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檀吳萸

臭檀吳萸

臭檀吳萸(Evodia daniellii (Benn.) Hemsl.),芸香科,吳茱萸屬的一種植物。產於遼寧以南至長江沿岸各地。朝鮮北部也有。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臭檀吳萸臭檀吳萸

種中文名:臭檀吳萸
國內分布:產遼寧以南至長江沿岸各地。
國外分布:朝鮮北部也有。
命名來源:[JournaloftheLinneanSociety,Botany23(153):1041886]
中國植物志:43(2):076

形態特徵

高可達20米,胸徑約1米的落葉喬木。葉有小葉5-11片,小葉紙質,有時頗薄,闊卵形,卵狀橢圓形,長6-15厘米,寬3-7厘米,頂部長漸尖或短尖,基部圓或闊楔形,有時一側略偏斜,散生少數油點或油點不顯,葉緣有細鈍裂齒,有時且有緣毛,葉面中脈被疏短毛,葉背中脈兩側被長柔毛或僅脈腋有叢毛,嫩葉有時兩面被疏柔毛;小葉柄長2-6毫米。傘房狀聚傘花序,花序軸及分枝被灰白色或棕黃色柔毛,花蕾近圓球形;萼片及花瓣均5片;萼片卵形,長不及1毫米;花瓣長約3毫米;雄花的退化雌蕊圓錐狀,頂部5-4裂,裂片約與不育子房等長,被毛;雌花的退化雄蕊約為子房長的1/4,鱗片狀。分果瓣紫紅色,乾後變淡黃或淡棕色,長5-6毫米,背部無毛,兩側面被疏短毛,頂端有長1-2.5(3)毫米的芒尖,內、外果皮均較薄,內果皮乾後軟骨質,蠟黃色,每分果瓣有2種子;種子卵形,一端稍尖,長3-4毫米,寬約3毫米,褐黑色,有光澤,種臍線狀縱貫種子的腹面。花期6-8月,果期9-11月。 深根性、喜陽光的冬季落葉樹,高10-15米,樹皮平滑,灰或褐黑色,厚4-5毫米,散生微凸起的皮孔,內皮灰黃色,鬆軟,纖維網狀。木材的心邊材略分明,心材灰棕色,有光澤,紋理美觀,比重0.55,適作家具及細工材。

分布於東北地區的本種,花序特大,雄花序寬達30厘米,花序軸密被灰白色甚短的粉狀細毛;雄花的退化雌蕊甚短小,這些特徵分布於朝鮮的尤為典型。分布至陝西東南部一帶的,其花序軸上的毛遠較長且擴展,小葉沿中脈兩側有少數在擴大鏡下可見的油點,分布至河南西南部的其分果瓣長有達7毫米,喙狀芒尖長近3毫米。分布於江蘇北部的其葉有小葉較多,位於花序基部的一對葉有小葉達11片。小葉兩面均有疏柔毛,頂部漸狹長漸尖。分布至湖北西部、陝西南部的其小葉的邊緣近全緣,質地較厚;成熟分果瓣最短長(4-)5毫米,喙狀芒尖長(0.5-)1毫米,看來都是一些不同地理分布的生態型。

花含香豆素:xanthotoxin、xanthotoxol、bergapten、isopimpinellin、isoimperat-orin。種子含少量rutaevin,又含油39.7%。

染色體數2n=72。

生存環境

生於平地及山坡向陽地方,耐乾旱,砂質壤土中生長迅速。模式標本采自北京市郊。

芸香科、吳茱萸屬植物

吳茱萸屬(Euodia J.R.et G.Forst.),芸香科,45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25種,產西南部至東北,其中吳茱萸E. officinalis Dod的果實入藥,有溫中,止痛,理氣,燥濕的功用。灌木或喬木;葉對生,單葉、3小葉或羽狀複葉;小葉全緣,有油腺斑點;花小,單性異株,排成腋生或頂生的傘房花序或圓錐花序;萼片和花瓣4(5);雄蕊4-5,著生於花盤的基部;子房深4裂,4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由4個、革質、開裂的成熟心皮組成。(參閱黃成就的“中國芸香科植物初步研究(一)”,栽植物分類學報第6卷,第1期,85-132,1957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