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河南洛陽花果山]

花果山[河南洛陽花果山]

花果山位於古都洛陽西89公里的河南省宜陽縣西南部的穆冊鄉境內,花果山總面積4810公頃,主峰海拔1831.8m。森林覆蓋率達87.4%,年平均氣溫14.4度,夏季最高氣溫26度,早在隋唐時期即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唐朝大詩人白居易、韓愈、劉禹錫、裴度、李賀,宋代張耒、司馬光,金末元好問,明代唐伯虎均有吟詠花果山的傳世之作。1991年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為國家森林公園,2000年被評為洛陽市十佳風景區之一,2001年被評為三A級旅遊景區。2015年被取消3A級景區資質。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河南洛陽花果山在縣城西南深山區的穆冊鄉。距縣城50多公里。東鄰岳頂山、北接女幾山。西交洛寧境。南連嵩縣地。總面積20多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
花果山之名,始見於北宋《太平寰宇記》:“壽安縣岳頂山在縣西南,又西為花果山”。據《山海經》記載,商周時期稱姑媱山。傳說是“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屍化為媱草”,因以為“化姑山”。在《太平寰宇記》里,又將“化姑”念做“花果”。也因為這裡山果雜集,春花秋實而得名為“花果山”。這與女幾山雖同出一源,但女幾山以神話傳說著稱於世,花果山以風物特色享有盛名。此山主要特點是: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霧美、林茂,具有神話幻想境界。
山、玉皇頂拔地突起巍峨壯觀,南天門崖壁陡峭峻極入云:鋸齒山,參差錯落,宛如一組三藏赴西天取經雕塑,麥穗山,金光燦爛,如臨村外麥場;石簾山,紋理清晰,似珠竄倒掛天空。此外還有雲海三島、梯子溝、仙人居,顧名思義,各有奇態。
石,唐僧石正面象和尚拱手站立,背面頭部如小山懸空。號稱飛來石、寒心石、象雜技師倒立單腳蹬壇;老人石,腰駝背弓,形象逼真;摞摞石,兩石相摞,接觸不足方尺,頂端可建房,四周如大廈挑檐;羅鍋石,兩石相接,中空可通行人,傳說為孫悟空出生之石。更有大小石猴5處,有的相抱接吻,有的抓耳搔腮,有的欲跳欲蹦,千姿百態,神氣十足,還有閻王石、揚船石、石院牆、都是天生奇景。
崖上有洞,洞中有水,水流有潭。僅七峪溝就有四道潭。瀑布、急流、險潭、隧洞,使人淒神寒骨,古人曾題“龍潭虎穴於石壁。玉女瀑水花飛濺,如禮花銀光閃耀。水簾洞幽暗深靜。”頂有石猴並立。
草木蔥蘢,煙霧縹緲,四時景色如畫。春天野花爛漫,鶯歌燕舞;夏天山風習習。可以消暑解悶;秋天碩果纍纍,霜葉透紅似火;冬天,林海雪原,銀波玉浪,起伏壯闊。

四大特點

“雄峻賽五嶽,奇秀冠中原”,這是一位老將軍——王平上將為花果山的題詞,其中雖不無溢美的成分,卻也真切地道出了花果山的四大特點:雄、峻、奇、秀。

先來說“雄”。說到“雄”,人們自然想到雄甲天下的泰山。泰山崛起於華北大平原的東側,凌駕於齊魯丘陵之上,通天拔地,氣勢宏偉,加上歷代精神文明的渲染和人文景觀的烘托,
花果山花果山
確實給人以雄渾博大的感受,但比起泰山,我們的花果山也並非小巫見大巫。泰山主峰海拔1545米,相對高度1300餘米,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米,相對高度1500米。花果山論高度要高出泰山一截,論體量,則加上綿亘數百里的姊妹山,又要大出泰山許多。花果山群峰盤亘,直通中嶽嵩山的太室、少室二山,基礎不可謂不廣大;花果山兀自聳立,空青在天,在黃河、洛河、伊河三川流域,一柱擎天,不可謂不高峻。所以遜色者,僅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沒有帝王朝覲封神的榮耀而已,但這並不影響它高大雄偉的風采。

再來說峻。峻者,險峻也。花果山千米以上的高峰30餘座,疊嶂連雲,劈地摩天,既有突兀隆起,又有強烈下陷,深谷陡壁隨處可見。靈霄壁垂直矗立,如刀劈斧鑿,仰觀似與天齊;捨身崖自拔深壑,光滑直削,俯察觸目驚心。東峰岳頂的通天梯,200餘級石階,幾近80度坡度,非扶鐵鏈而不敢輕易上下;七峪溝潭瀑相間,絕壁處處,非經棧道難以抵達。“無限風光在險峰”,偉人毛澤東的詩句深含哲理,是說非歷險不得觀賞奇景。游花果山,相信你會對詩句有更深刻的體驗。花果山的險峻,不像西嶽華山的一些景點,如千尺幢、百尺峽、蒼龍嶺那樣,叫人膽顫心悸、望而生畏,花果山的險,是險而不危,是帶有人情味的險。即使少年兒童和退休老人,只要體力許可,勇於攀登,同樣能獲得涉險歷峻的無限樂趣。

花果山有三奇,即石奇、樹奇、雲奇。先說石奇,花果山通體為灰色花崗岩組成,堅硬、巨大的花崗岩呈縱、橫、斜各種節理髮育,形成懸崖峭壁以及石柱、石筍、石墩、石蛋等各種形態,似人、似物、似禽、似獸。由於這裡相傳為齊天大聖孫悟空的老家,所以以《西遊記》故事命名的石景特別多,如:師徒峰,峰頂上一組形態各異的巨石,組成了唐僧師徒四人的群雕,惟妙惟肖,蔚成奇觀。其它如雙猴接吻、悟空議事、八戒迎賓、唐僧石、僧盼石、仙桃石、半桃石、壽桃溝,無不是因形附會,以石命名的。花果山大里溝、七峪溝兩條溪谷中又呈現另一種石像景觀,大小不一的花崗岩石塊相互疊壓,清泉碧潭間,圓石磊磊,潔淨而漱心。花果山的樹是從堅硬的石隙石縫中生根的,因而也呈現出頑強的多種多樣的生命形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黃山絕頂的松:“高者不盈天,低者僅數寸,平頂短鬣,盤根虬乾,愈短愈老,愈小愈奇”,在花果山的絕壁懸崖上,此類樹像景觀隨處可見。至於樹齡在數百年以上的老樹,其盤根錯節的樹根,旁逸斜出的枝幹,又往往以出人意料的姿態,演繹出生命的讚歌,讓人嘆為觀止。花果山龍頭松、鳳凰櫟,情人椿等古樹名木下,常有人拍照留念。花果山雲海又是一大奇觀,由於山高谷深,地形多變,雨後登山常可以看到煙雲浩渺的雲海奇景,特別是站在南天門上遠眺洛川,曲折深邃的七峪幽谷上空,漂浮著團團雲霧,在水平和垂直氣流的作用下,聚、散、奔、涌、升、降、飄、逸,忽濃忽淡,瞬息萬變,遠處的洛河,近處的青山,時隱時現,若真若幻,置身其間,使人頓生“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之慨,夏季到花果山來看雲,無疑是一大享受。
花果山花果山

最後再來說一下花果山的秀,《康熙字典》里對秀的解釋是:“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可見稱秀的山景,首先要有良好的植被,樹木蔥蘢,花草繁盛,生機盎然。我國南方雨量充沛,植被茂密。不僅“峨眉天下秀”,許多名山景觀也都以秀色著稱,而北方一些景區因缺水乾旱,植被覆蓋較差,所以有“南秀北雄”之說。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就花果山而言,便雄、秀兼而有之。景區內植物種類繁多,森林覆蓋率達92.4%,每年清明過後,迎春連翹梅花櫻花紫藤海棠、杜鵑相繼吐蕾綻放,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圖,使花果山在鬱鬱蔥蔥之中,透露出幾分靈氣,幾分艷麗。說花果山秀,還在於它的山體優美,主景區山勢緊湊,群峰圍聚,峰峰如碧嶠,似春筍,景觀雄秀。山青水必秀,花果山秀麗的山景還伴隨著秀美的水景。大里曲溪,清流激盪,九溪十八澗,處處現美景;七峪幽谷,潭瀑相連,飛瀑流泉間,自有真圖畫。當然,花果山目前還沒有大的水面,難以欣賞到煙波浩渺的水景,但幽幽峽谷、涓涓細流,纖巧清麗之中,同樣蘊含著美的風韻。

常見一些游山客,興致勃勃地登山,氣喘吁吁的下山問及感受,答曰沒啥看頭。這些人所欲見者,無非樓台亭閣而已,殊不知,樓台亭閣處處皆有,大同小異,若以此為“有看頭”,自可以入城市,進公園,何必進山?山有山的個性,山有山的魅力,發現不了美的人,自然也無法享受到美。“足跡幾遍域中”的清末學者魏源,所游山多矣,在他看來,不僅山山有美景,而且山山皆有可學。他在《游山吟》一詩中寫道:“人知游山樂,不知游山學。人生天地間,息息宜通天地龠。特立山之介,空洞山之聰,淳蓄山之奧,流駛山之通。泉能使山靜,石能使山雄。雲能使山活,樹能使山蔥。誰超泉石雲樹外,悟入介奧通明中?游山淺,見山膚澤;游山深,見山魂魄,與山為一始知山,寤寐形神合為一。蝸爭膻慕世間人,請來一共雲山夕。”

三美景觀

自然景觀

1、森林景觀。有植物1400多種,如白皮松、迎賓松、盤龍松天狼松藤戀樹華蓋樹、飛天樹等,兼有眾多奇花異草,色彩斑斕,姿態萬千。脊椎動物200餘種,有金錢豹、香獐、草鹿、羚羊、
花果山花果山
大小靈貓、金雕、啄木鳥、相思鳥、八哥、杜鵑等,給遊人增添無窮野趣。
2、春花爛熳。繼迎春、連翹綻開,柳梢泛綠,櫻花、紫藤迎風怒放,桃花灼灼、梨花素素,更有紅、白、紫各色杜鵑,叢叢簇簇,遍布山崗,蜂蝶漫舞,景色奇妙。
3、秋山紅葉。深秋來臨,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如花似錦,絢麗多姿,更兼松柏蒼翠,碩果纍纍,林區風光分外妖嬈。
4、奇峰異石。基岩為花崗岩,經冰川活動,斷層切割,形成名峰八十一,奇石一百零八,千姿百態,鬼斧神工。主要有:麥穗山、石簾山、師徒峰、羅漢峰、唐僧石、雙猴接吻、金雕群猴、悟空議事等。摞摞石,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飛來石”,堪稱天下奇觀。
5、泉溪潭瀑。內有九曲玉溪、七峪碧水、飛瀑懸簾珍珠潭、西佛泉、池、水簾洞等景觀各異,魅力無窮,瀑布20多處,分五大類型,碧水長流,各具特色,著名的有玉女瀑隱龍瀑雙疊瀑等。

天象景觀

1、岳峰觀日。雨過天晴,朝陽初升,碩大無比,霞光滿天。
2、蒼嶺雲海。每當盛夏,鍋柏嶺山南雲海茫茫,天地渾然一體,變幻莫測,氣象萬千。

3、簾溝日珥。簾溝、大里溝一帶,夏季多有日珥、飛虹,奇妙異常。
4、岳頂霽雪。寒冬降雪,漫山皆白,玉樹銀花,景色奇絕,為舊時宜陽八景之一。

人文景觀

1、碑碣石刻。古廟內尚存碑碣17塊,清乾隆十五年的兩通碑具有重要價值。石刻古代較多,至今尚有5處。

花果山花果山

2、石棧道。七峪溝尚有兩段石道,石壁間鑿孔,巧以石柱、石條鋪架而成,古樸險峻。

3、北斗閣。位於岳頂山巔,面南,雙層飛檐仿唐建築,內有四面佛塑像,重九盛會香客雲集。
4、花果山書畫院。位於大里溝中部,北倚獨秀峰,南臨九曲玉溪,主建築展廳一座,接待樓兩座,前有石砌拱橋,紅牆綠瓦,環境清幽,格調高雅。
5、將軍碑林。內有百餘幅中國當代將軍題詞石刻,其中包括徐向前元帥、李德生上將等名將題詞。
6、名人詩畫。岑參、白居易韓愈劉禹錫李賀、邵雍、元好問等均有題詩,唐伯虎有詩畫四幀。

特色景點

玉皇泉

玉皇泉位於岳頂峰,海撥約1500米處,汩汩清泉,注入方池,長久不斷,冬夏不竭嘗一口,甘武列浸脾,摸一把,清涼撲懷這裡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山依著水,水巒著山,山水合一,相映生輝。

水簾洞

花果山的水景,各有丰姿,不僅有涓涓溪流,懸練飛瀑,碧水深潭,而且水簾洞,嫵媚婀娜,可謂“花山明珠”位於花山廟的水簾洞,洞深6米,長約15米,高2.5米,洞口不足一米,被一巨石掩閉,石中一縫正對洞口,可一人通行。四壁光滑,可乘40餘人,洞上有一溪水,經洞口飛流而下,狀如珠簾,五光十色,洞外溝谷縱橫,樹木紛披,芳草蔥翠,景色秀麗。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真乃“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可謂奇觀。《西遊記》中美猴王詩曰:“颳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岳山日

岳頂山古稱泰山海撥1643米是花果山次高峰,位於景區東北部,四周森林茂密,在林海上空看日出,別有番情趣。凌晨登岳頂峰,可見曙光初露,朝霞奪目,萬山重巒,無數奇峰,雲蒸霞尉,雲霧繚繞,時隱時現,變化萬千。尉藍的天空,乳白色變成緋霞,由鮮變成丹紅,緊接著在支霓上端露出民一牙橘紅,冉冉上升,露出半個赤盤,愈來愈大,剎時,赤盤“騰”地躍出了霧海,旭日東升,形如宮燈,霞光四溢,卻一點也不刺目,隨著紅日的升高,卻又耀眼奪目,光芒萬丈,森林披上了彩霞,山巒灑滿了金輝,堪移奇觀。

花山雲海

花果山花果山
雲海是花果山奇景之一,夏秋季節,上午或傍晚,雨後初晴山谷里騰起絲絲水珠,潔白如絮,凝結為雲、白雲如潮、湧入山谷,遂成白練,飄遊匯集,變成浩瀚無際的“雲海”。突出的山峰、建築物,象似大海中的島嶼,在凶涌膨湃的銀波中,忽隱忽現,懸浮於雲海之中,如海市蜃樓,似蓬來仙境。“雲海三島”,“祥雲棒桃”,堪 稱天下奇觀。氣流上升,風乍起,雲被分割,雲形突變,疾馳滾滾,萬馬奔騰,氣勢磅礴,特別壯觀。雨後初晴的傍晚,花果山雲霧茫茫,映襯玒陽如血,又展現出幅橙紅瑰麗的雲海景色。“乘雲駕霧登天台,白雲悠悠撲面來,揮手逐她她不去,笑把柔唇吻君杯”。是遊人對花果山雲霧的讚美。

花山廟

花山廟相傳建於唐代,位於花果山西側,海拔1300米處。面對七峪溝,背依十八羅漢峰,三面環山,群峰林立,泉溪潺流,環境清幽,景色迷人,廟內原有玉皇殿、老母殿、西佛殿五祖殿等,共有建築180人余間,占地約四萬平方米,廟內原有碑碣100餘樽。取經壁畫甚多,是研究古代建築,宗教文化寶庫。可惜這些文物古蹟,毀於解放戰亂之中,現存只有幾間廟宇,殘碑70餘樽。但古蹟尚存,風韻猶在,還是很有價值的文物。

珍珠潭

花果山花果山
碧玉潭位於七峪溝下部,是進溝的第一個深潭,人稱她頭關係密切潭,面積約兩千平方米,兩山峽持,崖壁險峻、潭水墨綠,狀如碧玉,山光水色與天色相連,一灣青弘,萬箭擊水,無數珠光閃射。靜觀深潭,碧水如鏡,人在潭邊觀水,水在潭中蛺人,確有“潭影空人心的詩情,在碧玉潭上方激流邊,有一珍珠潭,人稱豆腐鍋”。潭口圓形,面積約兩平方米,深不可測。潭中水泡,串串團團,大大小小形如珍珠,左右翻滾,上下眼花繚亂,景色絕妙,可謂奇觀,此外還有青龍潭,玉女潭隱龍潭。碧玉池等。潭潭秀麗,潭潭誘人。有人游青龍潭曰:洞門漠漠白雲還。雲外春潭鏡里山,唯有青龍眼不穩,時來行雨到人間。

凌雲閣

凌雲閣建於岳山峰頂,海撥1600米處,孤峰突兀,絕壁千尺,怪石嶙峋,景色雄峻。登凌雲閣唯一通道,是入雲梯,古人在懸崖壁之間,直線開鑿218級台階,狀若雲梯,非勇者不能攀,僅容一人行走,前者腳登後人頂,後人頭頂前者足,偶一回首,但見白雲纏身,恍若懸空,遊人沿石級登閣,晴天如壁畫懸空,霧天似空中騰雲宛如畫中雲遊,在入雲梯的頂端,飛架凌雲閣,高入雲端,穿洞入閣,舉止遠望,層巒疊嶂,無邊無際,俯視懸崖,如臨深淵,令人目眩,若遇朝霞,雲海、晚霞,五彩繽紛,景色險奇,尤為壯觀。

岳山霽雪

岳山冬季,元月最冷,平均氣溫—3.2℃冰雪天氣占三分之二。朔風勁吹,千里冰風,玉花紛飛,漫山皆白,銀裝素裹,似山舞銀蛇,如原馳蠟象,分外妖繞,若遇上光頭凌,則是另一景象,滿山冰凌倒掛,全林玉樹瓊花,青松翠柏,披銀掛玉,灌木矮林,冰燈萬盞,雪霽乍情,這便是宜陽八景中“岳山霽雪”。宋代蔡襄詩中贊曰:宜陽南路是仙山,雪擁雲埋查靄間,洗眼來看無覓,不知可否在塵囊。

與《西遊記》

這裡果真是神話小說《西遊記》創作的原型么?贊成者從歷史記載、自然風貌、民俗信仰等方面尋找了不少證據,振振有詞地列舉了不少理由,甚至還有人考據出吳承恩的祖父做過河南府尹,吳承恩曾經在洛陽生活過。以

花果山花果山
此證明,吳承恩《西遊記》必是以宜陽花果山為創作原型。懷疑者則認為吳承恩是淮安人,《西遊記》中所寫的花果山,在東勝神州大海中,而距淮安較近的連雲港花果山,作為《西遊記》創作原型,更有其合理性。基本觀點已在《洞天福地花果山》一文中作過闡釋。然而,最近一個時期,翻閱了一些相關的背景資料,又產生了新的想法,認為:在《西遊記》、花果山與吳承恩的關係問題上,我們的思維可能陷入了一個誤區,過多的在吳承恩的籍貫與生活地區上考慮,而忽略了一些更為重要的因素。

首先應該弄清《西遊記》的來龍去脈。這部優秀的古典神話小說,是吳承恩在採集豐富的取經故事和神猴故事基礎上的二度創作。《西遊記》主要寫唐僧師徒西天取經的故事唐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高僧玄奘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經,17年後回國口述所見,和他的門徒們共同編寫了《大唐西域記》,書中記述了玄奘西行天竺親歷一百餘國的山川、域邑、物產、習俗,是一部寫實性的地理專著。後來,他的門徒為了神話玄奘,又編寫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在描繪唐僧艱難西行的同時,穿插進了一些傳說。玄奘取經歷盡艱險的傳奇經歷,異國他鄉鮮為人知的山川風情,為人們提供了提供了展開想像的廣闊空間。到了南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一書又把取經故事和大量的神話傳說串連起來,書中開始出現猴行者的形象,這個猴子原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化身為白衣秀士,保護唐僧取經。猴行者神通廣大,武藝高強,一路奮勇格殺妖魔鬼怪,使取經事業“功德圓滿”。這部書已具備了《西遊記》的雛形。

明代初年,又出現了規模較大的《西遊記平話》神話傳說愈加增多,猴行者的形象更加豐富。如說法師往西天時,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怪,幾死僅免。又過棘釣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艱難患苦不知其幾。其後又寫到,花果山水簾洞

花果山花果山
有一個號稱“齊天大聖”的老猴,偷了仙園蟠桃、老君丹藥、王母仙衣,李天王奉命“引領十萬天兵及諸神將”“與大聖相戰失利”,後二郎神抓住了大聖,觀音把它壓入石山下,“飢食鐵丸,渴飲銅汁”,後來唐僧取經路過此地,將大聖放出,“收為徒弟,賜法名悟空,改號孫行者。”唐僧還有兩個徒弟,一個是黑豬精,一個是沙和尚……在平話故事廣泛流傳的同時,宋末明初還產生了多種取經雜劇,進一步豐富了西遊故事的內容,所有這些都為小說《西遊記》奠定了豐富的創作基礎。

從唐代玄奘天竺取經(公元629年)到吳承恩寫定《西遊記》(約在公元1550年左右),前後經過了900餘年的漫長歲月。“西遊”故事的產生、流傳和演變也可以劃分出歷史故事、佛教文學、平話、戲曲、長篇小說等5個階段,這是一個歷史向神話演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無數僧俗信徒、民間藝人和無名作者付出了創造性的勞動,為吳承恩的創作提供了基本素材和良好基礎。因此,把《西遊記》這一宏偉的神話小說的產生,完全歸功於吳承恩無疑是不妥當的。事實上,小說《西遊記》最初印行時,根本沒有作者的名字。後來,一些書商還根據道聽途說,把元代道人邱處機為遊記《西遊記》寫的序,印在小說《西遊記》的前面(邱處機曾隨元太祖成吉思汗遠征中亞細亞,寫過一部遊記《西遊記》),以致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人們誤以為小說《西遊記》是邱氏所作。直到清乾隆年間,著名學者錢大昕《永樂大典》里發現了邱處機的《西遊記》,方知與民間流傳的小說《西遊記》不是一回事,但究竟為誰所寫,錢氏亦未弄清。民國時,大學者胡適讀到《淮安縣誌》,看到其中一條,吳承恩,明朝貢生,著有《西遊記》。胡適由此而寫文章,把小說《西遊記》的作者定為吳承恩。

花果山花果山
直到現在,圍繞小說《西遊記》的作者問題,學術界仍然存在著一些爭議。筆者無意亦無力介入這方面的研究,姑且從眾,認定其作者是吳承恩。說明的是:從西遊故事產生與流傳的過程看來,那種以吳承恩的經歷來界定何處花果山為正宗花果山的做法是毫無意義的。其一:吳氏之前900多年已有了西遊故事,已有了唐僧、孫悟空等人物,已有了花果山、水簾洞等地名;其二,《西遊記》是神話小說,不是報告文學,“原型”說不太準確,我們畢竟不能把文藝作品中描繪的東西和現實中的事物簡單對號。

但是,無論是人民民眾的口頭創作,還是專業作家的文學作品,所描繪的人物、事件,總有所依託的時代背景、人物背景、地域背景。宜陽花果山之名,從史書上查,最早見於北宋《太平寰宇記》,已比《西遊記》成書早了600餘年,實際上得名的時間可能還要早許多;花果山特有的地形、地貌,花果山地區關於神猴呼風喚雨大顯神通的傳說,花果山民眾對於“齊天大聖”的特殊信仰以及花果山地處玄奘故里附近的區位特徵,所有這些都說明,宜陽花果山正是西遊故事滋生地之一。因此,撇開吳承恩的籍貫經歷不講,仍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是花果山和孫悟空的傳說孕育了《西遊記》,反過來《西遊記》成書之後,又豐富了人們對花果山和孫悟空的想像,並為之平添了許多人文色彩。自然,這裡所說的花果山,是宜陽花果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