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民間工藝館

廣東民間工藝館

廣東民間工藝館: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以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宗子弟讀書或參加科舉考試,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概述

廣東民間工藝館廣東民間工藝館
廣東民間工藝館是中國收藏、展覽、研究民間工藝的藝術性博物館。建於1959年。位於廣東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堂,始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建築面積13200平方米,主體建築6400平方米,深三進,廣五間,由大小19座建築組成。建築布局嚴謹對稱,庭院寬敞,廳院之間中聯青雲直巷,兩廂貫以長廊環接,形成各自獨立又互相貫通的整體。集廣東民間的石雕磚雕木雕、石灣琉璃陶塑、灰塑、鑄鐵工藝和繪畫裝飾藝術之大成,在20世紀20年代就見諸國外多種專著,被譽為中國南方藝術建築的明珠。
建館以來,收集歷代工藝品和現代著名工藝師、藝術家、藝人的精品以及有關史料。從1959年起,香港文物鑑藏家楊銓陸續將其畢生收藏的4000多件文物捐贈該館。中山大學商承祚、洗玉清教授,省文史館副館長陳大年先生等也捐贈了他們收藏的文物,使館藏文物、工藝品藏品達到1.5萬多件套,一級文物300多件套。藏品以廣東民間工藝文物為主,有從明代至現代各著名藝術大師的傑作。該館收藏廣東石灣藝術陶瓷最豐富。

該館以廣東民間工藝為基本陳列。經常舉辦國內外各種綜合性和專題性展覽,如《蘇聯民間實用工藝展》《匈牙利陶瓷展》《國際友誼珍品展》《香港畫家趙世光先生畫展》《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展》和著名工藝師、藝術家個人作品專題展覽等。

內景

廣東民間工藝館
廣東民間工藝館
廣東民間工藝館
主體建築為五座三進、九堂六院,建築面積6400平方米。以大門、聚賢堂和后座為中軸線,通過青雲巷、廊、廡、庭院,由大小19座建築組成建築群體,各個單體建築之間既獨立又互相聯繫。聚賢堂位於書院主體建築的中心,堂宇軒昂,庭院寬敞。梁架雕鏤精細,堂中橫列的巨大屏風,玲瓏剔透,為木刻精品。屋頂上的陶塑瓦脊長27米,全高4.2米,是清代廣東石灣陶塑名家文如璧的作品。堂前有白石露台,石雕欄桿嵌以鐵鑄的花卉等圖幅。
在廣東民間工藝館各廳堂、廊、院、門、窗、欄桿、屋脊、磚牆、梁架、神龕等處,隨處可見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等傳統建築裝飾以及鐵鑄工藝,琳琅滿目。陶塑工藝集中在9座廳堂屋頂上的瓦脊;磚雕以東、西倒座外牆的最具規模;灰塑集中在瓦脊及廊院上,是南海灰塑藝人所作;木雕除梁架與大門及聚賢堂的屏風外,后座的 11座雙層透雕神龕,體型高大,有“光緒十六年”、“回瀾橋劉德昌造”、“源昌街時泰造”等題款。祠堂中的各種裝飾,豐富多彩,題材廣泛。
廣東民間工藝館的建築裝飾工藝早在20世紀20年代已為國內外建築專家和學者所重視,德國和日本的建築藝術專著中已有專題介紹。1959年闢建為廣東民間工藝館。1980年國家撥專款再次重修。

常設展覽

廣東民間工藝館萬兆泉在陳家祠的工作室創作具有廣州西關風情的雕塑《睇“公仔書”》。
萬兆泉廣州百年風情雕塑作品展
萬兆泉廣州百年風情雕塑作品,用雕塑陶泥的特質,以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再現出往日廣州風情。作者萬兆泉,成長於西關人家,自幼著迷於雕塑和繪畫,從事雕塑藝術創作至今已有36年了。他的作品,用通俗的藝術語言來追求創作的個人風格,寓深厚的生活體驗於陶泥的藝術創造,作品幽默詼諧而又親切真實,富於動感與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同時也充分詮釋了"最深刻的作品往往是最平易近人的作品"這一道理。
陳少芳廣繡作品展
廣繡是我國的四大名繡之一,以其色彩絢麗奪目、構圖飽滿勻稱、針法豐富多變,獨樹一幟。新世紀之初,《陳少芳廣繡作品展》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首次展出。陳少芳為廣東番禺人,60年代初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而後長期從事廣繡的設計研究工作,至今已有40餘年了。她的作品曾多次被國家選作禮品贈送給友好國家元首,還曾選送參加許多重大國際展覽。1986年廣東省政府授予陳少芳"廣東省工藝美術家"稱號。本次展覽的20多幅作品,展示了陳少芳在不同時期藝術創作的風格特色。從這些題材豐富、形式多樣的作品中,人們可以充分領略到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廣繡的藝術魅力。
廣東象牙雕刻展
廣東象牙雕刻於清代興起,迅速成為廣受歡迎的工藝品,在國內外都享有殊榮,並由此促成了廣東象牙雕刻行的興盛。 1913年,廣東以二十四層象牙球參加巴拿馬賽會,獲得一等獎,使廣東象牙雕刻從此名揚世界。廣東象牙雕刻展陳列的數件作品,其中既有大型孔雀大牙船、龍鳳呈祥四十三層鬼功球;也有細若米粒的被譽為"神眼"的微型雕刻。作品構思巧妙、技藝精湛,不愧為"鬼斧神工"。
廣東民間工藝館廣州彩瓷展
廣州彩瓷展
廣州彩瓷,簡稱"廣彩",因其色彩艷麗、流金溢彩之特點,故又得名"廣州織金彩瓷"。它是清雍正年間,因外銷的需要而興起的一門民間工藝。因適應外銷,廣州彩瓷受西洋傳入的琺瑯彩影響較大,但主流仍然是繼承了中國彩瓷的優秀傳統,特別是明三彩、五彩的傳統彩繪技藝和廣州民間彩瓷的影響,所以從廣彩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強烈的中國傳統彩瓷風味和獨特的地方風格。
舊廣州家居展
中國"清式家具"三大派系之一的廣式家具在這裡得到展示,《舊廣州家居展》嚴格按照舊廣州傳統家居格局形式陳列出來。主人房、會客室、書齋、拜神屋直至自梳女(即終生不嫁常三五群居的女子)屋,都在這裡得到歷史的再現。那凳、那椅、那桌、那床、那幾、那台直至那痰盂,都各就各位,讓人仿佛一腳踏入清代、民國時期的廣州人家。那莊重威嚴的長者、萬念俱灰的煙客、憤世嫉俗的姑婆……,仿佛就在生活在你的面前。
廣東傳統雕刻展
這是一個琳琅滿目讓你大飽眼福又流連忘返的集錦式展覽。既有常見的玉雕石雕角雕,又有罕見的椰雕核雕,聞所未聞的緬茄雕,甚至現幾近失傳的磚雕。既有高聳近丈的金木雕神龕,又有平鋪過米的端州硯池。在這裡,你會嘆服藝人鬼斧神工的技藝和他們屏聲靜氣的心境。
廣東民間工藝館新世紀廣州玉雕展
新世紀廣州玉雕展
廣州玉器,多採用南方玉雕刻,南方玉又稱南玉,它碧綠透明、玉質脂潤,是我國優質碧玉之一。廣東玉雕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多種玉石工藝品。此次展出主要是現代裝飾性玉雕,有精雕玉球、通雕鯉魚籠以及船、塔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欣賞品。其中,"新世紀新廣州"玉雕鏤空子母球,主體為整塊南玉雕成的八層子母球,以紅玉石雕成的紅棉花承托球體,作品構思巧妙、技藝精湛,寄託了人們對新世紀新廣州的美好祝願。
北京景泰藍展
景泰藍,是琺瑯器工藝的一種,正名銅胎掐絲琺瑯,簡稱掐絲琺瑯。它在西方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元代晚期已有出現,因明代景泰年間製作最精而得名。以北京地區為代表的景泰藍,造型優美、裝飾華麗、色澤光亮。製作大致可分為制胎、掐絲、燒焊、點藍、燒藍、磨光、鍍金七個工序。此次展出不僅有傳統的景泰藍工藝作品,而且也有在傳統工藝基礎上革新的鉑金畫作品。

旅遊貼士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氏書院 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
廣東民間工藝館郵編:5101705
廣東民間工藝館館長:陳月開
廣東民間工藝館交通指南:捷運站:陳家祠站公共汽車站:15、34、55、61、74、85、88、128、133、196、廣東民間工藝館廣東民間工藝館廣東民間工藝館 208、232、233、250、 256、260、286、530、539、555。 無軌電車站:104、廣東民間工藝館廣東民間工藝館廣東民間工藝館 105、107、109。位置:地處廣州市中山七路,門前是陳家祠綠化廣場
廣東民間工藝館開館時間:8:30-17:30
廣東民間工藝館票價:20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