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條

荊條

牡荊在北京、河南等地區稱荊條,是馬鞭草科落葉灌木。葉對生,幼枝、新葉為綠色。花淡紫色,著生於當年生枝端,花期6~7月。中國北方地區廣為分布,常生於山地陽坡上,形成灌叢,資源極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西南等省、區。可釀花蜜。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荊條 荊條

落葉灌木,高1-5米,小枝四棱。葉對生、具長柄,5-7出掌狀複葉,小葉橢圓狀卵形,長2—10cm,先端銳尖,緣具切裂狀鋸齒或羽狀裂,背面灰白色,被柔毛。花組成疏展的圓錐花序,長12~20cm;花萼鍾狀,具5齒裂,宿存;花冠藍紫色,二唇形;雄蕊4,2強;雄蕊和花柱稍外伸。核果,球形或倒卵形。花期長,6—8月,果期7—10月。主要靠播種或分株繁殖。

荊條 荊條

本變種主要特點:小葉片邊緣有缺刻狀鋸齒,淺裂以至深裂,背面密被灰白色絨毛。

黃荊(原變種)

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四棱形,密生灰白色絨毛。掌狀複葉,小葉5,少有3;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每邊有少數粗鋸齒,表面綠色,背面密生灰白色絨毛;中間小葉長4-13厘米,寬1-4厘米,兩側小葉依次遞小,若具5小葉時,中間3片小葉有柄,最外側的2片小葉無柄或近於無柄。聚傘花序排成圓錐花序式,頂生,長10-27厘米,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絨毛;花萼鍾狀,頂端有5裂齒,外有灰白色絨毛;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頂端5裂,二唇形;雄蕊伸出花冠管外;子房近無毛。核果近球形,徑約2毫米;宿萼接近果實的長度。花期4-6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山地陽坡上,形成灌叢,資源極豐富,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西南等省、區。

分布範圍

中國北方地區廣為分布。

主要價值

中藥藥用

荊條 荊條

①治風寒感冒:鮮牡荊葉40克,或加紫

蘇鮮葉2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預防中暑:牡荊乾嫩葉10~15克。水煎代茶飲。(《福建中草藥》)

③治痧氣腹痛及胃痛:鮮牡荊葉二十片,放口中,嚼爛咽汁。(《江西民間草藥》)

④治急性胃腸炎:牡荊鮮莖葉50~10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⑤治久痢不愈:牡荊鮮莖葉25~40克,和冰糖,沖開水燉一小時,飯前服,日二次。(《福建民間草藥》)

⑥治小便出血:搗荊葉取汁,酒服二合。(《千金方》)

⑦治腰腳風濕痛不止:荊葉不限多少,蒸置大瓮中,其下著火溫之,以病人置葉中,須臾當汗出。蒸時,常鏇鏇吃飯,稍倦即止,便以被蓋避風,仍進蔥豉酒及豆酒亦可,以瘥為度。(《海上集驗方》)

⑧治腳氣腫脹:牡荊莖葉100克,絲瓜絡35克,紫蘇35克,水菖蒲根35克,艾葉35克。水煎熏洗。(《江西民間草藥》)

⑨治血絲蟲病急性期,怕冷發熱,肢體起紅線或片狀紅腫(流火):青蒿50克,牡荊葉25克,威靈仙25克。水煎服,一日一服。(徐州《單方驗方新醫療法選編》)

⑩治乳癰初起:牡荊莖葉40克。酒水各半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⑾治乳腫:牡荊葉,擂酒敷。(《醫學入門》)

⑿治風疹:牡荊乾葉15~25克。水煎服;或另用葉煎湯熏洗。(《福建中草藥》)

⒀治足癬:牡荊鮮葉、馬尾松鮮葉、油茶子餅各等量。煎湯熏洗患處。(《福建中草藥》)

⒁治腳趾縫濕癢:牡荊葉杵爛,塞患處;或煎水熏洗。(《江西民間草藥》)

⒂治鋼鐵燙傷:牡荊葉、金櫻子葉,炒乾研末,濃茶調敷。(《湖南藥物志》)

臨床套用

【牡荊根】

①治療頭癬

取鮮牡荊葉1斤,加開水2斤,浸泡15分鐘後過濾,用濾液洗頭5~8分鐘,每日1次;或用鮮葉半斤搗爛,塗擦患處。每日2次。洗擦後頭部用布包紮。一般洗擦4天后頭皮癢感消失,膿皰、糠皮狀鱗屑減少,2個月後長發。

②治療腳癬

取牡荊葉半斤,置面盆中,加開水以浸沒藥面為度,浸泡至水呈淺綠色時,加溫水到半面盆;然後將兩腳浸於藥液中5~6分鐘,擦乾。每晚睡前1次,一般浸洗5~6次後即可癢止而愈。亦可用鮮牡荊葉直接塗擦於患部,每日1~2次,同樣有效。

【來源】:該品為馬鞭草科植物牡荊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新鮮葉。

夏、秋季葉茂盛時採收,除去莖枝。

【性狀】:該品為掌狀複葉,小葉5片或3片,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中間小葉長5~10cm,寬2~4cm,兩側小葉依

【牡荊葉】

次漸小,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鋸齒;上表面綠色,下表面淡綠色,兩面沿葉脈有短茸毛,嫩葉下表面毛較密;總葉柄長2~6cm,有一淺溝槽,密被灰白色茸毛。氣芳香,味辛微苦。

【鑑別】:該品橫切面:上表皮細胞排列較整齊,上、下表面均有毛茸,下表面毛茸較多。葉肉柵欄組織為3~4列細胞,海綿組織較疏鬆。

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呈月牙形或“U”字形,“U”形的凹部另有1~5個較小的維管束,周圍薄壁細胞可見紋孔;上、下表皮內方有數列厚角細胞。

該品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呈類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垂周壁波狀彎曲。

非腺毛1~4細胞,先端細胞較長,表面有疣狀突起。

腺鱗頭部4細胞,直徑約至55μm,柄單細胞。

小腺毛少見,頭部1~4細胞,直徑約至25μm,柄1~3細胞,甚短。

【牡荊子】別名:小荊實(《本經》)、牡荊實(《本草經集注》)、夢子(《石藥爾雅》)、荊條果(《藥材學》)。牡荊(《廣志》),又名:楚(《詩經》)、荊(《廣雅》)、鋪香、午時草、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土常山、奶疸、野牛膝、補荊草、蚊香草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根(牡荊根)、莖(牡荊莖)、葉(牡荊葉)、莖汁(牡荊瀝)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考證】:陶弘景《綱目》:“牡荊,處處山野多有,樵採為薪,年久不樵者,其樹大如碗也。其木心方;其枝對生;一枝五葉或七葉,葉如榆葉,長而尖,有鋸齒;五月杪間開花成穗,紅紫色,其子大如胡荽子,而有白膜皮裹之。蘇頌雲葉似蓖麻者誤矣。青、赤二種,青者為荊,嫩條皆可為莒囤。古昔貧婦以荊為釵,即此二木也。”

【生藥材鑑定】:乾燥的果實梨形或卵形,長3~4毫米,直徑約2~3毫米,棕色,基部呈短尖狀,頂端截形,有花柱脫落的凹痕,表面光滑,或有不明顯的縱紋。多被有宿萼,萼筒頂端5齒裂,外面有5條明顯的肋紋,並密被灰白色短絨毛。果殼堅硬,內有黃白色種子數枚。氣微弱,味淡。

主治功能

1、白帶下。用牡荊子炒焦為末,飲服。

牡荊花葉 牡荊花葉

2、小腸疝氣。用牡荊子半升,炒熟,加酒一碗,煎開,乘熱飲服。甚效。

3、濕痰白濁。用牡荊子炒為末,每服15克,酒送下。

4、耳聾。用牡荊子泡酒常飲。

【葉】:

1、九竅出血。用荊葉搗汁,酒調服二合。

2、小便尿血。治方同上。

3、腰腳風濕。用荊葉煮水,熏蒸病人,以汗出為度。

【根】:

各各上風疾。用七葉黃荊根皮、五加根皮、接骨草,等分煎湯,每日飲服適量。

【莖】:

灼瘡發熱,風牙痛。青盲內障。

【荊瀝】:

1、中風口噤。服荊瀝,每次一升。

2、頭風頭痛。用日取荊瀝飲服。

3、喉痹瘡腫。取荊瀝細細咽服。或以荊一把,水煎服。

4、心虛驚悸,形容枯瘦。用荊瀝二升,火上煎成一升六合,分四次服,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

5、赤白痢。久不愈。用荊瀝飲服,每日五合。

6、瘡癬。用荊瀝塗搽。

【牡荊莖】:

治感冒,風濕,喉痹,瘡腫,牙痛。

①《別錄》:療灼爛。

②《本草拾遺》:治灼瘡及熱焱瘡有效。

③《安徽藥材》:治喉痹腫痛。

④《江蘇植藥志》:內服治感冒;外用煎水洗皮膚病,消瘡腫及風濕等。

生態價值

荊條又是綠色屏障,它廣泛分布於中國南北地區,北自太行山、燕山,向南綿延至中條山、沂蒙山、大巴山、伏牛山和黃山等山區。北京北部山區、河北承德地區、內蒙古昭烏達盟和伊克昭盟等到地區都有自然形成的天然綠色屏障分布,是北方乾旱山區陽坡、半陽坡的典形植被,對荒地護坡和防止風沙均有一定的環境保護作用。荊條性強健,耐寒、耐旱,亦能耐瘠薄的土壤;喜陽光充足,多自然生長於山地陽坡的乾燥地帶,形成灌叢,或與酸棗等混生為群落,或在鹽鹼砂荒地與蒿類自然混生。其根莖萌發力強,耐修剪。

物種藥性

實:苦、溫、無毒。

葉:苦、寒、無毒。

根:甘、苦、無毒。

莖:甘、平、無毒。

人工栽培

一、取材與培育

1、人工繁殖牡荊可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繁殖。但人工繁殖的苗木太細、牡荊長粗速度太慢。

2、野外掘取 北京地區山野丘陵野生牡荊很多,尤其作微型、小型盆景牡荊樁材更易獲得,每年3月是挖取牡荊小樁的好時機。

3、市場購買 每年3~4月北京地區花卉盆景市場有很多花農出售剛從山區掘取的牡荊小樁,價格便宜。用濕布包裹好根部帶回家,根據立意構圖把根系和枝條進行一次定型修剪,然後用肥力不大的培養土栽種瓦盆中,養護一年後第二年春樹木發芽前根據立意構圖將枝條進行一次修剪和必要的蟠扎,用較肥沃、排水良好的培養土栽種在大一號的瓦盆中,邊養護邊進行藝術加工。

二、上盆與造型

1、此處所說的上盆系指上觀賞價值較高並能更好襯托樹木造型特點的盆缽,常用的有紫砂盆和釉陶盆。用盆較大,對牡荊生長有利但觀賞性差,經過三年的培育造型骨架已基本形成,第四年春把牡荊從盆中扒出,將枝條、根系進行一次修剪,栽種於高8cm、盆口直徑15cm藍色釉陶橢圓形小盆中,根據立意構圖將枝條進行一次蟠扎和修剪。牡荊造型骨架基本形成,就可以培育加工,也可進行欣賞,再培育3年左右可完全成型。

2、樹木栽種盆缽中,由於根系受到很大限制,長高較易,長粗難。牡荊盆景與一般樹木盆景製作過程中最大區別是需要多次摘葉。牡荊萌發力強,但葉片較大,製作出的盆景不美,利用它萌發力強的特點,在5月初~9月初長達100餘天的生長期內,可摘葉3~4次。摘葉時將全部葉片剪掉,只要水、肥、光照等適宜,7天左右就可萌發新芽,經過2次摘葉後再萌發的葉片比沒摘過的葉片小1/3~1/2。兩次摘葉以間隔30天左右為宜。

植物文化

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 負荊請罪

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秦、齊、楚、燕、韓、趙、魏,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一次,趙王派一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么能幹。就封他為“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趙王這么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一張嘴,有什麼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裡,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么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裡啦!這么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大伙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一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荊釵布裙

【詞目】:荊釵布裙

【發音】:jīng chāi bù qún

【釋義】:荊枝作釵,粗布為裙。形容婦女裝束樸素。

【出處】:《太平御覽》卷七百十八引《列女傳》:“梁鴻妻孟光,荊釵布裙。” 南朝·宋·虞通之《為江斆讓尚公主表》:“年近將冠,皆已有室,荊釵布裙,足得成禮。”

【示例】:況~者未必能安於荊釵布裙也,與其後悔,莫若無成。(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女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