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生菌病樣膿皮病

本菌由De Azua和Pans(1906年)首先報導,系一種少見的表現為組織增生反應的特殊類型慢性膿皮病。

基本信息

病因

本症系由於機體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綠膿桿菌感染所發生的不正常反應。

臨床表現

皮損常發生於外傷處,但以後可在正常部位出現新的損害。其損害可逐漸向四周擴張,而形成環狀斑塊,其邊緣高起呈疣狀,上有厚痂,去除後,可見很多膿腫,有膿汁滲出。以後中心痊癒,留有瘢痕。外觀酷似芽生菌病,膿液具有惡臭,此與真性芽生菌病可不相同,多為單發。

治療

提高機體抵抗力,局部可先用清潔劑,如0.02%呋喃西林溶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並除結痂,再外用抗生素軟膏。全身可使用足量的抗生素。

預防

1.在易於發生膿皮病的單位(如某些工廠、農機站、國小校等)中廣泛進行有關防治化膿性皮膚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定期進行預防檢查,儘可能消滅一切發病因素
2.注意皮膚衛生,加強身體鍛鍊,增進皮膚的抵抗力。
3.保持皮膚機能的完整性。對於皮膚病,尤其是瘙癢性皮膚病,應及時進行合理治療。防治皮膚損傷,避免搔抓及皮膚摩擦等刺激。
4.衣帽毛巾、面盆等禁止公用防止接觸傳染,對患者適當進行隔離。患者所用敷料及接觸物要嚴格消毒或焚毀。在患病期間,除套用藥液清洗皮損外,禁止用自來水洗滌患部以防擴延
5.發病時應禁飲酒或食辛辣刺激食物。少食厚味食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