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狀態

自我狀態

自我狀態是指一種前後一致的感受和經驗模式,直接作用於前後一致的行為模式。首先,自我狀態包含了前後一致的感受和經驗。比如說,你馬上要考試了,就會經驗到兒時害怕考試的記憶,同時覺得緊張,你就在重新體驗兒時記憶的同時,也感受到那時的情緒。

概念

自我狀態是指一種前後一致的感受和經驗模式,直接作用於前後一致的行為模式。首先,自我狀態包含了前後一致的感受和經驗。 比如說,你馬上要考試了,就會經驗到兒時害怕考試的記憶,同時覺得緊張,你就在重新體驗兒時記憶的同時,也感受到那時的情緒。其次,每一種自我狀態的行為也是一致的。因為你在知道要考試了,同時冒汗、心跳加速甚至唉聲嘆氣,這組行為同你兒時害怕考試所表現出的行為是一樣的。

分類 

  1、父母自我狀態:這是一個人從父母(或是其他具有父母般影響力的人)學習而來,整合到自己人格的部分。當一個人在父母自我狀態時,外顯行為會表現得像自己的父母,而內在想法和感覺亦然。它主要來自自己的父母,且會在不知不覺中做出和自己父母相同的行為、動作、語言、態度等。我們可以從人們所使用的字眼中,看出一個人的父母自我。比如:“你應該”、“你必須”、“我比你知道的多”,或批評別人,想照顧別人,覺得別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還重要。

2、成人自我狀態:當你的行為、思考、感覺的方式是針對此時此地發生的事件的反應,並能利用你的能力,你就在成人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則是一個人利用既有的資源來思考、記憶並套用的部分,通常是以不帶感情的方式來表現,屬於此時此地的一部分。舉例來說:當你正在讀一本書,看到一些資料,不帶情緒的判斷是否適用在自己身上,這是你就是在自己的成人自我狀態中。如果你很生氣地說:“這些傢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這是你可能處於批評的父母自我狀態或生氣地的兒童自我狀態。工程師設計草圖、法官辦案、醫生診病,都是成人自我狀態運作的明顯例子。

3、兒童自我狀態:它是一個人以自己過去(特別是幼時)的方式思考、感覺並表現的部分。代表自己從前小時候的部分,是人整個生命的開始。比父母自我、成人自我更充滿精力。當人在表現哭、笑、生氣時,就是使用它,或是對事物幻想、創造發明等。最典型的字眼是:“我要”、“我不要”。兒童自我是最需要安撫的。舉例來說:當我們在欣賞電影時,會隨著劇情的起伏而高興、悲傷、緊張、害怕。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暗示男朋友要送你。或者與男朋友吵架時,因生氣而哭泣或不理人,都是兒童自我狀態運作的明顯例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