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馬特伊科

揚·馬特伊科

揚·馬特伊科(Jan Matejko ,也被稱為Jan Mateyko;1838年6月24日—1893年11月1日)是一位波蘭畫家,以其描繪波蘭史上著名政治與軍事事件的畫作而著稱。他最著名的畫作包括《格倫瓦德之戰》一類的帆布油畫、關於很多其他戰役以及貴族庭院景色的畫作、還包括波蘭歷代國王的肖像畫集。他被列為最著名波蘭畫家之一。

生平

揚·馬特伊科,自畫像,1892年繪揚·馬特伊科,自畫像,1892年繪

馬特伊科出生於1838年6月24日的克拉科夫自由市。他父親弗蘭齊謝克·克薩韋雷·馬特伊科(波蘭語:FranciszekKsaweryMatejko,捷克語:FrantišekXaverMatějka)(1789年或1793年1月13日—1860年10月26日)是來自羅迪采的捷克人,他畢業於赫拉德茨-克拉洛韋學校;後來成為一名家庭教師與音樂教師。他起初受科希切爾尼基的沃齊茨基家族僱傭,後來遷至克拉科夫,在那裡他與擁有半日耳曼半波蘭血統的約安娜·卡羅琳娜·羅斯伯格結婚。揚是家中11個孩子中的第九子。在1846年母親去世後,揚和他的同伴由他的表親安娜·扎莫伊斯卡養育。
自幼年時起,馬特伊科就展示了其卓越的藝術天賦,這種天賦使他即便其他科目薄弱,卻還是能夠完成學業。他從未掌握過任何一門外語,甚至也無法靈活運用他的母語波蘭語。因此,樹立公眾形象對他來說是很困難的事,但他又不得不做。
年輕時,他曾親身經歷1846年的克拉科夫起義,以及1848年奧軍對克拉科夫的包圍。這兩件事讓克拉科夫自由市從此成為歷史。他的兩位哥哥進入約瑟夫·貝姆帳下,其中一人戰死,另一人被迫流亡。
馬特伊科進入聖安高級中學,但後因成績不佳,被開除。儘管如此,因為他優異的繪畫才能,他得以在1852年至1858年間於克拉科夫美術學院就讀。他的老師包括沃依切赫·科爾內利·斯塔特勒爾和瓦迪斯瓦夫·武什奇凱維奇。這個時候,他就在美術之友學會從事歷史畫的繪作(譬如1535年的《帶著崇高的敬意,獻給克拉科夫大學教授的齊格蒙特一世肖像畫》)他後來在慕尼黑於歷史畫家赫爾曼·安許茨門下學畫,還短暫並慘澹地在維也納呆過一陣,隨後便回到了克拉科夫。但是,從這個時候到馬特伊科獲得商業上的成功還有一段時間;他曾當過著名的“挨餓藝術家”,這個綽號來自於他用一幅油畫(TsarsSzujscy)換得5基爾德錢的經歷。
1863年一月起義爆發,因為身體原因馬特伊科沒有參加,但他向戈什恰的起義軍提供財政支持與軍火。1864年他與泰奧多拉·蓋布爾托夫斯卡結婚,育有4名子女:比塔、海倫娜、塔德烏什和耶日。同年,他成為克拉科夫科學學會的成員。他的長子塔德烏什在其父親的管教之下也成為了一名畫家。[3]而他的女兒海倫娜也成為了一名畫家,她還是一位幫助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的愛國人士,受到總統斯坦尼斯瓦夫·沃伊切霍夫斯基的表彰。

1979年,克拉科夫美術學院被冠上馬特伊科的名字,他曾就任該校校長多年。1979年,克拉科夫美術學院被冠上馬特伊科的名字,他曾就任該校校長多年。

在那時馬特伊科開始受到國際認可。1865年,馬特伊科的畫作《斯卡爾加的布道》在一年一度的巴黎博覽會上獲得金獎;隨後毛雷奇·波托茨基伯爵開價10000基爾德將其買下。1868年,他的畫作《雷伊坦》在巴黎世博會獲得金獎。評論家稱馬特伊科是歐洲最重要的歷史畫家之一。他成功地從一個波蘭人的角度,描繪了波蘭的歷史,讓全世界還記得起波蘭,這個在當時已經覆滅,毫無獨立政治地位,卻還是讓眾多人牽腸縈心的國家。
他自1873年起成為美術學院的校長,並擔任此職多年。
馬特伊科在1893年11月1日辭世。他被葬在克拉科夫拉科維茨基公墓的先賢祠。

作品

《與上帝交談的哥白尼》,1872年繪《與上帝交談的哥白尼》,1872年繪

1860年,馬特伊科出版一部插畫集《波蘭的服飾》(UbiorywPolsce),這是一部體現他對各種各樣的歷史文獻的興趣,以及將這種興趣推廣到波蘭人,以掀起他們的愛國熱情的希望的作品。1861年,他在華沙扎亨塔舉辦了一次稱作“博娜女王下毒身亡”(Otruciekrólowejbony)的展覽。國家的戰敗迫使他放棄基督教宗教繪畫(他曾認為這種畫是他的本行),而專心致力於歷史畫的創作。事實上,他開創了一種新的波蘭歷史觀,這種觀念認為無論科學家們怎么否認,我們還是不能解放我們自己。馬特伊科經常將在歷史上並不出現在某一事件的人畫在描繪這件事的畫上(比如在《拉茨瓦維采戰役》中出現胡戈·科萬塔伊和約瑟夫·沃齊茨基將軍)。他對描繪真實事件不感興趣,但卻樂於將歷史與哲學相結合。馬特伊科的作品被認為是不僅有藝術價值,也有社會意義,且不僅在當時具有這樣的現實意義,在現在也有。他視歷史為依現在和未來形勢的變化而變化的事物。馬特伊科的畫作不僅僅描繪歷史,更能表現他的心理和他對世界的態度。

歷史畫作

《加姆拉特和斯坦奇克》加姆拉特和斯坦奇克》

馬特伊科關注波蘭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並查閱歷史文獻,以畫出細微的歷史細節。他的歷史畫可分為兩大部分。第一個部分以《斯坦奇克》(Stańczyk)(1862年繪)開始,內容主要是直接批判那些不愛國的權貴,在他眼中,這些人導致了波蘭的滅亡。斯坦奇克是齊格蒙特一世(1437年-1548年)的弄臣,而在畫中,馬特伊科畫出了他的特徵。這位弄臣是國家良心的象徵:他與其他的人物隔離開,憂鬱地坐在椅子上,獨自看著莫斯科戰爭最終以慘敗收場。這一類畫作中還包括《皮奧特爾·斯卡爾加的布道》(KazanieSkargi)(1864年繪)和《雷伊坦》(1866年繪)。
第二組是在一月起義後畫的,是描繪波蘭史上的重要事件。馬特伊科畫了很多關於波蘭史上重大戰役和事件的畫作。其中最有名的是《格倫瓦德之戰》(BitwapodGrunwaldem)(1878年),畫的是1410年波蘭-立陶宛聯軍對條頓騎士團的全面勝利;這幅畫“明顯”地體現了“愛國者的竭盡全力”,使其在國際上被稱讚為“波蘭民族主義無與倫比的象徵”。處在這一組別的畫作還包括《盧布林聯合》(UniaLubelska)(1869年繪)、《斯特凡·巴托里圍攻普斯科夫》(1872年繪)、《哥白尼》(Kopernik)、《齊格蒙特之鐘》(DzwonZygmunta)(1874年繪)、《普魯士稱臣》(HołdPruski)(1882年繪)、《約翰三世在維也納之戰》(SobieskipodWiedniem)(1883年繪)、《韋爾內霍拉》、《塔德烏什·柯斯丘什科在拉茨瓦維采戰役》(KościuszkopodRacławicami)(1888年繪))、《波蘭文明史》(DziejeCywilizacjiwPolsce)(1889年繪)和《五三憲法》(Konstytucja3Maja)(1891年繪)。自1890年至1892年,他也為波蘭歷代國王畫像,這些畫作被收入他的書《波蘭歷代國王像》(PortraitsofPolishKings)(1890年),他對細節的孜孜以求可以在他於1887年出席雅德維加女王開棺儀式中體現出來,他出席這個儀式是為了畫她的骨骼的草圖。
除了歷史事件,馬特伊科也為其他人或事作畫。這類畫中有《穿婚紗的妻子》(Żonawsukniślubnej)(1879年繪)、《A.波托茨基》(1879年繪)、《S.塔爾諾夫斯基》(1890年繪)、《自畫像》(1892年繪)。馬特伊科總共創作320幅油畫和幾千幅素描和水彩畫。最終,他在1889年到1991年間為聖母聖殿的紀念彩飾上色。他最著名的作品在二戰時被藏起來(《格倫瓦德之戰》則在盧布林被焚毀)。1945年後,他的大部分作品被發現,並得到修復。它們現在大多數館藏於華沙國家博物館(MuzeumNarodowewWarszawie)。他的作品被複製成千上萬份在世間流傳,這些作品讓他成為波蘭最著名畫家之一,幾乎成了波蘭歷史上眾多關鍵事件的標準插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