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群

莊浪群位於甘肅東部、六盤山西麓,地處甘肅省東部,六盤山西麓,甘(肅)寧(夏)兩省交匯處,東鄰華亭,南與張家川、秦安毗鄰,西接靜寧,北與隆德、涇源接壤。

莊浪概況:

地處黃河一級支流渭水流域。全縣轄18個鄉鎮、293個村、1521個社。總面積1553平方公里,總戶數9.87萬戶,總人口43萬人。全縣共有耕地92萬畝,人均2.3畝。縣境內海拔在1405—2857米之間,年均降雨量468毫米,年平均氣溫8℃,無霜期142天。

行政區劃:

莊浪縣轄5個鎮、13個鄉:水洛鎮、南湖鎮、朱店鎮、萬泉鎮、韓店鎮、岳堡鄉、楊河鄉、趙墩鄉、柳梁鄉、臥龍鄉、大莊鄉、陽川鄉、良邑鄉、通化鄉、永寧鄉、鄭河鄉、南坪鄉、盤安鄉

自然資源豐富:

莊浪縣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農副產品資源,探明儲量2億多噸的優質石灰石和銅、鉛、鋅等金屬礦產可開採利用,年產優質亞麻原莖2萬噸,年產商品洋芋30萬噸,是隴東胡麻、蕎麥、蠶豆、白雲豆、胡椒的主要產區之一,大黃、柴胡、黨參、甘草、冬花、杜仲等40多種名貴藥材進入全國大部分藥村市場;有天然和人工沙棘林帶12萬畝,以蕨菜為主的山野菜深受消費者喜愛。洛河兩岸土地肥沃,氣候濕潤,光熱充足,是種植蘋果、桃、梨等優質瓜果蔬菜的適生區,素有“瓜果之鄉”之美稱。
行政區劃
工業經濟:
【工農生產】
莊浪縣是全國第一個“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現有耕地114萬畝,農業人均2.88畝。依託梯田資源,建成10個旱作農業高科技示範區, 探索出了“梯田+科技+興水+結構調整”的旱作農業路子。同時,洋芋澱粉、果品、生豬、草編和溫室蔬菜等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效益不斷提高。全縣建成了煤礦、5000噸飼料廠、3萬噸專用化肥、2.5萬噸特種水泥廠、地毯廠、塑膠廠、亞麻廠、5000噸精澱粉廠、空心磚瓦廠、山野菜加工廠、特種養殖場等80多戶縣鄉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原煤、水泥、地毯、塑膠製品為主的門類較為齊全的縣域工業體系,地毯、亞麻、草編等名優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旅遊資源豐富:
境內已發現古文化遺址400多處,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雲崖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雲崖石窟及紫荊山、陳家洞、吳王墳山、關山天池朝那湫等許多自然和人文景觀。
歷史文化悠久:
早在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是傳說中伏羲氏、女媧氏的活動區域之一。三代時期,莊浪地屬不太明確。相傳夏禹把天下劃分為九州,莊浪在夏商時屬“雍州之域”;西周是西戎的遊牧之地,劃在“候服”的範圍;春秋戰國時,仍為西戎所占據。春秋中期,秦國力量逐漸強大起來,秦穆公攻滅和臣服了十二個西戎部落,遂稱霸整個西戎地區,後秦孝公滅狟戎(在今武山縣一帶),秦昭王滅義渠戎(在今慶陽、平涼一帶)。至此,甘肅黃河 、洮河以東的廣大地區歸併秦國版圖。為了對這些地區進行有效地管理和統治,秦國於公元前279年,首置我國歷史上最早的郡級行政區域隴西郡,並於公元 前272年置北地郡。後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全國,地方實行郡縣兩級制。終秦一代,莊浪地區一直為秦關中五郡(隴西、北地、九原、上郡、內史)之隴西郡(今甘肅臨洮縣)所轄。
【歷史沿革】
早在秦漢時已有行政建制。公元十三世紀初元王朝創建時期設路,以吐蕃莊浪部族命名,延用已770年,在明、 清直至解放前幾經變遷,莊浪縣的建制才逐漸趨於穩定。1949年8月解放,1950年由平涼劃歸天水,1955年復歸平涼,1958年併入靜寧,1961年恢復莊浪縣至今。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對外開放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