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市坭陂鎮藤器工藝廠

基本信息

簡介

名稱:興寧市坭陂鎮藤器工藝廠
地址:廣東省興寧市坭陂鎮向陽路
郵編:514581

註冊日期:1991
註冊資金: 職工人數:

聯繫人:范選民 經營範圍:藤器工藝
省市:廣東 縣市:興寧

興寧市

[編輯本段]一、地名:
[編輯本段]1、興寧市(廣東)
興寧市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東北部興寧盆地,廣梅汕鐵路,梅河高速線上,毗鄰江西省。全市人口中絕大部分為客家人,當地民居、民俗和方言都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城市之一。
[編輯本段]歷史
古代屬龍川縣地。東晉置興寧縣,以境內寧江而得名。此後這裡逐漸發展成廣東、江西、福建交界處的地區性重貿中心,曾有“小南京”之稱。1994年撤縣設市,由地級梅州市代管。 宋末元初,文天祥曾在興寧組軍抵抗元軍。 明代才子祝枝山55歲時授廣東興寧縣知縣,63歲任京兆應天府通判。由於不滿官場腐敗之風,一年後他就藉故辭官,回故里度殘年。
晉置縣,因興寧江而得名。一說縣內興旺無內患而得名。
興寧建縣於東晉鹹和六年(331年),由古龍川分治而立,縣轄區有今五華、興寧全境以及龍川縣東部和紫金縣東北部。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數次析古興寧置齊昌縣(府),轄境多次變遷。自宋熙寧四年(1071年)分設長樂縣(今五華縣)後,縣境相對穩定。1958年冬,平遠縣併入興寧,兩年後復置平遠縣。1985年實行市管縣體制,興寧隸屬梅州市。1994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興寧撤縣設市,為縣級市,由梅州市代管。從此,興寧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拉開了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邁進的序幕,為建成“經濟繁榮、科教領先、社會安定、生活小康、中等發達”的粵東商貿新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0年,興寧市轄28個鎮:興城鎮、寧中鎮、寧新鎮、寧塘鎮、龍田鎮、壢陂鎮、坭陂鎮、葉塘鎮、新陂鎮、刁坊鎮、北鎮、合水鎮、石馬鎮、羅崗鎮、羅浮鎮、黃陂鎮、黃槐鎮、崗背鎮、坪洋鎮、大坪鎮、葉南鎮、永和鎮、徑南鎮、徑心鎮、新圩鎮、水口鎮、下堡鎮、宋聲鎮。總人口871507人,各鎮人口: 興城鎮 86332 寧新鎮 39996 寧中鎮 38753 寧塘鎮 16623 新陂鎮 44889 刁坊鎮 35282 壢陂鎮 15312 永和鎮 33872 徑南鎮 11614 徑心鎮 13534 坭陂鎮 44514 新圩鎮 28238 水口鎮 28025 下堡鎮 12495 宋聲鎮 6751 羅浮鎮 38622 羅崗鎮 52973 黃槐鎮 30814 黃駛鎮 40429 崗背鎮 22544 坪洋鎮 10120 龍北鎮 15577 合水鎮 13304 龍田鎮 35350 石馬鎮 26227 大坪鎮 40348 葉塘鎮 40348 葉南鎮 22931 福興虛擬鎮 24145 四望嶂礦務局虛擬鎮 154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興寧市轄28個鎮(興城、龍田、合水、崗背、龍北、黃陂、黃槐、寧塘、石馬、徑心、永和、寧新、瀝陂、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下堡、寧聲、葉南、坪洋),470個村委會、58個居委會。
2003年,興寧市轄28個鎮(寧中、徑南、下堡、坪洋、宋聲、葉塘、興城、龍田、羅崗、羅浮、黃槐、黃陂、崗背、合水、石馬、大坪、葉南、新陂、寧新、徑心、泥陂、水口、刁坊、寧塘、壢陂、新墟、龍北、永和),共有27個居委會、470個村委會,10941個村民小組。面積2104平方公里,人口111.34萬。
2004年,撤銷宋聲、下堡鎮,併入水口鎮;撤銷壢陂鎮、併入坭陂鎮;撤銷徑心鎮,併入徑南鎮;撤銷崗背鎮,併入黃陂鎮;撤銷坪洋鎮,併入大坪鎮;撤銷龍北鎮,併入合水鎮;撤銷葉南鎮,併入葉塘鎮;撤銷寧塘鎮,併入寧中鎮;撤銷興城鎮、寧新鎮,設立福興、興田、寧新3個街道辦事處。撤併後興寧市共有17個鎮(龍田、合水、黃陂、黃槐、石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和3個街道(福興、興田、寧新)。
截至2008年2月20日,興寧市轄3個街道(興田、福興、寧新)、17個鎮(龍田、合水、黃陂、黃槐、石馬、永和、坭陂、新圩、水口、刁坊、新陂、葉塘、大坪、羅崗、羅浮、寧中、徑南)。
[編輯本段]地理
興寧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扼東江、韓江上游,地跨東經115°30′至116°,北緯23°50′至24°37′。北部與江西省尋鄔縣毗鄰,東北部與平遠縣、梅縣區相接,東部與梅縣區交界,南部與豐順縣、梅縣區相連,西北部與龍川縣相鄰,西南部與五華縣接壤。全市總面積2104.85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興城鎮位於300多平方公里的寧江盆地中部,是粵、贛、閩三省陸路交通樞紐,粵東北部主要商品集散地,梅州市次中心城市,興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規劃面積51.9平方公里,至2003年建成面積12.8平方公里。興城距廣州377公里,至深圳347公里,至汕頭185公里,至韶關407公里,至江西尋鄔縣128公里,至福建龍巖282公里,至梅州城區57公里。全市年平均氣溫21℃,降水量1540毫米。
興寧處於粵東北山丘地帶,受北東至南西走向的蓮花山脈和羅浮山脈控制。最高峰陽天嶂海拔1017米,最低處水口圩鎮海拔100米,高低差917米。地形地勢總趨勢是北西向南東逐漸下降,而南部則由南向北遞降。南北狹長,北起陽天嶂,南至鐵牛牯峰(海拔998米)直線距離100公里;東西最寬處,徑心分水坳(海拔400米)至葉南筠竹坳(海拔300米)直線距離36公里。境內四周山嶺綿亘,中部為300多平方公里的斷陷盆地。整個市(縣)境形似扁舟。地貌類型主要分為5類:平原、階地、台地、丘陵、山地。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階地、台地等3類占總面積的38.1%;海拔200米至400米的丘陵占49.69%;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占12.21%。
興寧北部的羅浮鎮屬東江流域,鎮內河溪均流入東江上游的渡田河。其餘28個鎮屬韓江流域,鎮內46條河溪水流入韓江上游的梅江。寧江(古稱左別溪)貫穿興寧南北,是流域面積最大的梅江支流,北起江西尋鄔荷峰畲,南至水口圩匯合梅江,全長107公里,從合水至水口主幹河道長57.5公里,沿途接納32條山溪小河,流域面積1364.75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65%。
興寧屬南亞與中亞熱帶過渡氣候,年平均氣溫20.4℃。常年最熱月是7月,平均氣溫28.5℃,極端最高氣溫達38.3℃;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氣溫11.4℃,極端最低氣溫零下2.7至零下6.4℃。年平均降雨量1540.3毫米。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雨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時數2009.8小時。風向比較穩定,以西北風頻率最高,東南風次之。自然環境優越,無霜期長,光照充足,四季宜耕宜牧,具有發展農、林、果、牧、漁等各業的有利氣候條件。
[編輯本段]資源
土地資源:全市315萬畝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下的宜墾面積占73%。
水資源:興寧位於蓮花山脈北坡,為背風地帶,降雨量相對偏少。據水文觀測資料推算,境內各流域多年平均產水總量31.93億立方米,年蒸發量15.85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量13.48億立方米,豐水年徑流量19.81億立方米,枯水年徑流量7.96億立方米,平均產水量每平方公里64.8萬立方米,每畝平均432立方米,相當於梅州地區每平方公里產水量80.6萬立方米的80.4%。
動植物資源:境內動植物種類繁多,主要動物有100多種,植物600多種。
礦產資源:興寧是廣東省重點礦產資源市之一,現已初步探明有33種礦產230多處礦點。無煙煤、磁鐵礦、石膏礦、釩鈦磁鐵礦、石灰岩礦、螢礦、硫鐵礦、稀土礦、鈾礦、鈷等較為豐富。其中,無煙煤儲量1.47億噸,占梅州市總儲量的52.6%,曾被國家列為重要產煤基地;釩鈦磁鐵礦已初步探明可開採儲量1億多噸,遠景儲量4.5億噸;磁鐵礦2280萬噸,石膏礦4800多萬噸,螢礦近200萬噸,石灰岩礦5000多萬噸,稀土礦分布面積621平方公里。此外,還有豐富的礦泉水和地下熱能可供開發利用。
旅遊資源:興寧山青水秀,自然景觀有神光山、合水水庫、雞鳴山、和山岩、徑南黃蜂窩茶山、羅浮渡田河、寶山、鐵山嶂、獅子岩、溫泉等。合水水庫已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人文景觀景點有客家圍龍屋、大成殿、文峰塔、人民公園、明星公園、明珠文化廣場、鳳英長廊和客家文化研究大師羅香林、民主革命先驅何天炯、地震學家李善邦、畫家羅清楨等名人故居。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興寧市轄福興、興田、寧新3個街道辦事處和17個鎮:寧中、新陂、刁坊、永和、徑南、坭坡、新圩、水口、羅浮、羅崗、黃槐、黃陂、合水、龍田、石馬、大坪、葉塘。
[編輯本段]民族人口
興寧人口絕大部分(占99%以上)是操客家方言的漢族,亦有為數不多(大多數是解放後隨軍政幹部調動遷入)的壯、苗、蒙古、回、瑤等少數民族。2003年末,全市總人口1130988人,其中農業人口904794人,占80%。興寧是華僑之鄉,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30餘萬人。華僑分布在世界5大洲30多個國家,大部分在泰國、印尼、越南等東南亞各國,僑居歐、美、澳等洲者亦有一定比例。改革開放以來,華僑及港澳台同胞回鄉探親、旅遊觀光、尋根問祖者日益增多。他們熱愛祖國,情系故鄉,熱心捐資、捐物興辦公益事業投資合資創辦各類企業,為家鄉建設作出了較大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