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

茶席

茶席,舉辦茶會的房間稱茶室,也稱本席、茶席或者只稱席。茶室內設壁龕、地爐。地爐的位置決定室內蓆子的鋪放方式。一般說來客人坐在操作人(主人)左手一邊稱為順手席。 客人坐在操作人右手一邊稱為逆手席。客人經茶室特有的小出口進入茶室,傳說這種小出口是茶道始祖千利休模仿淀川小舟上的窗戶設計的。相關經典名句:“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

基本信息

茶席淵源

茶席 茶席

我國唐朝,大唐盛世,四方來朝,威儀天下。茶,就在這個歷史背景下,由一群出世山林的詩僧與遁世山水間的雅士,開始了對中國茶文化的悟道與升華,從而形成了以茶禮、茶道、茶藝為特色的中國獨有的文化符號。至宋代,茶席不僅置於自然之中,宋人還把一些取型捉意於自然的藝術品設在茶席上,而插花、焚香、掛畫與茶一起更被合稱為“四藝”,常在各種茶席間出現。而在明代茶藝行家馮可賓的《茶箋·茶宜》中,更是對品茶提出了十三宜:無事、佳客、幽坐、吟詠、揮翰、徜徉、睡起、宿醒、清供、精舍、會心、賞覽、文童,其中所說的“清供”、“精舍”,指的即是茶席的擺置。

茶席布置要素

照明藝術

光線是滿足人的視覺對空間、色彩、質感、造型等審美要素進行審美觀照的必要條件。但是,在茶席布置時僅僅提供照明是遠遠不夠的,茶室中的燈光還應當能營造出與所要演示的茶藝相適應的氣氛,提升茶室的高雅格調和文化品位。要做到這些就應該注意處理好一般照明、局部照明與混合照明的關係。

一般照明是為了滿足視覺的基本要求,因此,光的亮度和色調十分重要。品茗場所的光線應當柔和溫馨,色調應當順應季節的變化,讓人感到眼睛舒適,心情放鬆、安詳、恬靜。

局部照明是指為照亮某些需要強調的部位而設定的照明,它能使室內空間層次發生變化,增強環境氣氛的表現力,因此在茶席布置時非常重要。例如在泡茶台正上方的屋頂上安裝一盞射燈,開燈時,燈光恰好投射在茶盤中央,人們的目光會自然而然地聚焦到射燈所照亮的範圍,觀賞茶杯中被射燈照得格外艷麗璀璨的茶湯,以及表演者的優美手勢。

混合照明是指在同一場所中,既配置一般照明解決整個空間的基本照明,又配置局部照明,突出局部區域的亮度,調整光線的方向,以滿足茶席布置的藝術要求。在茶席布置中通常是採用混合照明,主照明燈、屋頂射燈、壁燈、檯燈、隱型燈、展示櫃燈等都要配置各自獨立的組合開關,以滿足不同情景的不同需要。

音樂的選播

音樂的選播在茶席布置中至關重要。一間沒有音樂的茶室,是沒有靈氣的茶室;一套沒有配樂的茶藝,是沒有神韻的茶藝。音樂是生命的律動,在茶藝中應當十分重視用音樂來營造意境。不同節奏、不同鏇律、不同音量的音樂對人體有不同的影響,快節奏大音量的音樂使人興奮,慢節奏小音量的音樂使人放鬆,柔美的音樂可對人產生鎮靜、降壓、愉悅、安全的效果。在茶室中,音樂主要用於兩個方面。

背景音樂最適合以慢拍、舒緩、輕柔的樂曲為主,其音量的控制非常重要。音量過高,顯得喧囂,令人心煩,會引起客人的反感;音量過低,則起不到營造氣氛的作用。把背景音樂的音量調節到若有若無,像是從雲中傳來的天籟,有仙樂飄飄的感覺為最妙。

主題音樂是專用於配合茶藝表演的,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歌曲。同一主題音樂還應當注意演奏時所使用的樂器,例如蒙古族茶藝宜選馬頭琴,維吾爾族茶藝宜選冬不拉、熱瓦普,雲南茶藝宜選葫蘆絲、巴烏,漢族文士茶藝宜選古琴、古箏、簫、琵琶、二胡等。

茶具組合

茶具組合及擺放是茶席布置的核心。古代茶具組合一般都本著“茶為君、器為臣、火為帥”的原則配置,即一切茶具組合都是為茶服務的。現代茶具組合是在實用性的基礎上,儘可能做到兼顧藝術性,這主要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根據茶性以及茶葉產地選擇茶具。

不同的茶類,不同的茶葉品種具有不同的茶性。例如:烏龍茶相對粗枝大葉,要求用沸水沖泡,宜以保溫性能好的紫砂壺為核心組合茶具;沖泡高檔的綠茶,要求展示茶形美和湯色美,宜選用玻璃杯沖泡;紅茶要在較寬鬆的壺中沖泡才能充分舒展開茶胚,溶解出美味,所以宜選用容量較大的瓷壺沖泡。

根據泡茶的主要目的選擇茶具。

同樣是沖泡大紅袍或鐵觀音,若是為了接待親朋好友,可選用古樸典雅、美觀實用的紫砂壺。若是為了審評茶葉或促銷茶葉,則不宜用紫砂壺,最好選擇蓋碗(三才杯)或審評杯,因為紫砂壺會吸附茶香,用老壺泡茶,聞到的香氣通常是長期累積下來的混合茶香,並且無法觀察沖水後茶葉的變化,而用蓋碗則能最直觀地審評出茶的優缺點。

根據茶藝所反映的主題內容選擇茶具。

茶具的選擇應當與茶藝主題所反映的時代、地域、民族以及人物的身份相一致。即使沖泡同一品種的茶,不同民族、不同地區流行的茶具也各具特色。茶具選定之後一般還要與鋪墊、插花、焚香、掛畫四個方面相配合。

相關書籍

圖書信息

茶席

定 價:¥39.00

茶席 茶席

作 者:池宗憲 著出 版 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時間:2010-8-1

開 本:16開

I S B N:978710803360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懂得品茗是人生一大享受。從茶器的選用,到擺放茶席,無論簡約瀟灑,或是隆重華麗,茶席的高雅情調豐富了現代人味覺饗宴之外的精神情趣。密宗的曼茶羅,意為圓輪具足,茶席曼荼羅,即將茶,器聚集在一起的品茗空問,不僅顯現審美趣味,並能在短暫的瞬間,轉化為水恆的心靈註腳。本書從唐、宋、元、明、清,一路走到現代,領略了歷代茶席風華,聚集了每個時代的品茗魅力,成為現代人習茶、布置茶席的參照,並陪伴現代人在茶香穿透的愉悅中,建構隨心所欲的茶席。

作者簡介

池宗憲,1957年生於台灣台北市。輔仁大學傳播系畢業。銘傳大學EMBA畢業。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自立晚報》記者、《聯合月報》主編、《聯合報》專欄記者、《大成報》編輯部總編輯、《人間福報》新聞總監,現任《茶人雅興電子報》總編輯。精於收藏鑑賞,痴迷中國茶文化,著有眾多茶書,解讀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目錄

序 歡愉滿足盡在茶席

前言 曼茶羅——茶席美之源

1章 茶曼茶羅·美的共感

茶席是一種什麼味道

茶器是終身伴侶

茶壺成為書法大師

茶器增值的誘惑

沒有秩序的秩序

布置善巧不善巧

茶席的精神娛樂性

喝茶有什麼“道”

“茶道”各走各“道”

如何演繹出“事實茶道”

如何詮釋茶器內涵

如何欣賞茶器之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