苣

〔萵~〕見“萵”。◎〔~勝〕胡麻的別稱。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jù qǔ
注音:ㄐㄩˋ ㄑㄩˇ
簡體部首:艹
部外筆畫:4
總筆畫:7
繁體部首:艸
部外筆畫:5
總筆畫:11
五筆86&98:AANF 
倉頡:TSS 
鄭碼:EHX 
筆順編號:1221515 
四角號碼:44717 

字義

基本字義

● 苣
jù ㄐㄩˋ
◎ 〔萵~〕見“”。
苣賣菜
◎ 〔~勝〕胡麻的別稱。
◎ 用葦桿紮成的火炬。

其它字義

● 苣
qǔ ㄑㄩˇ
◎ 〔~賣菜〕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葉互生,廣披針形,花黃色,莖葉嫩時可食。

詳細字義

◎ 苣 jù
〈名〉
1、萵苣,菜名
而苣不甲坼,獨野莧菁菁。——杜甫《種萵苣》
2、另見 qǔ
3、用葦稈紮成的火炬。後作“”。
4、.指燈花。
5、蔬菜名。即萵苣
6、苣(讀巨)一作炬,為人跪坐執炬以照明。古無蠟燭、火油,更無電燈,晚上使奴執火炬以照明。禮記檀弓篇上“童子隅坐而執燭”管子弟子職,“昏將舉火,執燭隅坐。”古燭為火炬。執燭之人,稱為燭奴。說明殷代有家內奴,更為生動形象化。(摘自黃現璠撰《我國民族歷史沒有奴隸社會之探討》廣西師範學院學報,1979年2月、3月第二、三期連載)

常用詞組

◎ 苣蕒菜 qǔmǎicài
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葉子互生,廣披針形,邊緣有不整齊的鋸齒,花黃色。嫩苗可供食用,葉可制農藥

方言集匯

◎ 粵語:geoi6
◎ 客家話:[客英字典] ki3 gi3 [海陸豐腔] ki3 gi3 [客語拼音字彙] gi1 [台灣四縣腔] ki3 gi3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苣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5
《唐韻》其呂切《集韻》《正韻》臼許切,$音巨。《說文》束葦燒也。今俗別作炬,非是。《後漢·皇甫規傳》束苣乗城。 又《唐書·車服志》凡天子之車五路,金鳳翅,畫苣文鳥獸。 又《玉篇》苣藤,胡麻也。《曹唐·遊仙詩》喫盡溪頭苣蕂花。 又《本草》萵苣,見萵字注。又白苣,似萵苣,葉有白毛,氣味苦寒。又苦菜,一名苦苣。《韻會》野生曰褊苣。《杜甫詩》苦苣刺如針。《注》卽野苣也。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苣
苣
束葦燒。從艸巨聲。〖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炬,非是。其呂切

組詞

1、同心苣 tóng xīn jù ㄊㄨㄙˊ ㄒㄧㄣ ㄐㄨˋ
(1)相連鎖的火炬狀圖案花紋。古人常用以象徵愛情。 南朝 梁 沈約 《少年新婚為之詠》:“錦履並
同心節
花紋,繡帶同心苣。”
(2)指織有同心苣狀圖案的同心結。 唐 段成式 《嘲飛卿》詩之五:“愁機懶織同心苣,悶繡先描連理枝。” 前蜀 牛嶠 《菩薩蠻》詞:“窗寒天欲曙,猶結同心苣。” 清 納蘭性德 《虞美人》詞:“銀牋別夢當時句,密綰同心苣。”
2、束苣 shù jù ㄕㄨˋ ㄐㄨˋ
捆葦桿為火把。《後漢書·皇甫嵩傳》:“其夕遂大風, 嵩 乃約勑軍士,皆束苣乘城。” 李賢 註:“《說文》云:‘束葦燒之。’” 清 王晫 《今世說·豪爽》:“﹝ 王阮亭 ﹞始抵 燕子磯 ……從者顧視色動, 王 徑呼束苣以往,題數詩於石壁,從容屣步而還。”
3、萵苣 wō jù ㄨㄛ ㄐㄨˋ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圓形,頭狀花序,花金黃色。莖和葉可作蔬菜。通稱萵筍。 唐 杜甫 《種萵苣》詩序:“既雨已秋,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

字型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
台灣細明體
香港明體
韓國明朝體
日本明朝體
舊字型

拼音是j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