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天牛

苧麻天牛

中文學名:苧麻天牛 界:動物界 目:鞘翅目 亞科:溝脛天牛亞科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

苧麻天牛體長11—17mm,觸角與身體等長或略長。雄成蟲鞘翅末端銳圓;雌成蟲鈍圓,腹部尾節稍長,腹面中央具1條縱溝。前胸背板淺綠色,上具並列的圓形黑斑2個。鞘翅上有淺綠和黑色花斑,有的鞘翅具3個黑斑,位於基部、中部偏前或距前端1/3處,第3黑斑中間生1淺綠色小斑;有的每個鞘翅上有2個黑斑。

長1.9mm,長橢圓形,黃白色,後變黃褐色。幼蟲體長25mm,乳白色,頭紅褐色,前胸背板前半部光滑,具黃褐色剛毛,後半部有褐色粒點組成的凸形紋,後胸和腹部l一7節背面各具長橢圓形橫凹紋1個,四周生褐色粒點。

長14—20mm,乳黃白色,尾端具2個褐環。

生活習性

年生1代,以幼蟲在土下10cm處的麻根內越冬。長江流域越冬幼蟲於3月開始化蛹,5月上旬進入化蛹高峰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成蟲陸續羽化,5月中旬進入成蟲羽化高峰期,5月中旬一6月上旬產卵,6月中、下旬進入幼蟲孵化盛期。

生長繁殖

成蟲多在早晨羽化,隨後從土中爬出,體壁和鞘翅變硬後爬到麻株上為害。受觸動時迅速飛起或落地假死。羽化後3—5天開始交尾、產卵,卵多產在距地面3m左右的麻株上,把卵產在麻稈木質部與韌皮部之間,每個產卵孔內只產1粒,個別4粒,每雌產30粒左右。初孵幼蟲先為害韌皮部組織,7—10天后蛀入莖髓部,向下侵入至龍頭根和扁擔根里,蛀食麻蔸。大發生時,l麻莢里有3—8頭幼蟲,幼蟲老熟後在根部先咬一羽化孔,後用麻屑或糞渣堵上,在其中化蛹。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假死性,在成蟲盛發期的早晨或晚上,進行人工捕殺。(2)收穫麻頭時,要齊地面砍割麻株,可消滅部分卵和幼蟲。儘量在幼蟲孵化期間剝麻皮或結合麻莢灌藥毒殺初孵幼蟲。安排新麻田時,種莢需無蟲。為防止芝麻種蔸傳播天牛,應將冬季砍好的種安置入冷水中浸24小時,晾乾後再種。(3)在成蟲產卵前,每667m2 噴撒(灑)2.5%乙敵粉1—1.5kg或90%晶體敵百蟲l000倍液,先從麻田周圍開始,逐漸向中間前進,防止成蟲逃出田外。(4)必要時用90%晶體敵百蟲700一800倍液或10%茶籽餅浸液淋澆麻蔸部,毒殺初孵幼蟲。

分布區域

廣布全國各產麻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