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梯

中國梯

中國梯是中國登山隊於1975年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在“第二台階”的岩壁上架起的一座高近6米的金屬梯,它承載著中國人對珠峰的探險歷史。2008年5月27日,在珠峰海拔8700米的高度上挺立了33年的“中國梯”,在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後,於27日被帶到拉薩,收進珠峰登山博物館。

中國梯 

 1975年7月25日,中國登山隊的9名運動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在攀登的過程中,他們分兩組翻越位於8700米至8750米之間的第二台階,第一組隊員在此架起一個總共三節、長度為3米的金屬梯子,他們以及後面的第二隊隊員由此翻越過第二台階,這幫助了中國登山隊員成功登頂。

..

從此以後,從北坡攀登珠峰的各國登山隊員每到這個由岩石組成的懸崖處,均要經過這個中國登山運動員在1975年留在此處的金屬梯,因此它又被稱為“中國梯”。

 登頂珠峰到底有多難?

2008年5月8日9時16分,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登山隊5名隊員成功地在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進行了火炬傳遞,創造了中國登山史和奧運會歷史上的新奇蹟。
從1960年至今,中國幾代登山人前赴後繼,在冰峰雪嶺間縱橫馳騁,有100多人先後20次登頂珠峰,創造了登山史上的一個又一個奇蹟,同時也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那么,登頂珠峰到底有多難?
此次傳遞登山隊副總指揮張江援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就在珠峰地區進行科考,近年來又多次組織指揮珠峰登山活動。他說,攀登珠峰路線長、山區氣候覆雜多變、山上地形複雜、高空颶風、缺氧低溫等都給登頂成功帶來很大的難度,對登山隊員的體力、技戰術要求也比較高。僅從登山路線上來說。

..

主要是過“三關”

第一關是“北坳”。北坳頂部海拔7028米,最大坡度有70度,個別地段甚至垂直,像一座高聳的城牆屹立在珠穆朗瑪峰的腰部,也被稱作珠峰的“大門”。在北坳險陡的岩坡上,堆積著深不可測的萬年冰雪,潛伏著無數冰崩和雪崩結構,成為珠穆朗瑪峰中最危險的冰崩和雪崩地區。
第二關是“大風口”。北坳上面,在海拔7400米至7500米之間,就是有名的“大風口”。這裡因為風的“狹管效應”,最大風速能把人吹跑,是攀登珠峰的第二個難點。中國登山隊在上世紀70年代的攀登中,一個突擊組一次衝擊大風口,就有二三十人同時被凍傷。
第三關是“第二台階”。第二台階坐落在海拔8570米到8600米之間,是一道平均坡度60—70度左右的岩壁,陡峭而光滑,人們幾乎找不到任何攀登的支撐點。很早以來就被外國探險家們稱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階’”。1924年最早攀登珠峰的英國登山家馬洛里和歐文,就是在這一帶失蹤後再也沒有回來。1960年5月24日,中國登山隊的劉連滿蹲到岩壁前,讓隊友踩在他的雙肩上,採取“人梯戰術”才得以通過。劉連滿犧牲自己,成全了3名隊友最終登頂成功。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突擊隊員在這裡牢固地架設了金屬梯子,從此一直使用到現在,30多年來,數百位國內外登山者通過“中國梯”登頂珠峰,第二台階不可逾越的神話從此終結。
除了這三大難關,在前往頂峰的道路上,還會有許多不可知的因素,因此,對於一支登山隊來說,前後方的支持和配合,主力隊員和高山協作人員的分工、合作,全體隊員的精誠團結,以及準確的氣象預報、指揮人員的當機立斷等都顯得非常重要。一次成功的登山,既需要登山隊員的刻苦努力和艱辛付出,更需要所有參與人員的共同努力。

..

珠峰上的“中國梯”完成33年使命 榮歸登山博物館
2008年5月27日,在珠峰海拔8700米的高度上挺立了33年的“中國梯”,在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後,被帶到拉薩,收進了珠峰登山博物館
西藏登山學校校長尼瑪次仁說:“‘中國梯’承載著中國人對珠峰的探險歷史,它落戶珠峰登山博物館,是登山界的一件喜事,我們將妥善保管好這份珍貴的登山文物。”
在從珠穆朗瑪峰的東北山脊攀登的傳統登山路線上,在海拔8700米的高度上有一道難以逾越的岩壁,被登山界稱為“第二台階”。1975年春,當中國登山隊再次攀登珠峰時,索南羅布、大平錯、次仁多吉貢嘎巴桑等登山英雄,奮戰了近一天的時間,用岩石錐和繩子在“第二台階”的岩壁上架上了高近6米的金屬梯,從而為登山行動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此後,約13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通過這一梯子,成功登上地球之巔。於是,國際登山界親切地把這一梯子命名為“中國梯”。
據尼瑪次仁介紹,隨著國際登山運動的日益普及,登山實力和身體條件參差不齊的人們,都希望通過“中國梯” 登上珠峰。而原先“中國梯”的頂端處有一塊突出的岩石,給攀登者帶來不小的難度,很多登山者在此處花上很長時間,造成一定程度的阻塞,而且還導致一些人在此凍傷,因此,去年國內外登山者在“中國梯”的右側岩壁上搭建了一個更高的金屬梯,使攀越“第二台階”變得更加便捷。
為了不使“中國梯”長期棄置在那裡或流失到境外,使之有個好的歸宿,同時也為了保護好珠峰的環境,西藏登山學校決定派出阿旺扎西率領的10名隊員,專門去拆除、收集“中國梯”及其附屬物件,並將其妥善帶回拉薩。這也為近期開館的珠峰登山博物館增添了一件彌足珍貴的中國登山文物。據悉,博物館將精心開設“中國梯”專欄,向世人展示中國人攀登珠峰的光輝歷史。
附加圖片: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6%D0%B9%FA%CC%DD&in=8290&cl=2&cm=1&sc=0&lm=-1&pn=6&rn=1&di=390933608&ln=66
http://news.xinhuanet.com/sports/2008-05/28/xinsrc_07205052817076712899139.jp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