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邊女工

花邊女工

花邊女工,畫作名稱,有17世紀荷蘭維米爾的名畫《花邊女工》及19世紀俄羅斯特羅平寧名畫《花邊女工》。

維米爾的名畫

【畫作名稱】《花邊女工》(The Lacemaker)又譯《做蕾絲邊的少女》、《縫紉女工》

【創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蘭)

【創作年代】不詳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現實主義

【題材】風俗

【規格】24cm×21cm (另人吃驚的小)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巴黎羅浮宮

作品賞析

《花邊女工》是維米爾的優秀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畫作以詩意化的方式描述一個在編織蕾絲的女工那種專注平和的神情,以一種抒情情調給人美的享受。維米爾與同時代畫家的不同之處在於,他以極端、甚至顫抖的感光度來表現光線,喜歡用藍色和檸檬黃兩種色彩組成十分和諧的色調。他的作品中特別的光感,實際上是藉由一種新的技巧而達成的。這種技巧部分依靠光學實驗,但主要是依靠著觀察,以及對色彩微妙的滲透反映的直覺。他捕捉色彩光亮的方法相當特別,以微小的如珍珠的亮點構成物體輪廓,作品中的焦距平均分配,因此顯得平靜與客觀。

《花邊女工》(The Lacemaker)這幅畫說明了:認真的女孩最美麗。你仔細瞧,你一定隨著光線看到女孩的手指不斷用線穿針引線,再者你會注意到他兩邊的頭髮一邊整肅,一邊鬆散。 就是這么自然而然的你會隨著畫而起舞。 這又是將瞬間凝止為永恆之作了。 黃衣服的少女,和在旁的藍色座墊,給人溫暖之餘,讓人平靜享受日常生活之簡單美。

畫家簡介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1632~1675)是典型的荷蘭風俗畫家,常常被認為是“荷蘭小畫派”的代表。他與哈爾斯倫勃朗一起是公認的17世紀荷蘭繪畫三個重要的代表人物。

維米爾出生於荷蘭代爾夫特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經營一家客店併兼營賣畫的生意。維米爾在1653年成為代爾夫特的畫師,1663年和1670年兩次被選為該公會的會長。在西方美術史上,維米爾曾被稱為“謎一樣的畫家”。1675年,正值43歲的維米爾英年早逝,自從他去世後,他的名字曾一度被人們所忘卻。維米爾繪畫的藝術價值過了兩百年後才被人們認識。

維米爾的作品非常少,留存下來的可以歸於他的作品不超過35幅。他的大部分作品是描繪舒適、安閒的資產階級家庭生活的,表現周圍熟悉的婦女,喜歡將通常的家務勞動詩意化,作品一般不注重情節。

維米爾留下的風景畫更少,但是每一幅畫都非常精緻,為人熟知的有《代爾夫特的風景》、《小巷》等。在《小巷》一畫中,整個畫面完全把時間凝固了,無論是在巷中洗衣的女人、坐在門前縫補的婦女,還是在路邊遊戲的小孩,她們原本正進行的動作,在維米爾的畫筆下,完全停滯下來。在這幅畫前,我們的心靈得以沉澱,發出清淡的憂傷,我們在其中感受到身旁的時間正悄然地划過腳趾。

維米爾喜歡畫忙碌的僕人,像《倒牛奶的女僕》、《拿酒杯的少女》、《穿藍衣讀信的少女》、《花邊女工》,儘管這些畫中的人物多是雇維米爾畫像而打扮成女僕模樣的富家少女,但是在維米爾創造出來的畫面中,她們卻是那樣大方質樸,絲毫沒有做作之氣。維米爾雖一生以賣畫為生,艱難度日,但他並沒有因為金錢而貶低自己的藝術,每一幅作品都流露著他真實的內心。因為維米爾很清楚,他是在為自己畫畫,甚至在有些時候是為了堅持自己的創作意圖而不惜得罪畫商。在這些畫面里,維米爾大膽地使用藍色與檸檬黃,往往在畫面之一角設定一扇窗戶,那照射進房間的輕柔陽光讓整個畫面顯得清新自然。

維米爾一生都在捕捉光的微妙變化,光中的色彩,似乎是他沉靜內心的思考,窺見了光輝中的棲居者,然後在畫面中表露出來,再穿透每一個觀者的心。

在今天看來,維米爾是一個優秀風俗畫家,更多時候也是一個陽光下的抒情詩人。我們揭開那細小的筆觸,透過繪畫的表面,依然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思”。那“思”的軌跡正是畫中閃動的光點,在細微處跳動,沉浸在我們的靈魂深處。

特羅平寧名畫

【畫作名稱】《花邊女工》

【創作者】瓦西里·特羅平寧(Vasily Tropinin 1776—1857年俄羅斯

【創作年代】1823年

【類別】畫布油畫

【風格】古典主義

【題材】肖像

【規格】不詳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

畫作欣賞

在《花邊女工》中,特羅平寧創造了一種接近風俗畫的新肖像形式,刻畫了做花邊的姑娘樸實和善良的面貌特徵,同時又細緻的描繪了她的服飾、髮式和她謹慎的動態以及一些職業細節,使讀者隱約感覺到這是一名出身於奴農的花邊女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