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嘉

而記載周文嘉為綾天豫、綾天安的文書,如辛酉十一年周文嘉給珊陰軍帥何萬春珍醒(《太平天國文書彙編》P196),系原件,有印文曰“太平天國天朝九門御林殿前南破愾軍副總提綾天安周文嘉”,文書開篇署銜也作“綾天安”,按太平天國六爵升遷,自侯爵至義爵系銜一字不換,封王則多半更換,周文嘉雖升安爵,但可由此看出其為豫爵時也應為“綾天豫”不誤。 可供佐證的,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一月廿日“兼理漓鎮一帶卡務趙”等給“軍帥何”,關於飭令紳富限期來卡的一份誨醒,上鈐官印兩方,一為“太平天國天朝九門御林綾天安左叄參軍”,一為“太平天國天朝九門御林綾天安左壹參軍”,這二人當是周文嘉的部將,由其印文也能證明,周文嘉的確是系銜為“綾”字。 還有一份檔案可以證明周文嘉不可能是“紹”字系銜,即陳德懋《台州鹹同寇難記略》中錄有辛酉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紹天福朱絛天福陸告四方人民亟早投誠各安生業誨醒”,其中紹天福姓朱不姓周,自然如果曾有“紹天豫”也該是朱姓而非周文嘉了。

 太平軍中,後來封為寧王的周文嘉,其做六爵時的銜名,《吳煦檔案》等上海方面的記載多作紹天豫,而浙江方面則多記載為綾天豫、綾天安。

目前保存下來,以“紹天豫”系銜發布的文書有一件,系太平天國庚申十年五月廿三日發布於上海青浦的《紹天豫周告青浦四民誨醒》。按周文嘉先後為忠王李秀成部忠義宿衛軍正總提朗天安陳炳文、南破愾軍主將認天義陸順德部將,時忠王破江南大營後乘勝一路東下,連克丹陽、常州、無錫、蘇州,兵鋒直逼上海,陳炳文、陸順德等部包括周文嘉也在其中,這篇文書雖無印文,未署全名,但推斷其為周文嘉發布,還是可以成立的。

然而該誨醒原件不存,全文系不照原格式抄寫的抄件,保存於《吳清卿太史日記》中,也就是說,文書或許是真實的,但不排除錯訛的可能,考慮到當時太平軍爵位濫觴,六爵封的滿地都是,豫爵又是六爵中較低的爵位,系銜中怪字生僻字極多,抄錯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事實上,即使曾國藩,也曾把彭大順的“擴天燕”誤為“天官燕”。

而記載周文嘉為綾天豫、綾天安的文書,如辛酉十一年周文嘉給珊陰軍帥何萬春珍醒(《太平天國文書彙編》P196),系原件,有印文曰“太平天國天朝九門御林殿前南破愾軍副總提綾天安周文嘉”,文書開篇署銜也作“綾天安”,按太平天國六爵升遷,自侯爵至義爵系銜一字不換,封王則多半更換,周文嘉雖升安爵,但可由此看出其為豫爵時也應為“綾天豫”不誤。

可供佐證的,浙江省博物館藏有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一月廿日“兼理漓鎮一帶卡務趙”等給“軍帥何”,關於飭令紳富限期來卡的一份誨醒,上鈐官印兩方,一為“太平天國天朝九門御林綾天安左叄參軍”,一為“太平天國天朝九門御林綾天安左壹參軍”,這二人當是周文嘉的部將,由其印文也能證明,周文嘉的確是系銜為“綾”字。

還有一份檔案可以證明周文嘉不可能是“紹”字系銜,即陳德懋《台州鹹同寇難記略》中錄有辛酉十一年十一月初三日“紹天福朱絛天福陸告四方人民亟早投誠各安生業誨醒”,其中紹天福姓朱不姓周,自然如果曾有“紹天豫”也該是朱姓而非周文嘉了。

這份文書也是抄件,會否也抄錯了呢?考攻台州的系從徽州經嚴州、金華入浙的侍王李世賢部,忠王部在浙江最南只進至紹興止,從未進入台州境,而庚申十年一打上海之役侍王部並未參與,可見,“紹天福朱”只能是侍王部將,和忠王部將周文嘉絕非一人。

天國把同一六爵系銜封給兩人的例子並非沒有,如早年的衛天侯就曾封給過黃玉琨和曾錦謙,後期庚申十年忠王曾致書上游一位“接天福梁鄉兄”,而稍後美國人羅孝全又曾被封為接天義,但曾錦謙封侯系在黃玉琨革爵後,黃後來復封系被改封為參天侯,並沒有出現兩個“接”字系銜的爵名,而接天福梁後來並無記錄,死耶生耶,語焉不詳,從忠王稱其鄉兄和十年即封福爵看,該是廣西老兄弟,後來聲名不著,已故的可能性較大,更何況美國人羅孝全的情況非常特殊,甚至絕無僅有,當不能以其情況套用於周文嘉身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