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王宮

華沙王宮

波蘭著名建築和旅遊景點華沙王宮城堡建於13世紀末瑪佐夫舍公國,也稱為華沙城堡,原是防禦性五邊形土木結構,不久就又開始建造了第一批石結構建築物來取代。

簡介

華沙王宮,也被稱為華沙城堡,建於13世紀末。建築呈五角形,美輪美奐,富麗堂皇。二戰期間王宮遭破壞,1971年1月重建。王宮廣場南端立有一根花崗石圓柱,頂端是奇格蒙特三世的青銅鑄像,當年正是他決定定都華沙的。這根圓柱是華沙較古老的紀念碑,也是華沙的象徵之一。王宮畫廊里陳列的全部是波蘭歷史上較有名畫家所描繪的波蘭史畫。華沙王宮是波蘭千年歷史傳統的文化象徵,也是民族興衰史的見證者。

歷史

華沙王宮華沙王宮
王宮最古老的建築物是14世紀上半葉建造的哥德式"大庭院",當時用作瑪佐夫舍大公的府邸。16世紀上半葉瑪佐夫舍公國歸併波蘭王國,1595年,瓦維爾宮被大火焚毀,國王把國王府邸簽到華沙。17世紀中葉,王宮已經成為華沙的主要景觀。 王宮建築美侖美奐,裝修富麗堂皇, 位於華沙古城南側。王宮西側是不大的廣場,廣場南端立有一根22米高的花崗石圓柱。圓柱頂端是決定定都華沙的奇格蒙特三世的青銅鑄像,是由瓦迪斯瓦夫四世為紀念其父澤格蒙特三世瓦扎遷都華沙於1644年興建的。圓柱高 30米,人像高2.75米。站立在圓柱上的澤格蒙特三世頭戴王冠,身披戰袍,手執利劍和十字架。民間傳說國王寶劍的指向含有不同的意思:向上指時,象徵勝利和幸運;向下指時,預示厄運和衰亡。這根圓柱是華沙最古老的紀念碑,也是華沙的象徵之一。它同王宮形成一個和諧的主題。華沙王宮是波蘭國家歷史傳統的象徵,也是民族興衰的見證者。它收藏著許多波蘭歷代統治者的珍貴寶物,王宮畫廊里陳列的全部是波蘭歷史上最有名畫家揚·馬特伊科描繪波蘭歷史的油畫。1569至1572年城堡改建為澤格蒙特· 奧古斯特國王(先為公爵)的王宮和議會所在地。澤格蒙特三世遷到華沙後,於1598至1619年間擴建了城堡。王宮就座落在這座古城當中,特點為五角形建築,其中有引人注目的澤格蒙特塔樓。1636年至1637年間在王宮南側修建了瓦迪斯瓦夫四世歌劇院。1655年至1656年瑞典人入侵時,華沙王宮受到破壞和掠奪。揚·卡吉米日國王時期開始修復王宮。揚·索別斯基三世時(1674年至1696年)裝璜王宮內部。奧古斯特二世時(1697至1733年)建成眾議院大廳、參議院大廳和國王大廳。1741年至1746年在王宮東側又增添了一翼。波蘭第三次被瓜分後,王宮遭到部分毀壞,珍藏失散。1922年重新開始修葺王宮,並覓集散失的藝術品。1939年9月17日華沙王宮遭到德機轟炸,部分焚毀。華沙王宮受到戰爭破壞最嚴重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動閃擊戰,華沙王宮也成為希特勒軍隊狂轟濫炸的主要目標。1944年8月華沙人民反納粹起義失敗後,納粹專門部隊爆破了古老建築、紀念碑、古蹟等。1944年12月,一個納粹工兵連終於把早已千瘡百孔的殘餘王宮炸成一片廢墟。戰後華沙人民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努力,嚴格按照保存下來的原設計圖紙重建王宮,十幾萬人參加修復工作,其中義務勞動量達數十萬工時。許多散失的王宮藝術品也通過各種途徑回歸王宮。1984年9月1日11點15分,即45年前王宮奇格蒙特塔的大鐘停擺的時刻,隆重舉行了王宮修復竣工儀式。城毀後又嚴格按原樣進行了重建。這表明了努力保留波蘭傳統文化環境的真切心情,並以經典的方式顯露了20世紀下半葉重建技術的功效。

現狀

今天的華沙市依然保持著老城和新城的布局。各種歷史紀念物、名勝古蹟大都集中在老城區,特別是宏偉的宮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樣的箭樓、城堡等,每年吸引著大批來自境外的遊客。在新城區,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一幢連著一幢,各種商店、飯館、旅店、賓館比比皆是。環境幽雅的居民住宅區,布局合理,生活便利,林木蒼鬱,花草廣植,宛如花園一般。市內交通四通八達,井然有序。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現代藝術館、影劇院、體育場分布各區,充滿生機。登上230米高的文化科學宮頂端,眺望四周,國際著名旅遊城市華沙美景一覽無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