出北門,經城北生生橋而東,欲攻寶山,進至泗涇、七寶一線,遭到當地民團蔣鶴部阻擊受挫,被迫撤退。

陸在出城時由於輕敵,未閉城門,也未偵知離城不遠的黃浦江豆腐浜即駐泊著清方已革蘇州知府吳雲、候補州同應寶時所率船隊,附近米市尚有華爾洋槍隊80人,吳雲等偵知城中空虛,即於當夜以洋槍隊40人為前鋒,水陸兵勇數百為後隊,潛入松江南門偷襲,守軍猝不及防,自北門退往青浦,陸順德聞松江已失,便向泗涇撤退,途中被民團截擊,受到一定損失,遂轉道崑山,22日,再次攻克嘉定縣城。

陸部在七寶等處的損失沒有記載,松江城內一役,清方薛煥奏稱殺死太平軍千餘人,當是誇大。忠王在破江南大營前在江南全軍兵力不過20000,一說僅7000人,而陸順德並非其最重要的部將,又一直率偏師前出,戰事倥傯,不可能如忠王主力那樣得到較多補充擴編的餘裕,所部連眷屬老弱應不過二、三千人,否則便不可能在七寶為民團所阻了。其以主力攻寶山,城中當多系眷屬、老弱,沒有什麼戰鬥力,而且以攻城清軍單薄的兵力,也斷乎不可能斬獲遠比自己人數多得多的“千餘賊”,應該說,陸順德部在此役中所受的人員損失並不大,因此他們才能很快恢復元氣再克嘉定,進屯南翔鎮,並隨即配合主力參加了進攻上海縣城的戰鬥。

但是松江的陷落卻打亂了太平軍既定戰役部署。由於松江失守,對寶山的進攻不得不擱置,太平軍只能暫時把精力集中在對青浦、嘉定二城的守衛上。更嚴重的是,清方在城中意外截獲了忠王致陸順德的兩封信函,從而得知城中內應之事,並因此加強了偵察和戒備,這給戰役的發展造成了極其嚴重的預後效應。

清方被此次意外勝利所鼓舞,吳煦立刻派參將李恆嵩自上海率兵勇至松江,偕華爾洋槍隊會攻青浦。青浦守將原本是英王部將賴文光,由於英王對進攻上海態度消極,此刻已將賴部調離,守將由忠王部將周文嘉接任,周此時爵位為綾天豫,為天國六等爵中第五等級,地位很低,所率兵力當非常有限,因此一面堅守,一面飛書忠王告急。清軍與洋槍隊包圍城池,水陸環攻,周文嘉憑城堅守不下。

8月1日,忠王得知青浦告急,立刻率輕騎往援,次日,在青浦城下大破清兵和洋槍隊,解除了青浦城的包圍,上海大震。

此役清方兵力,洋槍隊為歐美人100,馬尼拉人200,李恆嵩部兵勇,有記載為“約萬人”,明顯誇大,當時整個上海地區清軍兵力也只有4000-5000人;太平軍方面,守將周文嘉部估計連老弱只有數百人,而忠王從接獲告急到抵達青浦,僅用1、2天時間,當是精銳輕騎,兵力也不會太多,考慮到此後進攻上海時連同陸順德部也才“3000餘人”,這支輕騎兵力當在3000左右,但由於全系精銳戰兵,戰鬥力應該較強。清方所受損失,據忠王稱“殺死洋兵六七百人,得洋槍2000餘條,大炮10餘條,洋刀300餘口,舟只數百餘條”,顯非事實,據當時上海洋人報紙報導,洋槍隊死傷三分之一,華爾身受5傷,炮船全部喪失,而清軍損失未見記載。

薛煥聽到敗報後接連向清廷上奏,希望已署理兩江總督的曾國藩和負責浙江軍事的杭州將軍瑞昌派兵援助,曾國藩正在圍攻安慶,推諉不至,瑞昌則奉清廷諭派張玉良援滬,但張部受阻於嘉興城下,未能趕到。

洋槍隊副領隊白齊文、法爾思德再募西方人98名補充,於8月9日與李恆嵩合隊再攻青浦,又敗,此役洋槍隊損失約100人,清軍李恆嵩幾乎被俘,退回松江城,太平軍繳獲大量槍炮。

忠王乘勝東追,8月12日,再克松江府城。

薛煥等緊急請求清廷調揚州李若珠部水師、淮揚鎮總兵曾秉忠長龍船30艘,及瑞昌部浙江兵四、五千人赴援,清廷轉飭照辦,並實授曾國藩兩江總督,希望他設法兼程急進,救援上海,但曾秉忠部由於降將薛成良忽然在蘇北叛變耽擱了行期,浙江兵則被嘉興城牢牢牽制,不能前進,曾國藩更是百般推諉,不發一兵一卒。無奈之下薛煥只能乞求英、法幫忙鞏固城防。

不過此階段清方也有意外收穫,由於提前截獲了內應情報,清吏很快偵知內應兵勇的情況,並於8月10日凌晨誘捕殺死了余義政,鏇即捕殺了郭功德等內應官兵100餘人,而太平軍方面對此並不知情;此外,8月2日,外國傳教士艾約瑟等5人再訪蘇州時,已告知乾王各國領事根本未拆閱乾王等的信件,且縣城和租界已由英法兩國軍隊協助防守,乾王雖表示激動和憤慨,但竟未將這一重要情報告知忠王。

結局

1860年6月初,太平軍攻占蘇州,上海中外反動勢力驚恐萬狀。為共同對付中國人民革命,中外反動勢力相互勾

華爾洋槍隊華爾洋槍隊
結,醞釀組建反革命軍隊,以保護他們的利益。此時有個美國人華爾正在上海。華爾此人在美國曾作過“武允”,由於犯罪逃亡到中國,混跡于海。他在蘇松太兵備道吳煦的贊助下,組建了“洋槍隊”。到1862年,這支洋搶隊已擁有一個來福槍團,五個步兵團,數個狙擊兵連,一支內河艦隊,一支大型運輸船隊,一支工兵隊,兩個兵工廠,一個軍隊醫院。共有士兵6500餘人,加上後勤人貝達到12000人。這支軍隊的裝備極為精良:大部分士兵使用來福槍,發射世界上最先進的尖圓子彈;擁有大小火炮37門;擁有作戰的機動設備包括:野戰橋、野戰炮架、鐵甲汽輪等。為了“表彰”這支軍隊的“輝煌”戰績,清政府還特準華爾加入中國國籍;1862年,江蘇巡撫薛親自將他帶領的軍隊命名為“常勝軍”,正式任命華爾為“會帶”。華爾來中國冒險真是大成功了,但是,他還沒有來得及享受成功就一命歸天了。1862年9月18日,華爾帶軍千餘趕到寧波,20日凌晨到達慈谿縣城西門前,等待著他的子彈從背心前第二與三個紐扣之間穿入他的胸膛。這時,華爾可能才發現世界上早就造好了打死自己的子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