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

內向

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畫,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日常生活有規律,嚴謹。遵循倫理觀念。做事可靠。很少進攻行為,多少有些悲觀。焦慮、緊張、易怒還有抑鬱。睡眠不好。具體表現與受教育程度、個人經歷、生活環境諸因素有關。屬於中醫‘氣虛’體質。

基本信息

簡介

內向 中國自古以來的哲學認為, 人的本性是好靜的.中國人崇尚自然, 強調與大自然的融合.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我們站在無邊的曠野中時, 站在曲折的小溪前時, 站在入雲的高山上時, 看著寧靜的天空,聽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
這種感覺將是多么靜謐,多么愜意. 想來, 這個時候若要是來一首搖滾, 將是多么敗興! 一點意思也沒有了!
大自然是無言的, 崇尚自然的人們, 無言又何妨?
內向性格沒什麼不好,如果可以,我們希望這個世界的另一半人可以明白。

特徵

內向性格是一種正當合理的性格。這世界有兩種正當合理的性格:外向和內向。
內向不是一種神經官能症。
內向的人不比其它人更容易得精神病。
內向不是反社會。
內向的人不是無話可說。
內向的人更善於傾聽。
不需要為獨處向別人道歉
內向的人不是失敗者。
為因內向而被誤解的兒童伸張正義。
不要讓喋喋不休的外向性格者在你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打擾你。
內向與外向是性格的一個維度,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內向和外向是一個連續體,內向和外向處在這個連續體的兩端。在實際生活中,這個連續體的兩側我們都會用到。就象有的網友問:“為什麼我有時候開朗愛說話,而有時候卻不喜歡說話呢?”其實這就是在一個場合用了偏這一側的東西,另一種場合用了偏另一側的東西。我們會有一種天生的傾向於這一側或是那一側的偏好。如果我們更傾向於外向的一側那我們就是外向的人,傾向於內向一側就是內向的人。有人偏外向一側的多些,那么他的外向性就明顯些;有人偏內向的多些,那么他的內向性就明顯些。同樣,也會有人正好處在這個連續體的中間,也就是他的偏向各占50%。並不是說內向的人在所有時間所有場合都內向,在某些時間和某些場合他同樣可以表現的外向,只是大多數時間和場合表現的內向罷了。再打個比方,其實內向和外向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在生活中我們的左手和右手都是必須用到的,只不過我們更習慣於用哪只手罷了。如果你是一個外向的人,那么外向就好比是你的右手,內向就好比是你的左手,就像你有時必須用左手一樣,你有時也會內向。同樣,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那么內向就好比是你的右手,外向就好比你的左手,就像你有時必須用左手一樣,你有時也會外向。(以上例子是假設我們都是右利手的)
儘管對於世界上到底是外向者多些還是內向者多些這一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美國人中,內向者與外向者人數持平。

基本含義

形成原因

(1)天生的
(2)由於自我意識敏感而產生對人的"緊張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學生與異性接觸時,過分強烈地意識到對方是異性,造成情緒緊張過度,陷入尷尬局面。
(3)家庭背景這往往是造成內向性格的主要因素。內向者的父母常屬於較為冷漠的人,他們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從性,身為父母必須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一位患者說:"小時候,爸媽從來不鼓勵我有好奇心,他們對我的問題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閒事,做好分內的事。"家長不鼓勵子女去結交朋友,或參加任何課餘活動,他們認為這類活動會使兒女"分心",對正常的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踏入社會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於學校及家裡。在缺乏與人溝通的環境裡成長的兒童,對於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他在剛踏入社會做事時,無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這些人對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反感,使他從此不敢再嘗試與別人溝通,同時完全退縮入自己的個人世界。
(4)與經歷有關性格是人在生活實踐中,在人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環境,具體地講,就是人的家庭、學校、工作等,人與環境關係發展的過程便是經歷,經歷也是性格形成的條件。

優缺點

很多人陷入社交的煩惱,害怕人際關係,膽怯,退縮,自認為是內向的。其實他正好缺少內在的精神指向,內心根本就沒有快樂,期待被別人喜歡認同來快樂,這樣的人恰好是外向的,也恰好缺乏內向的心理能力。
人的一生兩種個性力量是同時存在的,不誇張地說內向的個性能力是獲得外向個性能力的前提。正如埃里克森在《同一性危機》中說的,自我認同是一種精神朝內的灌注。其實,人的個性是複雜的,不可能像文化標定那樣是單一的。社會是個舞台,只要喜歡人可以表演出不同的個性色彩。如果真能單一的話,我猜單一的內向還是比單一的外向好。很多科學家,哲學家,偉人,藝術家,創業者都因為發展了很好的內向能力而讓自己能在浮躁的社會裡沉靜下來,獨立思考,富於創意,最終獲得成就。
從《內向者的優勢》中我們了解到:簡單的說外向的人思考的路徑很短能夠做出很多短時的反應,而內向的人思考的路徑很長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所以在我們熟悉的場景中,外向的人能夠在聚會上頻繁切換話題左右逢源,好像什麼都知道,但是內向的人卻總是欲言又止。其實外向的人習慣的是在說的時候思考,而內向的人必須思考好後再說,僅此而已。內向的人做任何事會經過深思熟慮而外向的人則是做了再說。就因為這樣的基因差異造就了內向與外向。所謂內向的優勢在於其慢的一面,能夠把事情考慮清楚、考慮周全,所謂三思而後行。內向的人更能夠抵禦誘惑、耐住寂寞、而能將更多精力用於內心的思索,而過多的社交會使其喪失精力。截然不同的是外向的人必須從外部刺激中補充精力,不停的趕場子、不斷的求新求異。
被文化描述的個性其實是人的社會性格,而非人內心本質的心理性格。要讓偏內向的人喜歡自己,就要思考我們的文化定義給內向人帶來的觀念困境。如果社會把內向與外向等同起來看,並給不同性格的人相同的笑臉,那么內向的人可能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存在的方式。強迫內向的人按照文化導向的外向模式去生活可能產生很大的不適應。
人只有發展好內向的力量,讓心靈成為快樂的源泉,外向的個性才能慢慢有根基,既沉靜得下來,也能放得開去。不喜歡自己,不接納自己,你的靈魂會遠離你,終身漂泊。自己愛自己,從內心世界去找到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快樂是隨時可以自給自足的。

如何與人交往

1、挑選合適的社交環境
2、挑選合適的社交目標
3、要有自信

內向分析

中國自古以來的哲學認為,人的本性是好靜的,中國人崇尚自然,強調與大自然的融合.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
我們站在無邊的曠野中時,站在曲折的小溪前時,站在入雲的高山上時,看著寧靜的天空,聽著自然界的各種聲音,
這種感覺將是多么靜謐,多么愜意.想來,這個時候若要是來一首搖滾,將是多么敗興!一點意思也沒有了!
大自然是無言的,崇尚自然的人們,無言又何妨。

內向內向

內向性格沒什麼不好,如果可以,我們希望這個世界的另一半人可以明白。
內向性格是一種正當合理的性格。這世界有兩種正當合理的性格:外向和內向。
內向不是一種神經官能症。
內向的人不比其它人更容易得精神病。
內向不是反社會。
內向的人不是無話可說。
內向的人更善於傾聽。
不需要為獨處向別人道歉。
內向的人不是失敗者。
為因內向而被誤解的兒童伸張正義。
不要讓喋喋不休的外向性格者在你讀一本好書的時候打擾你。
內向與外向是性格的一個維度,沒有好壞優劣之分。內向和外向都是一個連續體,內向和外向處在這個連續體的兩端。在實際生活中,這個連續體的兩側我們都會用到。就象有的網友問:“為什麼我有時候開朗愛說話,而有時候卻不喜歡說話呢?”其實這就是在一個場合用了偏這一側的東西,另一種場合用了偏另一側的東西。我們會有一種天生的傾向於這一側或是那一側的偏好。如果我們更傾向於外向的一側那我們就是外向的人,傾向於內向一側就是內向的人。有人偏外向一側的多些,那么他的外向性就明顯些;有人偏內向的多些,那么他的內向性就明顯些。同樣,也會有人正好處在這個連續體的中間,也就是他的偏向各占50%。並不是說內向的人在所有時間所有場合都內向,在某些時間和某些場合他同樣可以表現的外向,只是大多數時間和場合表現的內向罷了。再打個比方,其實內向和外向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在生活中我們的左手和右手都是必須用到的,只不過我們更習慣於用哪只手罷了。如果你是一個外向的人,那么外向就好比是你的右手,內向就好比是你的左手,就像你有時必須用左手一樣,你有時也會內向。同樣,如果你是一個內向的人,那么內向就好比是你的右手,外向就好比你的左手,就像你有時必須用左手一樣,你有時也會外向。(以上例子是假設我們都是右利手的)
儘管對於世界上到底是外向者多些還是內向者多些這一問題一直爭論不休,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在美國人中,內向者與外向者人數持平。
大多數外向的人並不了解內向的人,因為外向的人總希望世界是開放的,人是可以交流和溝通的。當面對他們無法了解或者需要付出更多成本才能了解的人時,往往選擇放棄。
作為一種群居動物,內向的人往往也希望融入社會,然而缺乏種種手段或無法克服自身的某些缺陷。外向的人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和認同,往往更容易處於較高的地位,而內向的人往往難於獲取群體的認同,而產生挫折感。
這時有意思的現象形成了,內向的人往往被貼上"失敗者"的標籤,作為一個群體,就像殘疾人一樣,由於某些自身的缺陷而受到歧視。不同的是,通常殘疾被認為是無法改變的,而內向被認為是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這種歧視在女人挑選男人(或者男人挑選女人)時表現得最為明顯(這個是另外一個很大的話題,在這裡就不描述了)。
內向性格形成的原因很複雜,不能用一句"經過很多的錯誤的解決事情而形成的"來解釋。最直接的說法就是內向和外向是相對的,總有一半人比另一半人"更不外向",他們往往被稱為內向的人(當然,我承認這不是一種很好的說法,也有其他說法,但我認為那都不是問題的本質,所以不提也罷)。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但是這不妨礙我表達自己的觀點。我想在某種程度上我比外向的人更了解人們的想法。我認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我能很清楚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但是我更傾向于謙虛地表達自己,或許這被認為不夠自信。我不覺得別人故意冷落我,雖然很多時候被冷落了,但是我總是認為那是因為自己表現得不夠出色。確實,我更願意自己承擔壓力而不願意對別人訴說,但是這只限於私人領域。
一直以來有一個很大的誤會。記得有個人曾經問過我,要是你們幾個內向的朋友坐在一起豈不是大眼瞪小眼,半天不說一句話。說實在話,在我的印象里,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不說是高談闊論,也應該是酣暢淋漓。內向的人並不是心裡沒有主見,內向的人並不是沒有談資,內向的人或許缺乏幽默,內向的人或許缺乏勇氣,但是他們內心從來都是豐富的。
拒絕內向,你或許不會變得更優秀!但是肯定會有更多的人認為你很優秀!

真假內向

真內向

有位孩子的母親帶著兒子找到我,在談到自己孩子的時候很是著急。他的兒子現在快上國中了,從小就不怎么活潑,當時以為沒什麼,長大了就好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沒有絲毫改變,卻有越來越嚴重的態勢。在學校里,老師反映他比較膽小內向,上課從不發言,和別的同學很少在一起,獨來獨往。家長和老師們幾次談到這個問題,也沒有任何辦法。通過和這個孩子的交談,了解一下情況。原來,這個孩子從小因父母離異,生活在單親家庭里,內心深處有種自卑感,對現在、和以後的生活很迷茫,平時和母親又很少交流,在這樣一個環境下養成了孤僻性格。問到為什麼不和其他同學說話時,他回答,“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我喜歡自己一個人靜,不想和外界接觸。”家長很擔心這樣下去,以後走向社會怎么辦?再高的學歷,不和外界接觸又如何?最後孩子的母親要把兒子留下來,參加《心理素質》課程的培訓,希望能改變兒子的情況。看到孩子不願意的表情,被我們婉言拒絕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似乎看到了真內向的身影,它具有以下特徵:
1.不主動和外界接觸,被動的情況下,可能也只是應付一下;
2.不想和別人接觸,缺乏與人交往的興趣;
3、沒有迫切改變自己的願望。

假內向

假內向可以說在內向人群中,比例比較高的,也是比較常見的。我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過這樣的人,在自己的親近人的面前,能說會道、滔滔不絕,但是一到陌生場合,和陌生人接觸,就啞口無言了。在接待諮詢電話中,有一個學生向我們求助:她是一個在校大學生,平時不怎么說話,性格內向,幾年來沒什麼朋友,自己很希望象其他同學一樣,有說有笑,朋友成群。但在同學面前感覺不自在、緊張,臉紅。她還談到,自己很想和別人交流,認識朋友,但是一直沒有勇氣,不知道說什麼,聊什麼話題,請求幫助。
首先我們從接待她的諮詢電話中,就可以判定她的情況屬於假內向,因為她有最典型的特點就是:
1.迫切想改變自己。其次是渴望與別人接觸、交流;
2.心理素質較差,伴有羞怯、緊張等,阻擋了她接觸外界。

自我調適

性格內向的人請先自我調適,如果調適不過來並且嚴重影響到了自己的工作生活,請找心理醫生幫助自己。一般可從以下幾點來進行自我調適:
首先,不要過多思考,無論大事小事,過多的思考容易苦惱、傷心。
第二,相信大家的注意內容與自己不同,不要怕說錯話,以冷靜的態度戰勝他人對自己的“嘲笑”。
第三,鍛鍊自己積極的意志,形成旺盛的進取精神。
第四,允許自己進行網路社交,慢慢的通過虛擬的網路學會與社會交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