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茶[中藥]

苦丁茶[中藥]
苦丁茶[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苦丁茶,中藥名。是冬青科冬青屬苦丁茶種常綠喬木,俗稱茶丁、富丁茶、皋盧茶,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及華南地區(江西、雲南、廣東、福建、海南)等地,是我國一種傳統的純天然保健飲料佳品。苦丁茶中含有苦丁皂甙、胺基酸、維生素C、多酚類、黃酮類、咖啡鹼、蛋白質等200多種成分。其成品茶清香有苦味、而後甘涼,具有清熱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強心、潤喉止咳、降壓減肥、抑癌防癌、抗衰老、活血脈等多種功效,素有“保健茶”、“美容茶”、“減肥茶”、“降壓茶”、“益壽茶”等美稱。袋泡苦丁茶、苦丁茶沖劑、苦丁茶含片、複合型苦丁茶等多種保健食品。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冬青科植物枸葉、大葉冬青或苦丁茶冬青的嫩葉。

性味

甘、苦,寒。

歸經

歸肝、肺、胃經。

功效

疏風清熱,明目生津。

主治

風熱頭痛;齒痛;目赤;聤耳;口瘡;熱病煩渴;泄瀉;痢疾。

相關配伍

1、與石膏同用,清熱瀉火,宣肺清散。

2、與蘆根同用,養陰生津,除煩止渴。

3、與菊花同用,疏風熱,明目。

4、與黃連同用,清里和表,理腸止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入丸劑。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塗搽。

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經期女性、腸胃不好等都不宜飲用。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陰乾,備用。

生理特性

常生長於海拔400-800m的山谷、溪邊雜木林或灌叢中。它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根系發達,生長迅速,喜溫喜濕,喜陽怕漬,適合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灌良好,土壤pH5.5-6.5,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上種植;適應在年平均氣溫在10℃以上,≥10℃以上的年有效積溫4500℃以上、長年平均絕對最低氣溫不低於-10℃。降雨量在1500mm以上, 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的生態條件下生長。 苦丁茶生長環境條件,無論是溫度、光照、還是空氣濕度,都能在保護地環境條件下實現,因此,我們認為苦丁茶能在我國北方進行保護地生態模擬栽培。1999 年春季,從海南省澄邁縣澄邁萬昌苦丁場引種大葉冬青進行大棚栽培,至今已有4年多的時間,獲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時積累了一定的栽培經驗。

產地

主要分布在四川、重慶、貴州、湖南、湖北、江西、雲南、廣東、福建、海南等地。

相關論述

1、《本草逢源》:“止痢。”

2、《醫學纂要》:“治天行狂熱。”

3、《本草綱目拾遺》:“逐風、活血,絕孕。”

4、《本草求原》:“清肺脾,止痢,清頭目。”

5、《中國中醫藥大詞典》:“散肝風,清頭目,治耳聾、耳鳴、盯耳流膿、活血脈,涼子宮。”

6、《四川中藥志》:“能清熱散風,除煩解渴。治頭痛、齒痛、耳鳴、目赤及食滯有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