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舟和他的世界

舟舟和他的世界

《舟舟和他的世界》是1997年拍攝的紀錄片。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舟舟和他的世界》《舟舟和他的世界》

影片講述了家住湖北省武漢市的舟舟(原名胡一舟)是一個患有先天愚型症的男孩,他不識字、不會做10以內的加減法,無法分清紙幣面額。其智商只有30,相當於三四歲孩童。這個極度熱愛肉食的男孩每天的工作就是到樂團大院閒駐,抑或是伴隨著街店內震耳欲聾的音樂表演激情四射的時裝秀。他的父親是武漢交響樂團一名樂手,特殊的環境賜予了舟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天賦。每當音樂響起,舟舟便隨著節奏指揮起來,此刻他的臉上看不到弱智兒童那份愚鈍,而是充滿了莊嚴與虔誠。

《舟舟和他的世界》歷時10個月跟蹤記錄了舟舟的生活軌跡,這個被展現的世界是全新的、有趣的、使人驚訝的和令人感動的。尊重一切生命、強調生命的質量、推崇人文的關懷和人與環境的關係是本片在理性層面上的思考。

舟舟的世界,不幸和幸運的混合體。導演把鏡頭對準了舟舟生活的每個細節,我們都以為舟舟是不幸的,但是記錄中,人們卻時常看到他的笑臉和從容。然後慢慢地,人們體會到了一個奇蹟。而從此我們知道,愛和尊重,創造奇蹟。

創作意圖

在《舟舟和他的世界》中,作者表達的是“尊重”,觀眾感到的是“關心”。其間橫亘著的是“孤獨”——舟舟自始至終是心靈的孤獨。只有一路車他可以不買票是他常坐的,只有一個飯店他可以不付錢是他常吃的,只有一個劇團大院裡的人對他好是他常住的,舟舟生活在一個如此脫離現實、如此封閉、又如此脆弱的空間環境。身處更複雜的社會現實,人們幾乎要被眼前的這一抹溫馨的亮色所感動,然而你會發現,就是在這惟一的對他善相待的環境裡,仍然沒有對心靈的呵護和尊重。

在片中,人們象對待可憐又可愛的小熊一樣關心著他的同時,也享受著舟舟帶來的歡樂。編導說,“舟舟一個人就是一台戲”,人們也確實像看戲一樣地看著他,當他塗著臉譜露出茫然無措的滑稽相時,當他口齒不清地表演話劇時,當他在專賣店前走著時裝步引來路人圍觀時,人們露出了善意的嘻笑。也許以一個先天愚型患者的智商和本能來講,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笑聲他是樂意的。

獲獎情況

1998 年 —— 1999 年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大獎;
1998年第四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最佳編導獎;
全國“奮發文明進步”獎電視類大獎;
瑞士日內瓦國際電視節最佳提名;
1999年度法國FIPA國際電視節提名;
加拿大蒙特婁藝術電影節提名;
上海國際電視節提名。

舟舟其人

舟舟,原名胡一舟,1978年4月1日出生在中國的武漢,這一天正是愚人節。他是個先天愚型兒。智力只相當於幾歲的小孩子。舟舟從小偏愛指揮,當音樂響起時,舟舟就會拿起指揮棒,揮動短短的手臂,象真正的指揮,直到曲終。

先天愚型

舟舟的出生,曾給這個家庭帶來了歡樂和希望。父親胡厚培是武漢交響樂團低音提琴手,給兒子取名胡一舟,希望這小生命像一條小船,平平安安地訪問人世的港灣。然而1個月後,他被告知兒子是醫學上被認為不可逆轉的中、重先天愚型患者。這種疾病在中國的發生機率為500萬分之一。

在孩子似的世界裡,舟舟生活了22年。舟舟可以突然地對一個人說我喜歡你,可以緊緊抱著朋友直到他想鬆開為止,可以在街上聽到音樂就蹦蹦跳跳,可以無休無止的對玩具表示偏愛,但舟舟還是一個……弱智,他直到8歲才數到1、2、3、4、5。這讓舟舟一切的快樂和憂愁都顯得不那么順理成章。

天才指揮

舟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差,但形象思維能力卻很強。長期泡在樂隊,使他對老指揮家張起先生觀察得相當細微。大約4歲的一天,一次排練休息時,樂手們在排練休息時和舟舟開起了玩笑。“舟舟,想不想當指揮?”“想!”舟舟爬上了指揮台,舉起了指揮棒。奇蹟出現了,舟舟惟妙惟肖地把張起先生的動作都表現出來,甚至用左手推眼鏡架看譜的動作都惟妙惟肖。

舟舟煞有介事地敲了敲譜台:“預備,開始!”樂手們起初覺得挺逗,看到舟舟的動作很有感覺惹得眾人大笑,並紛紛隨著他的指揮棒演奏起來。舟舟將這首《卡門》指揮完畢,轉過身認真的鞠了一躬。在場的人也許只有舟舟沒有把這次操練當作一次遊戲。也許這就是他非職業的指揮生涯的開始吧!《卡門》也因此成為他最愛的曲目,幾乎無《卡門》不歡。如果他說哪場音樂會不好聽,原因很可能就是沒有《卡門》。

影片評價

紀錄片最重要的不是它的真實,而是他的人性。只要有攝像機在就不可能對被攝者沒有影響,人都是有表現欲的,但是如何利用這種“不客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了。《舟舟的世界》當中很重要的一點真實我想是舟舟聽到音樂後那種忘乎所以,手舞足蹈的狀態,很自我的狀態
《舟舟的世界》之所以能得那么多的獎,能受到那么多的好評和這種真實的無法導演的狀態是有直接關係的,很多人在看片子的時候都差點感動的哭出來。所以有人說專注的人最美,雖然舟舟是個先天愚型患者,他平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但是他專注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認真、自我的感覺,是一般人很難有的。

導演介紹

張以慶張以慶

張以慶,湖北電視台紀錄片導演、高級記者、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理事、第五屆“范長江新聞獎”得主,1954年出生於北京。在武漢當過十年工人。1987年調入湖北電視台。現為湖北電視台紀錄片編導,獨立製片人。

張以慶所拍攝的紀錄片作品:《紅地毯上的日記》(1990年)、《起程,將遠行》(1995年)、《導演》(1996年)分別獲得中國電視金童一等獎;《舟舟的世界》(1997年)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大獎及最佳編導單項獎、中國電視金鷹獎、法國FIPA國際電視節、加拿大蒙特婁藝術電影節等6項國際比賽提名獎;《英和白》(1999年)獲中國四川國際電視節最佳紀錄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創意獎和最佳音效獎、第19屆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最佳編導獎。2002年,張以慶以突出的成就而獲得中國范長江新聞獎。此獎三年一評,為中國新聞屆的最高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