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鄉[瑞昌市]

花園鄉位於瑞昌市中西部,南傍青山支脈,北依大德山山脈,西高東低,地呈槽形的樅谷地形。東臨、青山林場,南接樂園鄉,西毗肇陳鎮、洪一鄉,北與湖北省陽新縣隔山相依,全鄉總面積100.89平方公里。

江西省瑞昌市花園鄉

鄉政府駐地下畢,距市區39公里。集鎮以大坂頭為中心,已連線了下畢、北莊等自然村。街中心鋪了水泥路,兩旁已建商鋪和住房,現有居民1480人,是全鄉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集鎮功能日趨完善,擁有學校、幼稚園、醫院、信用社、超市、加油站,液化氣站。現正逐漸成為立肇線物資集散地和經濟、文化輻射中心。

花園鄉是一座天然與人工相結合的大花園,景觀景點頗多,有南泉洞。獅子岩、箬坑泉、沙坪湖,還有雷打石門等優美傳說。新中國建立後,全鄉人民陸續修建了11座水庫,其中紅旗水庫為小型水庫,容量達260萬立方;河道栽彎取直7處,長達5.5公里;水庫星羅棋布,山溪溝渠縱橫交錯。

花園鄉花園鄉
沿革區劃

花園歷史久,早在唐初就有先民落業居住,古稱清潭,自隸屬瑞昌縣,明時期劃分為清潭社,明隆慶四年(1570)改為洪陽鄉,清亁隆二十年(1755)改為洪下鄉,俗稱洪下源的來歷由此得名;清同治十年(1871年)仍屬洪下鄉,設立崇正保、箬坑保,共轄查沖至源頭98甲。

清朝以來境內多為徐姓,故稱徐家源。民國期間改為徐源鄉;

新中國建立後,升為徐源區,下轄茅竹、田畈、上西、崇正、徐源、湖田、南下7個鄉;1958年成立花園公社,1984年更名為花園鄉。現轄7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共有117個自然村。至2005年底,全鄉總戶數4446戶,19669人,其中男10619人,女905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5%。鄉內共有姓氏18個,多為徐姓,均為漢族。

花園鄉徐峰
歷史人文

花園不僅山水秀美,更是人文薈萃。宋何均政於太宗已巳年前遼郵於陽曲,取得陽曲大捷,官拜建軍節度使;清化癸昌年間孟貴為河北屯制置使,賜封太尉武功夫;元箬年間進士黃洲知府徐均猷;熙寧年間進士陝西鳳翔府尹徐如錦;明永樂年間工部主事徐仕華;清未年間留學日本學者徐文光;近代學者徐鋒,曾出版<<藍山黑水>>中篇小說集和<<麝過青山>>短篇小說集;他為建設家鄉教育事業;於2004年捐資110萬元興建了油市開雲國小和花園中學世洪教學樓;還有漆後星、徐瑞柏徐尤南等既為國家建設作貢獻、,又為家鄉振興出謀劃策。
花園還有光榮的革命史。第一次國內大革命時,中共黨員徐新有與徐維索等成立了蘇維埃政府,開展了與徐永楨反動民團的鬥爭,很多青年踴躍參軍和赤衛隊,為革命捐軀的烈士達二十餘人。1939年,縣政府行署在日冠攻陷瑞昌時遷駐境內沙坪湖,並開闢了抗日根據地,縣自衛大隊協同挺進15縱隊及保全團軍民2000餘人擊退4000餘日寇,確保了根據地軍民的安全。

花園鄉養牛場
經濟狀況

花園鄉資源豐富。全鄉有宜耕土地11536畝,人均0.6畝,主種水稻、紅薯油菜,年糧食產量達10543噸,油脂產量達1520噸,水奍面積達868畝,年水產量達16.4噸,是江南魚米鄉。有山地面積112195畝,人均5.73畝,森林覆蓋率達34.9%,成產松樹、杉樹、毛竹、山茶、油桐、板、杜仲、林業產值達635萬元。鄉人有鉰奍家禽家畜的習慣,以豬、牛為主,其次為雞、鴨、羔;年生豬出欄9000頭,存欄5130頭。1993年建立的“贛北牛市”是贛北最大的耕牛交易市場,年交易量1000餘頭。野生動物有金錢豺、狼、豺狗、免、野豬、眼鏡蛇、錦雉等。礦產資源有銀、鎢、鐵、磷、煤、石灰石等,頗為豐富。

工業企業由新中國建立前的空白已發展到初具規模,現有花興磚廠、世紀磚廠、竹地板廠、發電站、榨油廠、皮鞋廠、碎古廠、食品加工廠等,2005年工業總產值達71.3萬元。全鄉有商業店鋪182個,從業人員達235人,其中惠賓超市是最大的自選商場。全鄉所有自然村全部實現了“三通”(通電、通路、通電話)。共開通程控電話2200部;修建村組公路17條,里程達49公里;擁有客、貨車、小轎車36輛;廣播電視網路覆蓋了90%的村莊,用戶達到了2000多戶。真正實現了“電燈電話,樓上樓下”、“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

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2005年,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教師58人,在校學生998人;國小6所,教師86人,在校學生115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了100%;僅2005年考取大中專院校就有38人。1995年,經省政府驗收,基本掃除文主。文化事業機構有文化站、廣播站、網路電視工作站,有容納800人的影劇院1座,老年活動窒3個,網咖1家。

跨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改善。2005年全鄉生產總值2285.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176.9萬元,水產總值3.27萬元。2005年財政收入7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1187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主要是向洗衣機、電冰櫃、空、電視網路、移動通訊、機車、小轎車發展。2005年底,已擁有電視機(多為彩色純平)4500台,手機2800部,機車1800輛。住房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由原來的磚木結構改為磚混結構,裝我檔次得到了提高,室內多帶有衛生間。1990年以來,全鄉共新建、改建住房1700餘棟,占地面積達13萬多平方米;2005年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村民儲蓄總額達2500萬元。

山東省郯城縣花園鄉

花園鄉花園鄉
概述

花園鄉位於郯城縣西南部,與江蘇省新沂市、邳州市接壤,地處兩省三縣(市)交界處,距縣城25公里,310國道橫穿東西,交通十分便利。全鄉面積73平方公里,耕地6.8萬畝,現轄29個行政村,總人口5萬人。境內白馬河縱穿南北15公里,地處平源,土壤肥沃,河流縱橫,環境優美,資源豐富,素有郯南“魚米之鄉”美譽。鄉駐地建設布局合理,實現了美化、亮化、綠化,全鄉村村通水泥路,水、電、通信、通訊、網路、有線電視等設施一應俱全。

花園鄉花園鄉
經濟狀況

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財政增長,農民增收”,以“農業富民,工業強鄉,鄉村聯動,共奔小康”為目標,全面推動全鄉經濟的快速發展。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扶持發展以稻米、麵粉、木材、柳製品、紙製品、草製品等“六大加工”為重點的私營加工業等。

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為主,種植水稻4.8萬畝,小麥5.5萬畝,年產稻穀30000噸,小麥25000噸,桑園2500多畝,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總產量24800噸,其中辣椒、大蒜、生薑、大蔥“四大辣”5000多畝,大小工棚反季節蔬菜2800畝,溫室大棚380個。擁有農田林網面積5.4萬畝,其中用材楊樹豐產林10000餘畝,經濟林6500畝,百年以上銀杏樹1166株,“四旁”植樹208萬株,現有活木蓄積量200萬立方米,每年可更新採伐量30萬立方米。

陝西省丹鳳縣花園鄉

花園鄉花園鄉
花園鄉地處丹鳳縣西南部,距縣城35公里,西與山陽縣中村鎮接壤,東接寺坪鎮,南與毛里崗鄉毗鄰,北界商鎮大峪。境內山大溝深,交通滯後,信息閉塞,經濟落後,是一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貧困鄉。轄5個村,62個村民小組,1296戶,4940人,總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870畝。全鄉鄉村公路5條,總里程32公里;村組公路57條,總里程95公里。

花園鄉東南有五花山、西有天橋山、北有青龍山和筆架山,風光秀麗,景色優美。其中天橋山為丹鳳縣第二高峰,海拔1800米,因兩山峰間橫架長3米、寬1米、距地面高12米的石橋而得名。

花園鄉屬國家林業部重點油松飛播林實驗基地之一,飛播林總面積5.3萬畝,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85.7%。土特產品有核桃、柿子、板栗、香菇、木耳,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洋芋、五味子黃花菜、豆類等。

花園鄉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較快,經濟發展迅速。該鄉按照“產業調活、結構調優、效益調高”的總體要求,圍繞“畜、藥、果”三大主導產業,採取示範帶動、大戶牽動、科技促動、效益驅動、政府推動的方法,大力調整種植業、畜牧業、藥業內部結構,積極實施“1234”強鄉富民工程(人均100株山萸、戶均出欄2頭商品豬、人均30窩天麻、人均4分地中藥材),引導農民種、指導農民調、幫助農民銷,消除了民眾不會調、不敢調、不願調的憂慮。

花園鄉花園鄉
加強硬環境建設。先後投資90萬元修建大橋12座,涵洞10個,修復寺花公路、商洪公路52.5公里,拓寬改造花麻公路6.5公里,新建銀洞、甘溝教學大樓2座35間;投資19萬元新建財政、林業辦公樓,硬化政府大院,改善幹部民眾工作生活環境。國家實施退耕還林以來,該鄉已累計退耕還林6062畝,封山禁牧15000餘畝,實施天然林保護8804畝,綜合治理河堤3400米。

花園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全鄉現有電視1005台,有地面衛星接收站510個,廣播放大站1個,電視覆蓋率達到98%,有線廣播覆蓋率達到85%。有業餘文化站3個,農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多采。有中心國小1所,村辦國小16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教育質量逐年提高。五個村全部通電話,全鄉現有電話252部,平均5戶1部。有鄉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8所,診所14個,醫務人員55人。

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花園鄉

花園鄉花園鄉
概述

花園鄉位於泌陽縣境內中心地帶,駐南公路貫穿全境。土地環繞縣城四周,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90%的縣直單位座落在本轄區,縣城17平方公里的控制區、13平方公里的規劃區也在本鄉境內。全鄉總面積7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萬畝,城區面積占縣城面積的60%以上。轄13個行政村,18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3萬人。全鄉地勢多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縣糧食和經濟作物主產區。泌水河由東向西穿境而過,有“泌水倒流”之美稱。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利於各種農作物的生長。

行政區劃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曹莊村、東陳村、禹莊村、大吳村、三里岔村、南楊莊村、東里崗村、高新村、冢子村孟莊村、陳樓村、李樓村、老苗村。

花園鄉白靈菇
特色經濟

花園鄉立足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於多種作物種植和多種動物養殖的區位優勢,圍繞全鄉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發展優質菸葉4000畝、大棚蔬菜1400畝、等,年創產值7000多萬元。

花園鄉按照“以菇為主,多品發展”的思路,大力發展了以、黑白木耳、巴西菇、雙孢菇等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同時,加大對白靈菇雞腿菇茶樹菇等珍稀品種的開發。全年完成香菇生產650萬袋。

花園鄉利用品牌效應,狠抓生豬飼養基地建設和規模養殖示範工程建設,全年大牲畜存欄1.7萬頭。積極發展奶牛、奶羊、珍禽、波爾山羊等,培植出一批畜牧業規模養殖示範戶。全鄉規模養殖專業戶達890戶。

花園鄉花園鄉
鄉鎮設施

花園鄉充分利用區位獨特,條件便利,優勢明顯的特點,按照“個體起步,股份突破,突出特點,區域發展”的方針和“外向促動,內部帶動,上下聯動,整體推動”的工作思路,緊緊依靠東西合作,突出“二次創業”,抓政策,抓投入,重管理,重指導,促落實,求突破,狠抓了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先後投資460萬元,建成了占地25畝的“銅山商品專業批發市場”,並扶扶發展了光亞集團、晨明集團、漢源皮革廠、開元皮革廠、汽車大修廠、食品冷凍廠6家企業年銷售收入均達到500萬元以上。全鄉個體私營商戶已發展到2300多戶,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經濟的迅猛崛起,為該鄉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堅持科技投入,加強基礎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座落在該鄉境內的縣廣播電視中心、縣第一高級中學、縣聯業教育中心、縣成人中專、縣教師進修學校等一大批科研、教學機構,成為該鄉科教文衛及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龍頭”。該鄉中小學校已發展到15所,教職工達到408人,在校中國小7400多人,社會事業的發展走在了全縣的前列。在此基礎上,該鄉堅持築巢引鳳,加快改善招商引資硬環境。先後投資288萬元,修建改造道路68條,13個行政村村村通油路、通公交;全鄉已安裝電話9000餘門,實現了村村通光纜、通程控。基礎條件的改善,為該鄉經濟的騰飛插上了新的翅膀。2001年,該鄉財政收入達到57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00元。經濟建設及各項社會事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江蘇省灌南縣花園鄉

花園鄉花園鄉
花園鄉位於灌南縣城東郊,東臨一帆河,西與城區接壤,326省道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全鄉總面積為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0689畝,轄13個行政村,129個村民小組,8470戶,3.45萬人。2006年,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25億元,增長17.6%,實現財政收入1503萬元,增長50%,農民人均純收入4326元,增長12.2%。

花園鄉境內光照充足,氣候宜人,雨量適中,土壤肥沃,適合各種農作物生長,是全縣聞名的蔬菜之鄉、蘑菇之鄉、淮山藥之鄉,擁有“淮”牌韭菜、蘑菇、淮山藥等三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品牌。2006年,全鄉新增弓棚2000個,鋼架大棚80個,新增蔬菜1000畝、蘑菇100萬平方尺,花卉苗木1000畝,淮山藥1000畝,農業招商項目宏遠牧業、悅誠牧業、田緣園藝等投入超過1000萬元,均已成為該產業的龍頭,多次為省市縣成功提供觀摩現場。

花園鄉民風淳樸,人文環境優越。鄉文化活動中心設施齊全,是民眾性文化活動的主陣地,擁有新知學校、南方職校、易天學校、光明學校等四所大型民營學校,是全縣聞名的教育之鄉、文化之鄉。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鄉衛生院擁有門診樓、病房樓和各類大型醫療設備,防病治病能力強,能開展多種大中型診療手術。有線電視村覆蓋率100%。全鄉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花園鄉淮山藥基地
農業發展

2005年,花園鄉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為目標,大力度調整農業結構,緊緊圍繞基地建設,爭創項目特色化,全鄉建成六大特色農產品基地,即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5000畝淮山藥基地、200萬平方尺“淮”牌蘑菇基地、30萬隻苗豬基地、國家優質良種繁育基地、獺兔生產基地。

創建的“淮”牌淮山藥、“淮”牌韭菜、“淮”牌蘑菇等無公害農產品品牌3個,建成農副產品龍頭加工企業4個,完成水利投入75萬元,農田林網2000畝,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得到全面加強,被市政府授予“農村能源和生態農業建設”先進單位。

花園鄉花園鄉
社會事業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全力拉動經濟發展。確立教育優先發展意識,以發展為主題,以質量為中心,以育人為主線,以改革為舉措,全面推進公辦學校、民辦學校、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制訂、出台了《花園鄉教育教學三年目標》、《花園鄉教育系統考核獎懲辦法》,大力推進目標管理、科學評估、學習培訓、校內常規管理、末位淘汰、獎勤罰懶等機制。積極實施“六有”工程。花園中學新建了教學樓、餐廳樓,花園中心國小新建了綜合樓。全鄉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外部形象不斷提升。完成160戶草危房改造任務,發放草危房改造補助資金39萬元,解決了貧困戶住房難的問題。大力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鄉參合28740人,籌集參合資金28.7萬元,農民看病分級報銷,全年報銷農民看病費用61萬元,大大減輕了農民看病的負擔,有效解決了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難題。全鄉計畫生育率達96.5%,人口出生率達9.1‰,計畫生育工作名列全縣前列。緊緊圍繞“八個居縣前列”、“七個全縣最低”、“六個不發生”目標,堅持以人為本,深入開展平安創建工作。加強信訪穩定工作,全鄉沒有發生一起赴市、省集訪、越訪事件,被縣評為信訪工作先進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