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嵇匡侯書

清代作者金人瑞在垂老之年、重病之後,以“頹唐”之身,與貧病鬥爭,與庸俗的見解鬥爭,堅持用自己的藝術觀點評點唐人律詩,使之廣為流傳。《與嵇匡侯書》這封信向友人敘述了自己艱苦的學術活動和為文藝批評事業獻身的志向。

簡介

【名稱】《與嵇匡侯書》

【年代】清代

【作者】金人瑞

【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與嵇匡侯書

同學弟金人瑞頓首:弟年五十有三矣[1]。自前冬一病百日,通身竟成頹唐[2]。因而自念:人生世間,乃如弱草,春露秋霜,寧有多日?脫遂[3]奄然終歿,將細草猶復稍留根荄[4],而人顧反無存遺耶?用是[5]不計荒鄙,意欲盡取狂臆所曾及者[6],輒將不復揀擇,與天下之人,一作傾倒[7]。此豈有所覬覦於其間[8]?夫亦不甘便就湮沒,因含淚而姑出於此也。

弟自端午之日,收束殘破數十餘本,深入金墅[9]太湖之濱三小女草屋中。對影兀兀,力疾先理唐人七律六百餘章,付諸剞劂[10],行就竣矣。忽童子持尊書至,兼讀《蒹秋堂五言詩》[11],驚喜再拜。便欲挐舟[12]入城,一敘離闊。方瀝米作炊,而小女忽患疾蹶[13],其勢甚劇。遂爾更見遲留。因遣使迎醫,先拜手上致左右。夫足下論詩以盛唐為宗,本之養氣息力,歸之於性情,旨哉是言[14]。但我輩一開口而疑謗百興,或雲“立異”,或雲“欺人”。即如弟《解疏》[15]一書,實推原三百篇,兩句為一聯,四句為一截之體,傖父[16]動雲“割裂”,真坐不讀書耳。足下身體力行[17],將使盛唐統緒[18]自今日廢墮者,仍自今日興起。名山之業[19],敢與足下分任焉。

作品注釋

[1]“弟年”句:金人瑞(金聖歎)被殺於1661年,時55歲。可知此信寫於1659年。

[2]頹唐:衰弱。

[3]脫遂:假使就此。

[4]將:尚且。根荄(gāi該):根須。荄,草根。

[5]用是:因此。

[6]狂臆所曾及者:主觀妄想所涉及到的。金聖歎指用自己的標準選中的唐詩。

[7]一作傾倒:一起為之心折、嘆服。

[8]“此豈”句:難道我評點這些書還有什麼追求名利的企圖嗎?覬覦:此指不正當的企圖。

[9)金墅:地名,在太湖之濱。

[10]剞劂:雕板,古代印刷工序之一。此處代指付印。

[11]《蒹秋堂五言詩》:嵇永仁的詩集。

[12]挐(ráo)舟:駕船。

[13]疾蹶:病倒。

[14]“夫足下”四句:你評詩以盛唐為源本,認為根本在於養成宏大的氣魄和深厚的功力,並歸結到詩人的藝術情趣,這話說得多么好啊!

[15]《解疏》一書:金聖歎編撰並注釋的唐代律詩選集六百首。他認為近體詩和《詩經》中的作品一樣,是以二句為一聯,四句為一段的,並持此反對時人將律詩詩分為首、尾、中三部分。

[16]傖父:駕人的話,猶言鄙夫,粗野的人。

[17]身體力行:親身體驗,努力實踐。這裡指對方用金聖歎的“二句一聯,四句一截”之說去讀唐詩。

[18]盛唐統緒:盛唐詩歌的傳統。盛唐指唐代開元天寶年間(713—756),這期間詩歌創作極為繁榮,產生了李白杜甫等一大批著名詩人,是中國歷史上詩歌的黃金時代。

[19]名山之業:《史記·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師。”後人因以“名山之業”指不朽之作。金聖歎在此指他的《解疏》一書。

作品簡析

金聖歎(金人瑞)在垂老之年、重病之後,以“頹唐”之身,與貧病鬥爭,與庸俗的見解鬥爭,堅持用自己的藝術觀點評點唐人律詩,使之廣為流傳。這封信向友人敘述了自己艱苦的學術活動和為文藝批評事業獻身的志向。

作者簡介

金人瑞(1608—1661)明清之際文學評論家、散文家和詩人。本名采,字若采,入清後改名人端,“聖嘆”是其號和批點文學古籍時所用的筆名。明長洲(今蘇州市)人。為人倜儻不群,清初以抗糧哭廟案被殺害。他列《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為“六才子書”,經他批點的《水滸傳》、《西廂記》遠較原本為優,因此出版後風行海內,幾至家有一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