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瑞

金人瑞

金人瑞,男,中國吳縣人,出生於1608年,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金人瑞(1608~1661)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更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張。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諸生,為人狂放不羈,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務。順治十八年(1661),清世祖亡,哀詔至吳,大臣設幕哭臨,當時有諸生百餘人哭於文廟,上揭帖請逐酷吏縣令任維初。金亦參與其事,遂以倡亂罪處斬,妻子家產籍沒。

金人瑞博覽群籍,好談《易》,亦好講佛,常以佛銓釋儒、道,論文喜附會禪理。評點古書甚多。稱《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擬逐一批註,但僅完成後二種,《杜詩解》未成而罹難其著作據族人金昌敘錄,有“唱經堂外書”,包括《第五才子書》、《第六才子書》、《唐才子書》、《必讀才子書》、《杜詩解》、《左傳釋》、《古傳解(二十首)》、《釋小雅(七首)》、《孟子解》、《歐陽永叔詞(十二首)》;“唱經堂內書”,包括《法華百問》、《西城風俗記》、《法華三昧》、《寶鏡三昧》、《聖自覺三昧》、《周易義例全鈔》、《三十四卦全鈔》、《南華經鈔》、《通宗易論》、《語錄類纂》、《聖人千案》;“唱經堂雜篇”,包括《隨手通》、《唱經堂詩文全集》。多屬未竣稿,或只存片斷,或全佚。部分作品收入今傳之《唱經堂才子書匯稿》中。

金人瑞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他的評點很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借題發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和人生觀灼然可見。他斥責“犯上作亂”,釋“水滸”之名為“惡之至,迸之至,不與同中國”,反對“以忠義予之”;然而他又同情民生疾苦,痛恨魚肉良民的官吏和行同盜賊的官軍,並意識到“一高”之下還有“百高廉”,“千殷直閣”及其狐群狗黨,結成禍國殃民的社會勢力,108人“不得已而盡入於水泊”是“亂自上作”,因而肯定了梁山英雄的反抗。他認為,“居其邦,不竊議其大夫之得失,惡傷治也”,“非聖人而作書,其書破道,非天子而作書,其書破治,破道與治,是橫議也”;然而又承認天下無道則庶人敢議,“庶人之議皆史也”。他宣揚“忠恕”、“孝悌”之類儒家道德規範;然而又揭露禮教對人性的摧殘,讚美崔鶯鶯、張生的叛逆行為,譏諷冬烘秀才目《西廂》為淫書,而推《西廂》為“天地妙文”。他接受佛教的虛無思想,視人生若夢幻,所謂“天地夢境”,“眾生夢魂”;然而他又直面現實,並孜孜於述作,以為“生死迅疾,人命無常,富貴難求,從吾所好,則不著書其又何以為活也”。可以看出,金人瑞的思想中是充滿著矛盾的。

金人瑞文學批評的精彩之處在於對作品的藝術分析。他的詩文評比較平常,如強分律詩為二解,套用八股文起承轉合之法說詩,頗為人所詬病。他評《水滸》、《西廂》二書時的藝術見解則獨出手眼,繼李贄、葉晝之後將小說戲曲評點推進到新的高度。他自謂評書“直取其文心”,“略其形跡,伸其神理”,實即旨在探索創作規律,在這方面確實頗有創見。他把人物性格的塑造放到首位,指出:《水滸傳》令人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而塑造性格成功的關鍵是捕捉住人物的獨特的個性,“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氣質,人有其形狀,人有其聲口”。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性格,也要顯示出同中之異,如“魯達粗魯是性急,史進粗魯是少年任氣,李逵粗魯是蠻,武松粗魯是豪傑不受羈”,所以“定是兩個人,定不是一個人”。他的評點中還涉及描寫一個人物的性格應表現出多面性、複雜性,又應表現出統一性、連貫性的問題,如他認為《水滸傳》中先寫魯達以酒為命,後寫魯達涓滴不飲,“然而聲情神理,無有非魯達者”;寫李逵朴至中又有猾,而“寫得李逵愈猾,便愈朴至”。也涉及人物語言個性化的問題,“一樣人,便還他一樣說話”。在眾多的人物中應突出主要人物,如說“《西廂記》止寫得三個人:一個是雙文,一個是張生,一個是紅娘”,“若更仔細算時,《西廂記》亦止為寫得一個人。一個人者,雙文是也”。他所說的“澄懷格物”,實際上又關及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性格,要靠冷靜細緻的觀察,要靠設身處地的體驗,即所謂“動心”、“現身”。他也很重視情節和結構:認為情節要出人意外,用“奇恣筆法”,“龍跳虎臥”,但又要合乎情理,“寫極駭人之事,卻盡用極近人之筆”;又強調結構的完整性,“一部書只是一篇文章”,作者必須“全局在胸”,因此講究“過接”、“關鎖”、“脫卸”,要求行文如“月度迴廊”,有必然的次第。他所謂的“靈眼覷見,靈手捉住”,相似於對創作靈感的強調;但他又重“法”,說“臨文無法便成狗嗥”,並總結出種種表現手法,如“那輾”等等。總之,金人瑞已提出了較有系統的小說戲曲創作理論。

金人瑞在評點的同時,也對原作加以修改,除詞句外,還作了全局性的刪削。他判定《水滸傳》後50回系羅貫中“橫添狗尾”,故盡行砍去,自稱得“貫華堂古本”無續作,又偽造施耐庵序於前。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出王實甫之手,也是“惡札”,故截去而以《驚夢》收尾。

金人瑞又能詩,有抄本《沉吟樓詩選》傳世。今有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版《金聖歎全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