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洛陽]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洛陽]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洛陽]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洛陽宜陽縣西南部,與嵩縣、洛寧毗鄰,距洛陽市區90公里,總面積42區萬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自晉唐以來就是中原地區的旅遊勝地。這裡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是吳承恩筆下《西遊記》中所描繪的地方,在古代史書中,這時與江西廬山,湖北武當山等並稱為“七十二福地”。清乾隆15年重修廟宇碑記:“斯山也,即西遊記所稱齊天孫佛成聖處。”歷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文采飛揚的題詠之作和種種逸聞趣事。

基本信息

公園介紹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果山即地處宜陽縣西南部的女兒山,俗名石雞山,亦名女山、天幾。花果山與嵩縣、洛寧毗鄰,距洛陽市區90公里。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總面積180平方公里,91年被批准為洛陽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2000年被評為洛陽市十佳風景區,現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自晉唐以來花果山就是中原地區的旅遊勝地。

花果山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文化底蘊豐厚,西遊文化色彩濃郁。專家考證為吳承恩筆下正宗的花果山,花果山之名始見於北宋《太平寰宇記》,該書記載:“壽安縣岳頂山在縣西南,又西為花果山”,比《西遊記》成書早500年。在古代史書中,與江西廬山,湖北武當山等並稱為“七十二福地”。清乾隆15年重修廟宇碑記:“斯山也,即西遊記所稱齊天孫佛成聖處。”歷代達官顯貴,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文采飛揚的題詠之作和種種逸聞趣事。《西遊記》中諸多地名景點如:“鐵板橋、水簾洞、玉皇頂、南天門、高老莊”都可在花果山當地找到。歷代文人墨客劉禹錫、白居易、李賀、唐伯虎、蔡襄等多有吟誦花果山詩篇傳世。人稱“雄峻賽五嶽,奇秀冠中原”,是中原地帶不可多得的天然森林公園。

隨著旅遊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大、景區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接待能力、服務質量明顯提高。《西遊記》中“美猴王”六小齡童、“豬八戒”馬德華應邀加盟花果山,成為花果山村和高老莊村榮譽村民;當代詩人汪國真、著名作家賈平凹等都曾到花果山考察採風。目前,年遊客量超過50萬人次,已經成為中外遊客矚目的西遊名勝景區。

花果山屬冰川期地貌,群峰點點,林濤起伏,重岩疊嶂,山石奇特,目前中國最大的飛來石即在此地。主要景區有北部、南部、石院牆、七峪溝、大里溝、岳頂山等,景點以天然石猴、水簾洞、唐僧石、摞摞石、寒心石、登雲梯、玉皇頂等較為出名。花果山原有廟宇百餘間,以供奉齊天大聖為主,可惜今多不存。

公園景區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山覓聖區

位於公園中部,面積810.6公頃,主要景觀有花山廟、花山遠眺、唐僧石、四僧朝佛、雙猴接吻、悟空議事、南天門、夕照餘輝、煙樹千村等,具有怪、巧、奇、美的特色。

岳頂風光區

位於公園東部,面積2163.7公頃。主要景觀有森林風光、大里仙境、岳頂日出、岳山霽雪、入雲梯登凌雲閣、劍石瀑、獅頭望月、一線天、懸心石、虎撲食、頭道練、二道練、三道練、青蚌面壁、人頭山、石廟、石浪、凌霄壁、捨身崖、玉皇泉等。其風格突出幽和美的特色。

七峪飛瀑區

位於公園西部、面積938.1公頃。主要景現有碧玉潭、珍珠潭、青龍潭、串珠潭、隱龍潭、雙疊瀑、噴玉瀑、玉女瀑、青龍瀑、銀堤瀑、玉壁瀑、龍王洞、女兒迎賓、雙鴿峰、古棧道、老人峰、迎客松、龍潭虎穴石刻、雲海三島、七峪碧水等。這一帶瀑布飛懸,聲若驚雷、形如醉玉,狀似散珠,巍巍壯觀。使遊人有“萬斛明珠一線穿”的感受。其風格突出一個“奧”字。

靈山名勝區

位於宜陽縣城西7公甲,林業用地651.8公頃。主要景觀有鳳凰山、鳳凰泉、靈山遠眺、塔林、靈山寺、四面佛塔、碑刻書法等。其風格突出一個“古”字。

珍稀動植物保護區

位於公園西南石院牆,面積890公頃,區內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生態系統完整。主要景觀有麥穗山、石練山、大石猴、石院牆、天狼松、原始林等。林木蔥鬱,古藤攀繞,異獸出沒,珍禽翱翔。是開展森林動植物、水文、地質、中藥、環境保護等多學科的教學實習、科普旅遊的場所。其風格突出一個“野”字。

奇峰異石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果山基岩以花崗岩為主。經歷了漫長的地質年代,隨地殼運動的變化,裸露的花崗岩體受到地殼的抬升、卸荷作用、斷層切割、冰川活動、流水沖刷、溫差風化、重力崩塌等作用的共同影響,以及節理裂隙發育,形成名峰八十一,奇石一百零八。這些峰石千姿百態,大者嶙峋峻峙,小者造化精靈,具有奇、美、巧、怪的特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可謂天下奇觀。宋代邵雍詩曰:“予看山多矣,未嘗逢此奇,巨崖如格虎,險石若張旗,雲氣間舒捲,岩形屢改移,丹青難盡處,四面皆如斯”。

師徒峰

花果山東南山巔,有四大石峰突起,四峰並立,排列整齊,儼然一組唐僧師徒取經的雕塑。眾僧是群峰,群峰是眾僧,氣度非凡,形態逼真,生動神韻,真乃大自然的傑作。傳說是唐僧奉命率眾徒西天取經,歷經千辛萬苦,戰勝各種魔亂,凱鏇歸來,途經花果山時的一組雕像,景色奇妙,令人贊絕。

麥穗山

花果山西南,有一突起山峰,海拔約1400米,孤峰獨聳,由一塊塊巨石鑲嵌而成,石塊形似豐滿的麥粒,遠看宛若麥穗,故名麥穗山,象徵著豐收,給人以美的享受。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唐僧石
石簾山

麥穗山東北500米處,有一石練孤山,高闊百餘米,由於自然風蝕雨淋,基岩裸露,從上到下寸草不生,光滑如凝固的瀑布,臨空懸掛,直瀉山底,一山一景,巍巍壯觀。秋季天高雲淡,臨空高掛的石練、清晰明亮,新穎別致,加上楓樹紅葉的點綴,把石練襯托得更加秀麗妖艷,誘人更迷人。

羅漢峰

花果山兩側,花山廟後,有18個峰頭突起,人稱“十八羅漢峰”。這18座山峰由北向南,排列如拱,合抱似椅,把花山廟圍在中間,群峰筆立,層巒疊嶂,山勢險峻,殿宇輝煌,風光秀麗,引人入勝。

另外還有花果山、八戒山、岳頂山、鳳凰山、老人峰、雙鴿峰、金鴿峰、海螺峰、人頭峰、大聖峰、雄獅峰等。

唐僧石

花山廟北400米處,在危崖險石陡坡中,有一突起孤立巨石形如唐憎,故名唐僧石。他身披袈裟,面向西天,身負西天取經重任,心懷普救眾生之情。從另一角度看,其頭部為一獨立的飛來石,栩栩如生,莊重慈樣,遊人多在此攝影留念。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悟空議事
悟空議事

花果山中部,海拔1400米處,有一突立的巨大石猴,高約10米,面兩背東屹立在平坦的山樑上。在它對面距離10米的地方,有一群石猴排列整齊,成為方陣。猶如孫悟空在征戰前,召集眾猴開會,布置軍機要事。天工巧布,景色奇特,遊人到此,無不聯想起《西遊記》中,鬥戰勝佛孫悟空,一身正氣,敢斗邪惡的故事。

雙猴親吻

花果山東南山嶺上,有兩個面對面,緊依並立的石猴,遠看酷似一對熱戀的情侶,久別重逢,含情脈脈,竊竊私語,相互依偎著、嬉戲著、親吻著,景色奇妙,韻味無窮。

天然盆景

花山廟北0.5公里處,路兩有一山嶺,嶺上怪石遍布,造型奇特,形象逼真,如猴、如虎、如龜、如蛙,似人、似箭、似筍,有的嶙峋,有的精靈,加之天然點綴了一些林木花草,古樹盤藤,猶如一個放大了的天然山石盆景。可謂山水有情,木石結緣,石石成景,景隨步異,美不勝收。

金雕戲群猴

花果山西北山樑上,有一巨石酷似金雕,距金雕約40米處,有上百形如小猴的石塊,小石猴無憂無慮地在那裡嬉戲、打鬧、玩耍,而金雕卻隱蔽在一株古松旁窺視著,等待時機,以便捕捉小猴。這幅大自然精心設計、雕塑的奇景,使遊人流連忘返。

摞摞石

花果山東南界外500米處(嵩縣境內),在一道狹長的山樑上,雄居一巨大“飛來石”,人稱摞摞石。該石為一山體崩塌,天工巧成的“飛來”奇石。石高約15米,周圍長約60米許,石底極平,石底中部與連山石接觸面只有5平方米,其餘部分則形成40厘米的縫隙懸空聳立。石上有石,重數千噸,看上去危若累卵,卻經風歷雨,巍然屹立,鬼斧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摞摞石從東望去,恰如一個蘑菇;從此望去酷似半個仙桃,巧落崖邊。景色絕妙,可謂奇石之最,堪稱天下奇觀。

另外,還有靈霄壁、捨身崖、一線天、懸心石、大佛石、閻王石、玉皇石、鬼怪石、女妖石、寒心石、鯨魚石、天倫之樂、龜欲升天、青蛙吠天、臥虎撲食、鳳凰石、石船、石廟、石院牆、寶劍石、觀景石等,怪石崢嶸,氣勢磅礴,象形肖物,神韻生動,各具特色,各有情趣。

泉溪瀑潭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果山森林茂密,水源豐富。流泉、降雨沿澗溪匯聚而下,從石坎處跌落,遂成飛瀑;瀑水衝擊岩石,日久成潭;潭溢又成河。春風桃花開,秋時霜葉紅,桃花、紅葉飄落潭邊、溪中,隨波逐流,與自然山色相襯相映,構成一幅幅絕妙的山光水色畫卷。

大里曲溪

岳山西側,有一常年流水的大里溝,人稱大里仙境。溝水源於花果山,水流長達10餘公里,九曲十八灣,蜿蜒曲折。溝兩側峰巒疊嶂,林木繁茂,蒼翠欲滴,將曲溪隱避其間。溪邊林深、草密、花繁、景幽。流水淙淙,滴水叮咚、奇花野草,嫩綠晶瑩,隨流水擺動,礫石陷露變幻,組成豐富的山水動景。林中陣陣蟬噪,谷里聲聲鳥鳴,蜂蝶飛舞,四野飄香。

七峪碧水

(圖)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七峪溝源於麥穗山,溝水長約20公里,在兩崖夾峙的深谷中,蜿蜒奔流,崖邊危岩陡峭,壑谷幽豪,芳草叢生,碧藤溫結,水聲潺潺,瀑布飛懸,龍潭串珠,雲遊霧聚。漫遊其中,時而瀑聲雷鳴,拋銀撒玉,時而溪水靜流,碧潭漫溢,時而鳥啼,時而蟬鳴。使人感受到“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雲靄繞千峰,煙霞漫谷徑”的詩情畫意。

飛瀑懸簾

花果山瀑布有三大特點,一是數量多,分布集中;二是四季常流,終年碧綠;三是形態多姿,各具特色。20多處瀑布集中分布在七峪溝和大里溝,按流水狀態可分為如下5大類。

①高差跌水式瀑布:懸瀑高大,巨岩壁立,落差20餘米,仰觀落帽,俯視心驚,氣勢雄偉。流水經峽谷口騰空而下,飛泉自高峽噴出,瀑布如瀉玉堆珠,飄落潭中,巍巍壯觀。水聲、風聲、林聲、響若驚雷,山搖地動,水花四濺,水氣繚繞,如雲、如霧,似煙、似霞,五光十色,絢麗多彩,親臨其境,不僅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受。而且身如雲中遨遊,濃霧騰騰,煙雲裊裊,景色奇妙。這類瀑布有隱龍瀑、雙疊瀑、噴玉瀑,頭道練瀑布等。

②陡坡垂練式瀑布:泉溪碧水沿40度-70度的石坡下流,流長40—80米。瓊漿漫溢,翻滾連綿,形如玉練;凌空懸掛,隨風擺功,壯若亭亭玉女,身著白紗,屹立山間。急流而又顯得溫柔,漫溢卻安詳、婀娜,綠蔭華蓋,谷幽林靜。清流鳴琴,妙趣橫生,如二道練、三道練,磒石溝瀑布等。

③長龍戲水式瀑布:溪水沿溝谷斜坡急速奔流、蜿蜒崎嶇,如長龍戲水,似銀蛇起舞,水聲嘩嘩,悅耳動聽,躍水、清潭相繼出現,狀如串珠,岸石翠潔,鳥語花香,流水叮咚,如管似弦,環境優美,景色如畫。如雙龍戲水、天門溝、九曲等瀑布。 

(圖)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④劍石式瀑布:溪水流入深谷、石峪、突然被巨石阻隔,奪路奔流,狀如利劍,形似鋒予,直刺藍天;飛花四濺,銀光閃閃,鋒光、寒光扣人心弦。使人感到“劍石劈開玉潭水、瀑布清溪兒處流”。的意境,如劍石瀑、玉女瀑等。

⑤銀堤式瀑布:溪水沿河床急流,突然被橫切整個河床的基岩石堤阻隔,急流越堤而下,形如銀堤,狀如玉壁,碧波翻滾,珠光閃閃,玲瓏灑脫,景色奇秀,令人叫絕。如玉壁、銀堤等瀑布。

珍珠潭、碧玉潭

碧玉潭位於七峪溝下部,是進溝的第一個深潭,人稱頭道潭,面積約2000平方米,兩山峽峙,崖壁險峻,潭水墨綠,狀如碧玉,山光水色,相映成趣。仰視瀑布,水霧彌天,濤聲雷鳴,水色與天色相連,一灣青水,萬箭穿擊,無數珠光閃射。靜觀深潭,碧水如鏡,人在潭邊觀水,水在潭中映人,確有“潭影空人心”的詩情,在碧玉潭上方溪流邊,有一珍珠潭,人稱“豆腐鍋”。潭口圓形,面積約2平方米,深不可測。潭中水泡,串串團團、大大小小形如珍珠,左右翻滾,上下跳躍,洋洋灑灑的飄流,生生滅滅的浮動,神奇美妙,讓人眼花繚亂。

此外,還有青龍潭、玉女潭、隱龍潭、碧玉池等。潭潭秀麗,潭潭誘人。

西佛泉

花果山泉源系基岩裂隙水。由於山高林密,甘泉較多,有“山中一夜雨,林中百重泉”之說,名泉有岳頂山的玉皇泉、花果山的西佛泉和靈山的鳳凰泉。西佛泉位於花山廟中。這裡山幽谷靜,峰巒秀麗,泉旁有株千年青岡櫟樹,樹邊一巨石,石上刻有“花果山”三個大字。西佛泉水無色、無味、清晰透明,涓涓長流,終年不竭,水味甘甜,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可以提神健身。游花果山,不飲西佛泉水,實屬憾事。

玉皇泉

玉皇泉位於岳山頂,海拔1500米處。汨汨清泉,注入方池,長久不斷,冬夏不竭。嘗一口,甘列浸脾;捧一把,清涼撲懷。這裡山有多高,水有多深,山依著水,水戀著山,山水合一,相映生輝。

鳳凰泉

鳳凰泉位於靈山寺東側,鳳凰山麓,塔林腳下,水深約9米,口闊30米有餘。池面如鑒,泉水味美而醇,水源充沛,四季常流,從不枯竭。水流順山而下,形成飛瀑,視之若垂簾直掛,聽則似虎嘯鐘鳴。

水簾洞

花果山水簾洞位於花山廟,洞深6米,長約15米,高2.5米,洞口不足1米,被一巨石掩閉,石中一縫正對洞口,可一人通行。洞內四壁光滑,可容40餘人。洞上有一溪水,經洞口飛流而下,狀如珠簾,五光十色。洞外溝谷縱橫,樹木紛披,芳草蔥翠,景色秀麗,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真乃“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西遊記》中美猴王詩曰:“颳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天象景觀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岳山日出
岳山日出

岳頂山古稱泰山,海撥1643米是花果山次高峰,位於景區東北部,四周森林茂密,在林海上空看日出,別有番情趣。凌晨登岳頂峰,可見曙光初露,朝霞奪目,萬山重巒,無數奇峰,雲蒸霞尉,雲霧繚繞,時隱時現,變化萬千。尉藍的天空,乳白色變成緋霞,由鮮變成丹紅,緊接著在支霓上端露出民一牙橘紅,冉冉上升,露出半個赤盤,愈來愈大,剎時,赤盤“騰”地躍出了霧海,旭日東升,形如宮燈,霞光四溢,卻一點也不刺目,隨著紅日的升高,卻又耀眼奪目,光芒萬丈,森林披上了彩霞,山巒灑滿了金輝,堪移奇觀。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山雲海
花山雲海

雲海是花果山奇景之一,夏秋季節,上午或傍晚,雨後初晴山谷里騰起絲絲水珠,潔白如絮,凝結為雲、白雲如潮、湧入山谷,遂成白練,飄遊匯集,變成浩瀚無際的“雲海”。突出的山峰、建築物,象似大海中的島嶼,在凶涌膨湃的銀波中,忽隱忽現,懸浮於雲海之中,如海市蜃樓,似蓬來仙境。“雲海三島”,“祥雲棒桃”,堪稱天下奇觀。氣流上升,風乍起,雲被分割,雲形突變,疾馳滾滾,萬馬奔騰,氣勢磅礴,特別壯觀。雨後初晴的傍晚,花果山雲霧茫茫,映襯玒陽如血,又展現出幅橙紅瑰麗的雲海景色。“乘雲駕霧登天台,白雲悠悠撲面來,揮手逐她她不去,笑把柔唇吻君杯”。是遊人對花果山雲霧的讚美。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岳山霽雪
岳山霽雪

岳山冬季,元月最冷,平均氣溫—3.2℃冰雪天氣占三分之二。朔風勁吹,千里冰風,玉花紛飛,漫山皆白,銀裝素裹,似山舞銀蛇,如原馳蠟象,分外妖繞,若遇上光頭凌,則是另一景象,滿山冰凌倒掛,全林玉樹瓊花,青松翠柏,披銀掛玉,灌木矮林,冰燈萬盞,雪霽乍情,這便是宜陽八景中“岳山霽雪”。宋代蔡襄詩中贊曰:宜陽南路是仙山,雪擁雲埋查靄間,洗眼來看無覓,不知可否在塵囊。

森林景觀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山之春

花果山的早春二月,天氣仍較寒冷,氣溫常在3℃以下,往往細雨霏霏,間或雪花紛揚,且常有雪山冰掛出現,水晶世界,好似仙山瓊閣,令人神往。清明之後,天氣漸暖,這一邊迎春、連翹相繼綻開,柳梢泛綠、梅花飄香,沁人肺腑。那—邊櫻花、紫藤倍蕾初綻,迎風怒放,桃花灼灼,梨花翻白,爭芳鬥豔,生機盎然。更有那紅、白、紫各色杜鵑,叢叢簇簇,遍布山巒,奼紫嫣紅。蝴蝶翻舞,蜜蜂爭戀,使公園裡五彩繽紛,引人入勝。

果山秋色

金秋季節,花果山峰巒秋色盈金。柿子橘紅,山楂紅紫,獼猴桃褐,八月柞黃,板栗壓枝,碩果纍纍,掛滿樹頭。花果山是春觀花,秋嘗果。登花山觀秋色,滿山遍野都披上濃艷的盛裝,層林盡染的瑰麗景色,雜以奇峰、怪石、蒼松、翠柏、相得益彰。優美的森林環境蘊含生機,充滿活力,使人猶入仙境,心曠神怡。

人文景觀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果山原名女兒山,人文古蹟頗多,歷代文人墨客來此覽勝,題詠作畫,流傳至今。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1年)重修花山廟時,碑文刻有:斯山也,即西遊記所稱齊天孫佛成聖處。當地居民多數有齊天大聖神位,山間自然景觀,亦多與《西遊記》故事相關,充滿了濃厚的神話色彩。

花山廟

花山廟相傳建於唐代,位於花果山西側,海拔1300米處,面對七峪溝,背依十八羅漢峰,三面環山,群峰林立,泉溪潺流,環境清幽,景色迷人。廟內原有玉皇殿、老母殿、西佛殿、五祖殿等,共有房屋180餘間,碑碣100餘樽,占地約4萬平方米,取經壁畫甚多,是研究古代建築。宗教史的文化寶庫。可惜這些文化古蹟,毀於戰亂之中,現存只有幾間廟宇,殘碑70餘樽。但古蹟尚存,風韻猶在,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文化遺產。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凌雲閣

凌雲閣建於岳山峰頂,海拔1600米處,孤峰突兀,絕壁千尺,怪石嶙峋,景色雄峻。登凌雲閣唯一的通道,是人云梯,這是古人在懸崖壁之間,直線開鑿的218級台階,非勇者不能攀。雲梯狹窄僅容一人行走,前者腳登後人頂,後人頭頂前者足,偶一回首,但見白雲纏身,恍若懸空,遊人沿石級登閣,晴天如壁塑懸空,霧天似空中雲遊,宛如畫中仙境。在人云梯的頂端,飛架凌雲閣,穿洞人閣,高入雲端。凌雲閣、雲梯、入閣洞是何年何人所修造,尚未考證。入閣舉目遠望,層巒疊翠,無邊無際;俯視懸崖,如臨深淵,令人目眩,若遇朝霞、雲海、晚霞則五彩繽紛,景色險奇,尤為壯觀。

靈山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靈山寺位於宜陽縣城西約7公里,相傳為周靈王寢所在地而命名,原名報忠寺、報恩寺、鳳凰寺。始建於金代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後又經多次擴建,現存整個群體以明代建築為主,寺內主體建築,中軸線上有山門、前殿、毗盧殿、大雄殿、藏經樓及左右配殿6座。毗盧殿和大雄殿面寬進深各3間,單檐歇山式,斗拱梁枋等保留有金代風格。大雄殿內有明代佛像5尊,為河南現存最早的泥塑作品。寺內碑刻61通,是研究我國佛教、古典建築和書法藝術的寶庫。靈山寺前臨洛河,依山而建,山溪縈繞,潺潺東流。寺東北有塔林,有明和尚磚石墓碑16座,寺東南有鳳凰泉,原有息機軒、鳳凰亭、翳翠亭,今已不存。寺西有僧房禪院,四面佛塔等建於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

人文景物除上述外,還有雲蓋寺、龍王洞、石碑、棧道、石刻、奎星閣等。峰、石、碑等都有著大量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各具特色,各有情趣。

史料記載

(圖)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一、北宋《太平寰宇記》中記載:“壽安縣岳頂山在縣西南,又名為花果山。”《太平寰宇記》是宋太宗趙炅(宋太祖之弟光義)時的地理志,全書二百卷。作者樂史(930-1007)。此書撰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記載了各地至前代至宋初的州縣沿革、山川形勢,人情風俗,交通、人物姓氏、土特產等,稱得上宋代的大百科全書。而吳承恩西遊記成書於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之後),比《太平寰宇記》晚了近600年,此說明是先有洛陽花果山之名,500多年後才有吳承恩《西遊記》問世。

二、花果山殘存碑刻多有記載:清乾隆十五年(1705年)重修西佛殿碑上書:“斯山也,《西遊記》所稱齊天孫佛成聖處也,故其廟在焉”。另有同年九月碑刻記載:“宜邑(都城縣)西南百里許有花果山,即女幾山也。昔有神女遺兒,故名之。後因山多奇花異果,又名之曰花果山。”此外,花山廟路旁還有民國宜陽縣長曹明為所題“花果山”刻石。這些碑文石刻對花果山名稱由來都能起到很好的佐證作用。

三、花果山十八羅漢峰下原有花山廟,規模雄偉,始建於中唐時期,共186間,五進建築,分別敬奉唐僧師徒四人及白龍馬。廟內牆壁上有《大唐聖僧西域取經記》彩繪壁畫。可惜50年前毀於戰火。花果山村民眾世代敬奉西佛孫大聖。

四、吳承恩的祖父做過河南府尹,曾舉家隨遷河南洛陽。花果山隋唐時期即為遊覽勝地,吳承恩到過花果山,聽到眾多西遊記孫悟空等民間傳說,應在情理之中。

五、《西遊記》取經僧唐玄奘名陳江流,洛陽偃師候氏人。出身儒學世家,十三歲時出家洛陽淨土寺,現在玄奘故里已對外開放。唐僧西天取經必經宜陽,花果山收悟空為徒順理成章。況取經回來,講經之所又是洛陽白馬寺。

六、花果山景區的諸多地域名稱,都可在《西遊記》中得到印證。如南天門、鐵板橋、水簾洞、高老莊、柿樹溝、玉皇頂、瑤池、西佛殿、能天河、火焰山等,可以想像吳承恩當年到花果山地區考察,耳聞目睹諸多孫悟空保唐僧取經傳說和秀麗的自然景觀,雄偉壯觀的西佛廟等建築,《西遊記》創作激情奔騰構思醞釀,隨創作出千古名著。

七、花果山俏麗的自然山水風光和濃郁的西遊神話傳說,吸引了眾多達官顯貴文人騷客到此觀光遊覽吟詩作賦,白居易韓愈劉禹錫王祝李賀邵雍司馬光張耒元好問唐伯虎、連風流天子李隆基也曾在三鄉神遊仙山,歸作《霓裳羽衣曲》,留下了千古名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