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於1939年創建在德國。現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專業股本投資和創業資本投資公司之一。對於所投資的公司,華平與管理層密切合作,積極參與其業務發展。在全球經營,積極物色新的投資機會,提供策略性顧問指導,為有吸引力的業務提供資金。華平的投資啟遍及二十九個國家的逾三百八十家公司,金額超過九十億美元,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均可獲得其注資,從新創業資本到業務拓展資金,包括收購和重組所需的資金。華平投資己在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400多個公司投資110億美元。在美國、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的7個國家和地區有8個辦事處。

基本信息

公司簡介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Warburg Pincus)是一家全球性股本投資集團,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創業投資公司之一。在過去的40年間,華平在全球所投資的公司超過580家,投資金額也超過370億美元。其辦事處遍布美國的紐約和門洛帕克,亞洲的香港北京漢城東京孟買,以及歐洲的倫敦及慕尼黑。

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1995年進入中國,是進入中國最早的全球專業直接投資機構,以準確的投資定位和高效著稱。在中國,該公司已投資於順應國家大規模採用信息及通信技術趨勢的設備、半導體及軟體行業,企業包括盛大網路,亞信集團、港灣等。華平認為,能夠利用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術的公司,是最有成長機會的公司。在中國它先後涉足醫藥業、房地產業、零售業以及IT業等眾多行業的數十家企業。它尤其看好中國房地產業,自去年染指以來,進展十分迅速,陽光100、廣州富力浙江綠城、北京融科等國內一流房地產企業都成了它的合作對象,其累計地產投資已超過10億美元。

在1971-2002年間,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在全球30個國家的大約500家公司投入了190多億美元,創造了超過410億美元的價值,遠遠高於同期全行業的盈利水平。僅就IT業來說,華平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裡,為31家IT行業公司提供投資達7億美元,得到了32億美元的回報,損失率僅為5%。

基本信息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機構全稱: 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機構簡稱: 華平或華平創投

網站連結: http://www.warburgpincus.com

成立時間: 1939

公司總部: 香港

機構性質: 外資

投資階段: 中後期

基金規模:3億以上美元

投資領域: 軟體產業 IT服務 電信通訊 生物科技 信息電子 工業 保健養生 其它行業

機構事件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大唐電信

1、TVG/淡馬錫/華平/龍科共同投資港灣(3700萬美元) 風險投資 2004-12
2、華平投資大唐電信(38.64%股權;7000萬美元) 創業投資 2004-06-01
3、華平投資浙大網路(1500萬美元) 風險投資 2002-08
4、華平與龍科再次投資港灣(4200萬美元) 風險投資 2002-05
5、華平與龍科投資港灣(1900萬美元) 風險投資 2001-05
6、華平/盛基/iAsia共同投資異聯 風險投資 2001-01
7、華平/凱達/東南亞投資/亞網投資麥網(1300萬美元) 創業投資 2000
8、華平/中創/富達共同投資亞信(30%股權;1800萬美元) 風險投資 1997
9、華平投資華騰(40%股權;2000萬美元) 風險投資
10、華平與凱雷投資亞商(2000萬美元) 風險投資
11、中經合/華平/霸菱/裕隆共同投資亞洲醫藥網 風險投資
12、華平投資媒體世紀 風險投資

經營模式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金融服務

華平為有限合伙人提供了28%的內部回報率。10多年前,華平的投資大部分還集中在美國本土,投資的行業包括商業程式通訊科技金融服務、醫療保健等。2002年5月,華平宣布完成一項53億美元的環球基金—華平私人資產VII的籌組,並與華平另一項25億美元的國際基金共同投資於美國、歐洲及亞洲各企業。其中,計畫將53億美元基金中的10%投向亞洲的創業型企業。

華平投資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無特點”,即其投資遍及全球各地,涉及各主要行業,包括任何發展階段的公司。

駕馭如此寬泛的投資領域,依賴於華平的一套獨特的私人權益資本投資模式,即“專業經營”模式,並形成了保證其投資成功的“四大法寶”。

一:特有的、全球一體化的合伙人制度。華平全力經營創業投資,不參與任何其他業務,確保其為旗下每個公司的成功全力以赴。這個制度的直接結果就是:無論被投資公司處於哪一個發展階段、行業、地區,華平都能為其配備熟悉行業的適當任選。由此,華平的投資領域就不像其他創業投資一樣主要專注於某幾個行業。

二:華平的投資風格可以總結為長線投資、寧缺勿濫,在尋找到目標之後,又敢於以巨額資金壓在一個企業上,全力協助其發展。華平的投資周期一般為5至7年,一般投資早期的技術公司,但對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都有興趣參與,從風險投資到業務拓展資金,甚至提供收購和重組所需要的資本。華平投資的基本哲學是“像經營性公司一樣建立可持久業務”。這一點可以說是華平成功的重要法寶之一,回顧華平過往的投資案例,成功的往往都遵循了這一點,而失敗的,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沒有落實好這一點。

三:重視培養一支核心的管理隊伍和廣泛的人才網路。雖然有很多風險投資和購併基金由非常年輕的人員運作,但是華平在1994年已擁有了28個執行董事,他們中的許多人已在公司工作了10年或更長時間。負責全球範圍內投資業務的管理委員會成員們,在華平的平均資歷在13年以上。華平發展到今天,有58位合伙人和150餘位專業人士遍布全球。這些精英“知道如何把一個小公司變成大得多的公司”。此外,華平35年來已建立和培育了一個由成千個企業家、經驗豐富的經營管理人員、董事、商業顧問銀行家律師構成的全球網路,其每項投資都得益於這個網路,既可從中獲得獨家性的投資機會,也可通過其進行盡職調查諮詢。

四:投資多樣化,從未局限在企業的某一發展階段。而且高度重視對企業管理層的投資。就企業投資時段的選擇而言,在華平的對外投資額達到190億美元的時候,創業資本為55億美元,占據了29%的份額;企業發展資本為65億美元,占比34%;重組,收購及特殊投資為70億美元,占比37%,比例分配並不懸殊。

投資策略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投資分析圖

華平對BEA Systems的投資一直是業內的一個神話。在1995-2005年這10年的時間裡,華平成功地將5000萬美元變成了67.5億美元。而在華平投資之前,BEA Systems(以下簡稱BEA)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沒有任何資金,沒有任何產品,沒有任何技術,只有三個人和一個策劃。如今BEA已成為無可爭議的市場領袖了。2001年8月,BEA宣布,自2000年8月至2001年7月的12個月中,BEA的營業總額首次超過10億美元,成為以最快速度實現10億美元年收入的軟體公司。在外人看來,不論在怎樣不同的時代背景和行業環境之下,BEA總是能找到最佳的生存模式,將競爭對手拋在後面。這一切源於公司的三個創始人

1995年1月,來自Sun Microsystems(太陽微系統公司)的Bill Coleman、Ed Scott和Alfred Chuang(莊思浩)在莊思浩的公寓裡創建了BEA系統有限公司,BEA這個公司名稱也來源於創始人名字中的三個字母。這3個人,迄今都是BEA成功的保證。Ed Scott,曾經是著名的金字塔公司的執行副總裁,並分管全球業務,有著很強的銷售才幹;莊思浩,這位香港出生,9歲赴美的天才,原是Coleman在Sun公司的首席技術官;而Bill Coleman,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他就已經是發明了最早的電子數據表軟體VisCalc的VisiCorp公司副總。三位創始人組合在一起,無論從管理、技術,還是從全球業務,均能取長補短,形成一個很有力的整合體。

1995年,歷來注重投資管理團隊的華平非但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並且和BEA一起,制定了短期經營計畫和長期發展戰略。

對BEA的投資是華平投資中的一個最成功的案例,也是一個在剛起步時華平進行投資最大的一家公司。有媒體說BEA僅憑325頁的商業計畫便得到了華平5000萬美元的投資,但華平說,BEA能得到投資並不僅僅憑著這紙計畫。華平負責投資的Bill Janeway後來說:“因為這一計畫是我與BEA三位創始人一起工作幾個月之後做出來的,此間我對他們的判斷能力、經驗、知識等各個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並更增加了信心”。

1997年4月BEA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每股6美元,當時BEA一共有7100萬股股票,華平有其中的4200萬股,股票價值已是當初投資的5倍多。而時間僅僅用了一年左右。投資BEA Systems的成功,於華平,不過是一件錦上添花的案例。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港灣網路

而華平,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比如在中國投資的港灣網路。譽為2001-2002年度業內第一手筆的投資,最後因港灣兩次上市未果,被華為全盤收購。而經過6年,華平及其他創投勉強抽身。對比BEA,同樣是年度第一手筆的投資,同樣是在IT領域,港灣網路創始人李一男同樣也是優秀的領頭人,為何結局天差地別?原因之一是,華平對於投資團隊的判斷有誤(李一男是技術天才,卻不是管理天才,其他的港灣高層也沒有人能夠彌補李一男在管理和領導上的不足),再加上沒有堅持一貫的強硬風格,給港灣管理層的決策空間過於廣闊。

1995年華平進入中國,成為進入中國最早PE,在中國風險投資金額高居首位。近年來華平在中國動作頻頻外,先後投資了廣州富力地產、亞商線上、哈爾濱藥業、港灣網路等企業。2005年11月,與聯想控股旗下融科智地房地產有限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以不少於2.5億元參與融科現有項目的開發建設。2006年2月5日,與國美正式建立戰略性夥伴關係,將認購國美電器發行的1.25億美元可轉換債券及2500萬美元認股權證,是華平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最大的投資。在商業領域,華平還藉助銀泰股份,收購了鄂武商

不過,從華平在中國不成功的投資案例看,其強悍的作風在崇尚中庸的中國注定要受到挑戰。其他諸如市場機遇、產業環境、團隊、競爭、公司治理等無一不考驗著華平。

投資風格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華平的這種投資風格也決定了每遇到一個新項目、新團隊和新行業的時候,華平的投資家就要熟悉一個新的領域,投資一個項目之前都會經過繁瑣的篩選過程,在每一個項目上花的時間都比較長,考察期和投資周期比較長,從第一次見面到正式投資,少則三到六個月,多則十二到十八個月。企業的規模也很重要,我們希望我們投資的公司年銷售額至少在10億元以上,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在進入中國10年的時間裡,華平創投投資的企業不過十幾家。

在長線投資的哲學下,華平在全球的投資都貫徹了一些自己的特點,比如專業分組,華平的專業投資人員按行業分組,資本運作、管理顧問、技術諮詢,凡是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華平都有專業的部門進行對接。同時華平召集了一群著名的經濟和商業顧問每年定期開會,不斷了解世界經濟大勢及其前景,在辦事處所在的每一個地區設立專有的投資網路,積累在世界各大資本市場經營的能力。

華平通常在三種情況下進行股本投資:一、成熟期公司,有些上市或非上市企業具有尚未被發掘的潛在的價值。這樣企業可能暫時處於困境,但有可靠的業務基礎,良好的市場地位、聲譽和網路,可以從華平的積極參與和增值投入中得到極大的推動和效益。二、騰飛或擴展中的企業,企業需要資金來擴展業務、兼併收購、重組改造或清理重組。三、新創企業。對新創立不久的公司直接投資。孫強坦承“中國的好項目不容易找。一般來講,最好的企業都是通過熟近人的介紹,通常都是通過國內的一些朋友,比如律師、財務顧問、審計師、會計師行業協會以及企業界朋友的介紹來尋找投資對象。所以,都是在對相關的企業有了比較多的了解之後,比如它的財務狀況、融資需求等,才去與他們接觸。”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華投走勢

除了資金注入外,華平作為歷史悠久的專業風險投資機構,還會向受資企業提供很多專業的增值服務,據孫強介紹,“投資+諮詢+管理三位一體”概括了華平的投資模式,“在企業的治理結構、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人才招聘和激勵體制上,我們都會很多的貢獻,在董事會上,一般都比較活躍。”由於早期團隊都不太完善,華平往往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彌補公司的不足。另外,華平有專業人員專職協助投資公司進入世界各地的資本市場。例如尋找適當的融資來源,談判確定融資結構、融資產品、條款及收費,確保最佳的交易途徑。由於華平有可觀的資金和投資規模,在投資銀行界是個舉足輕重的大客戶,所以,華平投資的企業可以享受資本市場上的一些優待。過去兩年,華平投資的公司完成了超過一百項首次招股上市、公開發行債券以及其他資本市場交易,總金額約達數百億美元。

華平1994年在香港設立辦事處,1995年進入內地市場,是進入中國最早的全球專業直接投資機構。當時只有孫強一個人負責,“華平公司基本上是從我到任之後,也就是1995年年底才開始其在中國內地地區的投資業務。”1995到1997年只做了幾個小項目,“來中國剛起步時是‘兩眼一摸黑’,什麼事情都需要慢慢摸索。在前三四年做的交易並不多,我覺得這是個逐漸積累的過程。”孫強回首這十年時說。

從1998年開始,隨著華平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和重視,孫強和他的團隊逐漸在中國VC界活躍起來。至今已在中國投資超過4億美元,十餘家企業,其中四家已在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上市。華平2001年開始投資大項目,其中亞信、港灣網路、鷹牌陶瓷、卡森、媒體世紀、大唐電信哈藥集團等赫赫有名的項目令華平為業界所熟知。

把握機遇

(圖)華平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晶片設計

2004年是華平突然發力的一年。大唐、卡森、哈藥集團,連續的超大規模的投資令VC業界直呼“大鱷出擊了”。

2004年6月1日,華平宣布向中國電信設備商大唐電信分兩輪注入風險投資7000萬美元,用於晶片設計領域,投資完成後華平擁有大唐電信近39%的股權。孫強說,注資大唐微電子一是因為它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另一原因是晶片產業是信息產業的基礎,電腦、手機等消費品都需要晶片,晶片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這類似於二十年前的台灣。

巨額投資大唐也標誌著華平作為跨國投資者,從長期關注民營企業,也逐漸的看到國企改革這一機會,開始參與到這其間的併購重組與私募融資中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成立以及可能展開的國有資產整合讓華平創投怦然心動,“在國退民進的大背景下,我們有很多機會,華平創投希望下一步在國有企業方面有所作為。”孫強說,“我們不怕大規模的投資,相反,正希望有這樣的投資機會。”隨後在年底,對哈藥集團的投資正沿襲了這一思路。

2004年12月20日,哈藥集團發布公告,稱哈藥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哈爾濱市國資委決定引進外資對其進行重組:黑龍江辰能風險投資公司與中信資本投資、華平一道,共同以現金方式出資20.35億元,華平投資約8.3億元,拿到22.5%股份,華平在中國的單筆投資額度再創新高。

對於哈藥的投資,華平的決策很快,2003年10月中信向華平推薦了哈藥項目,華平隨即在年底介入,展開盡職調查。據孫強介紹,參與哈藥擴股,是華平投資在中國最大的一項投資,為此,華平投資的兩位聯繫總裁曾親臨哈爾濱考察,“華平總部兩位聯席總裁乘同一架飛機到一個城市考察洽談,在華平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華平對哈爾濱、對哈藥的重視。”

由於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華平投資選擇項目更多的是遵循準入門檻高、市場空間大的原則。2004年,進入華平投資項目表的公司多達300多家,華平投資是如何挑上哈藥的呢?孫強坦言是因為行業進入門檻高和豐厚的利潤:“哈藥這樣的機會不是很多的。”年銷售收入80億元,負債卻僅3億元,且現金流很好,蘊藏著很大的能量。且醫藥行業在中國的利潤非常高,即使在醫藥企業管理水平非常低情況下,行業利潤率也能達到1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