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研究所

湖南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依託於園藝園林學院,現有人員九名,其中教授五名,副教授四名;博士六名,碩士三名。


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茶葉主要功能成分提取分離與純化、定性鑑定與定量分析、生物活性與藥理功能、構效關係與結構修飾、安全評價;關於綠茶、紅茶、烏龍茶、茉莉花茶、黑茶加工的理論與新技術;運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原理進行茶樹生物技術與種質創新;以植物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理論為基礎,以茶樹逆境生理、衰老生理、光合生理、營養生理和激素代謝為重點的茶樹生理與無公害栽培;茶葉經濟與茶文化等方面。 茶葉所所長劉仲華同志作為學術帶頭人,其成就包括主持和參加國家級和省級課題40多項,獲得科研經費1200多萬元,先後獲得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外貿部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商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湖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外貿部科技進步四等獎1項、美國發明與新產品金質獎3項、中國新技術專利產品金質獎3項和國家專利2項。獲得科研成果20餘項,先後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主編或參編12部專著和高等院校教材。先後獲得湖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湖南省青年科技獎、湖南省傑出青年科技創新獎、湖南省傑出青年創新獎、湖南省跨世紀人才、湖南農業大學拔尖人才等。
園藝園林學院簡介
湖南農業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原園藝系)始建於1951年,是湖南農業大學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學院之一。學院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諸方面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學院擁有園藝學博士後流動站、園藝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果樹學、茶學、蔬菜學、觀賞園藝學、藥用植物資源工程等5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園藝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和果樹學、茶學、蔬菜學、觀賞園藝學、藥用植物資源工程和城市規劃與設計等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其中果樹學和茶學為湖南省重點學科。學院設有園藝、茶學、園林、植物資源工程和中藥資源與開發等5個本科專業,園藝專業和茶學專業為湖南省重點專業。
學院下屬教育部茶學重點實驗室、國家柑橘改良中心長沙分中心、湖南省天然產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柑橘育種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細胞工程重點實驗室、湖南農業大學茶葉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研究所、湖南業大學園林設計工程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食用菌研究所等研究機構。並建有總占地面積200多畝,各類設施齊全的果樹、茶學、蔬菜、觀賞園藝和園林等5個校內教學試驗基地。
學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96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26人,碩士生導師53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0人,占專任教師隊伍的21%,48%的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現有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2005年“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3人,湖南省“教學名師”1人,湖南省優秀骨幹教師10人,留學歸國人員28人;在2007年確定的湖南省首批20名“科技領軍人物”中,我院有2人入選。
學院具有明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始終以培養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為學院的立院之本。學院現有在籍本專科生1997人、碩士生235人、博士生51人,總計2283人。50多年來已為國家培養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等不同層次的人才8901名,培養了一大批以甘霖(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鄧秀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校長)、屈冬玉(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鄒學校(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李常水(全國勞動模範、中共十五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等為代表的教學科研、管理、和生產戰線的優秀人才,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進行的全國園藝學學科評估中,我院的人才培養排名第5。
近五年來,學院共承擔包含國家科技攻關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973”計畫、國家“948”項目、國家農業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0多項,獲各類科研成果獎1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5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件;選育新品種18個;發表論文500多篇。科研經費2006年達到1200萬元。學院與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義大利、荷蘭、紐西蘭、菲律賓和泰國等國家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學術團體等開展了廣泛的科技合作和學術交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