詎

詎(詎) jù 形聲。字從言從巨,巨亦聲。“巨”意為“包羅萬象”,引申為“一切情況”、“任何情況”。“言”與“巨”聯合起來表示“預言任何情況”、“談論任何事物”。本義:預言任何情況或談論任何事物。說明:本字用為表示反問的副詞,表示超出預言範圍或談論範圍的情況。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拼音:jù

簡體部首:訁,部外筆畫:4,總筆畫:6

繁體部首:言

五筆86&98:YANG倉頡:IVSS鄭碼:SHX

筆順編號:451515四角號碼:31717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BB5

基本字義

◎ 豈,怎:~料。~知。

基本字義

【副】

豈,難道——用於表示反問。如:詎料(哪能料想到;不料);詎意(同“詎料”);詎可(豈可);詎能(豈能);詎敢(豈敢)

無;非;不〖no;not〗。如:詎幾(無多)

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晉·潘岳《悼亡詩》

不料,哪知。如:詎奈(叵奈;無奈)

【連】

如果〖if〗

詎非聖人必偏而後可。——《國語》

其為戒,詎止歿身不可忘。——《欽定四全書·歸田類稿》

康熙字典釋義

《酉集上》 言字部 康熙筆劃:12 部外筆劃:5

《唐韻》其呂切。

《集韻》《韻會》《正韻》臼許切,音巨。

《說文詎》,猶豈也。

《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後漢·光武紀》天下詎可知而閉長者乎。

《宋書·沈約自序》若馳一介,四方詎不回響。

《玉篇》止也,至也,格也。 又通作巨。《前漢·高帝紀》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

《師古注》巨,讀曰詎,猶豈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巨去聲。義同。

《字林》未知詞也。 《正字通》《讀書通》詎通作渠、鉅、遽,非。

拼音是j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