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非勒士峰

埃非勒士峰即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Jo-mo glang-ma),簡稱珠峰,又意譯作聖母峰,尼泊爾稱為薩加馬塔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之上,終年積雪。是世界第一高峰(已知太陽系最高峰是海拔27000米的火星奧林匹斯山)。

埃非勒士峰 
埃非勒士峰即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Jo-mo glang-ma),簡稱珠峰,又意譯作聖母峰,尼泊爾稱為薩加馬塔峰,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尼泊爾交界的喜馬拉雅山脈之上,終年積雪。是世界第一高峰(已知太陽系最高峰是海拔27000米的火星奧林匹斯山)。藏語“珠穆朗瑪jo-mo glang-ma ri”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藏語Jo-mo“珠穆”是女神的之意,glang-ma“朗瑪”應該理解成母象(在藏語裡,glang-ma有兩中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話說珠穆朗瑪峰是長壽五天女(tshe-ring mched lnga)所居住的宮室。 不過還有一種英文說法在中學課本裡面多次出現,即Mount Qomolangma或Qomolangma Mount。西方普遍稱這山峰作額菲爾士峰或艾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紀念英國人占領尼泊爾之時,負責測量喜馬拉雅山脈的印度測量局局長喬治·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珠穆朗瑪峰較近的一次測量在1999年,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使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測定 的,他們認為珠峰的海拔高度應該為8850米。而世界各國曾經公認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於1975年測定,是8848.13米。但外界也有8848米、8840米、8850米、8882米等多種說法。最近,2005年5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測珠峰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峰頂,再次精確測量珠峰高度,珠峰新高度為8844.43米。同時停用1975年8848.13米的數據。 隨著時間的推移,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還會因為地理板塊的運動,而不斷長高。有趣的是,珠穆朗瑪峰雖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但是它的峰頂卻不是距離地心最遠的一點。這個特殊的點屬於南美洲的欽博拉索山。珠穆朗瑪峰高大巍峨的形象,一直在當地甚至全世界的範圍內產生著影響。
經緯度:27°59′17″ N ;86°55′31″ E

文化影響

歷史
1921年,第一支英國登山隊在查爾斯·霍華德·伯里中校的率領下開始攀登珠穆朗瑪峰,到達海拔7000米處。 1922年,第二支英國登山隊是用供氧裝置到達海拔8320米處。 1924年,第三支英國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時,喬治·馬洛里和安德魯·歐文在使用供氧裝置登頂過程中失蹤。馬洛里的遺體於1999年在海拔8150米處被發現,而他隨身攜帶的照相機失蹤,故無法確定他和歐文是否是登頂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歲來自紐西蘭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蕊(Edmund Hillary)作為英國登山隊隊員與39歲的尼泊爾嚮導丹增·諾爾蓋 en:Tenzing Norgay 一起沿東南山脊路線登上珠穆朗瑪峰,是紀錄上第一個登頂成功的登山隊伍。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為首的瑞士登山隊在人類歷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瑪峰。(有準確記錄以來) 1960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他們是王富洲、貢布、屈銀華。此次攀登,也是首次從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諾曼·迪倫弗斯為首的美國探險隊首次從西坡登頂成功。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為世界上首位從南坡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女性。次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隊員登頂。其中藏族隊員潘多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從北坡登頂成功的女性。1978年,奧地利人彼得·哈貝爾和義大利人賴因霍爾德·梅斯納首次未帶氧氣瓶登頂成功。1980年,波蘭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維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功。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尼泊爾三國聯合登山隊首次從南北兩側雙跨珠穆朗瑪峰成功。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羅布·哈爾在內的15名登山者在登頂過程中犧牲,是歷史上攀登珠穆朗瑪峰犧牲人數最多的一年。1998年,美國人湯姆·惠特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攀登珠穆朗瑪峰成功登頂的殘疾人。2000年,尼泊爾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從大本營出發由北坡攀登,耗時16小時56分登頂成功,創造了登頂的最快紀錄。2001年,美國人維亨邁爾成為世界上首個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盲人。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次珠峰地區綜合科考高度測量登山隊成功攀登珠峰並測量珠峰高度數據。
中國西部的山脈,大多橫亘綿長,山體高峻雄偉。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同尼泊爾、印度等國邊境上的喜馬拉雅山脈,綿延長達2 400多公里,主脈海拔平均超過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
在喜馬拉雅山脈之中,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6座,著名的有南峰、希夏邦馬峰、干城章嘉峰。“喜馬拉雅”在藏語中就是“冰雪之鄉”的意思。這裡終年冰雪覆蓋,一座座冰峰如倚天的寶劍,一條條冰川像蜿蜒的銀蛇。其中最為高聳的則是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界上的珠穆朗瑪峰,它以高達8844.43米的高度,是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瑪峰,峰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34℃。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風吹積雪,四濺飛舞,瀰漫天際。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學研究價值,很早就為人們所注目。1960年中國登山運動員和科學工作者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首次從北坡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頂,創造了世界登山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蹟。從60年代起,中國科學工作者對珠峰地區進行了全面考察,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氣候以及現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都獲得了豐富而有價值的資料。1975年,中國測繪工作者在中國登山隊的配合下,再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精確地測定了它的高度,並繪出了珠峰地區的詳細地圖。所有這些,為中國開發利用西藏高原的自然資源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科學依據。
珠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長的地質年代,從陸地上沖刷來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積在喜馬拉雅山地區,形成了這裡厚達3萬米以上的海相沉積岩層。以後,由於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地區受擠壓而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皇輿全覽圖》上作朱母郎馬阿林。1855年印度測量局在英國人主持下,擅將該局局長S.G.額菲爾士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此峰正名為珠穆朗瑪峰。尼泊爾稱薩迦-瑪塔。1960年5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攀登峰頂。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院也曾多次組織大規模綜合科學考察,獲得了大量的重要科學資料。
1989年3月,珠穆朗瑪峰國家自然保護區宣告成立。保護區面積3.38萬平方千米。區內珍稀、瀕危生物物種極為豐富,其中有8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如長尾灰葉猴、熊猴、喜馬拉雅塔爾羊、金錢豹等。峰頂共有600多條冰川,面積1600平方千米,最長的26千米,每當旭日東升,巨大的山峰在紅光照耀下,絢麗多彩。此外,還常出現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

奧運聖火第一次傳遞到了珠穆朗瑪峰峰頂

2008年5月8日,中國登山隊聖火傳遞珠穆朗瑪峰突擊隊員,成功地把聖火從8300米突擊隊營地傳遞到了珠穆朗瑪峰峰 頂,創造了人類奧運歷史上的奇蹟。
珠穆朗瑪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威武雄壯,地形極端險峻,環境異常複雜。雪線高度:北坡為5800—6200米,南坡為5500~6100米。東北山脊、 東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間夾著三大陡壁(北壁、東壁和西南壁),在這些山脊 和峭壁之間又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總面積達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達7260米。冰川的補給主要靠印度洋季風帶兩大降水帶積雪變質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態、瑰麗罕見的冰塔林,又有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 冰裂隙,還有險象還生的冰崩雪崩區。
珠峰不僅巍峨宏大,而且氣勢磅礴。在它周圍20公里的範圍內,群峰林立,山巒疊障。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處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窮峰,東南面是馬卡魯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 ,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 ,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這些巨峰的外圍 ,還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遙遙相望:東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爾和錫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奧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馬峰。形成了群峰來朝,峰頭洶湧的波瀾壯闊的場面。

氣候

珠峰地區及其附近高峰的氣候覆雜多變,即使在一天之內,也往往變化莫測, 更不用說在一年四季之內的翻雲覆雨。大體來說,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暴雨頻繁,雲霧瀰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60℃,平均氣溫在-40℃至-50℃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米。每年3月初至5月末,這裡是風季過度至雨季的 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度至風季的秋季。在此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

交通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進山的路線是:從拉薩乘車沿中尼公路江孜日喀則至協格爾, 總計670公里,行程兩天,然後再經帕卓區沿簡易公路南下,行車110公里後就到珠峰北麓,海拔5145米的絨布冰川末端——絨布寺
珠峰遠在中尼公路南大約100公里,的過境線上。從日喀則、拉孜找便車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難,但是餘下到大本營的100公里,能搭上便車的機會相當低,所以建議從拉薩包車前往。
收費
需要在新定日路口的旅館辦理進山手續,租車前往珠峰或自駕車前往,到了定日珠峰路口,買門票時每人65元,車的門費就按輪子算,100元一個輪子,還另收手續費5元,離珠峰40公里處只能下車坐環保車前往,每人80元,其實還不止這樣,還得坐馬車行走8公里才到,花費每人30元。
食宿
珠峰大本營附近唯一能住宿的地方就是絨布寺。每10~15元∕床。在此住宿便於觀看早晚景色。絨布寺門口有一藏族小伙子開的小餐館。老闆不會講漢語,但是可以用英語點菜和討價還價。進珠峰之前最後一個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就是珠峰賓館,位於新定日,能洗澡、帶衛生間的標準間費用330~340元/間。但是主樓後面有價格很便宜的樓房,沒有衛生間,但是很清潔,價格也要30~40元/間,也可以還價到20元。
景點門票
景點票價: 65
票價說明:進入珠峰地域的汽車需按車輪的數量繳公路建設費,每個輪子100元。就是說越野車要400元,而卡車就要600元。另外,每位旅遊者要交65元作景區環保費。

攀登路線

早在19世紀初葉,珠峰就成為世界登山家和科學家所嚮往的地方。然而直到 1953年,才由英國人埃德蒙·希拉蕊、丹增創下首登成功的紀錄。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臨世界巔峰的殊譽。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和開創了11條登山路線,這些路線是:
東南山脊路線:
1952年由瑞士登山隊發現,可惜功虧一簣,第2年才由英國隊沿此線登頂成功。
東北山脊路線:
196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隊開創並成功地登頂。
西北脊轉北壁路線:
1963年由美國隊開創並取得了成功。
西南壁路線:
1975年由英國博寧隊首創並登上頂峰。
西北脊路線:
1979年由前南斯拉夫隊發現並由此登上頂極。
北壁直上路線:
1980年由日本隊首創並登上頂峰。
南面柱狀山脊路線:
1980年波蘭隊開闢並登上頂峰。
東北山脊轉北壁路線:
1980年義大利人梅斯納爾獨身一人首創並取得成功。
西南壁轉西北脊路線:
1982年由前蘇聯隊開創,並沿此線登上頂峰。
東壁轉東南山脊路線:
1983年由美國舊金山灣區隊首創並取得成功。
東壁路線:
1988年由美國一紐西蘭國際探險開創並由此登頂。
同年,中、日、尼三國聯合登山隊還創下從南、北兩坡雙跨並會師頂峰的壯舉。人類攀登珠峰的英雄奇蹟正不斷湧現。

攀登歷史

對珠穆朗瑪峰的攀登活動,開始於本世紀之初,第一次正式攀登珠峰的是1921年的英國隊。但直到1938年為止,英國登山隊先後八次試圖從珠峰北坡我國西藏境內進行攀登,都告失敗。
1939年到1946年間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整個喜馬拉雅山高山登山活動,處於停頓狀態。
1947年以後,亞洲高山區登山活動又恢復起來。從1947年到1975年的二十八年間,各國運動員對珠穆朗瑪峰的多次攀登中,有十一次取得了成功。在珠峰頂上,總共留下了八個國家五十一名男女運動員的足跡。其中,中國占十二名並包括一名女運動員,是到目前為止登上珠峰人數最多的國家。
現將半個世紀以來,各國曆次攀登珠峰的情況簡述如下:
1、1921年,英國登山隊(隊長克·哈瓦德巴里)首次從我國西藏境內攀登珠峰,他們沒有越過北坳頂部,自己宣稱到達的高度是6,985米,由於沒有成功,他們宣布這是一次偵察登山活動。
2、1922年,英國第二支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吉·布魯斯),仍取我國西藏境內的北坡路線,他們越過了北坳,但在到達8,225米的高度時,因死亡七人而告失敗。
3、1924年,英國第三支珠峰登山隊(隊長弗·諾頓),仍從珠峰北坡我國境內登山,當諾頓等人到達北坡“第二台階”下邊的8,572米附近時,因氧氣不足而被迫下山,隊員瑪洛里和阿賓堅持繼續前進,一去未返。
4、1933年,英國登山隊,由十六人組成(隊長赫·盧托列吉),仍使用我國西藏境內北坡路線,但也失敗了,該隊隊員溫·哈利斯和威格爾兩人到達海拔8,570米的高度時,發現了1924年英國珠峰登山隊隊員瑪洛里的冰鎬,證實了瑪洛里等二人死在這個高度附近。
5、1934年,英國人米·威爾遜使用輕型飛機進行單獨登山,結果飛機損壞在孔布冰川附近,他受了輕傷,後來他又雇用當地一些舍爾巴族人協助登山,但在一場風暴之後,他被凍死在東俄布冰川上。
6、1935年,英國珠峰登山隊,由七人組成(隊長伊·希普頓),只偵察到我國西藏境內珠峰北坡海拔7,000米,即北坳附近而返。
7、1936年,英國珠峰登山隊,由十人組成(隊長赫·盧托列吉),到達海拔7,007米的北坳頂部後而返[註:北坳頂部過去用7,007米,1975年中國登山隊經過實地測量計算出確切高度是7,050米。
8、1938年,英國珠峰登山隊,由七人組成(隊長葛·狄爾曼),仍從我國境內的北坡登山,在到達海拔8,290米的高度後,宣告失敗。
9、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動,由加拿大人勒·甸曼一人雇用當地一些山地居民當搬運工,仍走北坡我國境內,未超過海拔6,400米的高度,最後也失敗而返。
上述九次攀登珠峰的活動都是從我國境內的西藏地區進行的,均未成功。
1950年以後,我西藏地區獲得解放,地處西南邊防要地的西藏,再也不允許外國登山隊任意進行登山活動。從此,外國登山隊便改由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攀登珠峰。
10、1950年,由美國人克·修斯頓等人組成的登山隊,從尼泊爾境內南坡首次對珠峰進行試登,只到達了孔布冰川上海拔6,100米的冰爆區附近,便返回來了。
11、1950年,英國登山隊,由五人組成(隊長葛·狄爾曼),事先聲稱是一支從南坡攀登珠峰的偵查隊,在到達海拔5,480米的孔布冰川附近之後返回。
12、1951年,英國登山隊,由伊·希普頓任隊長,全隊共七人,只攀越了一段孔布冰川,在到達海拔6,450米附近而返。
13、1951年,一個叫克·貝加·拉爾遜的丹麥人,非法偷偷越境進入我西藏地區。擬從北坡攀登珠峰,但他連海拔6,500米的高度都沒有越過就失敗了。
14、1952年5月,由隊長勒·狄特瑪爾率領的十人瑞士登山隊,從南坡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峰,隊員勒·蘭比爾和他們雇用的搬運工尼泊爾人藤辛,到達海拔8,540米的高度後,因天氣變壞而告失敗,但他們卻開創了一條從珠峰南坡通向頂峰的路線。
15、1952年10月,由葛·舍瓦列率領的瑞士登山隊,首次在秋季,也就是喜馬拉雅山的雨季之後,從南坡攀登珠峰,隊員勒·蘭比爾是同年春季瑞士隊的參加者。隊員恩·吉連富爾特和春季受僱的尼泊爾人藤辛兩人到達海拔8,100米的高度,再次由於天氣變壞而失敗。
16、1953年,英國登山隊在隊長約·漢特領導下(由十人組成),有兩名隊員登上了珠峰頂峰。登上頂峰的隊員是依·希拉蕊(紐西蘭人)和藤辛·諾爾蓋(即1952年春、秋兩季隨瑞士登山隊兩度登上八千米的那個尼泊爾人)。隊員埃文斯和布爾吉朗到達了8,720米的高度。英國人這次使用的珠峰高度是8,840米。
17、1956年,瑞士登山隊(隊長阿爾貝爾·埃格爾)由五人組成,隊員埃·施米特,尤·瑪爾米特,阿·列伊斯,格·貢欽,在大批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嚮導人員的支援下,於5月23日,先後分兩個結組登上了珠峰。他們使用的路線,是1952年由瑞士運動員所打通後來為英國隊首先通過並取得成功的路線。即從珠峰南坡孔布冰川,抵達珠峰與其姊妹峰洛澤峰(海拔8,501米)之間的山坳(通稱南坳),然後沿東南山脊登頂。所用珠峰標高是8,848米。
18、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總指揮韓復東,隊長史占春),在突擊組長王富洲的率領下,首次從北坡中國境內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頂峰的三名隊員是王富洲貢布(藏族)和屈銀華。在當時國際帝修反的一片反華叫囂聲中,在三年自然災害和功修背信棄義單方面退出中蘇兩國登山運動員共同攀登珠峰的活動的時候,我國登山運動員這次從北坡首次成功地登上珠峰的勝利,充分顯示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無高不可攀、無堅不可摧,嚇不倒壓不垮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在這次登山戰鬥中,中國登山隊共有二十九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頂隊員外尚有十三名隊員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
19、1960年5月,當中國登山隊正在從北坡向珠穆朗瑪峰突擊時,一支由印軍少校吉·辛格率領的印度登山隊也在從珠峰南坡尼泊爾境內攀登珠峰。當他們到達南坡海拔8,625米的高度時,宣布由於風大無法前進,而放棄了這次登頂活動。
20、1962年印度第二支珠峰登山隊,在隊長——印軍陸軍中校捷·狄阿斯率領下,再次從尼泊爾境內的南坡攀登珠峰,又是因為怕大風而宣告失敗,隊員中有兩人登到海拔8,717米的高度。
21、1963年,美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恩·狄林法斯),採取從尼泊爾境內珠峰南坡沿西南山脊登頂的路線取得成功。美國隊先後相隔二十一天進行了兩次突擊,第一次5月1日有兩人登上頂峰,第二次5月22日登上四人,兩次共上去六人,這是登上珠峰的第四個登山隊。
22、1965年,印度登山隊(隊長是印海軍少校穆·郭利)於5月20日、22日、24日、29日四天,先後共四個梯組從南坡尼泊爾境內登上珠峰頂峰,四次共上去九人,登山隊的正副隊長和隊員,全部是從印度現役軍人中選拔的,所用路線是過去英、瑞等隊使用過的老路線。
23、1969年春,日本登山隊從珠峰南坡首次進行試探性登山,在登達海拔6,450米的孔布冰川地區之後,留下了部分冰川和氣象觀測人員,他們整整在珠峰山中呆了一年,對氣象、冰川等作了較長時間觀測,為1970年日本隊正式攀登珠峰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24、1969年秋,日本珠峰登山隊(隊長藤田佳宏),企圖在當年春天登山偵察的基礎上,爭取從南坡拿下珠峰,但他們在到達了海拔八千米的高度後,宣布“完成了秋季登山偵察任務”而返。
25、1970年春,日本珠峰登山隊,在七十歲的老隊長松方三郎率領下(此人是日本登山界元老,他雖然參加了這次登山,但在登山活動中的全部時間是在大本營渡過的,既未參加適應性行軍,也未參加登頂活動。他的參加說明日本登山界對這次活動很重視),分兩組對珠峰進行突擊:
一組從珠峰正南面沿一條長達八百米的很陡峭的岩壁(也稱岩石牆)直插珠峰頂峰,這是日本人自己選擇的一條比較難攀的路線,因為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敢於進行“技術登山”,即攀登陡峭程度很大的岩壁,這是過去別國登山隊沒有搞過的。 另一組仍然是選擇的傳統老路線,也就是從南坡經南坳沿東南山脊登頂的路線。
日本隊之所以兵分兩路,而且敢於向珠峰南坡正面的岩壁挑戰,這是與當時的世界登山趨勢分不開的。因為從南坡沿傳統路線登頂,走別人走過的道路,對正在快速發展中的高山登山運動已無太大意義。日本隊的南山坡正面登頂路線,按預計方案上升了大約150米(按坡面的垂直高度算)而失敗,最後只得全力依靠第二組的傳統路線。1970年5月11日、12日,該隊先後分兩個梯組共四人從傳統路線登頂成功,登頂隊員是松浦輝夫、植村直已、平林克敏和尼泊爾籍的搬運工人喬塔里。
26、1971年春,由歐洲英、法、意、奧、瑞士和印度等十一個國家的登山運動員聯合組成的“國際珠穆朗瑪峰登山隊”,在隊長、瑞士登山運動員恩·基連富爾特的率領下,沿珠峰南坡西南山脊路線登頂(按:基本上是1963年美國登山隊的路線)。由於一開始步調就不一致,內部分歧很大,在印度隊員胡古納遇雪崩死亡後,宣告失敗。
27、1972年春,一支由西德克·海利考費爾率領的歐洲八個國家(英、法、意、奧、西德、瑞士等國)登山運動員組成的“歐洲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沿傳統路線從南坡登頂,在到達海拔8,200米的高度後,宣告失敗。
28、1972年秋(9~11月),英國軍事登山隊(隊長博寧頓),沿南坡傳統路線攀登珠峰,在建立了海拔8,230米的突擊營地之後,由於氣候變壞被迫宣告失敗。
29、1973年春(2~5月)義大利軍事登山隊,在義大利軍事登山學校校長基多·蒙齊諾的率領下,組成一支包括義大利陸、海、空軍,警察部隊,海關人員,醫務、氣象和其他軍事科學工作人員的大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於當年5月5日和5月7日兩次,每次一個結組(四人), 一共八人登上了珠峰頂峰。全隊中義大利軍人有六十人左右,是至目前為止的外國登山隊中,到尼泊爾登山人數最多的一次。他們雇用了三百多名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嚮導,動員了各種運輸工具,包括軍用直升飛機和坡地牽引車等現代化山地運輸工具。
義大利軍事登山隊的登頂路線,原來也是兩個方案,一是沿西南山脊(原1963年美國隊用過的路線)登頂,一個是備用方案,即沿比較保險的,東南山脊傳統路線登頂。結果第一方案受阻,最後還是採用備用方案登上了頂峰。
30、1973年秋,日本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水野祥太郎),從當年8月間進入珠峰,原企圖從1970年日本隊未取得成功的珠峰正南面路線登頂,事先曾想方設法改進了裝備,如適合于海拔八千米以上高度的用氧裝備,但仍未能越過海拔八千米以上的那一條大岩壁,結果被迫採用備用方案,沿東南山脊經南坳的傳統路線登頂。兩名隊員,石黑久和加藤保男,於10月26日登上了珠峰頂峰。這是珠峰攀登史上首次在秋天登頂成功。
31、1974年春,西班牙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洛倫特·蘇加薩,生理學家),由十六人組成,使用南坡傳統路線,在5月19日突擊隊員到達第6號營地(8,600米)時,由於強烈大風使他們不能前進而宣告失敗,當時距離珠峰頂峰只有350米。
32、1974年秋,由法國著名的登山滑雪運動城——沙莫尼市(阿爾卑斯山的小山城)的市長德渥阿松擔任隊長的法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由十名法國人組成,雇用390名尼泊爾搬運工人和嚮導,選定1963年美國登山隊沿西南山脊的路線登頂。這次登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試驗人體在高空的生理變化,他們專為每個登頂隊員製作了遙控心電圖裝置,準備對運動員從山下到頂峰的全部心電圖作一次系統的觀測。但是在9月19日夜間,發生在海拔6,400~6,900米附近的一次較大的雪崩,使隊長和五名尼泊爾搬運工人死亡,全隊的登山活動因此而宣告失敗。
33、1975年春,一支由十五名日本婦女組成的日本女子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隊長久野英子),由一名日本男記者陪同,於3月16日在珠峰南坡海拔5,350米的高度上建立了大本營。副隊長田部井淳子(36歲)於1975年5月16日中午當地時間12時30分同尼泊爾嚮導安則林(27歲)一起,沿南坡傳統路線登上了珠峰頂峰,共停留25分鐘。
日本女隊此次登山遇到的困難較大。她們從日本出發到山下大本營,曾丟失了大量裝備和食品;5月3~4日夜間,在海拔6,450米的營地上又突然發生了一次大雪崩,七名女隊員和二十三名尼泊爾嚮導遭受雪崩襲擊,整個6,450米的營地全被雪崩吞沒,情況非常危險,但在得到及時搶救後,全體遇險人員脫險了,田部井淳子也是被雪崩埋沒的隊員中一個,她在登上頂峰之後表示,“以後再也不乾登山這種活動了!”
34、1975年,中國珠穆朗瑪峰登山隊(黨委書記王富洲,隊長史占春),由漢、藏、回、蒙古、朝鮮、土、鄂溫克等七個兄弟民族的隊員組成,共434人,其中運動員179人,包括女運動員36人,其餘255人有科考、氣象、通訊、新聞、醫務、交通運輸、炊事及其他後勤人員,絕大部分成員來自工農兵。
全隊從3月初進山,6月初撤營。經過多次行軍(前三次是適應性行軍,後兩次是突擊頂峰),在1975年5月27日台北時間下午2時30分,女隊員潘多和八名男隊員索南羅布羅則侯生福桑珠大平措、貢嗄巴桑、次仁多吉阿布欽,繼1960年中國登山隊王富洲、貢布、屈銀華首次從北坡登上珠峰之後,再次從北坡登上了這個地球的最高點。
這次集體登頂人數之多,科考成績之大,在世界登山史上都是空前未有的。
35、1975年9月24日尼泊爾時間下午6時,英國登山隊的兩名隊員黑斯頓(32歲)、斯科特(33歲),從珠穆朗瑪峰的南坡面上登上了珠峰。
英隊的路線是1969年日本隊偵查時確定的,但1970年和1973年日本隊沿此線兩次攀登,都在八千五十米到八千一百五十米之間珠峰正南坡面的陡峭岩壁上失敗了,後來國際登山隊、歐洲選拔隊和英國隊相繼沿此線攀登珠峰也都失敗。這是迄今為止取得成功的第四條路線,也是四條路線中最短的一條。它的特點是,在海拔八千米以上,有一條平均坡度達75度的很長的岩石大峭壁,英國人採用了特殊的氧氣裝備和進行了專門的高山攀岩訓練才取得了成功。
據外電稱,英國隊此次攀登珠峰,從建立大本營到登頂成功先後共用了三十三天時間,這是22年來十一次登上珠峰的活動中時間最短的一個隊,說明在組織運輸和掌握天氣時機方面都作得比較順利。英國隊全隊由十八名運動員組成,隊長是博寧頓。在突擊頂峰過程中,隊員朱·布爾剋死亡。據英隊宣布,此次登山共用25萬美元。
1975年春、秋兩季,三支登山隊員從三條不同的路線攀登珠峰成功,這是珠峰攀登史上過去所沒有的。
36、2008年5月8日,中國北京奧運火炬成功登頂珠峰。
37、2009年5月18日,20名中國業餘登山者成功登頂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至此,今年春季攀登珠峰的所有24名中國業餘登山者中20人登頂成功,約83%的登頂率創造了歷年中國業餘登山者攀登珠峰的最高紀錄,其中來自江蘇鹽城的隊友吳文洪在下撤過程中突發高山疾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19日凌晨4時許在海拔8750米處不幸罹難。

中國隊員13次征服珠峰

49年前,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勝利登上珠峰。他們譜寫了中國人第一次征服“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的歷史詩篇。他們的勝利激勵著億萬人民戰勝自然災害,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和熱情。 劉連滿,與三人同行。但他在“第二台階”時自願支撐隊友搭人梯,導致體力透支,並沒有登珠峰。但他把氧氣留給隊友的行為體現了,他是中國式英雄!
79年前,英國人豪伍德·布里率領一支登山隊,從中國境內開始了首次攀登珠峰的活動。在此後的數年裡,英國人八度挑戰,有10餘人遇難,卻沒取得一次成功。“珠峰北側不可逾越”被喻為神話。
取得第一攀登珠峰的成功經驗後,中國人的足跡一代又一代地留在珠峰頂上。中國的進步和強大,使中國登山隊員成為世界珠峰登山運動的主導力量。
1975年,中國第二支龐大的登山隊進駐珠峰腳下。經過艱苦的攀登,付出了多人遇難或凍傷致殘等代價,最後9名勇士再臨巔峰,藏族女性潘多成為第一個從北側登頂的女性。登山隊同時把科學考察工作帶到珠峰,完成了測定珠峰高度、高海拔地區人體技能測試等一系列科考活動,震驚了世界。
1988年春季,由中國發起,中國、日本和尼泊爾三個國家的登山家聯手挑戰珠峰。在這次充滿人類智慧和奇想的壯舉中,聯合登山隊從南北兩側會師頂峰、雙向跨越珠峰成功,中國的3名隊員成功跨越珠峰,1人登頂,次仁多吉創造了在頂峰無氧停留99分鐘的世界紀錄。
時過兩年,中國、前蘇聯和美國的登山者以和平的名義會聚在珠峰腳下。他們以登山這種獨特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在這次活動中,中國的7名藏族隊員相繼站到了珠峰頂尖上。
1993年,海峽兩岸的登山運動員首次攜手挑戰珠峰並獲得成功,他們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團結奮進的精神鐫刻在了世界屋脊之巔。
1996年,中國和斯洛伐克開展聯合攀登活動,儘管中國的幾名專業隊員因生病等原因未能登頂,但大學生次洛卻創造奇蹟,成為中國第一個登上珠峰的在校學生。次年,中國和友鄰國家巴基斯坦的登山界聯合登山,3名藏族隊員登頂,大齊米、開村成為兩次登過珠峰之人。
1999年,為了從地球的最高點上採集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聖火火種,西藏自治區組織了一支實力強大的登山探險隊攀登珠峰。結果包括兩名女性在內的10名藏族隊員同時勝利登頂,從珠峰頂上成功採集火種。桂桑成為兩次從北坡登上珠峰的女性,仁那吉吉成為中國第一對同時登上珠峰的夫妻。
攀登珠峰成為國際登山界的熱門行動,不甘落伍的中國登山界亦有兩支隊伍挑戰珠峰。在與惡劣的天氣進行了頑強的搏鬥後,中國第一個民間單人挑戰珠峰的黑龍江人閻庚華5月21日登頂,但不幸的是他在下山途中失蹤。
2008年5月8日,中國36人成功登頂珠峰並且把奧運火炬在珠峰點燃。也是世界舉辦奧運會以來第一次珠峰點燃奧運火炬。
2009年5月18日,20名中國業餘登山者成功登頂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瑪峰。其中來自江蘇鹽城的登山愛好者吳文洪在5月18日上午登頂珠穆朗瑪峰後,在下撤途中突發嚴重高山疾病,經全力搶救無效,於5月19日凌晨4時許在海拔8750米處不幸罹難。

珠穆朗瑪峰曾經超過12000米

第四次珠峰綜合科考正在緊張地進行。地質學家在珠峰地區採集到了拉伸變形的岩石樣品,經過分析測算發現,在1300萬年以前,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可能比8848米要高出很多,曾經超過12000米。 此次珠峰綜合科考地質組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丁林研究員告訴記者:“此次科考在珠峰地區的不少地方都發現了拉伸變形的岩層,證明喜馬拉雅山脈北坡確實存在斷裂帶,而珠峰就在這個斷裂帶上。”
據丁林研究員介紹,珠穆朗瑪峰在岩石結構上分為三層:珠峰層、黃帶層和北坳層。從現在的發現看,北坳層曾經發生過巨大的岩石變形和地質變化。“根據我們的觀測和計算,珠峰北坳層岩石的拉伸率為150%左右,發生拉伸變形的年代大約在1300萬年前。”丁林研究員說:“這意味著珠峰的高度在那時可能比現在要高很多。”他舉例說:一個邊長為1的正方形,如果長度拉伸為1.5,就意味著高度的邊會減少為原來的0.67。如果按照這個規律計算,現在珠峰北坳層所在8000米的高度,那時應該是11900米,再加上大約700—800米變化不大的珠峰層和黃帶層,珠峰的高度在1300萬年前應該超過12000米。
在珠峰地區海拔4700米左右的地方,記者隨丁林研究員看到了岩石變形的典型地帶。裸露的山體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S”狀岩層,這些岩層原本是連續平整均勻的,由於拉伸和擠壓作用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丁林研究員介紹說,大約從6500萬年前開始,由於印度板塊開始向亞洲板塊擠壓,喜馬拉雅山開始隆起,青藏高原開始形成。到了1300萬年前左右,高度到達頂峰的珠峰由於自身重量太大等多種原因,開始發生斷裂,在地殼運動之後逐漸平衡,最終形成現在的高度。

珠峰測量的歷史

“林超先生的研究證明,閃閃年入藏勘測的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和勝住,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發現者。由於他們的工作,1719年的銅版《皇輿全覽圖》最早在地圖上正確地標誌了珠穆朗瑪峰的位置和滿文名稱,1721年的木版圖上又出現了其漢文譯名,這是地理髮現史與測繪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英屬印度測量局1852年測量珠峰高度、1855年以該局前任局長、英國人George Everest之名命名此峰為Mt.Everest,則是遠在我國測繪珠峰135至138年之後的事情了。”
——《清代對西動地理的考察與記載》 孫冬虎·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公元1709年~1711年,康熙命令當時的駐藏大臣測制西藏地圖,可惜未留存下來,圖上是否有珠穆朗瑪峰很難推測。公元1714年~1715年,清政府從北京派出曾在欽天監學過數學的理藩院主事勝住、喇嘛楚爾沁藏布和蘭本占巴,專程進入西藏地方測繪地圖。他們在當時交通極為困難的條件下,直接深入到珠穆朗瑪峰下,採用經緯圖法和梯形投影法,對它的位置和高度進行過初步的測量。在康熙五十六年,即1717年間完成的《皇輿全覽圖》上,便明確地標上了珠穆朗瑪峰的位置,並定名為‘朱母郎馬阿林’。這份地圖1719年製成滿文銅版,1721年製成漢文木版,1733年又在歐洲製成法文地圖。在這些地圖上,珠穆朗瑪峰以滿、漢、法等不同文字出現確定了它的名稱。這份地圖,可以說是關於珠穆朗瑪峰最早的歷史文獻。如果說對珠穆朗瑪峰的發現是指把這座山峰第一次測量並記載標明在地圖上的話,那么勝住、 楚爾沁藏布和蘭本占巴3人,應該最有資格被稱為最初的發現者。此外,1744年的《大清一統志》上也載有‘朱母拉馬山’,1761年的《水道提綱》載有‘朱母郎馬’,1760年到1770年的《乾隆十三排地圖》上標為‘珠穆朗瑪阿林’,1795年的《衛藏通志》為‘珠木朗瑪’,1822年的《皇朝地理圖》和1844年的《大清一統輿圖》上都標名為‘珠穆朗瑪’。”
——《九死一生攀高峰》 李致新·中國登山協會常務副主席
“1852年,以英國人華夫為首的測量隊用大地測量的方法,在印度平原上測定為8840米,首次確定珠峰為世界最高峰,20世紀初期,國外曾採用氣壓測定的8882米作為珠峰高程,我國也採用過。1949年美國人里昂那多·克拉克根據傳統方法測得阿尼瑪卿山比珠峰高出193米,認為珠峰不是世界最高峰,後經驗證推翻。1954年,印度測量局在1852年測量基礎上,重新測定珠峰為8847.6米。1975年,我國在‘登山、測繪、科考’一體的組織原則下,首次在珠峰設定3.5米的覘標,測定珠峰高程為8848.13米。1987年3月,美國和義大利等國的報刊新聞,報導了一個驚人的訊息:美國天文學家喬治·沃爾斯坦教授從衛星傳遞的信息測出我國的喬戈里峰高為8859米,比珠峰還要高出11米。但同年,在義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奧領導下,採用全球定位系統GPS分別求得珠峰正高8872米,喬戈里峰正高8616米,再次確定珠峰為世界第一高峰。德希奧本人這次測量也稱為本世紀精度最差的測量。1992年5月和10月間,美國、義大利分別採用GPS技術和光電測距儀技術,重新測定珠峰高程,德希奧提供的數據為8846.10米,比我國提供的數據少2.03米。
珠峰是否下降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根據我們1994年5月在珠峰地區測定的數據及資料統計分析,由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擠壓,珠峰每年上升1.27厘米。”
“1975年我國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簡稱珠峰)的高程進行了精確測定。這年的5月27日,我國首次將測量覘標立於珠峰之顛。從珠峰附近選擇了9個測站點,它們分布在以珠峰為中心的69o的扇形區域內,至珠峰的距離為8.5~21.2公里,高程為5600~6240米。這9個點的坐標和高程分別利用三角測量、導線測量、水準測量和三角高程測量方法求得。在9個測站上對珠峰覘標觀測水平角和垂直角,根據水平角確定珠峰的水平位置和各測站至珠峰的水平距離。根據三角高程測量原理,由這些垂直角和水平距離確定各測站同珠峰之間的高差,進而推得從我國黃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為 8848.13米。這是迄今最精確的結果。
這次珠峰高程測定有4個突出特點:
(1)第一次在峰頂樹立了高3.52米的紅色金屬測量覘標,使照準誤差很小。
(2)高程測定結果中扣除了0.92米的覆雪厚度,得到了珠峰的地面高程。
(3)用探空氣球測定了測區上空的溫度垂直梯度值,有效地削弱了大氣折射對高程測定值的影響。
(4)沿線進行了天文、重力測量,推算高程時用了較精確的改正數。”
高程基準:
是推算國家統一高程控制網中所有水準高程的起算依據,它包括一個水準基面和一個永久性水準原點。
水準基面:
通常理論上採用大地水準面,它是一個延伸到全球的靜止海水面,也是一個地球重力等位面,實際上確定水準基面則是取驗潮站長期觀測結果計算出來的平均海面。中國以青島港驗潮站的長期觀測資料推算出的黃海平均海面作為中國的水準基面,即零高程面。中國水準原點建立在青島驗潮站附近,並構成原點網。用精密水準測量測定水準原點相對於黃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準原點的高程,定為全國高程控制網的起算高程
54國家坐標系:
採用克拉索夫斯基橢球參數,又稱北京坐標系。
80國家坐標系:
採用國際地理聯合會(IGU)第十六屆大會推薦的橢球參數,大地坐標原點在陝西省涇和縣永樂鎮的大地坐標系,又稱西安坐標系
陳俊勇先生是1975年我國珠峰高程測定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之一,也是2005珠峰測量技術總顧問——“中國的山高,理所當然是中國人自己測量,自己確定”。在287年前繪製成的《皇輿全覽圖》上,珠穆朗瑪峰就在那裡,雖說沒有了新技術為現實所用的土壤,這朵花成了皇帝手中的玩物,藏之大內逾百年而未被官方或百姓所用。從18 47年到2005年,人們求證珠峰高程已經歷10次之多,2005年,中國啟動了新一輪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珠穆朗瑪峰,第一次有了岩石面高度比較準確的數字。
珠穆朗瑪峰,8844.43米,我們要讓世人都知道。

北京奧運聖火登上世界之巔

台北時間2008年5月8日今天上午9時17分,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中國登山隊順利登頂珠峰,藏族女隊員次仁旺姆在峰頂高擎熊熊燃燒的奧運火炬,“祥雲”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熊熊燃燒。
這是奧運聖火第一次登頂珠穆朗瑪峰,奧運永恆不熄的火焰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無疑是奧運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圓滿成功。
珠峰火炬沖頂,火炬手、突擊隊員和支援組的名單:
火炬手:吉吉(第一棒)、王勇峰(第二棒)、尼瑪次仁(第三棒)、黃春貴(第四棒)、次仁旺姆(第五棒)
突擊組由十二人組成,組長:尼瑪次仁 副組長:羅申
組員:達瓊、吉吉、次仁旺姆、李福慶、黃春貴、袁復棟羅布占堆阿旺扎西小扎西次仁、普布頓珠
支援組由七人組成,組長:次洛
組員:王勇峰、次旦久美邊巴頓珠、洛則、嚴冬冬、德慶歐珠

高度降低原因

中科院專家稱珠穆朗瑪峰高度在降低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第四屆青藏高原學術研討會上,姚檀棟分析說,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勇等科研人員觀測,珠峰頂部自1966年以來一直在降低,這些觀測結果,可揭示過去幾十年來珠峰頂部的降低原因。從1966年到1999年,珠峰頂部從8849.75米降低到8848.45米,總降低值為1.3米;如果按年降低值算,1966年至1975年間,珠峰頂部的降低比較快,接近每年0.1米,1975年至1992年間,降低過程減弱,只有0.01米;而1992年至1998年間,降低過程又快速增大,接近0.1米;1998年到1999年,達到了0.13米,高度僅8844.43米。
姚檀棟說:“珠峰頂部在短期內降低如此劇烈,肯定不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只能從冰川對氣候的回響去解釋。實際上,從1992年開始的珠峰頂部急劇降低時期正好對應於氣候急劇變暖時期。”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有關專家對位於喜馬拉雅山與拉軌崗日山之間的區域代表定日、江孜的氣候變化趨勢分析,結果顯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所在的西藏定日地區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顯著,西藏西部(定日一帶)是西藏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區域,也是全球氣候變暖最敏感的地區。
他說,在海拔8848米處,不存在冰川退縮導致的冰面下降,但冰川成冰作用過程的改變,則可以導致冰面的降低。現有的珠峰頂部最大雪深數據是2.5米,這是由義大利登山隊用測桿法觀測獲得。由於用這種辦法不能測得雪的真正厚度,更不要說凍的厚度,所以可以肯定地講,珠峰頂部雪冰厚度遠大於2.5米,可能在十多米到幾十米之間。
在全球變暖以前,這一高度的冰川作用過程是在雪的自重力作用下的密實化作用過程,在這種過程下由雪變成冰是十分緩慢的。“全球變暖以後,由於氣溫上升,加速了由雪到冰轉化過程,冰川的密實化過程加快,從而導致冰面的急劇降低。”姚檀棟肯定地說,“所以,從1966年到1999年,珠峰頂部總降低1.3米,並且繼續在降低,應該是氣溫升高、冰川密實化過程的結果。”

中國在珠穆朗瑪峰北側建立派出所

2008年11月,西藏公安邊防總隊下屬珠派出所近日成立。珠峰派出所的20餘名邊防官兵,在海拔5200米以上的區域,擔負起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北側的治安防範、邊防勤務、打擊違法犯罪任務和為遊客提供服務等職責。
珠峰派出所所長張守成介紹說,珠峰北側地區原來僅有一個警務區,辦公場所也僅為三間活動板房,隨著近年來到珠琒的旅遊人數不斷增加,原來設施簡陋的警務區已不能適應治安要求,以及對遊客和當地民眾服務的需求。因此,上級部門決定將警務區升格為派出所,並新建起1800多平方米的現代化辦公建築設施,取代了原有簡陋活動板房內的辦公場所。
珠琒派出所成立以來,派出所官兵每天巡察路程都在160多公里以上,共接受遊客求助685起,已幫助兩千多名遊客解決了困難。他們還利用業餘時間清理了珠琒地區的垃圾3.5噸。

攀登珠穆朗瑪峰北坡

5月24日清晨,陽光燦爛,珠穆朗瑪尖錐形的頂峰聳立在藍天之上,朵朵白雲在山嶺間繚繞不散。
台北時間上午9時30分,年輕的登山隊員——運動健將王富洲、劉連滿、屈銀華和一級運動員貢布(藏族)四人,背著高山背包,扶著冰鎬,開始向珠穆朗瑪頂峰最後的380米高度衝擊。其他隊員們撤回到8100米的營地,養精蓄銳,以便在需要的時候為突擊頂峰的隊員提供各種支援。
現在,在這海拔85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裡,這四位優秀的中國登山隊員在一根紅色的結組繩的牽引下,齊心協力,朝著雲霧茫茫的珠穆朗瑪峰巔勇敢地邁進。為了儘可能減輕背上的負擔,他們一兩一兩地計算,拋棄了一切暫時不用的物品,只攜帶氧氣筒、防寒睡袋、鉛筆、日記本、電影攝影機和登山隊委託他們帶到頂峰的一面五星紅旗、一尊高約20厘米的毛澤東半身石膏像。即使如此,他們前進的速度也是非常慢的。因為從5月17日上山以來,他們已經經歷了一個星期的艱苦行軍,體力消耗巨大。
突擊頂峰的隊員們走了大約兩個鐘頭,才上升了約 70米。這時,“第二台階”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突擊隊員們沿著第三次行軍偵察的路線,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在陡滑的岩壁上登攀,他們穿著特製的鑲有鋼爪的高山靴也難踩穩。在前面開路的屈銀華,一連滑倒好幾次。他頭暈眼花,腰酸背痛,兩腿千斤重,但他仍咬著牙堅持前進。
在接近“第二台階”頂部最後三米的地方,岩壁變得垂直而光滑。這時,劉連滿走在前面開路。他用雙手插進岩縫,腳尖蹬著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於體力不濟,身體稍微一歪,便撲通一下跌落到原來的地方。劉連滿一連爬了四次,跌落四次,累得他全身像散了架一樣。
大家不得不停下來想辦法。這時,劉連滿突然想起自己在哈爾濱當消防隊員期間,採用“人梯”的辦法成功地翻過高牆的經歷。他毅然蹲到岩壁前,讓別人踩在他的肩膀上,然後慢慢地站起來,讓別人的雙手能抓住岩壁頂端的支撐點攀登上去。在這樣的高度上,做任何一個細小的動作,身體都有嚴重的反應。劉連滿的眼前冒著“金花”,兩腳顫抖,呼吸也變得沉重。但是,劉連滿一直堅持著。他先把屈銀華託了上去,然後又托貢布。最後,王富洲和劉連滿借著上邊放下來的繩子的幫助,也爬了上去。
登上“第二台階”的岩頂後,他們才發覺,由於體力減弱,他們攀登整個“第二台階”,共花費了五個多小時,而用在攀登這最後三米岩壁的時間,卻長達三個小時。
天色開始黑下來,寒風悽厲地呼嘯著。
他們事先以為天黑以前就能登上頂峰,現在看來,這種估計顯然錯誤。黑夜,即將成為他們前進道路上的第二道難關。在這人類從未到達過的珠穆朗瑪峰北坡最後二三百米的路途中,他們將要遇到什麼困難,要走多長時間,事先確實很難精確估計。
勇敢的突擊隊員們還在一步一步地前進。但是,由於前一階段花費的時間過長,他們背上的氧氣筒的氣壓表顯示,氧氣的容量已經不多。繼續前進,可能受到缺氧的嚴重威脅。這時,劉連滿因為過度疲勞,體力已經非常衰弱,每走一兩步就會不自覺地摔倒,但他緩慢地站起來,仍然一偏一倒地堅持繼續往前走著。
考慮到劉連滿的身體,同時為了爭取時間,大家一致決定劉連滿留下來,其餘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頂峰。
在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迎著夜幕繼續向頂峰進發的同時,劉連滿正躺在一塊避風的大石頭旁邊休息。嚴重缺氧使他的兩耳嗡嗡發響,眼前白一陣黑一陣地迸散著“金星”,他開始進入一種半昏迷的狀態。他的心裡非常明白,他正在被人們稱為“死亡地帶”的高度上,窒息的危險隨時都可能發生。他拉過身旁的氧氣筒,氣壓表上的紅針表明還剩下最後幾十個壓力的氧氣。但是,他的眼前出現了正在向頂峰衝擊的戰友們的背影。他知道他的戰友們從頂峰勝利歸來時,將比他更需要氧氣的支援。他決定,寧願自己忍受窒息的痛苦甚至死亡的威脅,也要把最後一點氧氣留給戰友。他毅然把氧氣筒放回原來的地方,自己昏昏睡去……
時間在一分一秒地過去。昏睡中的劉連滿感到四肢在嚴寒中愈來愈麻木,心臟在缺氧的狀況下跳動得愈來愈急促,他清楚地意識到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撲來。劉連滿多么想活下去啊!他從來沒有像此刻這樣強烈地感到,他應當想盡一切辦法活下去。活著就是幸福,就是勝利,就是一切。然而他更加深刻地感到,三位正在同頂峰搏鬥的戰友比起他來更應當活下去,因為他們正肩負著一項多么光榮而又艱巨的使命啊!他們的安全,對於他來說是更大的幸福和更大的勝利……他擔心自己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戰友們不知道他的氧氣筒里還保存著氧氣,他又掙扎著坐起來,用鉛筆在日記本上給戰友們留下了一封簡訊。
王富洲同志:
我沒有完成黨和祖國交給我的艱巨任務。任務交給你們三個人去完成吧!我這氧氣筒里還有點氧,留給你們三個人勝利回來時用吧!也許管用。
你們的同志 劉連滿
與此同時,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正在蒼茫的夜色中步履艱難地向前移動著。腳下的雪坡變得愈來愈陡,也愈來愈滑。他們翻過兩座石岩以後,又登上了一座雪坡。藏族隊員貢布在前面開路,不到幾分鐘就累得連腰也直不起來。於是,屈銀華上前開路,他經過很長時間才前進了兩三步,但兩腿一軟,又滑回到原來的地方。最後,王富洲走到前面,他堅持為大家開出一條前進的道路。
夜色濃重,珠穆朗瑪峰山嶺間朦朧一片,只有頂峰還露出隱約的輪廓。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三人匍匐在地上,依靠著星光和反照的雪光辨認路途,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努力。
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處是一片漆黑,只有點點星光在空中閃耀。珠穆朗瑪頂峰的黑影在他們面前開始變得非常低矮了。
到達8830米左右的地方,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三人的氧氣已經全部用完。但這時風也漸漸變小了,這對攀上頂峰十分有利。他們站在岩坡上沉默了片刻。王富洲首先開口說:“同志們,我們三個人現在擔負著攻克主峰的任務。氧氣沒有了,繼續前進雖然可能發生危險。但是我們能後退嗎?”
屈銀華和貢布用斬釘截鐵的語氣異口同聲地回答:“繼續前進!”
他們拋掉背上的空氧氣筒,大膽而果斷地開始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艱難而危險的攀登。
現在,他們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來休息很長的時間。高山嚴重缺氧,他們感到眼花、氣喘、無力。他們的四肢更加沉重了,他們的行動更加遲緩了,甚至攀過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個多小時。他們忍受著肉體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繼續朝頂峰走去。
越過東面一段雪坡以後,王富洲、屈銀華和貢布向右繞至北面的岩石坡繼續向上攀登,終於登上了一個岩石和積雪交界的地方。舉目四望,朦朧的夜色中,珠穆朗瑪山區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們的腳下。現在,他們三人的頭頂上,只有閃閃發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們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舉。

埃非勒士委員會

1858年,由印度測量局局長烏阿建議並經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批准,將他們不知名的珠穆朗瑪峰定名為“埃非勒士峰”(或“額菲爾士”、“埃佛勒斯”,均為英文EVERST音譯),以紀念他們測量此峰時的印度測量局局長,英國人埃非勒士上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