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橫紋尾夜蛾

芒果橫紋尾夜蛾

昆蟲名,屬鱗翅目,夜蛾科。分布在福建、台灣、廣西、廣東、雲南等。寄主於芒果。幼蟲為害葉、嫩梢和花穗。初孵幼蟲先為害嫩梢的葉脈和葉柄,3齡後轉害嫩梢和花穗,主要蛀枝梢致枯萎。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5~11(mm),翅展13~23(mm)。略呈暗褐色。頭棕褐色,胸腹部背面黑色,腹面灰白色,胸腹交界處具“八”形白紋。腹部各節兩側各具一白色小斑,2至4腹節背面正中央具豎起的黑色毛簇。前翅灰色雜紅棕色,基線、內橫線、中橫線均雙線黑色稍曲折,外橫線黑色寬頻狀略彎曲,外側襯白,亞緣線白色內側襯黑,細波浪形,緣線為1列黑點;後翅灰褐色,近臀角處有1白色短紋。

扁圓形,直徑0.5mm,青至紅褐色。

幼蟲

體長13~16(mm),頭棕黑色,前胸盾黃褐色,胴部青色帶紫紅,各節有淺綠色斑塊。因齡期及食物不同體色變化很大,有黃白、淡紅、黃現紅棕及青帶紫紅等。

長11mm,短粗黃褐色。

生活習性

廣西南寧1年生8代,世代重疊,以幼蟲和蛹在芒果的枯枝爛木內或樹皮下越冬。翌年1~3月陸續羽化,成蟲晝伏夜出,趨光、趨化性弱,當夜交配產卵,卵多產於老梢葉片上或枝條、花穗上。每雌平均產卵250粒左右。冬春季卵期約4天;夏秋季約2天。幼蟲一般5~6月和8~10月為害嫩梢,10~12月和2~3月為害花蕾和嫩梢。幼蟲期11~21天,冬季54天。幼蟲共5齡,老熟幼蟲在芒果的枯爛木、枯枝、樹皮或其他蟲殼、天牛糞便等處吐絲封口化蛹。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在大發生期間,可採用主幹綁紮塑膠包椰糠(木糠)誘集橫紋尾夜蛾。剪取10cm寬的農用塑膠薄膜環繞樹幹一圈,並留10cm長的接口重疊,下端用包裝帶緊緊綁在樹幹上,拉開薄膜上端使之成喇叭狀,填入濕潤椰糠(木糠),以誘導橫紋尾夜蛾幼蟲在其中化蛹。

生物防治

保護和增殖寄生天敵;養雞滅蟲。

化學防治

當芒果抽梢、花穗3~4cm長時進行噴藥,可保護嫩梢免遭此蟲侵害。有效藥劑有:40%樂果1000倍液;50%稻豐散800倍液;在橫紋尾夜蛾產卵期可分別用90%敵百蟲,或20%殺蟲畏各1000倍液殺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