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果

菩提果

菩提果(學名:Sapindus),本草綱目稱為木患子,四川稱油患子,海南島稱苦患樹,台灣又名黃目子,亦被稱為油羅樹、洗手果、肥皂果樹。菩提果與荔枝跟龍眼同屬無患子科,其他地方名:搓目子、假龍眼、鬼見愁等等。相傳以菩提樹的木材製成的木棒可以驅魔殺鬼。而拉丁學名Sapindus是soap indicus的縮寫,意思是“印度的肥皂”,因為它那厚肉質狀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會產生泡沫,可用於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潔劑之一。約有13種,分布於亞洲、美洲和大洋洲。中國產於長江流域以南。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菩提果菩提果

落葉喬木,高達25米。枝開展,小枝無毛,密生多數皮孔;冬芽腋生,外有鱗片2對,稍有細毛。通常為雙數羽狀複葉,互生;無托葉;有柄;小葉8~12枚,廣披針形或橢圓形,長6~15厘米,寬2.5~5厘米,先端長尖,全緣,基部闊楔形或斜圓形,左右不等,革質,無毛,或下面主脈上有微毛;小葉柄極短。圓錐花序,頂生及側生;花雜性,小形,無柄,總軸及分枝均被淡黃褐色細毛;萼5片,外2片短,內3片較長,圓形或卵圓形;花冠淡綠色,5瓣,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有短爪;花盤杯狀;雄花有8~10枚發達的雄蕊,著生於花盤內側,花絲有細毛,藥背部著生;雌花,子房上位,通常僅1室發育;兩性花雄蕊小,花絲有軟毛。核果球形,徑約15~20毫米,熟時黃色或棕黃色。種子球形,黑色,徑約12~15毫米。花期6~7月。果期9~10月。採摘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取出曬乾。種子球形,直徑約14mm。外表面黑色,光滑;種臍線形,周圍附有白色絨毛。種皮骨質,堅硬。無胚乳,子葉肥厚,黃色,胚粗壯,稍彎曲。

地理分布

菩提果菩提果

原產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以及中南半島各地、印度和日本。現在,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浙江等地區有栽培。

生長習性

喜光,稍耐陰,耐寒能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深根性,抗風力強。不耐水濕,能耐乾旱。萌芽力弱,不耐修剪。生長較快,壽命長。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強。是工業城市生態綠化的首選樹種。

園林綠化

樹幹通直,枝葉廣展,綠蔭稠密。到了冬季,滿樹葉色金黃,故又名黃金樹。可算是彩葉樹種之一。到了10月,果實纍纍,橙黃美觀。是綠化的優良觀葉、觀果樹種。

▲福建德化、長汀、漳浦,2008年種植35000株;廣東增城、普寧地區,種植12000株。目前,有些地區將茶園改種、套種菩提果樹,德化縣一家公司,2008年04月就將400畝茶園套種植菩提果樹24000株。

▲廣東汕頭市林科所,於2006-02向該場引種:菩提果、青錢柳、沉香等樹種

▲深圳鐵漢園林公司,於2008年4月,到該場引種菩提果大苗,用於園林綠化。

▲慈谿市綠怡苗圃,到該場從2001年就開始引種菩提果苗,現有各種規格的菩提果苗木10000株,為慈谿市最大的苗木培育場,用於園林綠化。

功用

菩提果菩提果

①菩提果樹用於綠化。

②菩提果果皮含無患子皂苷等三萜皂苷,可製造“天然無公害洗潔劑”,用於日常洗滌:餐具清潔、美容、洗頭、皮膚保健。

天然植物菩提果樹的果實,通過人工曬制、剝皮,而後得到的純果皮。可以直接用來提取其有效成份--皂苷,製造天然無公害洗潔用品--菩提果皂乳菩提果手工皂等。這一類天然植物洗潔用品,在日本、台灣、韓國、美國等國家已經相當流行。特別是歐洲人,更是喜歡將菩提果的果皮,不經加工,原原本本的包裹在棉織袋子內,泡水搓擠,使其產生泡沫,直接用於洗衣、洗頭、洗身。

③根、果作為中藥材,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

④菩提果果核用於製作天然工藝品及佛教念珠。

⑤菩提果種仁含油量高,用來提取油脂,製造天然滑潤油;最新科研透露:菩提果種仁提取油脂,可用來製造生物柴油。

用藥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用菩提果。

栽培技術

1.小苗培育:用種子繁殖。秋季果熟時採收,及時去皮淨種。因種殼堅硬,既可當年秋播,也可用濕沙層積埋藏越冬春播。育苗圃地要求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整地要求深翻細耕,施足基肥,開好排水溝。播種以點播為宜,密度為行距25厘米,株距12至15厘米,蓋土厚度以5厘米為好。畝用種50至60公斤,畝產苗1萬至1.2萬株,苗木出圃高度60至100厘米,地徑0.8厘米左右。菩提果的病蟲害較少,種子發芽期重點防治地下害蟲,小苗期重點防治天牛。

2.大苗培育:選好圃地,施足基肥,按東西向作床,床寬1.5米,床高25厘米。自秋季苗木落葉至翌年春季萌芽前,挑選樹形好、長勢旺盛、無病蟲害的一年生苗木,按株行距60厘米×80厘米定植。起苗及定植時,應保護好頂芽及根系,並儘量多帶宿土。定植後,在做好常規的田間管理時,應注意以下工作:

第一、定植後,如有側枝萌發要及早抹除,以利培養通直的主幹,定乾高度2—2.5米。

第二、修剪時,要特別注意頂端一層側枝的修剪,確保中心主幹頂端延長枝占絕對優勢,削弱並疏除與其同時生出的一輪分枝,保留定乾後的第二、三樹枝。

第三、採用自然式樹冠可促進枝繁葉茂,要特別注意保護頂芽,切忌碰傷,除密生枝和病蟲枝要及時修剪外,其餘應任其生長。

經過3至4年的培育管理,所培育的苗木生長良好,苗木平均胸徑可達4厘米,苗高可達3.5米,此時,可出圃用於園林綠化。

蟲害預防

普寧苗木網了解到目前菩提果常發的病蟲害有蠟蟬,天牛,桑褐刺蛾這三種,根據筆者走訪農戶得出的有效預防與治理方法如下:

1、蠟蟬(透明疏廣蠟蟬):若蟲刺吸嫩枝梢為害,成蟲產卵於寄主小枝一側,造成長10-20cm傷口,影響樹樹木枝條的生長。體長1公分(0.4吋,氣候涼爽地區)~5公分(2吋,熱帶地區)。

防治藥劑可選用:

①80%敵敵畏乳油加10%吡蟲啉乳油1000----1500倍噴施;

②40%速撲殺乳油加阿維菌素1000倍液噴施;

③50%殺螟松乳油或者20%殺滅菊酯1000倍噴施。

2、天牛:菩提果常見蟲害。幼蟲在樹幹基部、根頸處迂迴蛀食,有糞屑積於隧道內,數月後方蛀入木質部,並向外蛀1通氣孔排糞孔,排出糞屑堆積於基部。

防治方法:

1, 發現菩提果基部有糞屑堆積,可以用細鉛絲從排糞孔沿著隧道刺殺幼蟲;

2, 如找不到幼蟲,也可以塞入用蘸有80%敵敵畏乳油或40%樂果乳油10-50倍液浸過的藥棉球或注入80%敵敵畏乳油500-600倍液,施藥後用濕泥封口;還可以用敵百蟲精或殺蟲雙500倍液進行澆灌,效果顯。

3, 桑褐刺蛾。主要以幼蟲齧食或蠶食菩提果葉部,當蟲口密度大時能在短期內把葉片吃光,僅剩下主脈,嚴重影響植物生長和市容面貌。

防治方法

(1)結合冬季修剪,剪除在枝上越冬蟲繭;或發動民眾挖除在土中越冬蟲繭。

( 2)幼蟲發生期可噴施每克孢子含量100億以上青蟲菌1斤滲水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或青蟲菌1斤加90%晶體敵百蟲4兩滲水1000倍的菌藥混合液。

生物特徵

菩提果, 又名木患子、黃木子。屬無患子科無患子屬。

A、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15~25m。樹皮灰白色,平滑不裂。偶數羽狀複葉,全緣互生。花頂生,花期5~7月。核果近球形,徑1.5~2cm,10~11月成熟,黃色或橙黃色。種子球形、黑色、光亮、堅硬。

B、生態習性

喜光,稍耐陰,耐寒能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深根性,抗風力強。不耐水濕,能耐乾旱。萌芽力弱,不耐修剪。生長較快,壽命長。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強,具水土保持功能。

C、植物特性

⑴深根性,抗風力強,能耐乾旱,保護水土。

⑵ 喜光,稍耐陰,耐寒能力較強,對土壤要求不高,造林比較容易。

⑶喬木類,5~6年長成,1年1結果,生長快,易種植養護。

⑷ 100~200年樹齡,壽命長。

藥用價值

【出處】《本草拾遺》【別名】穗子(《多能鄙事》),木患子、肥珠子、油珠子、菩提果(《綱目》)。木挽子、油患子(《中國樹木分類學》),圓肥皂、桂圓肥皂(《現代實用中藥》),洗手果、苦枝子(《廣西中獸醫藥植》)。

【來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菩提樹的種子。採摘成熟果實,除去果肉,取種子曬乾。

【原形態】

菩提樹(《本草拾遺》),又名:桓(《山海經》),拾櫨木(崔豹《古今注》),楺婁、櫨木(《纂文》),噤婁(《本草拾遺,),拾櫨鬼木(《中華古今注》),盧鬼木(《綱目》),黃目樹(《台灣府志》),目浪樹。

本植物的根(菩提樹蔃)、韌皮(菩提樹皮)、嫩枝葉(菩提果葉)、果肉(菩提果皮)、種仁(菩提果中仁)亦供藥用。

【生境分布】分布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陝西等地。產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乾燥的種子呈球形,徑長14毫米。外表黑色,光滑。種臍線形,周圍附有白色絨毛。種皮骨質,堅硬。無胚乳,子葉肥厚,黃色,胚粗壯稍彎曲。

【化學成份】含無患子皂甙(sapindussaponin)、脂肪油、蛋白質。

【性味】

苦,平,有毒。

①《本經逢原》:苦,平,無毒。

②《南寧市藥物志》:苦澀,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祛痰,消積,殺蟲。治喉痹腫痛,咳喘,食滯,白帶,疳積,瘡痹,腫毒。用於白喉症,精囊病,淋濁尿頻。

①《生草藥性備要》:止血;煨食殺蟲,去膩;煮膏藥祛風、消腫、拔毒。

②《廣西中藥志》:燒灰研末吹喉治聲啞。

③《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各種喉症,感冒發熱,百日咳,白濁,白帶,小兒疳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2錢;研末或煨食。外用:研末吹喉、擦牙,或煎湯洗、熬膏塗。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附方】

①治雙單鵝喉:菩提於三錢,鳳尾草三錢,煎服。

②治鵝喉:菩提果二錢,元明粉一錢五分,梅片六分,研極細末吹喉。嚴重者加麝香一分。

③治哮喘:菩提果煅灰,開水沖服,小兒每次六分,成人每次二錢,每日一次,連服數天。(①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④治蟲積食滯:菩提果五至七粒,煨熟吃,每日一次,可連服數日。(《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厚皮癬:菩提果酌量,用好醋煎沸,趁熱搽洗患處。(《嶺南草藥志》)

⑥治牙齒腫痛:菩提果一兩,大黃、香附各一兩,青鹽半兩,泥固煅研,日用擦牙。(《普濟方》)

⑦去風明目:用菩提果皮、皂角、胡餅、草菖蒲,同捶碎,加漿水調作彈子大,取以泡湯洗頭,能去風明目。

⑧洗面去斑:用菩提果上搗爛,加白面和為在丸,每日取以洗面,去垢及斑,甚效。

⑨子中仁:牙齒腫痛。用肥珠子一兩,大黃、香附各一兩,青鹽半兩,泥土固封,火煅,研細。每日取以擦牙。

⑩治小兒腹中氣脹:用木患子仁3~4枚。煨熟食之,令放出矢氣即消。(《嶺南草藥志》)

【臨床套用】治療滴蟲性陰道炎:取洗淨去皮的菩提果1斤,加水1000毫升煎成濃液。每次取50~100毫升加溫開水1000毫升稀釋,按常規灌洗陰道,每日1次,7~10天為一療程。同時配合清熱化濕的中藥內服。經治10例均於灌洗一療程後,複查滴蟲陰性。5例追蹤觀察2~3個月未見復發;1例於2月後復發,再行治療仍然有效。

菩提果具有抑菌、去屑、防脫、美白去斑、滋潤皮膚的作用,泡沫豐富,手感細膩,去污力強,用它洗臉能清除面部的油脂、收斂毛孔,能消毒、滅菌、抗皮膚老化,能減少日光中紫外線輻射對皮膚的損傷等。菩提果中的阿魏酸是科學界公認的美容因子,能改善皮膚質量,使其細膩光澤、富有彈性。 同時還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凝血等作用。菩提果中的果酸幫助皮膚去除堆積在外層的老化角質,加速皮膚更新,幫助改善肌膚青春痘、黑斑、皺紋、皮膚乾燥、粗糙等肌膚問題。用於洗頭亦可預防頭皮屑去屑止癢功效,它的ph值在5~7之間,呈自然酸性,純天然的界面活性劑,不傷人體,不污染水源之特性。

除此外還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還原糖、脂肪酸、油脂、油酸、類胡蘿蔔素、煙酸、核黃素、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B及賴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組氨酸等10多種胺基酸。

【毒性】菩提果皂甙有溶血作用。給家兔靜脈注射,其致死量為0.03-0.04g/kg,死因為呼吸麻痹。

【炮製】除去果肉、雜質,取種子曬乾。

【性味】苦;辛;寒;小毒

【歸經】心;肺經

【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

歷史典故

相傳漳州有一位老婦女,常年吃齋念佛,每天燒香跪拜菩薩,一年四季,從不間斷。有一年春天,漳州連降大雨,山洪暴發。當大水衝到這位老婦女門口時,突然從天上掉下一粒菩提果(又稱:菩提果),落地生根開花,大水便繞道而走。別人的家被大水沖了,老婦女的家平安無事。從此,家家都在自家門口前種一棵菩提果樹,用來消災驅難,保佑平安。多年下來流傳一首兒歌:菩提果,種門前,佛造光,家宅安,子孫後代無難,菩薩保佑萬萬年。

聞如是:一時佛游羅閱只闍耆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薩無數,名稱遠聞,天、人所敬。時難國王,名波流離,遣使來到佛所,頂禮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國邊小,頻歲寇賊,五穀勇貴,疾病流行,人民困苦,我恆不得安臥。如來法藏,多悉深廣。我有憂務,不得修行。唯願世尊,特垂慈愍,賜我要法!使我日夜易得修行,未來世中,遠離眾苦。’

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患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患子。如是漸次度木患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使還啟王,王大歡喜,遙向世尊,頭面禮佛云:‘大善!我當奉行。’即敕吏民,營辦木患子,以為千具,六親國戚,皆與一具,王常誦念。雖親軍旅,亦不廢置。又作是念:‘世尊大慈,普應一切。若我此善,得免長淪苦海,如來當現我身,為我說法。’願樂迫心,三日不食。佛即應形,與諸眷屬,來其宮內,而告王曰:‘莎斗比丘,誦三寶名,經歷十歲,得成斯陀含果。漸次習行,今在普香世界,作辟支佛。’王聞是已,倍復修行。佛告阿難:‘何況能誦三寶名,經歷萬數?但能聞此人名。生一念隨喜者,未來生處,常聞十善。’

說是法時,大眾歡喜,皆願奉行。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選種

菩提果菩提果

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播種能否成功。

1.最好是選用當年採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

2.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

3.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催芽: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對於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對於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籤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復蓋基質1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

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復蓋基質,復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乾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

播種後的管理

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後,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膠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

(二)扦插常於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於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質

:就是用來扦插的營養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於條件很難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質,建議使用已經配製好並且消過毒的扦插基質;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沖洗幾次。海砂及鹽鹼地區的河砂不要使用,它們不適合花卉植物的生長。

扦插枝條的選擇

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後,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後,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後的管理

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於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於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並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後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後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後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製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壓條繁殖

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5~30公分處把樹皮剝掉一圈,剝後的傷口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剪取一塊長10~20公分、寬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濕的園土,象裹傷口一樣把環剝的部位包紮起來,薄膜的上下兩端紮緊,中間鼓起。約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後,把枝條邊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