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菜土

苦菜土

菜土屬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味苦,性寒無毒,鹼性菜。因其味苦,又名苦菜。名荼、苦苣、苦蕒、游冬、褊巨、老鸛菜、天香菜。株高50~100公分,根為淺性直根系,鬚根發達,葉片淺綠色,有皺葉和平葉兩個類型,皺葉類型葉片為披針形,葉緣有鋸齒,深裂或全裂;平葉類型葉片長倒卵形,葉緣缺刻少而淺,葉片以襉褶方式向內抱合成鬆散的花形,苦味稍重。苦菜土生長在深山老林,其葉翠綠肥厚,鮮嫩味美。尤以生長在深山大澗灌木叢中無陽光直射的,其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最高。苦菜土可用於治黃疸,疔瘡,癰腫。因開紫色花而得名,20世紀50-60年代用來充飢,其治療慢性膽囊炎、胃炎、高血壓、腦血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基本信息

概述

苦菜土
苦菜土
李時珍說:“苦菜即苦蕒,家栽者呼為苦苣,實一物也。其莖中空,折之有白汁,莖上之葉抱莖,開黃花如初蕊野菊,結子後有白毛隨風飄揚,落地即生。"有的地區把苦菜稱作墓頭回或敗醬草。

卷二十七"苦菜"條記:初春時生苗,莖中空,折斷時會流出白汁,開黃花和野菊相似,其種子附生白毛,能隨風飄揚。苦菜是荼的本義,其味苦,經霜後味轉甜,故有"其甘如薺"、"堇茶如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苦菜土
苦菜土
苦菜土。

釋名:名荼、苦苣、苦蕒、游冬、褊巨、老鸛菜、天香菜。

氣味:(菜)苦、寒、無毒。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

功效:清熱解毒

主治:治黃疸,疔瘡,癰腫。

性味歸經

①《千金·食治》:“味苦,平,無毒。”

②《嘉祐本草》:“味苦,平,一雲寒。”入肝、肺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煮熟或搗汁。外用:搗汁塗或研末調敷。

藥用部位:本植物的根(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我國南部及東北各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春、夏季採收。

用途:花和嫩葉可加入色拉,或炒熟食用。

根可以做成咖啡或無咖啡因咖啡飲用,比起蒲公英咖啡,味道更為柔和。

生物學特徵

型態

苦菜土
苦菜土
株高50~100公分,根為淺性直根系,鬚根發達,葉片淺綠色,有皺葉和平葉兩個類型,皺葉類型葉片為披針形,葉緣有鋸齒,深裂或全裂;平葉類型葉片長倒卵形,葉緣缺刻少而淺,葉片以襉褶方式向內抱合成鬆散的花形,苦味稍重。

花期:進入初夏後會開藍色小花,是清晨綻放、晚上閉合的一日型香草,但能夠連續不斷的開展。

日照:需要日照充足的環境。

管理:比較適合培植在排水良好、營養豐富的鹼性土壤中。

繁殖:播種法,播種適期為9~10月;生育適溫為15~20℃,有良好的耐寒性和抗病性。晚秋時,將已落葉的根株保存在較深的容器中,置放於10度C左右的陰暗處;一個月後,葉片就會迭成球狀,可以做為蔬菜食用。(此為遮光處理的軟化栽培法)。

栽培技術

苦菜土適應性很強,在田間、路旁均能生長。若塑膠大棚人工栽培,比露地早上市40--50天,畝產可達1000公斤以上。其栽培技術如下:

1、播種時間大棚栽培苦菜的播種適應期為7月下旬至8月中旬。過晚苗小,抗寒、抗旱能力低,產量下降。由於苦菜種子沒有休眠期,採種當年即可播種生產。首次種植可以采野生苦菜種子。

2、播種方法為利於

苦菜土苦菜土
苦菜的生長,要選擇疏鬆肥沃的地塊播種,播前深翻細耕,結合整地每畝地施有機肥3000公斤,然後按扣棚面積做畦,一般畦寬1米,畦面開8厘米深小溝7條,溝距12厘米。澆透底水,水滲後將種子播於溝內,用細土將溝覆平。畦面加蓋塑膠薄膜保溫,並在膜上加蓋草苫,以防日曬高溫影響發芽。一般每平方來播種量為3克。

3、田間管理播種後7--8天即可出苗,剛出土的幼苗根系細弱,要通過噴水保持土壤濕潤,以防乾旱苗枯澆水2--3天后及時鬆土,既可抑制土壤水分蒸發,又能促進根系生長。雜草是影響幼苗正常生長的主要因素,所以要隨時拔除。立秋後,天氣涼爽,苦菜生長比較旺盛,為促其根系粗壯,積累更多養分,需結合灌水追一次稀大糞,每畝1000公斤。

4、第二年管理
扣棚:為使苦菜及早上市,又不致遭受凍害,一般要在3月上、中旬和上棚膜。土壤化凍後,摟去地面的枯葉雜草。當地下5厘米土壤達到4--5攝氏度時,苦菜便開始發新芽返青。
肥水:如果冬季積雪少,土壤墒情不好,要在返青後3--5天灌一次水,以能濕透15厘米土層為準,水量過大會降低地溫,影響生長,以後根據土壤情況,到收穫前灌1--2次水即可滿足需要。苦菜以食葉為主,需氮較多。為了獲得高產,需在2--3葉期進行一次葉面追肥,噴施0.5%的尿素溶液。

古籍考證

《爾雅·釋草第十三》 ,"荼,苦菜"。苦菜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

《詩經·國風·邶國之谷風》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詩經·國風豳國之七月》有"采荼樗薪",《詩經·大雅·綿》有"堇荼如飴",一般都認為上述詩中之"荼"是指苦菜。

三國吳國陸璣《毛詩草木鳥獸魚疏》記苦菜的特徵是:生長在山田或沼澤中,經霜之後味甜而脆。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據記載:苦菜,又稱苦苣菜、苦麻菜、苣蕒菜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屬菊科。從外形上看,苦菜莖直立,葉呈披針形或圓形,通常羽狀深裂。邊緣有不規則的尖齒。頭狀花序頂生,花冠黃色。民間食用苦菜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亦常用做草藥。

營養成分

苦菜土苦菜土
苦菜的營養價值比較高。據測定,每百克鮮菜中含蛋白質1.8克,糖類4.0克,食物纖維5.8克,鈣120毫克,磷52毫克及鋅、銅、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維生素B1、B2、C、胡蘿蔔素、煙酸等。此外,還含有臘醇、膽鹼、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學物質。苦菜中含有維生素C88毫克,胡蘿蔔素3.22毫克,分別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苦菜嫩葉中胺基酸種類齊全,且各種胺基酸之間比例適當。食用苦菜有助於促進人體內抗體的合成,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大腦機能。苦菜中豐富的鐵元素有利於預防貧血,多種無機鹽和微量元素有利於兒童的生長發育,多種維生素可促進傷口癒合,防止維生素缺乏 。

主治功效

1.主治血淋、尿血。用苦蕒一把,加酒、水各半煎服。

2.喉痹。用若蕒搗汁半碗,加開水泡燈心取汁半碗,調勻服。

3.對口惡瘡。用苦蕒搗汁一碗,加薑汁一匙,酒送服。同時以藥渣敷滄一、二次,即愈。

4.赤白痢。用苦蕒根煮服。

食譜菜譜

苦菜土苦菜土
苦菜什錦
原料:苦菜250克,水發香菇豆腐、粉條、土豆、白菜各100克,蔥、薑末各10克,鹽、味素、醬油、花椒油、香油、料酒、奶湯適量。

做法:苦菜洗淨,切成段;香菇用水發好後,一切兩半;豆腐切成小長方塊,入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待用;土豆削皮,切滾刀塊,炸成紅褐色;粉條溫水泡軟;白菜切段;炒勺置旺火上,加油燒熱後用蔥、姜熗鍋,煸香菇,烹料酒、醬油,迅速加入奶湯,放入土豆、豆腐、粉條、白菜,小火煨10分鐘,再放人苦菜、鹽、味素,入味後,淋花椒油、香油,出勺即成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