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是一種單發動機、上單翼、低航速、雙座輕型飛機,翼下加強有剛性支撐桿。駕駛員和觀察員座艙均設有可開閉的全玻璃座艙蓋,擁有較為良好的下視視野。機翼形狀設計得比較奇特,目的在於增強低空、低速狀態下的飛行性能。其特徵是機翼中段厚度最大,向機翼內側和外側逐漸變薄,在翼根處厚度只有中段的一半。從正面看,萊桑德式聯絡機的機翼略微呈現海鷗翅形狀,機身橫截面積由機頭向機尾逐漸收縮減小。這些設計使得飛行員在飛機進行急轉時具有良好的視界。

引言

1942年某天深夜,伴隨著極為低沉的發動機聲,一架輕型飛機悄悄地出現在納粹德軍占領下的法國上空。藉助著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Robert Taylor所作“They Landed By Moonlight”,描繪了萊桑德降落在法國腹地
微弱的月光,依稀可以辨別出這架飛機塗有英國皇家空軍的標記。地面上,一片矮樹林後躲藏著幾名法國地下抵抗組織成員,他們護衛著一名座機被擊中後在法國跳傘的英軍飛行員並用手電向空中打出信號。只見那架輕型飛機逐漸降低高度、放慢速度,在矮樹林邊的一小塊空地上降落。英國飛行員立即爬上飛機,朝地下抵抗組織成員揮手再見。隨即,那架輕型飛機又在極短的距離內起飛,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這一幕時常發生在60多年前被納粹德軍占領的法國和比利時等西歐地區,許多被法國地下抵抗組織營救的盟軍飛行員得以藉此重返戰鬥崗位,繼續同納粹德軍作戰。另外,英國還利用同樣的方式向德占區輸送諜報人員。英國人之所以能夠成功地進行這樣的人員接送,完全依賴於那種能夠在黑夜中悄悄地從低空潛入敵營並在短距離內起降的輕型飛機,這就是英國在二戰中使用的萊桑德(Lysander)式聯絡機。

研發過程

英國從一戰開始就一直裝備有專門的聯絡機,主要用來協調空軍同陸軍的聯絡,並為陸軍提供多種支援,包括偵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赫克托”(Hector)式雙翼聯絡/轟炸機
察敵情、校對炮兵彈著點、引導攻擊機和轟炸機對地攻擊等。1933年,英國空軍部委託著名的霍克航空(HawkerAircraft)公司為其研發了“赫克托”(Hector)式雙翼聯絡/轟炸機。該機是一種傳統式樣的雙翼機,最大飛行速度僅301公里/小時,而且難以適應沙漠地區的環境。為了裝備性能更加出色的聯絡機,1935年中,英國空軍部發布了A.39/34號設計規格書,要求飛機製造商研製一種全新的單翼雙座型聯絡機。
新的設計規格書剛一提出,就吸引了諸多英國飛機製造商參與競標。儘管此時霍克航空公司正在研製日後在不列顛空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颶風”(Hurricane)式戰鬥機,並與英國空軍部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但由於該公司先前設計的“赫克托”式聯絡/轟炸機性能不佳,因此英國空軍部最終選擇了名氣相對較小的威斯特蘭航空(WestlandAircraft)公司提出的設計方案。後者曾作為霍克航空公司的生產分包商參與過“赫克托”式聯絡/轟炸機的製造,擁有同類機型的製造經驗。
威斯特蘭航空公司提出的設計方案代號為“P-8”,主要設計工作由該公司首席設計師亞瑟·達文波特(Arthur Dav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萊桑德”首架原型機,K6127
enport)負責,擔任技術總監的是該公司總經理、公司創始人之孫愛德華•派特(EdwardPetter)。此前,威斯特蘭航空公司曾經參與過競標英國皇家空軍的新型單發戰鬥機項目。但由於事前沒有調查過英國皇家空軍的實際需求,其設計方案最終敗於了霍克航空公司的“颶風”。以此為鑑,這一次派特專門走訪了皇家空軍所有裝備聯絡機的飛行中隊。他在與飛行員的頻繁接觸中了解到當時英國皇家空軍真正需要的是一種擁有良好座艙視野、能夠在短距離內起降並具備出色的低空低速飛行性能的聯絡機。
針對這些需要,派特和達文波特設計出的P-8號方案堪稱為英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
國皇家空軍度身定製,因而輕鬆地擊敗了其他公司提出的設計方案。威斯特蘭航空公司也由此被空軍部選中成為英國皇家空軍新式聯絡機的主生產承包商。1936年6月,兩架原型機順利通過了英國空軍部的測試。由於聯絡機主要為陸軍效力,所以英國陸軍按其使用古代著名將領命名飛機的傳統為P-8取名為“萊桑德”。萊桑德是古代斯巴達海軍名將,他在公元前405年率領斯巴達艦隊一舉擊敗了實力強於己方的希臘艦隊。

結構簡介

為了進一步增強低速飛行時的機動性,萊桑德式聯絡機的外側機翼後緣向前傾斜。除了後緣襟翼外,還特意設定了前緣縫翼。這使得萊桑德式聯絡機能夠的起飛速度較低,同時還讓其成為英國皇家空軍裝備的第一種既具有後緣襟翼又具有前緣縫翼的飛機。萊桑德式聯絡機的最大特長就是短距起降,如果在合適的逆風條件下,關閉自動操控裝置,由有經驗的飛行員駕駛,它可以在36.58米(40碼)的距離內成功地起飛。在飛行中,所有襟翼和縫翼完全實現自動控制,無需飛行員人工操控。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水星-12”星型氣冷式發動機

萊桑德式原型機和後來的首批量產機MkI型都安裝有一檯布里斯托(Bristol)公司製造的“水星-12”(MercuryXII)星型氣冷式發動機。該發動機設有9個汽缸和1個獨立汽化器,每個汽缸擁有星型發動機中較為少見的4個閥門。配合使用一個齒輪驅動式增壓器,水星-12星型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可以達到890馬力。
機身蒙皮採用了兩種不同材料,駕駛艙以後部分使用帆布蒙皮,機頭部分則為鋁質蒙皮。駕駛員後部的觀察員座艙設有活動式機槍架,可以安裝一挺7.7毫米(0.303英寸)維克斯式機槍。顯眼的起落架罩是萊桑德式聯絡機的一大特色。不過在達文波特最初的設計方案中採用的卻是可收放式起落架,後來因為派特的執意反對才最終改用了固定式起落架。實際套用表明固定式起落架堅固耐用,確保了萊桑德式聯絡機能夠在一些地麵條件較差的空地上短距起降。
萊桑德式聯絡機的起落架罩具有良好的流線型,可以有效降低阻力。除了容納起落輪外,每側起落架罩還可以分別安裝一盞著陸燈和一挺7.7毫米白朗寧式機槍。在必要時,每側起落架罩外側還能各自安裝一個類似現今武裝直升機使用的外掛武器短翼,用以掛載輕型航空炸彈和補給艙,最多可以掛載16枚航空炸彈。

性能數據

“萊桑德”MkIII型聯絡機主要參數: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在起落架罩外側安裝了 20mm 厄利空航炮

機組乘員:2人
機長:9.3米
機高:4.42米
翼展:15.24米
翼面積:24.15平方米
空機重量:1,980公斤
滿載重量:2,866公斤
最大飛行速度:341公里/小時
最高升限:7,269米
武備:2挺7.7毫米白朗寧式前射機槍
2挺7.7毫米白朗寧式後射機槍
227公斤航空炸彈

首戰受挫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首批66架“萊桑德”MkI中的L4729
1936年9月,在對原型機的垂尾稍加改動後,第一種量產型號萊桑德MkI型正式定型。英國空軍部立即向威斯特蘭航空公司定購了169架。1938年6月,首批萊桑德MkI型正式交付英國皇家空軍,用其組建的第16飛行中隊成為第一支正式裝備萊桑德式聯絡機的部隊。到1939年9月二戰歐洲戰事爆發前,英國皇家空軍先後組建了7支裝備萊桑德MkI型的飛行中隊。
1940年5月,在法國戰役中,所有首批生產的萊桑德MkI型全部隨同英國遠征軍參戰。由於英、法聯軍損失了大量作戰飛機,萊桑德式聯絡機被勉為其難,充當起輕型轟炸機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模型封繪,進行轟炸的“萊桑德”
角色,滿載著炸彈向德軍地面部隊發起攻擊。由於飛行速度較慢,而且缺乏裝甲防護、自衛武器不足,面對性能先進的德軍Me109型戰鬥機,萊桑德式聯絡機簡直變成了靶機,毫無招架之力。裝備萊桑德MkI型的英軍飛行中隊蒙受了慘重損失。至敦克爾克撤退時,參戰的169架萊桑德式聯絡機從法國平安撤離的僅有50架。不過,在法國戰役期間曾經發生過英軍萊桑德MkI型擊落一架德軍He111中型轟炸機的趣事。
在法國淪陷後,英國皇家空軍禁止萊桑德式聯絡機參加任何一線作戰任務,餘下的MkI型又開始重操舊業。但隨著英軍開始將改進過的戰鬥機當作聯絡機使用,飛行速度明顯偏低的萊桑德式聯絡機只好退居二線,無所事事。

主要型號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MkII后座的雙聯裝7.7毫米白朗寧式機槍
萊桑德式聯絡機總共生產了1,652架,其中1,427架在英國本土製造。為了儘可能加快進度,除威斯特蘭航空公司外,還有許多其他英國航空企業作為零部件承包商參與了萊桑德式聯絡機的生產任務,其中既包括有生產“蚊”式轟炸機的德•哈維蘭公司和生產“颶風”式戰鬥機的霍克公司這樣的大規模企業,也有無數不知名的手工作坊式的私人小企業。另外,位於多倫多的加拿大國立鋼鐵汽車製造廠也獲得特許權生產了225架“萊桑德”式聯絡機。
萊桑德式聯絡機總共擁有6種正式分支型號。具體為:
MkI型
第一種萊桑德式聯絡機的正式量產型號,總共生產了169架,大部分損失於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剩餘50架後來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MkIII T1771,機腹下掛載遠程副油箱,後來這架飛機用於特殊任務
被部署到北非戰場和遠東地區。
MkII型
1940年,吸取MkI型在法國戰役中遭受慘重損失的教訓,威斯特蘭航空公司為英國皇家空軍改進的一種型號。它與MkI型的主要區別是換裝了“英仙座-12”(PerseusXII)星型氣冷式發動機,最大功率提升到了905馬力,並在后座觀察員座艙設定了雙聯裝7.7毫米白朗寧式機槍,機槍裝載數量由此增加到了4挺。MkII型的產量為517架,其中有75架由加拿大國立鋼鐵汽車製造廠特許生產。MkII型除裝備英國和加拿大空軍外,還提供給了自由法國、愛爾蘭土耳其軍隊。戰後,英軍還將所有淘汰的MkII型全部轉讓給了埃及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葡萄牙裝備的MkIII A型

MkIII型
1941年,為了滿足英國特別行動委員會在德軍占領區接送諜報人員的需要,威斯特蘭航空公司專門改進的一種機型,也是第138、第161以及第357特別飛行中隊裝備的主要機種。它與MkII型的唯一區別就是換裝了低速性能更佳的“水星-20”型發動機。MkIII型總共生產了517架,其中包括加拿大國立鋼鐵汽車製造廠特許生產的150架。
MkIIIA型
1941年,考慮到德軍有可能會對英國本土實施空降作戰,為了攔截德軍運送傘兵的運輸機,威斯特蘭航空公司為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MkIII SD型,注意後艙的腳蹬
英國皇家空軍改進的一種加強火力型號。MkIIIA型的主要改進之處在於換裝了可靠性更高的“水星-30”型發動機,並在機腹增加了1個7.7毫米白朗寧式機槍吊艙,從而總共裝備有5挺7.7毫米機槍。該機型由於機腹鼓起的機槍吊艙而獲得了“懷孕的鱸魚”的綽號。MkIIIA型產量為347架,由於德軍後來並未對英國本土實施空降,該型號仍舊被當作聯絡機使用,而且為了減輕重量,後來機腹的機槍吊艙又被拆除。除了英軍外,MkIIIA型也裝備過其他國家的軍隊,有11架提供給自由法國空軍,8架提供給葡萄牙,2架提供給美國陸軍航空隊。
MkIIISD型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拖靶飛行的MkTT-IIIA,機身下表面塗黑黃相間條紋

這是一種產量極少、專供接送諜報人員的機型,SD代表著“特殊任務”(Specialduties)。與MkIII型相比,MkIIISD型具有不少改進之處。最大的改動在於拆除了后座的機槍,增大了後排座艙空間,足以乘坐3人,從而使額定乘員數量增大到3人。還有在後排座艙下方增設了一個登腳梯,以便諜報人員迅速上下飛機。為了加大航程,在機腹掛載了副油箱。另外,機腹和座艙部位還設定了裝甲,機載無線電通訊設備也有所改進。MkIIISD型大約生產了350架。
MkTT-IIIA型
專門用於拖曳靶機或者輕型滑翔機的牽引機型,TT代表著“靶機牽引機”(TargetTower),總產量大約為100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FN121 MkI型液壓驅動四聯裝7.7毫米機槍塔
架。
奇特的“混血兒”——萊桑德式夜間戰鬥機
1939年10月,英國空軍部考慮到德國空軍可能會在夜間對英國本土發動空襲,要求威斯特蘭航空公司在萊桑德式聯絡機的基礎上改進出夜間戰鬥機,以對付夜間出擊的德軍轟炸機。最初的嘗試是在一架編號為L4673的萊桑德MkI型的機腹上安裝了一個巨大的四聯裝7.7毫米機槍吊艙。由於負擔過重,這架試驗機很快就在一次試飛中墜毀。緊接著,在1939年底,又有一架編號為P1723的萊桑德MkI型在后座觀察員位置改裝了一座“布爾頓-波爾”(Boulton-Paul)MkIIIA型電驅動四聯裝7.7毫米機槍塔,在隨後的測試中發現由於受到水平垂尾的影響,該機槍塔的射界極為有限。
1940年末,威斯特蘭航空公司著手進行代號為“試驗136”的萊桑德式夜間戰鬥機改進計畫。相比以前的兩次改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這張圖片常常被認為是“萊桑德”與“蘭開斯特”的PS混合體
進,“試驗136”計畫算得上是大動干戈。為了改善射界,威斯特蘭航空公司決定拆除萊桑德式聯絡機原先的水平垂尾,取而代之以“蘭徹斯特”(Lancaster)式重型轟炸機的雙垂尾。1941年初,一架編號為K6127的萊桑德MkII型在拆除機尾後拼裝上了一個尺寸略有改動的“蘭開斯特”式重型轟炸機的機尾,由此產生了一種極為奇特的“混血兒”型萊桑德式夜間戰鬥機。
隨著巨大雙垂尾一起裝上K6127號試驗機的是一座“弗瑞澤-納什”(Frazer-Nash)FN121MkI型液壓驅動四聯裝7.7毫米機槍塔。這種尾部機槍塔被廣泛地套用在二戰中的英國“蘭徹斯特”式、“哈利法克斯”式、“斯特林”式和“惠靈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功率不足讓性能大同下降
頓”式等許多轟炸機上,是一種火力十分兇猛的作戰平台。由於該機槍塔採用樹脂玻璃,視野極為良好。英國空軍部對“試驗136”計畫較為看好,希望它能成為一種有效的夜間戰鬥機,或者至少成為一種出色的射擊訓練機。
然而,好景不長。由於整機重量增加,儘管試驗機裝有功率較大的“英仙座-12”星型發動機,但其功率仍顯不足,在多次試飛中速度相比萊桑德MkII型大幅下降。“試驗136”計畫因此而被最終放棄。K6127號試驗機後來被用於進行通訊測試,直到1944年末報廢后被徹底拆散。

他國服役

1943年起,大部分“萊桑德”式聯絡機都被轉移給中東、遠東和非洲地區的大英國協軍隊使用,只剩下英國特別行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加拿大空軍的兩架“萊桑德”MkII
動委員會直屬的3個飛行中隊仍少量裝備。除了英國,還有許多國家也曾裝備過萊桑德式聯絡機。
加拿大裝備的萊桑德式聯絡機數量僅次於英國,有329架之多。其中225架由加拿大國立鋼鐵汽車製造廠特許生產,還有104架從英國進口。1939年10月,皇家加拿大空軍接收了首批從英國運抵的萊桑德MkI型聯絡機,並以此組建了第118飛行中隊,為布防於達特茅斯港(Dartmouth)的加拿大海岸炮兵提供目標觀測、偵察和射擊校對。1942年1月,隨著第118飛行中隊被改建為戰鬥機中隊,其裝備的“萊桑德”式聯絡機被轉給駐紮達特茅斯港的第121飛行中隊。至1944年3月該中隊解散前,這批“萊桑德”式聯絡機被廣泛地用於偵察、射擊校對、牽引靶機和滑翔機、運輸彈藥以及海面搜尋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芬蘭空軍自行改裝滑撬的MkIII

此外,皇家加拿大空軍第112和第400飛行中隊也裝備過萊桑德式聯絡機。皇家加拿大空軍的萊桑德式聯絡機一直服役到1946年,其後被美國L-4“幼獸”(Cub)輕型偵察/聯絡機所替代。目前保存於世的“萊桑德”式聯絡機絕大部分是從加拿大皇家空軍退役的。
在冬季戰爭中,英國總共援助給芬蘭64架萊桑德式聯絡機。首批12架MkI型於1940年初運抵芬蘭,同年內又有第二批和第三批包括當時最新型號的MkII型先後交付給芬蘭空軍。它們和芬蘭空軍裝備的美國布魯斯特(Brewster)F2A“水牛”(Buffalo)式戰鬥機並肩作戰,共同抵抗蘇軍的入侵。冬季戰爭期間,芬蘭空軍曾將萊桑德式聯絡機用作輕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自由法國的萊桑德MkII,機身機翼塗有紅色洛林十字
型轟炸機對蘇軍地面部隊進行攻擊。冬季戰爭結束後,這批萊桑德式聯絡機又被芬蘭空軍繼續在“續戰”中使用。二戰結束後,在芬蘭空軍中依然能夠發現幾架萊桑德式聯絡機。
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法國空軍曾經從英國遠征軍手裡得到了少量萊桑德MkI型聯絡機,後來損失殆盡。法國戰敗後組建的自由法國空軍部隊裝備了英國提供的MkIIIA型。1940年11月,在現今加彭共和國首府利伯維爾(Libreville),自由法國部隊同維希政府軍展開激戰。自由法國空軍的萊桑德MkIIIA型聯絡機裝載著炸彈,從杜阿拉(Douala)的機場起飛,向利伯維爾的維希政府軍陣地進行了猛烈轟炸,最終迫使其全部投降。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埃及空軍的“萊桑德”MkI

皇家澳大利亞空軍在二戰期間原本也打算組建3支裝備萊桑德式聯絡機的飛行中隊,後來由於發現其用途對於澳大利亞空軍沒有太大意義,因而也引進了幾架“萊桑德”式聯絡機。
此外,裝備過“萊桑德”式聯絡機的國家還有印度、土耳其、愛爾蘭、葡萄牙、南非、埃及和美國。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空軍還使用過少量萊桑德式聯絡機。

尾聲

1998年,在比利時聖圖爾登(St'Truiden)舉辦的國際航空展上,一架來自英國達斯福特(Duxford)航空博物館

英國萊桑德式聯絡機英國達斯福特帝國戰爭博物館館藏的“萊桑德”MkIII A V9673
的萊桑德MkIII型聯絡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的目光。該機保養良好、狀態極佳,甚至還為參觀者進行了一次飛行表演。這讓幾位特意趕來觀看的二戰盟軍老飛行員激動不已,他們對著這種曾經將自己從敵營救出的飛機喊道:“莉齊!莉齊!”
時過境遷,現如今留存下來的萊桑德式聯絡機不足10架,分別保存在英國和加拿大的幾家航空博物館。儘管已經很少有人對這種外形奇特的飛機有所了解,但曾經因專門接送間諜和營救飛行員而名聲大燥的萊桑德式聯絡機,以及那些曾經乘坐過它的盟軍諜報人員創下的傳奇經歷卻永遠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