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尼絲·格雷

《艾格妮絲·格雷》是勃朗特三姐妹中的小妹安妮·勃朗特的第一部作品,帶有明顯的自傳性質。

簡介

安妮自幼喪母,沒有享受過母愛的溫暖。她身體孱弱,性格敏感而內向,她熱愛大自然,喜愛音樂、繪畫,在家裡常同姐姐、哥哥一起編戲演劇。童年的這段生活對安妮後來的創作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安妮十八歲染上了肺結核,但她在病情稍有好轉之後,就向家人提出要去當家庭教師。安妮從十九歲開始,曾先後在兩個不同階層的家庭中擔任家庭教師達六年之久。她為了給家裡減輕負擔,不得不忍辱負重,委屈求全。安妮是位有才華的作家,在她短暫的一生中寫過不少詩歌,還有兩部長篇小說《艾格妮絲·格雷》和《懷爾德菲爾府的房客》。
著名的愛爾蘭小說家、詩人、批評家喬治·莫爾把《艾格妮絲·格雷》稱作是“英國文學史中最完美的散文體小說”,稱讚它“樸素而又美麗,就像一件薄薄的輕紗禮服……故事的題材、人物和主題,是那樣的完美和協調。”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艾格妮絲·格雷》在英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故事情節

《艾格妮絲·格雷》描述了女主人公艾格妮絲·格雷兩次給別人做家庭教師的經歷,通過她所受的精神和物質上的虐待,揭露了當時英國社會中的貴族階級和正處於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的愚昧、冷酷、自私和虛偽。幸運的是,艾格妮絲認識了為人正直的副牧師韋斯頓,兩人雖然一樣貧寒,但是卻擁有人間的美好感情,在相濡以沫中共同享受著自然界的美好事物。
艾格妮絲·格雷雖然家境貧寒,相貌平平,但她從不因此自卑。她的內心生活非常充實,忠實地信守自己的生活準則,堅信人間的愛是偉大的。他希望獲得尊重和愛的同時,從不忘記去尊重和愛別人。她和韋斯頓過的是一種不圖浮華,追求真實的生活,這種真實既是對人對己的誠實無欺,也是他們對整個生活的態度。艾格妮絲面對愚昧、冷酷的學生,自私、虛偽的僱主,表現出正直、忍耐的品德,她從不放棄自己的努力和追求。她同情弱者,經常看望、傅衛、幫助窮苦的人們。這一點上,韋斯頓做得更為出色。在他們身上,善良的品德得到體現。
相對於艾格妮絲·格雷和韋斯頓,那些資產階級貴族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的愚昧、冷酷、自私、虛偽是明顯的。他們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極不平衡。在精神上他們非常貧乏。布盧姆菲爾德太太溺愛孩子,自私冷酷;默里先生在酗酒罵人之外無所事事;羅薩利以賣弄美貌、玩弄他人的感情為樂;羅布森舅舅刁鑽古怪,以殘害動物,侮辱他人為樂;阿什比爵士吃喝嫖賭,無惡不作。就連這些上層人物的精神指導者哈特菲爾德牧師也不是什麼正人君子,在布道壇上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為人們分辨善惡,指點迷津,以人類靈魂的拯救者自居。一走下講壇,他就原形畢露。他趨附富家小姐,溜須拍馬,他不肯降低身份同艾格妮絲講話,不同情教區中地位地下的居民,只想超越自己的階層去高攀默里小姐,結果卻出足了洋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