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心理學家卡倫·霍妮著,2009年在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發行有限公司發布。講述了自我分析的可行性與可取性、神經症的內驅力、精神分析的不同階段等內容。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自我分析》《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本書是女性心理學家卡倫·霍妮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講述了自我分析的可行性與可取性、神經症的內驅力、精神分析的不同階段、自我分析的限制因素、系統自我分析的精神實質與規則等內容,對於從事精神分析療法的專業人士有諸多的啟迪意義。

作者簡介

卡倫·霍妮(HorneyKaren1885—1952),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心理學家。1885年9月16日出生於德國。1913年,獲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18—1932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並創辦診所、開業行醫。在此期間,霍妮由於對弗洛伊德關於女性性慾的看法表示不滿而離開弗洛伊德的正統學說,並在雜誌上發表了大量關於女性問題和駁斥弗洛伊德觀點的論文。1932年,受F·亞歷山大的邀請赴美,擔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長。1934年,遷居紐約,創辦了一所私人醫院,並在紐約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訓精神分析醫生。隨著她與弗洛伊德正統理論分歧的增大,促使她與弗洛伊德派決裂,退出了紐約精神分析研究所。1941年,創建了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並親任所長。1952年12月4日逝世。

圖書目錄

序言:聆聽大師的聲音
引言
一自我分析的可行性與可取性
二神經症的內驅力
三理解精神分析的不同階段
四精神分析過程中患者的角色
五精神分析過程中分析師的角色
六不定期自我分析
七初級系統自我分析
八一例病態依賴性患者的系統自我分析
九系統自我分析的精神實質與規則
十阻抗的應對
十一自我分析的限制因素

部分章節

一自我分析的可行性與可取性
每位精神分析師都知道,分析過程越迅速越有效,患者就會越加“配合”。這裡所說的“配合”,我的意思並不是說患者會禮節性的被動接受分析師的任何建議,也不是指我最初提到的患者有意識地自願提供他本人的情況——大多數來分析他們自己的患者,遲早都會意識到、並且會承認“徹頭徹尾”、“一五一十”地表達自己內心的必要性。我更多的是指這樣一種自我表達方式:如同作曲家在進行創作時,不‘由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感情一樣,這種自我表達幾乎很少受患者本人的意識支配。如果作曲家自身內部因素阻礙了情感的表達,他肯定無法進行創作,自然不會有任何作品產生。同樣,一旦患者的努力遇到一些“阻抗”,就算他最大的心愿是與分析師進行完美合作,還是不會產生任何有益的結果。然而,患者越是能夠自由並經常表達他自己內心的想法,他就越有能力去處理他自身的問題。這樣,患者與分析師雙方的共同分析才會更加有意義。

我經常告訴患者,自我分析最理想的狀態是:分析師是否只是扮演了一次艱險的登山運動中的嚮導角色,只是指出走哪條路最為有利,而應該避免走哪條路。準確說來,還應該再補充一點:分析師不能過於肯定地指明患者應該走的路,因為他自己雖然親身經歷過整個爬山的過程,但他並未攀登過哪座特定的山峰。患者的心理活動和創造力才是最最重要的。正是患者的這種建設性活動才決定了分析的時間長度和結果,這絕非言過其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