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辣吳萸

臭辣吳萸

臭辣吳萸(拉丁學名:Evodia fargesii Dode),是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產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北部(乳源)、廣西、貴州、四川、雲南。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高達17米的喬木,胸徑達40厘米。樹皮平滑,暗灰色,嫩枝紫褐色,散生小皮孔。葉有小葉5-9片,很少11片,小葉斜卵形至斜披針形,長8-16厘米,寬3-7厘米,生於葉軸基部的較小,小葉基部通常一側圓,另一側楔尖,兩側甚不對稱,葉面無毛,葉背灰綠色,乾後帶蒼灰色,沿中脈兩側有灰白色捲曲長毛,或在脈腋上有捲曲叢毛,油點不顯或甚細小且稀少,葉緣波紋狀或有細鈍齒,葉軸及小葉柄均無毛,側脈每邊8-14條;小葉柄長很少達1厘米。

花序頂生,花甚多;5基數;萼片卵形,長不及1毫米,邊緣被短毛;花瓣長約3毫米,腹面被短柔毛;雄花的雄蕊長約5毫米,花絲中部以下被長柔毛,退化雌蕊頂部5深裂,裂瓣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甚短,通常難於察見,子房近圓球形,無毛,花柱長約0.5毫米。成熟心皮5-4、稀3個,紫紅色,乾後色較暗淡,每分果瓣有1種子;種子長約3毫米,寬約2.5毫米,褐黑色,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600-1500米山地山谷較濕潤地方。

分布範圍

產於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廣東北部(乳源)、廣西、貴州、四川、雲南。在廣東北部山區本種常與杜鵑及鼠刺屬植物混生。

本種提示

產五嶺以北的本種,其小葉背面基部中脈兩側的長柔毛較密且通常不脫或較遲脫落。產五嶺附近,即湖南南部、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一帶的,其小葉背面通常僅在脈腋上有短小叢毛。

樹高約12米的枝皮厚約5毫米,不開裂,外皮灰黑色,內皮淡黃色,木材的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棕黃色,心材淡褐色,結構與楝葉吳萸近似,也是速生樹種,材質中等,適作一般家具材。

本種與雲南吳萸和楝葉吳茱萸十分近緣,其鑑別特徵主要在於毛被,本種的枝葉無毛;雲南吳萸的葉軸、小葉柄及葉背脈均被長毛;臭辣吳萸僅葉背中脈兩側或脈腋被毛。但自台灣至西藏東南部三者有較明顯的分布界限,故可認為它們是一群地理代替種。

本種的鮮葉和樹皮都有特殊臭氣味,湖北民間有用其果作吳茱萸代品,也有認為本種的果與吳茱萸具相同藥效。有記載說其樹皮作黃色染料,可能是黃檗屬植物的誤認。

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

吳茱萸屬(Euodia J.R.et G.Forst.),芸香科,45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25種,產西南部至東北,其中吳茱萸E. officinalis Dod的果實入藥,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用。灌木或喬木;葉對生,單葉、3小葉或羽狀複葉;小葉全緣,有油腺斑點;花小,單性異株,排成腋生或頂生的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萼片和花瓣4(5);雄蕊4-5,著生於花盤的基部;子房深4裂,4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由4個、革質、開裂的成熟心皮組成。(參閱黃成就的“中國芸香科植物初步研究(一)”,栽植物分類學報第6卷,第1期,85-132,1957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