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漢字。◎ 〔~提〕a.佛教指豁然開朗的徹悟境界,又指覺悟的智慧和途徑;b.常綠喬木,樹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膠。◎ 〔~薩〕a.佛教指釋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時的稱號,後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菩

菩 拼音:bèibóbùpú

部首:艹,部外筆畫:8,總筆畫:11 ;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8,總筆畫:14

五筆8698:AUKF

倉頡:TYTR

結構:上下

筆順編號:12241431251

四角號碼:44601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 83E9

基本字義

● 菩

púㄆㄨˊ 形聲。字從艹從咅,咅亦聲。“咅”意為“擁護或反對”,引申為“聚攏或散開”。“艹”與“咅”聯合起來表示“把草聚攏或扒拉開”。本義:把草聚攏做成席棚。特指:席棚。

◎ 〔~提〕a.佛教指豁然開朗的徹悟境界,又指覺悟的智慧和途徑;b.常綠喬木,樹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膠。原產於印度。

◎ 〔~薩〕a.佛教指釋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時的稱號,後指修行到一定程度,地位僅次於佛的人;b.泛指佛和某些神;c.喻慈善的人。

拼音是p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